(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16.39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16.39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16.39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16.39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六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 16.39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六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16.39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新人教版【高考题组】考点一物理学与进化论1.(2015·福建文综·T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 D.相对论【解析】选B。试题强调了某项科学发现是人类对宇宙性质和力量的革命性描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于宇宙以及宇宙运动原理的理论大总结。据此,可以判断:A的发现在19世纪,错误;B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正确;C和D属于现代科学发现,不符合题意,错误。2.(2015·重庆文综·T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解析】选B。材料内容反映的因果关系是伏尔泰的著作使牛顿的科学故事传遍世界,并不是科学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A错误。再结合伏尔泰是法国人,牛顿是英国科学家这一史实,可判断B正确。C、D两项关于启蒙运动发展的表述在材料内容中并未涉及,与材料信息无关,由此排除这两项。【拓展延伸】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1)原因:①到17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采矿、冶金、交通(主要是航海)以及军事扩张等的需要,对科学尤其是力学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②在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之前,人们对力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2)意义:①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大综合。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客观规律,它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中。②牛顿力学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③牛顿力学体系使人类获得了用理性解决所有问题的自信,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开创了理性时代也不过分。3.(2015·四川文综·T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解析】选C。梵蒂冈是基督教圣地,世界宗教中心。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与材料内容无关的选项朗之万所提到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与谴责纳粹德国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故A是无关干扰项。B与材料内容无关的选项“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出担心欧洲大陆战争威胁日益临近的意思,故B是无关干扰项。C正确选项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在当时科学界处于中心地位,爱因斯坦移民到美国意味着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到美国,这与朗之万所说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的意思类似,所以C正确。D干扰选项仅凭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这一个例子是得不出科学家全球流动是大势所趋这样的结论的,所以D是干扰选项。4.(2014·山东文综·T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解析】选C。太阳中心说涉及的是宏观宇宙世界,是超出地球范畴的天文学成就,生物进化理论涉及的是生命科学,面向的是生命世界。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错误选项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B错误选项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牛顿的力学体系,早于生物进化理论提出C正确选项前者是天文学领域,后者是生物学领域,对宗教神学进行冲击D错误选项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的主要是启蒙思想5.(2014·天津文综·T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解析】选D。材料中斯宾塞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直接移植到了人类社会,而忽略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在自然界仅能“适者生存”,而人类拥有发达的智力与理智,可以自己规范与修正自己的行为,人类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更多地是可以通过分工与合作来产生双赢的结果,永久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这一错误的认识可能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与强权政治,甚至导致侵略扩张,国际关系恶化。由此可以判断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选项本身错误观点错误B干扰选项观点正确,但理由表述错误,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C选项本身错误观点错误D正确选项观点正确,理由表述正确6.(2013·全国卷Ⅰ·T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解析】选A。依据所学可知: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公开发表,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它标志着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故选A。7.(2011·全国卷·T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解析】选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A、C、D三项不符合哥白尼。8.(2013·全国卷Ⅱ·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解析】第(1)题,提取材料中“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背景、内容以及战争结束等相关内容予以说明。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考点二从蒸汽机到互联网9.(2014·浙江文综·T20)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解析】选D。汽车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现代火箭最早诞生于20世纪,火车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马车在工业革命前就出现了,因此选D。10.(2014·江苏单科·T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解析】选D。从材料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A发生在17世纪,B发生在16—17世纪,显然不符合题意。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主要依据实践经验,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错误。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推动了电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科学前提。【预测题组】1.牛顿的发现被认为是“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这是因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A.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蒸汽时代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C.从根本上冲击了宗教神学的基础D.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解析】选C。“神秘的黑匣子”指教会的说教。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蒸汽时代,故A错误;牛顿力学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但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使自然科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挑战,彻底否定了上帝创世说,故C正确;牛顿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但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2.“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解析】选D。17世纪不可能“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故A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并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故C错误;“自信”“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等关键信息,说明自然科学在当时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故D正确。3.20世纪上半叶,古生物学家泰亚尔提出:“在世界中,不是已经以一种模糊和原始的方式存在过的东西决不可能以终极的形式突然出现。……上帝是宇宙最终的而不是起始的原因,他吸引万物趋向于他自身之中的完善。”该观点()A.协调了科学与宗教的争论B.认同了宇宙的无边无际论C.否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性D.以科学之名维护上帝权威【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世界中,不是已经以一种模糊和原始的方式存在过的东西决不可能以终极的形式突然出现。……上帝是宇宙最终的而不是起始的原因,他吸引万物趋向于他自身之中的完善。”可知该观点协调了生物进化论和基督教关于生物起源的持续争论,故A正确。【拓展延伸】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思想解放: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2)生物学新时代: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这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并使它们获得新的发展方向。(3)对中国: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解析】选B。现代信息技术无法代替蒸汽火车和轮船,故A错误;“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故B正确;现代信息技术与“出行方式”无关,故C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当时互联网尚未诞生,故D错误。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紧扣题目根本要求“探讨”“观点”,首先要根据材料明确“观点”,按照材料所述,其中共有三个可供选择,如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蒸汽化”“电气化”“知识化”等角度确定观点;按照题目说明,在确定观点之后,要运用课本中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来论述,在此过程中,力求史实表达准确;史论结合的最后,应该呼应开头观点,进行小结,小结力求言简意赅。答案:观点史论结合小结我赞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械化”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并向欧美地区扩展由此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