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_第1页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_第2页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_第3页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_第4页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了解世界气温地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了解世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世界的气温1、气温是指的温度,它和是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这两个要素基本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2、我们学过中国的气温分布,知道气温的分布是分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而它们都是有规律的。从时间分布来看: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最低出现在;一年中最高温出现在月,最低出现在月,所以我们往往用月代表夏季,用^月代表冬季。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气温分布的最基本特征是从^向^气温逐渐降低。所以从年平均气温来看,广州的气温要于哈尔滨。3、为了让大家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课本共给了我们B、C、D三幅图。它们都是等温线图。图B是“世界1月平均分布图”,它应该代表是的北半球(季节)的气温分布(南半球呢?),图C是“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它应该代表的是北半球(季节)的气温分布(南半球呢?),图D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表示的是世界气温分布的总体态势。(1)看图B分析,从图中可看出1月份平均气温超过20℃的地方主要在地区,而低于-10℃的地区主要在地区。对比南北半球你会发现半球气温更低,低温的面积更大,是因为1月份北半球是(季节),而南半球是(季节)。(2)看图C分析,从图中可看出7月份平均气温超过20℃的地区主要在地区,更偏向半球。而低于-10℃的地区重要在地区,半球低温区域明显减少,是因为7月份北半球是(季节),而南半球是(3)再看图D我们会发现三幅图相似的是高温区大致都是在纬度地区,低温区大致都是在纬度地区。在看看等温线数值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发现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条规律:全球气温是从纬度向纬度递减的,也就是纬度越高气温。这是因为气温分布受因素影响,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高,光线集中,所以获得热量多,故高温,往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光线分散,获得热量,故低温。总结:世界气温分布受,、、四个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以下四个规律:1、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世界气温从向递减;2、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夏季比海洋,冬季比海洋;3、同纬度沿海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4、同纬度陆地,海拔高处气温。【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和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的差异各是怎样的?【达标检测】1.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是()A.日平均气温高B.气温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大D.年平均气温低2.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A.1月B.7月C.8月D.2月3.最炎热的大陆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为()A.abB.bcC.cdD.da4.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5.下面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7.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A.30℃ B.18℃ C.20℃ D.25℃【拓展阅读】温室效应大气对于地球的保暖作用的俗称。大气对于可见光有较大的透过率,但对于红外辐射则有相当程度的吸收。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50%可以到达地表而被吸收,使地面增温。由于地表温度低,地表辐射几乎全部在红外波段。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吸收大部分地表红外辐射,使大气变暖。大气本身也放出红外辐射,其中一部分向上传播,经大气的吸收和再发射,逐步传向外空;另一部分向下传播而为地表所吸收。所以地表除向外辐射能量外,还接收到相当一部分大气向下传播的红外辐射。它大大地减少了地表的净向上辐射。如果不存在大气,地球处于辐射平衡状态之后,其等效黑体温度可达255K,而实际的地表平均温度比这个温度还高出数十度。大气的这种使地表温度升高,使地球维持较高温度下的热平衡的作用,和玻璃温室有相似之处,所以称为温室效应。但大气的保暖作用并不完全和玻璃温室的作用相同,玻璃还有隔绝空气流动,阻止室内外对流热交换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用大气效应这个名词更为合适。云的出现,既能减少白天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也能减小地表向上的红外辐射。较厚的水云几乎全部吸收了来自地表的辐射。如果白天无云而夜间有云,温室效应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