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
背诵提纲一、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特点)2、三公九卿制度(职责+特点)
3、郡县制(内容+意义)三、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他)四、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五、秦朝速亡的原因:统治者施行暴政,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无论是汉人汉族,还是汉字汉语,还有久违的汉服,都与汉朝密切相关。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跟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汉朝的盛衰情况。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壹贰叁肆CONTENT目录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前207前202前1419年25220刘邦建汉秦朝灭亡曹丕灭汉东汉建立王莽覆灭楚汉战争东汉武帝即位西汉王莽新朝23两汉时间轴西汉灭亡汉高祖刘邦,在位时间:BC202年—BC194年汉文帝刘恒,在位时间:BC180年—BC157年汉景帝刘启,在位时间:BC157年—BC141年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BC141年—BC87年新朝开国皇帝王莽,在位时间:AC9年—23年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在位时间:AC25年—57年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景帝时,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主要讲述汉武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推动了西汉走向强盛。外戚王莽篡权致使西汉灭,东汉刘秀缔造“光武中兴”的历史进程,而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灭亡。讲述两汉医学、文学、史学的主要成就。知识概览2、“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建立:楚汉之争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1)背景:吸取秦亡的教训;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2)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结果: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而不可食。——《史记》面对如此困境,汉初统治者如何应对?黄老无为: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不妄为、不为所欲为、不胡作非为)。文景之治3、西汉初年政治制度:中央官制汉
承
秦
制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汉书·百官公卿表》(转引自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地方官制郡县、封国并存,威胁中央集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有
所
改
变
“周行分封,享年八百;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
──《汉书》
封建之制,至秦灭六国,业已不复行。
然当时之人,不知其不可行也……五年扰壤,所建侯王,几无不殒命王国,耗矣。然人仍不知其不可行也,于是有汉初之封建。
——吕思勉《秦汉史》
汉高祖分封异性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诸侯国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吴、楚等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一、西汉(前202—公元9年)(一)西汉的建立(1)“汉承秦制”:西汉初年各种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2)有所损益: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3、汉初的政治制度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候者百有余邑······汉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然诸侯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诸侯国威胁中央统治刘邦打击异姓王汉景帝用晁错削藩,导致七国之乱总结: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1)含义: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诸侯拥有很大自主权。(2)原因:吸收秦亡的教训(错误判断秦亡于郡县),巩固王朝统治。(3)弊端(结果):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的统治。(4)解决措施:①汉景帝:晁错提出“削藩”,引发七王之乱爆发,之后平定;
②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基本上解决王国问题。
一、西汉(前202—公元9年)3、西汉初年政治制度(一)西汉的建立优势·财富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馀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平淮书》汉武帝面临的局面(二)西汉强盛——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一、西汉(前202—公元9年)材料一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不满说)“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材料三(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五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七“(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诸侯势大,王国问题思想不一匈奴犯境,边患问题丞相擅权,威胁皇权地方豪强膨胀富贾不仁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调整治国思想与治国政策:从无为走向有为;对内政外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劣势·危机(背景)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应对的?(一)对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政治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2.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中朝,尚书令作用上升。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4.在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巡视监察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a.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b.实行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c.推行均输平准,平抑物价d.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二、汉武时期西汉的强盛
1.政治
汉武帝“推恩令”(1)含义:指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封其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2)影响:削弱地方诸侯势力,中央集权加强。“大国不过十余城,
小侯不过十余里”
附益之法:严格限制诸侯王结交宾客酎金夺爵: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针对诸侯坐大威胁中央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中外朝制度作用:削弱相权、加强专制皇权。
为了削弱相权,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的小团体,而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针对:丞相权重
威胁皇权
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3、汉朝(汉武帝)军功爵制察举制,举孝廉(乡举里选)血缘品德2、春秋战国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军功1、夏商西周选官制度的变化(1)政治:选官制度---察举制①方式:自下而上推选②标准:“孝、廉”(品行)③作用:积极:有利于选拔人才消极: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
选官过程是先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中央考核合格后再任命监察地方设置刺史: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内郡县,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考核任用酷吏,严刑峻法:打击地方豪强、游侠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财政力量,加强中央集权(2)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作用:增加政府收入;打击豪强势力,巩固统治(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均输法: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法:即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意义:增加政府收入,打击商人囤积居奇,稳定物价。为反击匈奴奠定基础。(4)抑制工商: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又称“算缗告缗”)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商人暴利,阶级矛盾尖锐重农抑商材料: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检举揭发。揭发有功,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含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阴阳家、
道家、法家思想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2)内容: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中央集权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③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3)措施: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4)影响:①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专制集权,利于巩固统一。②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针对:思想不一(二)对外:积极开拓疆域--军事上1.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2.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3.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4.对东南沿海与西南少数民族的有效治理。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西汉初期形势图西汉全盛时期形势图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大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促进中外交流(三)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一、西汉(前202—公元9年)(4)开拓边疆:2.措施危机与问题维度措施影响政治集权经济垄断文化一统稳固边防开拓疆域推恩令、中外朝、察举制、设刺史、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诸侯强势胁中央丞相权重制君权豪强霸道扰社会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商人暴利匮财政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淮、抑制工商收回财权国库充裕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不一异人心匈奴为患威边境三击匈奴设河西四郡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管理西域设西域都护府有效治理东南西南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汉族逐渐形成(三)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一、西汉(前202—公元9年)1、西汉的衰落与灭亡(1)西汉灭亡的原因: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王莽篡汉与新政:公元9--23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
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3)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三、西汉灭亡与东汉的兴衰教训:改革一定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措施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缓和阶级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缓和阶级矛盾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2、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光武中兴)(三)东汉衰亡序号皇帝即位年龄死亡年龄……………………4和帝10275殇帝126安帝13317顺帝11308冲帝239质帝8910桓帝153611灵帝123412少帝141413献帝954平均值9.524皇帝早逝幼主继位母后临朝任用外戚君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各谋私利,相互斗争,导致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恶性循环1、政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黑暗。实质: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三)东汉衰亡“党锢之祸”——政治腐朽黑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三、东汉(公元25-220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官员和士大夫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实质: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C解析: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削弱了三公的权力,所以当即位的皇帝年幼或无能时,丞相不能发挥作用,大权很容易旁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这些人假借皇帝之手发号施令、为非作歹、祸乱朝纲,所以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的交替出现本质上是专制皇权强化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东汉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外戚宦官专政,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1、政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黑暗。“党锢之祸”实质: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2、经济:田庄经济兴起、豪族势力扩张“田庄经济模式”政治上:把握选举,世代为官,影响地方政权经济上:自给自足规模大军事上: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3、社会: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司马彪《续汉书》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名存实亡(三)东汉衰亡——形成地方割据,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184年三、东汉(公元25-220年)(三)东汉衰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4.东汉灭亡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进入三国时期。三、东汉(公元25-220年)(1)政治: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②党锢之祸: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2)经济: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