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一、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产生和加强)二
、规范—经济全球化的运行保障(关贸到世贸)三
、共赢—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和取向(问题与对策)【课程标准】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目
录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经济学家指出新的经济秩序的特征
是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支持新的全球经济的是通信技术的进
展,半导体、纤维光学和卫星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地理上的距离,引起市场经济的
日益一体化。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
学出版社,第40章,第1195页史学材料导读:全球经济,主要的各种趋势。也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
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还有学者认
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消除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限制,从
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自由化、劳动力的自由化跨境流动以及生产要素价格的均
等化。综合以上可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状态,是各国经济要素在全球市场自由流动的。——摘编自陶广峰等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中国检察出版社,第一章,第20~21页全球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全球化仅指经济全球化,而广义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先导。经济全球化这一专
门术语,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被普遍采用,并认为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一、合作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产生和加强)
史学材料研读:经济全球化的含义1.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年
份出口额(亿美元)增长率(%)年
份出口额(亿美元)增长率(%)1986449618.019951187414.51987532818.51996127467.31988600112.61997132574.0198965709.51998134411.41990782719.11999139243.6199182615.52000147946.21992924211.72001148610.5199394061.82002158646.719941036810.220031796513.2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世界经济5.34.84.94.7发达国家3.32.73.02.8美国4.23.53.43.3欧元区2.11.32.01.9日本2.32.72.83.1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7.67.26.96.6世界货物贸易量10.47.38.07.5一
、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产生和加强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项日金
额变化率(%)2000~2005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货物贸易1012010172113服务贸易241510151911货物和服务等实际贸易的加速增长,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在提高。史学材料研读一:贸易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2005年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4月,转引自梁艳芬《国际贸易呈现三大不平衡——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
1
-
5
2005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情况
单位:10亿美元表1-32004~2007年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趋势
单位:%资料来源:
IME《世界经济展望》,2006年4月。转引自梁艳芽
《国际贸易呈现三大不平衡——贸易结构发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发展年度报告》。表1-4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及增长率生重大变化》。史学材料研读一:贸易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全球化有以下趋势:(1)贸易全球化范围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国际贸易,使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趋于上升。(2)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各类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进展也不
同程度推进了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减少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很多发展中国家自主开放的步伐很快(3)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增强。(4)国际贸易日益成为行业和公司内部的贸易,不仅成为发达国家间贸易的主导
形式,而且也日益向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渗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
国和印度这两个迅猛发展的巨大经济体,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改变了全球成本、
工资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打破了力量平衡的天平,深刻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摘编自沈志渔罗仲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组织调整》,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2006年9月第1版,第7~11页补充材料:无疆界的市场经济全球化最初就表现为贸易的全球化以及全球无疆界市场的出现。地理大发现
引发了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拓新市场的活动。自此,国外市场在资本主义再生产
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逐渐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推动国外开放市场、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各国政府首脑、企业和普通商人的主要
活动之一。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占主导地位以来,资本实质上已成为全球经
济生活中的核心要素。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自然资源及有形商品的跨国流动先于资
本而发生,但资本的逐利本性及其在现代工业生产的主导作用,决定了资本的跨国
流动必将呈后来居上之势,超过其他要素及产品的跨国流动而成为经济活动全球扩
张的中心。在各种流动壁垒面前,资本更拥有其他要和产品无法比肩的穿透力。虽
然时至今日,从表面上看,资本的跨国流动只能说是与国际贸易并驾齐趋,但资本流动的扩张势头之猛、之强烈,全球资本市场融合速度之快、程度之深,令人叹为
观止,我们不得不承认,资本全球化已是今日之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和杠杆。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和金融自由化改革使资本流动日益跨越国界、突破地理和政策
障碍而呈全球化之势。——摘编自雷达,于春海编著《走近经济全球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7~
9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管制的放松和开放政策的实行,生产全球化范围和深度都有了新
的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跨越传统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安排生产,特别是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的日益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在生产领域的突出表现。从反映时代变化的全球经济走势看,微观经济中跨国公司旨在进一步形成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生产体系和国际分工与合作系,所发动的新一轮全球技术、市场、资源和组织的战略性调整和整合活动,至今还没有结束。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和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推动着生产全球化在
规模上继续扩张,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以抢占核心技术和巩固核心能力为目的的企业购并掀起新的高
潮。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互间的直接投资仍然是主体,无论是输出还是引进资本,发达国
家都占据了绝大部分20世纪90年代美国、欧盟、日本经济三角关系的特点在于彼此都是对方的最大投资伙伴。美国跨国
公司的投资和引资将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2000年的全球企业跨国并购中,美国仍然是吸收
并购外资最多的国家,总金额达到5865亿美元。可以预见,在进入21世纪后的若干年内,美国吸引外
资的能力仍将居世界各国之首。史学材料研读二:
生产全球化格局正在形成技术创新成为生产全球化的突出特征,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的天平从传统上的区位
成本追逐型向创新投资环境追逐型倾斜,科技创新水平、科研人才条件和制度活
力等创新投资环境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生产全球化过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研发与制造的分离。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能力的发展,生产中研发与制造的分离不仅在技术上完全
可行,而且在成本上显现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许多公司将其制造能力
从工业发达国家转移到相对不发达的经济地区。研发与制造的分离既意味着产业
分工的深化,全球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又意味着技术能力的大规模跨国转移。——摘编自沈志渔罗仲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组织调整》,经济管理出版
社,第一章,2006年9月第1版,第12~14页国际直接投资的剧增推动着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知识创新、史学材料研读二:生产全球化格局正在形成史学材料研读二:生产全球化格局正在形成补充材料:全球化的生产在20世纪的后50年代中,全球生产体系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工厂的面貌变了
,
劳动大军的性别、种族和国籍变了,世界各地的公司总部门前悬挂起越来越多的外
国国旗,这一切昭示着一个全球性生产时代的到来。战后以来,特别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陷人场近十年的经济衰退
泥坑。为了生存和发展,西方的大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安排其生产布局,
利用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合资企业或是借助授权协议和战略联盟等,来获取别国的合法身份,或者是借以躲避关税壁垒,或者是为了利用别国的法律、制度差异,以追求成本优势和市场机会。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大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体
系,甚至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这种全球性生产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从根本上
改变了国际分工格局及其背后的利益分配格局。——摘编自雷达,于春海编著《走近经济全球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
9~10页史学材料研读三: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必然引发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其基本特征是,随着国际资本大量迅速流动,各国相互开放金融领域,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发展,巨额国际资本通过国
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和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金融市场
正在形成。尽管金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所受障碍越来越少,但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
全球化趋势中占有明显优势。金融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出现了“符号经济”。表现为国际投资形式多样,投资数目激增。二是地区性和区域性经济集团的金融业出现一体化趋势,如欧盟于1999年1月1日启动统一货
币——欧元,2002年1月1日全面流通。三是金融市场规模迅猛扩大。2000年跨国界的股票和债券交易额占美国、德国及日本GDP
的
比例分别达到15.2%、19.7%和8.3%。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空前扩大,1973年的日交易额仅为150亿
美元,2000年迅速增加到9000亿美元,目前日资金流量已达1.5万亿美元,是1970年的100倍。另外,国际流动资本规模空前扩大、传播速度加快。加之金融机构兼并浪潮、融资证券化和资产
证券化等因素,金融全球化趋势大大增强。——摘编自王永贵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
52-53页史学材料研读四:科学技术的全球化科学技术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科技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的一个外在表征,科技创
新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增长的动力之源。推进并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已成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各国政治、军事、
外交、人们的活动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作用日趋广泛、日益深刻,其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成为决定经济全球化发展水平、速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和纽带。因此,科技全球化是各国政府、跨国公司以及相关组织乃至个人在科技方面的竞争、合作和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趋势和过程。其表现
如人类对知识、信息、高科技的创新需求和创新发展上的全球性,在信息化、网络化上一定程度上的共
享性,以及在高科技快速转化为产品、产业和生产力上等。据统计,1979年世界技术交易量是14万件,
到1996年已达到32万件,目前已超过40万件,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市场发展最快,目前全球信息产业产值
已超过2000亿美元。另外,由于信息全球化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客观性、普遍性及无国界性,科学研究和发展
(R&D)的全球配置和跨国合作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加速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技术的传播与互
动,频繁的科技交流和技术转让使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全球发展的大趋
势之中,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了。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全球化的大趋势已经来
临。—摘编自王永贵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53~54页史学材料研读五: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接受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意味着承认全球经济的互相依赖性,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
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
一些集团因此建立经济联盟,旨在全球
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最有名和最有实力的地区一体化集团是欧盟,它以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为特色。1957年
3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代表通过签署《罗马条约》向这一
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更名为欧洲共同体。这一团体的核心是取消各国间的关税壁垒和阻碍自由贸易的其他障碍。其后签署的条约建立了部长级会议和欧洲议会等政治机构,加速了他们长期追求的长期目标——欧洲政治一体化一
一的实现。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使旨在推进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超国家组织的发展达到了高潮,该条约建立了欧盟。15个欧洲国家的大部分主权淹没在欧盟中。
自1999年起,11个成员国接受了共同的货币。今后,这种紧密的经济一体化有望促成欧洲政治统一。最早和最成功的经济联盟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欧佩克(OPEC),
它是1960年由石油生产国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建立的石油生产国联盟,后来卡塔尔、利比亚、
印度尼西亚、阿布扎比、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也加入进来。欧佩克的大部
分阿拉伯和穆斯林成员国寻求通过合作提高油价,1973年阿以战争期间,欧佩克显示了合作所具有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在1973—1975年间,这一联盟要求对以色列的盟国美国实施石油禁运
并将石油的价格翻了网番。油价的急剧攀升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20世纪70年代末减少石油出口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欧佩克的政策因此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萧条,并引发了危害许多发
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但是它的成员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显示了这一联盟控制发达世界
及其金融体系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欧佩克组织的影响由于生产过剩和它的成员国
之间发生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而被削弱。另外一个非常好的经济伙伴关系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这一联盟由泰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外交部长于1967年建立的,它的主要目标是加速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推动东南亚的政治稳定。这一联盟最初被认为是服务于反共产主义这一政治目的,东盟
1997年与日本、1980年与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合作协议后,其经济目标日益明显。1992年东盟
成员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将在15年内取消工业产品的关税。史学材料研读五: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史学材料研读五: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尽管美国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民经济,但是美国也需要加入地区贸易组织,1993年
美国加入了本地区联盟,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NAFTA)
。北美自由贸易区在1994年生效,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自由贸易区,但是它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缺少像
欧盟那样典型的经济合作。这一组织还制定了将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美洲所有非共产主义国
家的计划,强调取消关税和其他阻碍地区和全球贸易的障碍。经济全球化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它对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影响还不十分明显。对它的支
持者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大效率地提供了市场,迅速地将商品和服务引向需要的领域,并总是能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全球化的支持者也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新的经济形式是唯
一走向繁荣的道路——这种形式以前曾得到工业国的喜爱。对它的批评者——从工会到寻求部
族权力的活动家们等等非政府组织——来说,全球经济是难以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不是不
可避免的也不是人们想要得到的,这种力量使非常少的人获益而使许多人贫穷。他们声称全球化削弱了地区和政府的权力,并且将这种塑造经济和政治命运的权力移交给如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跨国公司和全球性机构。对全球化恶意批评的人还认为,全球化的特
点——经济迅速发展——也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包括地方性的、多样化的和本土文化的均质化,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化一直伴随着严童的社会和经济问
题,而不能确定的是,是否有人能够成功地驯服这种力量。——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章,
第1197-1198页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互相
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范围生产力提高和科学技术发展
商品、资本、劳务和科技跨越国界进入国际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
深。首先,战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各国关税壁垒不断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受到抑制使世界
贸易的扩大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高。商品交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之增强。其次,经济结构调整和争夺市场的竞争,使战后生产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有很大增长,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相
互投资和企业兼并迅速发展,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三,各国放宽金融限制和电讯技
术的发展,货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通,金融市场已经国际化,而且世界金融中心轮流24个小
时运转,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已经显现。第四,科技不但作为商品在国际间流动大大增加,市场竞争还促使各国竞争对手加强了科技协作,甚至结成科技联盟。最后,出现了协调各国经济政策的必
要性,
一国政府的经济决策不仅要考虑本国的需要,而且要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再独行其
是。七国首脑会议协调经济政策就是明显的例证。战后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受跨国公司
的扩展和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新技术发展所促进。世界跨国直接投资的80%以上属于跨国公司。史学材料研读五: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补充材料: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正如马
国经济史学材料研读五: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补充材料: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说,从1983年以来,全世界的跨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这
一增幅比世界贸易的增幅高二倍,比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增幅高三倍。目前世界上有35000家跨国公司,
控制着大约17万个国外分支机构,直接投资总额达17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大规模向各地区渗透,进
行跨国生产、经营和销售,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消费爱好、产品标
准的类同化。而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而且使资本在国际间的
迅速流动成为可能,也使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性生产和经营成为可能。当然,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只是一个行进的过程,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有的国外经济学家提出“无国界世界”的论点,至少不是
现实的。但“全球一体化”作为经济学的一种形象化概念则是确实存在的。区域集团化在提高集团内部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加强商品、劳务、资本、人才、技术在集团内的流通,
与“全球一体化”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区域集团化是在政府干预和组织下,通过国家间签订
条约、协定予以确定,以扶助本集团企业提高竞争力、争夺世界市场为目标,是一种内向性的过程
,它与”全球一体化”以企业行为为主推动行进,属于外向性的过程不同。而且区域性经济集团之间还存在着相互排斥和竞争的一面,因此人们担心,这会不会割裂“全球一体化”,形成地区割据和集团对垒,破坏世界市场的统一,并逐步由经济矛盾走向政治和军事对抗。尽管区域集团化与“全球一体化“存在着方向上的差异,
但二者的关系不是对抗性的,相反,世界经
济的“全球一体化“将制约区域集团化的分化作用,而区域集团化则将促进“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第一,虽然冷战结束后,发展经济实力和争夺市场已成为各国首要关心的问题,区域性经
济集团及其领头的大国,具体来说就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之间经济贸易矛盾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但
美国经济力量虽相对削弱,并非全面衰落,欧、日经济力量增强,加上不再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对
美国已不再唯命是从,但欧、日要成为政治、经济强国,仍需要美国的支持。第二,区域性经济集团
不可能是封闭的,它们对区外市场仍有很大程度的依赖。第三,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西方国家间经济上相互渗透已达到很高程度。区域性经济集团虽然是由政府组织的,但活动的主体仍
然是企业特别是大跨国企业,而大跨国企业既是区域集团化的推动者,又是“全球一体化”的推动者,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谋求高额利润和加强竞争。——摘编自孔凡昌倪微芬著《世界贸易新格局》中国商业出版社,第34~39页补充材料: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史学材料研读五:区域经济组织的全球性发展史学材料研读六:
全球化的生活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并推动了全球文化的融合,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消费。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化及其所带来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造成了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消费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和想法,而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对必需品的要求。尽管消费需求并不是新的,但是现代的消费文化不仅仅意味
着消费。它意味着消费者希望的多于他们需要的,他们消耗的产品呈现了象征价值。
换句话说,消费已经变成了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成为个人身份和社会区别的来源。
两个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趋势导致了这种消费文化的形成:文化产品的均质化、
地方品味和价值意识的提高。批评家有时将全球文化的均质化说成是世界的“美国
化”或者“麦当劳化”。——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
出版社,第40章,第1202~1203页3、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轨迹史学材料研读: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正像关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内涵国内外学术界的分歧较大一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
和发展历程及分期,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经济全球化肇始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几乎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同步进行,是一个不断演进并
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划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应考虑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人们交往的不断扩大、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以及世界贸易规模的变化等因素。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发展
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第一阶段:15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中叶逐渐达到高潮。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世界性发展,其发端可远溯至15世纪的地
理大发现。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以及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
的环球航行,就已开辟了东西两半球”一体化”的新纪元,揭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序幕。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的起始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相关,欧洲资本主义的血腥扩张又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第二阶段: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期达到高潮。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的经济
全球化进程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及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密切相关。史学材料研读: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90年代迎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高潮.二战后,
一方面,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了维护和平、谋求发展,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展开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政治对话、文化交流和经济协作的需要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另一方面,当代世界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发生特
别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新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人们之间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空前高效、快捷的媒介和手段。这两个方面因素的结合,不仅推动了战后各国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也逐渐形成,其重要标志就是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
并在世界各地推行由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的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的一些新趋向,终于在90年代初迎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高潮。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实行自由化的经济措施,加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贸易、金融和信息等产业迅速发展并跨越国界向外扩张,这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也使经济全球化进
程大大加快。另一方面,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实行市场机制,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重大调整,
开始追赶发达国家,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而进入90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大都
开始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扩大开放,实行市场机制。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
的经济组织也不断出现,整个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高潮到来了,人类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入21世纪。这次浪潮在宏观上的特征是以美国实力支撑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
体制,在微观上则是跨国公司,尤其是美国的许多跨国公司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3、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轨迹3、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轨迹史学材料研读: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其历史演进和发展进程
给我们以如下启示:
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每个阶段都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
进展。如第二轮全球化浪潮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第三轮全球化浪潮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相互依存的加深;二是经济全球化与资本的扩张密切相关。全球化浪潮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向世界扩展。从根本上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资本扩张和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两
次世界大战,英国霸权走向衰落,美国霸权开始兴起和最终确立。同时,经济全
球化是在反对保护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三是经济全球化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内在联系。——摘编自王永贵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第27~33页史学材料研读一:生产力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是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引擎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
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是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引擎。如果说第
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所引起的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主要是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在当时是先进的工业经济,并使加工制造业取得长足进展,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产生了新飞跃,即把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带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即以信息技术革新为特征的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各个角落
,把世界经济用网络连成一个整体,使全球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革命。首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国际交往的信息传递和生产要素流动提供了神奇的载体和快捷的通道。其次,以信息和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力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再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制造业等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为生产国际化或生产经营的跨国化创造了最佳条件。最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货币电子化和金融系统网络化的进程,使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大大加快,跨越国界的资金流量增大,巨额金融资本的国际转移可以在瞬间完成。由此可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突破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速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就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信息革命,没有互联网络,
就没有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新高潮。换句话说,没有科技革命就不会有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摘编自王永贵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39~42页4、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全球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一、是跨国公司数目激增。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命运的主宰。二、是跨国公司的地区和产业分布广泛。另外,世界上的跨国公司不仅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一
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新的跨国公司。现在,除了极个别国家和地区外,
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找不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足迹。三、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四
、是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跨国公司依靠其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从事跨越国界
或地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实施全球范围内最佳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已超过某些有一定实力的主权国家。
——王永贵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42-44页战后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是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新高潮到来的主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其重要特点在于各国经济的互相结合,互相交织,形成了全球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国经济都占有一定位置,但最重要的是跨国公司,正是跨国公司的跨国界活动,i
最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因此,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尖兵和载体,它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史学材料研读二:
跨国公司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补充材料: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
化的进程。首先,跨国公司使全球社会化大生产达到新的阶段。其次,跨国公司使国际技术、人才以及文化交流达到新的水平。
最后,跨国公司使国家之间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摘编自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方正出版社,第一
章,第19~21页史学材料研读三:政府放松对经济全球化的管制虽然”推动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力并非来自宏观层次的政府,而是微观层次的西方国家的私人资本”,
但是,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主要是受到维持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呼声的压力,正如里斯本小组所说,“人们可以看到,无论什么领域(高技术或
者低技术、以供给为取向的产业部门或者以需求为取向的产业部门、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或者知识
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一个国家无论如何庞大、强盛,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论据几乎到处都是一样
的
:为了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中加强产业部门、公司或者国家的竞争力,为了促进地方公司与民族的(
或区域的)经济,存在对于产业部门与市场放弃经济管制的迫切需要”。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起,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朝着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通讯、银行、保险、航空、运输、电力、自来水等原有的国家垄断行业陆续放松管制,向国际投资者开放。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的金融全球化,同样是“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的结果”。世界各国(地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到90年代初,大多数国家(地区)解除了对外国投资的管制,
积极鼓励吸引外资。1991~1996年间,世界各国外国直接投资管制规定有599项变化,其中95%的方向
是进一步推进自由化。可以说,各国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固然迫于竞争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对经济管制的放松,经济全球化的步履将十分艰难,发展速度将大大减缓。—摘编自刘相平著《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贸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一章,第44~45页史学材料研读四:亚洲的经济增长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也得益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在这些地区,日本、中国和所谓
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亚洲经济奇迹’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中国又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
1958-1961)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
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随着
经济的迅速发展,1992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
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
争环境,除了成为主要的出口国,中国还得益于它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广阀的国内市场,这已经使
中国成为外部投资选择的目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日益接近全
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对于全球经济的支持者来说,这么多亚洲国家取得的显著的经济成就是
全球化可以产生出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的证明,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批评家已经能指出新的全
球经济的危险,因为许多亚洲经济强国从经济繁荣走向了经济失败。——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章,第
1197-1198页时代主题转换和市场经济体制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条件和制度基础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舞台的主旋律,这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提供了
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优先发展本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特别是主张经济贸易自由化的自由主
义经济思潮的“传播”和“推行”,以及市场经济机制逐渐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实施,为经济全球化高潮的
到来创造了基本条件。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推行是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催生剂。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协议崩溃,
凯恩斯主义宣告破产,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开始“流行”。冷战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纷纷向西方靠拢,与西方资本主义接轨,开始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这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
扫清了道路。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被认可和接受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制度性基础。90年代初,苏联
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各国普遍转向市场经济,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也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制
度,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也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从此,市场经
济体制逐步成为不同国家共同实行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市场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地域上说,也只有在前苏联、东欧和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之后,
世界经济才真正具有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正是实行市场经济这种“同一性”,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
展提供了根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各
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经济全球化是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再发展,也只是不
完整的、分裂的全球市场。——摘编自王永贵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47~49页电学材料研读
五
:5、
经济全球化影响史学材料研读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并且把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其中跨国直接对外投资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
在经济领域的相互渗透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增强。其次,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世界生产体系的形成。再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有助于全球性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各国为了充分利
用国际劳动分工,发挥本地优势,纷纷宣布实行开放政策,或是提供优惠的条件,或是建立经济开发区
和经济特区,实行贸易自由化,鼓励外国企业到经济特区设厂、雇工、进行加工组装或直接进行生产,
直到将产品运往第三国销售。而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开始运转,将把全球贸易推向一个相
对更加法制化、秩序化的阶段。最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大企业间的合并与兼并,促使跨国公司调整其经营战略。全球跨国公司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功绩卓著,现已成为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以及其他服务
为一体的世界经营实体,成为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体。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获得规模经营效益,巩固和
增加世界市场的份额,以更强大的姿态进行竞争,利用双方的国际分支机构开展国际业务,调整生产经
营机构,集中优势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合并、兼并浪潮。——摘编自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方正出版社,第一章,第33~36页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样不同国家逐步形成一个共识:只有保持南北双方的和谐发展,
才能为整个世界经济创造一个健康运行的社会环境。由此出发,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南北关
系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的强硬立场转而实行较为现实政策,如在债务问题上,
改变以前强硬逼债的立场,实行一些较为灵活的减免方式,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得以缓
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在调整自身国内政策的同时,为了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援助,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放弃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合实
际的要求,使事态朝着双方均可接受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在
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积极追求实效,而避免发生直接对抗。——摘编自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方正出版社,第一章,第36~39页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使西西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相互妥协、加强协调、防止矛盾激化,可以说
是目前西西关系的突出特点。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自90年代以来,整个国际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更学材料研读二: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潮流。当代新科技革命的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新科技
革命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步将科技发展的重点
由军事转向经济,1993年美国政府率先提出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随后
不久,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相继宣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政府也提出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建立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1996年,由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发展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在进
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主要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在其发展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主要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总之,知识经济是以当代最新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网络为纽带,以各种信息的筛选、处理和整合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种资源最佳配置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社会的即将来
临,将使经济全球化跃上一个新水平,同时也为新科技革命的进步深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广阔空间。——摘编自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方正出版社,第一章,第39~41页史学材料研读三:
经济全球化对当代新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史学材料研读四: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有重要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都将使人们的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的范围,而引发一场意
义深远的思想革命。首先,经济全球化将促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与当今世界发展图景相适应的,全方位的开放观念。其次,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观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
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
续发展,按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界和环境的价值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解决好保护和补偿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是关系
人类今天和未来的共同课题,不同国家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二一摘编自周春明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方正出版社,第一章,第41~42页
、规范—经济全球化的运行保障(关贸到世贸)史学材料研读:从GATT到WTO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支撑全球化进程的组织载体,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生产要素配置的国际性,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打破传统的国家地域概念,客观上就要求有一个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制定和实施全球经济贸易活动规则的全球化经济组织,解决金融、投资和贸易等全球性问题。冷战的爆发促使市场经济国家对国际经济管理达成
共识:创建并维持一个相对自由的经济体系,并从金融、投资、贸易三个方面重建国际经济秩序。这
就要求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金融体系,减少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壁垒。为铲除贸易限制和关税壁垒,
促
进贸易自由化,1944年,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问题,建立
了以稳定国际金融、间接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为目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又称
世界银行),同时拟建立一个处理国际贸易与关税问题的专门组织。这样就形成了解决世界性金融、投资和贸易问题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调机制。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由于具有相同的机构
特点、共同的观点和长期的工作关系而关系密切。另一个机构国际贸易组织虽然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长期谈判,但一直未能成立,而由关贸总协定
(GATT)来临时代管。GATT是经济全球化历史上第一个
多边贸易协定,1948年在协定上签字的国家达23个,而且具有广泛代表性,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和
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GATT
对自由贸易的支持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目标完全吻合起
来,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三驾马车”。史学材料研读:从GATT到WTO50年代和60年代,因许多国家寻求运用国际收支平衡的特殊待遇,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经常参加关贸总协定同各成员国的协商活动。从70年代开始,随着贸易同资金流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日益密切,关贸总协定同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连带责任越来越明显,三家联手来
应付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测事件和经济危机成为必然。1979年结束
的东京回合谈判成果是将世界9个主要工业国家市场的关税平均削减1/3,
制成品的平均关税由关贸总协定成立时的40%降至4.7%。尽管成绩不容
置疑,但是也遇到不少困难。其中关税下降了,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还出现了诸如服务贸易、农产品多边体系、多种纤维协
定等新问题。由于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内在缺陷,使其很难适应世界贸易
快速发展的需要,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986年乌拉圭回合的谈判
开始,由于矛盾尖锐,在农业贸易、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反倾销规则
和建立新机构等问题上迟迟未能取得一致。直到1993年12月15日,所有
的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的会
议上,125个参加方的绝大多数部长在协议上签了字。1995年1月1日世
界贸易组织
(WTO)开始运转,最终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经济全球化的运行保障(关贸到世贸)WTO
与GATT
相比有以下特征:
一是GATT
是一个规则一个多边协议,没有自己的组织基础,而WTO是一个永久性机构,拥有自己的秘书处。二是GATT
的规则只适用
于货物贸易,而WTO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还涉及农业、服务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内容。三是GATT是
一个多边条约,带有自选性质,而WTO
涉及所有成员的
承诺。四是WTO
的争端解决制度比GATT
更快、更有自动
性、不易受到阻挠,因而争端解决裁判更容易得到保证。
尽管WTO建立时间不长,但其成员发展很快,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截止2002年5
月,已有144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WTO,WTO
成员的经
济贸易占世界经济贸易的轮多边贸易谈判。WTO的建立
开启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新阶段。二、规范—经济全球化的运行保障(关贸到世贸)史学材料研读:从GATT到WTO二、规范—经济全球化的运行保障(关贸到世贸)史学材料研读:从GATT到WTO应该说,
WTO是当今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它规定了主要的协定义务,以确定各
成员方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国内贸易法律制度和规章,尤其制定的贸易、投资、服务等制度、规则得到各
方普遍认可,成为规范全球经济运行的统一制度和规则,保证了全球统一市场的自由和公平竞争,这为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WTO
的建立,经济全球化难以深化,更不会有经济全球化新高潮的到来。即使经济全球化有所进展,也只是缓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更多的贸易战、经济
战、经济全球化将变得越来越无序和杂乱无章。因此,作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运
行,
标志着多边体制下世界贸易向有管理的自由贸易发展。WTO
对进一步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使其向规范、
有序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国际经济组
织的大量建立,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关系的发展,更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说国际性经济组
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摘编自孟国碧著《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经济主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第一章,第45~47页1、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史学材料研读一:存取时代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如造船业的技术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
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现代的观察家将我们的时代
描述为存取时代。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
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然而,由于购买必要的设备、维护和升级设备、训练人员去使用这些设备都需要资金,许多国家感到很难融入地球村。联系起来的和没有被联系起来的国家之间存在的鸿沟。也因此可能成为没有边界的世界的一个边界。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
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
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在扎伊尔,居民每天看到的第一幅电视画面是蒙博托。他尤其希望描述他在云中漫步——他的脱离尘世的奇思妙想——的那个部分成为现实。电子通信设备上的革命在其他地区得到了严格的控制,包括越南和伊拉
克
,这些国家的权力部门对登陆互联网上的外国服务器加以限制。因而他们在利用技术力量的
同时,避免了文化渗透问题。——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
章,第1203~1204页三、
共赢—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和取向(问题与对策)史学材料研读二:人口压力和环境恶化问题不仅仅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和人口的膨胀。人口的惊人增加是许多环境问题的根源。随着人口的出生,污染的加剧,更多的栖息地和动物、植物物种消失,更多的自然资源被消耗。在近几十年,两个环境问题已经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和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涉及到许多植物和动物
的维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最严重的威胁来自于城市化、农业活动的扩大,以及矿产和木材的开采
所引起的自然栖息地的破坏。现在4500种动物濒临灭绝。全球警告提到了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供变暖将为人类带来可怕的影响。大气污染引起全球变暖,原因是所谓的温室气体的散发阻止了日光
离开地球的大气层。20世纪后半叶,随着世界人口死亡率的持续下降,降低人口出生率成为许多政府关注的问题,到现在,大约有80多个国家实施了控制人口的政策。联合国和它的两个特别机构——世界卫生组织
和朕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已经援助许多国家组织和推进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然而,避孕工具的
推广并没有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出口率。不过,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
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口出生率也有所下降,但有一些地区抵制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努力。有些时候,抵制来源于宗教和政
治动机。例如,在印度,印度教徒强调多生多育,阻碍了控制人口的努力。因此,全球阻止人口过
剩增长的努力出现了复杂的结果。——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章,
第1205~1209页史学材料研读三:经济上的不公平和奴役数亿人,尤其是东欧、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每天都为获得足够的食物、清洁的水源、让人满意的避身处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而斗争。由于没有令人满意的住处,缺
少活水,缺少排污设施,穷人不成比例地被暴露给由他人、昆虫和啮齿动物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贫困已经强有力地与高于平均水平的婴儿死亡率和低于平均水平的寿命联系在一起。贫富差距是
所有复杂社会的明显特征。尽管社会的贫困程度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贫富的持续分化已
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全球性的自然资源的短缺以及分配不均被认为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并将国家分成富国和穷国。人口的高密度和环境恶化巳经引起了可利用资源的枯竭,导致了食物、
水源和住处的缺少,最终导致了贫困。导致贫困的另外一个原因——500年的殖民主义导致了世界经济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将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据为己有。普遍的贫困是许多加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一个主要特征。糟糕的经济状况与同奴隶制相似的奴役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正式
废除了奴隶制后,合法的奴役不存在了。但是强迫劳动和奴役劳动仍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
穷人。尤其令人忧虑的是童工的使用。根据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世界上约
有2.5亿多儿童在工作,他们的年龄在5-14岁之间,很多工作条件对这些儿童的健康和心理非常有
害。使用童工的现象在南亚和东南亚更为严重,仅在印度就约有5000万童工。大多数童工服务于农业、家务劳动、家庭企业和性交易,这使得那些禁止这些行为的法律非常难以贯彻执行。史学材料研读三:经济上的不公平和奴役
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那就是每一个大洲都存在的人口非法买卖。以近代奴隶制的卑
劣方式,每年大约有100-200万人被买卖到别的大洲或者在国内买卖。非法买卖人口以多种形式出
现。例如,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贩卖人口的人以承诺在国外将获得高收入为诱饵诱骗一些受害人。
受害人到了目的国后,就变成了残忍的人贩子的俘虏,人贩子通过威胁或者肉体折磨——包括强奸、拷打、挨饿、禁闭和死亡——迫使他们从事奴役劳动、家务劳动或者从事性交易。受害人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女童,这是许多国家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下的体现,例如,在南亚,被贫穷所困的父母或者其他亲戚将年轻的女子卖给人贩子从事性交易或者奴役劳动的现象很普遍。贩卖人口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利润最高的产业之一,每年产生的利润达数十亿美元。——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
章,第1209~1211页史学材料研读四:全球性疾病从有历史记载开始,疾病就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的影响巨大而且具有破坏性。例如,新
大陆的发现(参见第23章)最具破坏性的影响是,伴随善哥伦布和其他人的航行,欧洲疾病被带入到了
美洲。在150年间,疾病的引入导致了多达90%的、缺少任何免疫功能的美洲土著人的死亡。1918—1919年袭卷全球的流感夺去了约2000—4000万人的生命,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
大战死亡的人数。自从那时起,医学专家、公共卫生官员和科学家在对疾病的战斗中取得了多次胜利,如根除了天花和肺结核。在这些胜利的鼓舞下,1978年,联合国号召到2000年消灭所有的传染性疾病。
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事实上,
一些被认为已经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疟疾、肺结核又再一次出现。同样不
祥的是,公共卫生官员已经确认了新的致命的疾病,如埃博拉病毒热和艾滋病。艾滋病是对世界公共健
康的一个严重威胁,但是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尤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艾滋病有可能导致非洲国家社会和经济机构的倾覆,阻碍非洲走向更健康和更繁荣的社会的进程。大多数非洲国家
的医疗机构不能战胜艾滋病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它将破坏这个大洲的经济。有迹象
表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病毒出现频率可能会保持稳定。很多人与病毒感染者有过性行为,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被感染,而且,少数国家尤其是乌干达实行的预防措施已经降低了感染率,使得这种疾病在整个地区呈下降趋势。来自非洲的好消息被来自亚洲的坏消息所冲淡。尽管亚洲的感染率很低,但是卫
生官员担心这种疾病将被更快地传播——这种疾病已经横穿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他们有这样的忧虑
这种传染将在未来的十年里升级,而目前还没有找到阻止病毒感染的疫苗和治愈办法。——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章,第1212~1213页恐怖主义是全球化世界的一个持久的特征。它并不是一种新
的现象,因为历史上一直有恐怖主义,但是今天的恐怖主义以运
输、通信和武器方面的进步为特色,实现了它对世界的最大影响
力。媒体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全球性的电视新闻的覆盖,已经将
恐怖主义者的恶行和要求暴露给无数的观众,但是它也改变了恐
怖主义的实践。恐怖主义行为不时打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这个
时代,因为世界上个别人或者组织企图动摇或者推翻所处的政治
体系或者他们国家之外的政治体系。恐怖主义的主要体现在:阿
尔及利亚和越南的反殖民冲突;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民族斗争,
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斗争;宗教教派之间的冲突,如北爱
尔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斗争;在一些国家内部,革命力量
和已经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冲突,如印度尼西亚、伊朗和尼加拉瓜
的内部冲突。恐怖主义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
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推进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为目的,对
平民蓄意、系统地使用暴力。恐怖主义使用暴力——从劫持人质
到暗杀和谋杀——目的是扩大他们的影响和权力。——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
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章,第1213~1217页在20世纪最后十年和21世纪的第
一个十年,恐怖主义日益呈现全球化
的特征,因为持续的恐怖运动需要复
杂的财政支持网和可靠的、持续提供
的武器技术以及躲藏地。然而,除了
一些地区如欧盟采取行动外,国际社
会并没有针对恐怖主义对全球的威胁
采取一致的、统一的行动。不过,由
于2001年9月恐怖分子对美国的攻击
,
恐怖主义的构成和如何对恐怖主义作
出反应等棘手的问题已经获得了关注。史学材料研读五:全球恐怖主义史学材料研读六:移民外地人大量的涌入改变了当地人的种族,语言和文化构成。在18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到来,人口
专家对两种类型的移民做了区分,国内移民和外国的或者国际移民。国内移民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
人口从农村移到城市,而外国移民是指人口穿过很长的路程和国界的移动。两种类型的移民都是由推
力或拉力所导致,或者两种合力兼而有之。缺少土地或食物、人口压力、宗教或政治迫害、针对少数
民族的歧视性行为等因素推动了人口移动。相反,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得到适于耕种的土地、更好
的服务如健康护理和教育等因素则吸引人口来到新的地区。
一般来讲,移民由差异引起,因为国家间
的差异是广泛的,移民因此可能增加。今天最大的人口移动是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在20世纪后半叶,
这些国内移民导致了世界许多地区迅速城市化。今天城市化最高的国家是西欧和北欧国家、澳大利亚、
新西兰和南美洲温带地区以及北美洲的国家。移民中的许多人是由于逃避战争的蹂躏离开了他们的祖国,但是国家间经济状况不同是大多数国
际移民的原因。也就是人们离开了他们出生的国家,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更容易得到的健康护理、
教育机会以及新社会提供的其他服务。因此,当代最大规模的移民涉及到从发展中国到发达国家的流
动。国际移民加强和扩大了文化交流的规模。移民在到外国后,建立了坚持他们原有移民社会风俗和
出生地语言的文化和种族社区。外国语言、其他种族的食物、艺术和音乐的存在,
已经将城市尤其是
大城市改变为多元文化环境。但是,移民的到来尽管在许多方面丰富了当地社会,也引起了不满和冲
突。——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0章,第1223~1226页2、
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利益失衡史学材料研读一:南北国家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用GDP
考察经济水平,是经济学界的惯常做法。虽然发展中国家经
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然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差距
却不断加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60年,高收入国家的GDP总量
分别是低收入、中等收入和中低收人国家GDP
总量的4524倍、3.14倍
和2.95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6年则上升到143.63倍、3.34倍和3.26倍。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由于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这
一差距有所缩小,2009年高收入国家的GDP总量仍是低收人、中等收
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106.84倍、2.53倍和2.47倍。2010年高收入国家的
GDP总量分别是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102.59
倍、2.19倍和2.14倍。2011年高收入国家的GDP是低收入、中等收入国
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148.93倍、2.03倍和1.98倍。2012—2015年,高
收入国家GDP是低收人国家的138.78倍、129.80倍、122.79倍和11986
倍。高收入国家与低收人国家的差距再度拉大,随后又有小幅下降。如果在世界银行划分的基础上,把中低收入国家综合看作发展中国家
,
把高收入国家看作发达国家的话,1960年发达国家G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生态研究贷款合同模板
- 临时工户外探险协议
- 仓储物流场地平整服务协议
- 个人放弃社保协议书
- 临沂演出旅游行业劳动合同样本
- 不带花园公寓租赁合同模板
- 二手房购房协议书慈善用途
- 临时隔离点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 个人高息小额大额借款协议书
- 个人长期借款协议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 【课件】 2024消防月主题培训: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青年基金
- 保安人员配置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炼化一体化行业风险评估与市场需求前景预测报告
- 期中练习(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反恐防暴课件教学课件
- 污泥(废水)运输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水墨探索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