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高中22022-2023学
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谈论昌耀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
论,有各大博士论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给他一个悲情
诗人的称号。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
爱生命的人,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要不然面对误读的
诬陷,要不然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
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
然在不停向上。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
的桂冠,大诗人的荆冠。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造就的诗歌使命。诗歌的
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
悉之中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
他人的不解,那么谁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
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心是草包,也不过是炫
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
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
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
诗的裁剪的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
着。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认为是“先锋”的
诗人书写着。要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更需要读
上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昌耀先生不只
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斯人〉》)
材料二
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到如
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可以
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
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
昌耀对其早期创作的“重写”,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写“带有根本性,涉及语言风格、修辞手段乃
至价值观的调整”。在我看来,昌耀对于自己早期作品的否定和彻底改写,
完全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也体现了他重写自己一生的意志和决
心。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确立的“尺度”来严格考量自己。不仅是重写旧作,
他还要让那个一直带在他身上的年轻苦役犯重新出来说话,这就是诗集中
那些落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则明显写于80年代、并且“属于80年
代”的一些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求“救赎”的诗人,那么重
写旧作就是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他要留下一个他自己可以接受、也可
以面向未来的一生。纵然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这就是昌
耀。他最终要奉献的,是一部他用全部生命铸就的“命运之书”,而非一
部面目混乱、良莠不齐的全集或选集。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
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
“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
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
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
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
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
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
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
“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
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
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
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
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家胡亮也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
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粉,嶙峋,滞涩,狰
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
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
(摘编自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材料三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昌耀给我们作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
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
语诗歌开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脉联系。从土地的
苦难生存直觉中滴出来的诗,必然是带着体温的诗,有生命痛感的诗,才
能揭示自己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这样的诗,发出的必然是纯正汉语的
声音。
昌耀固守青海高原,在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建立的语法关系,打通了汉语
诗歌本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任督二脉。广袤的青海高原,因为有了钉子一
样的诗人昌耀,将生命和语言持续有力地注入,已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成为中国西部最有诗性意义的场域。
(摘编自谭克修《重建生命和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
洞悉,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
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C.“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其含义等
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D.材料三认为昌耀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发出了纯正汉语的声音,
同时重建了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作者认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
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他。
B.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是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
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C.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
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
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3.下列诗句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啸然一声/对我们红色的生活/作一次惊愕的眺视/而后/和我们一同欢
呼”(昌耀《群山》)
B.“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
百倍”(昌耀《慈航》)
C.“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
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极其
凝重而又玄奥高古”(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他唱歌
春分1949年元月初,正是寒冬之际,在苏北平原的淮海大地,共产党领导
的解放军和国民党的部队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战火在这里已经
交织了好多天,所有的村庄都被炮火光顾了多次,大都成为废墟;层层包
围和反包围,参战的双方还在源源不断地投入兵力。战争的胜负仿佛在瞬
间即可确定,可这个瞬间由于持续的时间过长,而令人感到焦虑。
那天下午6时,太阳已沉入裸露的大地,在运河边一个叫薛庄的仅有十几
户人家的小村落,一个长辫子姑娘正和一个年龄与她相仿的解放军战士僵
持着。姑娘十七八岁,年轻的脸颊被刮来的夹着雪花的西北风吹得通红。
小战士的脸也有点红,但那红不是被风雪吹的,而是因说服不了年轻姑娘
而感到无可奈何,或许还夹杂着一种气恼。老村长的及时赶到。使事情最
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原来长辫子姑娘是村里青妇会的,正在为部队准备
干粮,而年轻的小战士则是运送干粮的。这本来是正常的支前工作。可因
为负责带队的小战士所在的运粮队带的牲口不够,需要借用几户老乡家的,
而进门时他发现姑娘家有头正拉磨的毛驴,便想借用一下。没想到姑娘一
听这话,扬扬眉说,借用可以,但她必须和战士一起去,完成任务后再把
牲口牵回来。小战士说,送干粮去的地方正在打仗,非常危险,她不能去,
解放军说话算话,他一定会将毛驴安全送回来。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老
村长十分清楚,别看是一头小毛驴,可一头牲口对庄户人家来说就是命根
子。于是,老村长对小战士说:“我们这里是老区,这里的人炮火见得多
了,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相反,她对这儿的地形熟悉,还可以给你们带
个路。”听了老村长的话。姑娘朝小战士眨眨眼,仿佛说,这下你没的说
了吧。
姑娘和小战士一起随送粮的队伍趁着夜色出发了。他们一路无语,沿着被
炮弹炸焦的土地匆匆而行,只有牲口的蹄声在空寂的夜里显得越发急促。
在走了两个多小时后,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尽管河面不宽。但由于不时
有炮火飞过,运粮的牲口受到了惊吓,蹄子还未沾水,屁股便拼命地往后
挪,说什么也不愿下河,弄得几个牵缰绳的战士拼着老劲才拉住。急得带
队的小战士来回踱步。正当小战士一筹莫展的时候,长辫子姑娘突然对他
说:“用东西把牲口的眼睛都蒙住,它们就听话了。''“行吗?”“准行。”
果然,被蒙上眼睛的牲口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好乖乖地被牵着渡过了河。
过了河,小战士靠近姑娘低声说:“谢谢你,大姐。”
第二天凌晨,送粮队准时到达部队。姑娘牵回了自家的毛驴,说要立即回
去。部队首长说。等天亮了再回吧。姑娘说:“你们有任务,我在这里碍
事,再说早回去还得准备支前的事。”首长说:“也行,不过这么多牲口
你一个人是无法赶回去的,这样吧,还是让小张再辛苦一趟,送你回去。”
原来那个年轻的小战士叫“小张”。
长辫子姑娘和小张赶着牲口往回走,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走了一夜路的
他们并无睡意,姑娘甚至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小张也兴奋起来,他告
诉姑娘,这一仗打下来,离全国解放就不远了。说话间,两人过了河,隐
隐约约可以看见姑娘家所在的村庄了。长辫子姑娘对小战士说:“我已经
到家了,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小战士向姑娘敬了一个军礼说:“大姐,
谢谢你。”小战士说完,正要转身往回走,忽然呼啸而来的炮弹声在耳边
响起,小战士立即将面前的姑娘扑倒在地上。转眼间,爆炸掀起的气浪掩
埋了姑娘。当爆炸声停止,姑娘爬起来大声呼喊“小张”时,才发觉刚才
那个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已停止了呼吸。
长辫子姑娘默默地站起身,擦干了眼泪,深深地向小战士鞠了一躬。而后,
她将小战士抱在怀里,一步一步向黎明前的村庄走去。
10天后,淮海战役结束,全歼国民党部队55万人。此后不到10个月,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而那位叫“小张”的战士被埋葬在运河边。时至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全
名。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家在何处,只有运河两岸的迎春花年年为他开
放。
而那个长辫子姑娘在多年后成了我的母亲。这个故事,自我懂事起,每年
她都会给我讲述一遍,每次讲述的时候,母亲的双眼都嗡满泪水。
母亲说,寻找小张的部队是她今生的一个心结。因为那场战争参战的部队
太多,而部队驻防、换防频繁,打完淮海战役之后,听说小张所属的部队
又去解放大西南。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方打听,依旧没
个结果。但她相信,小张的部队是不会忘记他的。他的战友们也都不会忘
记他。运河边的村民们同样没有忘记这个不知名的小战士。每年清明,小
张的坟前会堆满这块土地上开放的数不清的野花。而以小张的生命为代价
活下来的母亲,一生都认定自己的命是小张给予的。她说。她活着是因为
小张的生命而存在;死了,她要埋葬在小张的坟墓旁。在这古老的大运河
边陪他说话,为他唱歌……
(摘自《读者》2011年第19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娘想和小战士一起去前线送干粮,战士担心姑娘安全没有答应,最后
他们在老村长的调解下达成了一起上前线的一致意见。
B.文章中说“他们一路无语,沿着被炮弹炸焦的土地匆匆而行,只有牲口
的蹄声在空寂的夜里显得越发急促”,说明他俩还在生气,关系并未缓和。
C.“走了一夜路的他们并无睡意,姑娘甚至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一句,
表现二人成功送粮后心情的愉悦兴奋,也饱含对战争取得胜利的信心。
D.文章通过对姑娘和小战士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赞美了小战士善良有责
任感、牺牲自我保全他人的美德,也有力地凸显了军民一心团结一致,共
同抗敌的主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战争场面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
展埋下了伏笔。
B.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及人物的相互映衬,
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C.文中男女主人公作者没有写出他们姓甚名谁,只有他们的外貌特征和身
份特征来称呼他们,是因为作者怕战争年代暴露他们身份,也是他们工作
的需要。
D.文章标题既指姑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给小张听,又指后来成为“我”
母亲的姑娘要把这具有崇高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小战士在大运河旁不断歌颂、
传扬,让战士精神永存,让无名英雄不孤单。
8.文中小战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章结尾划线句“每年清明,小张的坟前会堆满这块土地上开放的数不
清的野花”这句话,既是突显小战士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
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2分)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
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苏^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
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
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
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
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
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搪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
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鸯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
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
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
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
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
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
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
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
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以命之因:于是,就B.是子天才英
特是:就是
C.力士素贵素:白色D.未几辞
职未几:没有几个
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B.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C.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D.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是在本名之处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
的补充或解释,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
种是担当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
供奉。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
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定居,李白
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李白的朋友吴筠和李白一起被召入长安以后,推荐李白到长安去拜见贺
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C.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
所作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D.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
照他的意愿,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野田黄雀行①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鹑②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③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④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位,对曹植心存疑忌,杀掉曹植的
至交丁氏兄弟,本诗即作于此时。②鹑:一种像鹰而略小的猛禽。③捎:
挥击,削破。④摩:迫近、贴近。
14.“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运用了比兴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
的一项是()(3分)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15.本诗想象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以下对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想象的故事紧承上面句子没有权势就不必交友的观点,这一观点也
恰是作者的真实想法。
B.第五、六句写无冲天之志的“篱间雀”终究无法逃脱无情的打击,可见
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
C.第七、八句写罗家得雀的喜悦和少年见雀被俘的悲苦,无一字褒贬,感
情却深融于叙事之中。
D.故事的叙述语言质朴无华,有叠字顶真手法、通俗的口语、不事雕琢,
平实中有感人的力量。
16.请赏析“不见篱间雀,见鹑自投罗”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小题,10分)
17.(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
嗟。,。
(2),o洞天
石扉,匐然中开。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
是,?
(4)诗言志,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
“,”两句
比喻,抒发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情志;老年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则借用
“,”的典故,
表达要招揽人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三、课内知识(本题3题,共9分)
18.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这种文学样式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词
牌。按其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其风格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
豪放派两种。
B.“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乐府诗
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适
于抒发内心的忧愁苦闷。
C.陶渊明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宋以后,
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D.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
厚,“顿挫”是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音调抑扬顿挫,旋律铿锵跌宕。
1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
B.“阡陌”,“阡”指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C.以“曹操、曹丕、曹冲”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D.“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20.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但:只
是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厌:满足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气质,情致D.青冥
浩荡不见底青冥:青色的海水
四、语言表达(本题共4小题,共12分)
《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到1975年为止,二十六年间已经销了32版;
到现在想必近50版了。我认为梁氏散文之所以动人,其原因大致是因为下
列这几种特色具备。
首先是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时或滑稽突梯,却能,不堕俗趣。
他的笔锋有如猫爪戏人而不伤人,即使讥讽,针对的也是众生的共相,而
非私人,所以自有一种温柔的美感距离。其次是篇幅浓缩,不务铺张,而
转折灵动,情思之起伏往往点到为止。此种笔法有点像画上的留白,让读
者自己去补足空间。梁先生深信简短乃机智之灵魂,并且主张''文章要深,
要远,就是不要长”。再次是文中常有引用,而中外逢源,古今无阻。这
___________并不容易,不但要避免出处太过俗滥,显得腹笥寒酸,而且引
文要豪得泉然,安得妥帖,与本文,正是学者散文的所长。
最后的特色在文字。梁先生最恨西化的生硬和冗赘,他出身外文,却写得
一手道地的中文。一般作家下笔,往往在白话、文言、西化之间
而莫知取舍,或因简而就陋,一白到底,一西不回;()。梁
氏笔法一开始就逐走了西化,留下了文言。他自称文白夹杂,其实应该是
文白融会。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恰到好处旁征博引相映成趣彷徨失措
B.恰到好处引经据典相映成趣徘徊歧路
C.适可而止旁征博引相得益彰彷徨失措
D.适可而止引经据典相得益彰徘徊歧路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认为梁氏散文之所以动人,大致是因为下列这几种特色具备。
B.我认为梁氏散文之所以动人,大致是因为具备下列这几种特色。
C.我认为梁氏散文之所以动人,其原因大致是因为具备下列这几种特色。
D.我认为梁氏散文之所以动人的原因,大致是因为下列这几种特色具备。
2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的。
B.1966年红卫兵上街破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C.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D.“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它可以解决香港问题、台湾问题。
2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
A.或不中不西,弄巧而成拙,至于不文不白
B.或弄巧而成拙,至于不文不白,不中不西
C.或不文不白,弄巧而成拙,至于不中不西
D.或弄巧而成拙,至于不中不西,不文不白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近平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
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
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是如何理
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D解析:A.“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说法错误。
无中生有,原文表述为“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B.“但并未使其早期创
作发生质的变化”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带有根本性”、“否定和彻底
改写”;C.“其含义等同于"错误,两者含义显然不同,“厚重的句子和
词语”来自于“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昌耀体”是指“孤绝
超拔、沉雄遒劲”。
(2)C解析: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说法错误,
原文表述为“大部分”、“很多早期诗作”
(3)A解析:B项“戕残”、C项“须髭”、D项“金属般凝固的铸体”可以
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二中的“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
青铜般色调的文体”、“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
风格”。
(4)①在论证思路方面,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论-本
论-结论);②在论证方法方面,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
(5)①充满隐喻,吝啬词语及其修辞艺术,早年的创作大多在修改后才面世;
②体现了其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以及其成熟期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
③文体风格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或时
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④来源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
觉,揭示了其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
6.BB.“他俩还在生气,关系并未缓和”错误,他们俩的矛盾在老村长的调
解下已得到圆满解决,这一句的描写是为了突显战争形势的危急和他们心
情的急切。故选B。
7.CC.“是因为作者怕战争年代暴露他们身份,也是他们工作的需要”错误,
这是小说塑造典型人物的惯用手法,是更广意义上文章主旨的表达,表达
革命战争年代军民鱼水深情和无数的革命群众和革命战士的牺牲,才换来
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样更能拓宽小说的主题。故
选Co
8.①善良、有责任感。他考虑到前线正在打仗,非常危险,不让姑娘随行
表现了他的善良,并且承诺一定将毛驴安全送回来体现他强烈的责任感;
②有牺牲精神。他送姑娘回来的路上遭遇了敌人袭击,他用自己的性命护
佑了姑娘的安全。③纯朴可爱。最开始姑娘要随他一起上前线,他说服不
了姑娘时因气恼和无可奈何而涨红了脸,当姑娘想办法让运粮的牲口顺利
过河后他靠近姑娘低声说谢谢。
9.小战士层面:①清明节,小战士能得到众多生者对他的深切怀念,说明
他的精神品格得到生者的赞扬和景仰;②小战士是所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
革命战士里一个典型代表,他的精神昭示了革命精神的伟大。文章主旨层
面:①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处,寄寓作者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象征
着革命的希望与曙光;②赞扬革命者为革命正义事业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
精神,他们得到生者深切的缅怀,也给读者给后人以希望,激励后来人奋
然前行。
10.All.C12.A13.B14.C
15.A.“真实想法”错,这一观点并不是作者的真实想法,是“牢骚之语”;
16.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鸭却又撞进了网里
(翻译2分)此句用了比喻修辞。用“雀”喻弱小,用“鹳”喻强暴,鹰捕
捉黄雀暗喻当权者对贤良的迫害,以黄雀遭罗网喻良遭遇不幸。(手法1分,
分析1分)全诗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憎恶和自己身处险境、无力救援朋友的
悲愤心情。(2分)
17.(1)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列缺霹雳,丘峦崩摧。(3)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C“山水田园诗”错误,应该是“田园诗”。故C错误。
19.C应是“曹操、曹丕、曹植"。故C错误。
20.D青冥:天空
21.D[解析]“恰到好处”意为(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恰当的地步;“适
可而止”意为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此处讲梁实秋的散
文虽然可笑逗趣,但谑而不虐,不流于恶俗,应选“适可而止”。“旁征博
引”指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中
的语句或故事。根据“文中常有引用”的语境,并无充分论证之意,应选
“引经据典”。“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相
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根据“妥帖”的
语境,强调引文与本文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应选“相得益彰"
“彷徨失措”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徘徊歧路”指在岔道上走来走去,
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根据“莫知取舍”的语境,形容一般作家在白话、
文言、西化之间难以取舍、主意不定的窘态,应选“徘徊歧路”。
22.B.[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之所以……其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
应删去“其原因”。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处“特色具备”语序不当。
“特色具备”将宾语“特色”提至动词“具备”之前,不符合表达习惯,
应改为“具备……特色”,据此排除A项。
23.C[解析]A.表示强调。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引用,与文中一致。D.
表示特定称谓。
24.B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领导人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
她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
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是如何理
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一)青春的内涵
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习
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
一、审题
(二)对待青春的态度
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习近平主席则认为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
炼。二、解题
在题目的要求当中明确了言说的身份,是风华正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超市与教育机构合作研学旅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跨区域矿山采矿权置换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广告位使用权转让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装修设计施工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信息服务营业执照受让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针对中介误导的购房合同解除与损失赔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门窗厂家与经销商售后服务保障协议
- 2025年内部股权转让与员工持股计划法律咨询服务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婴幼儿奶粉电商平台销售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民间借贷抵押合同范本:个人消费抵押贷款操作流程3篇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课件
- 2024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录2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高频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过滤吸收器制造与验收规范(暂行)
- 盆腔炎教学查房课件
- 新概念英语课件NCE3-lesson15(共34张)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电视剧《琅琊榜》特色分析
- 5A+Chapter+1+Changes+at+home+课件(新思维小学英语)
- 安徽省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