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_第1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_第2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_第3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_第4页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上第三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吟(yin)唱瑟(se)瑟逊(xun)色(ce)面

顿(shu)赢山峰(fOng)庐(hi)山缘(yuan)故

投降(xidng)操(cdo)场省(jUn)匀叶柄(bing)

点(zhdn)据蜗(wo)牛枯事(w3i)住宅(zhai)

M(shen)重挖理(jue)鬟(sou)索便(qlng)斜

ife(pao)下住址(zhi)骤(zh6u)雨位置(zhi)

二、易写错的字

吟:右部是“今”,不是“令”。

庐:不要把“户”写成“尸”。

降:右边第五笔是,不要写成。

嫩:中间是“束”,不要写成“束”。

叠:上半部分的三个“又”要写得紧凑,它们的捺都要写成点。

隙:右部上面不是“小”。

宅:第四笔是撇。

临:右下是“”,不要写成“m”o

卧:左边是“臣”,要注意其中间部分不是“口”。

穴:下部是“八”,不要写成“入”。

一字组多词。

暮(m。):暮色朝暮暮春暮年晨钟暮鼓

吟(yin):吟诗吟诵吟咏呻吟吟风弄月

题(ti):题字题目题材问题文不对题

侧(c。):侧面侧重一侧侧身旁敲侧击

峰(f©ng):山峰峰顶高峰洪峰峰回路转

1

庐(111):茅庐庐舍草庐庐山

缘(yudn):缘由边缘缘分有缘无缘无故

降(jidng):投降降伏降服宁死不降降龙伏虎

阁(g6):阁楼阁下出阁闺阁亭台楼阁

费(f©i):花费消费费力收费煞费苦心

须(xtl):必须无须胡须触须花须根须

逊(xun):逊色谦逊稍逊一筹出言不逊

输(shti):输赢认输输血输送满盘皆输

虎(hu):老虎猛虎虎牙虎口虎将爬山虎

操(C@0):操劳操持操守操场重操旧业

占(zhdn):占有占领占用攻占占优势

嫩(n©n):娇嫩柔嫩嫩芽嫩绿细皮嫩肉

顺(shfin):顺利顺风顺序顺心一帆风顺

均(jtin):平均均匀人均均衡势均力敌

叠(di存):重叠叠加堆叠折叠重峦叠嶂

隙(xi):间隙缝隙空隙嫌隙无隙可乘

茎(jing):根茎茎部茎叶块茎枯茎朽骨

柄(bing):叶柄把柄笑柄斧柄话柄

萎(w3i):枯萎萎谢衰萎萎缩萎靡不振

瞧(qido):瞧见瞧病瞧不起

固(g立):牢固坚固固体固然固执己见

宅(zhdi):住宅宅院家宅民宅深宅大院

临Qin):临时降临临别临摹临阵脱逃

慎(sh©n):慎重谨慎不慎慎言慎行

选(xuan):挑选选择选用选拔人选选手

择(z4):选择择优择业抉择饥不择食

址(zhi):住址地址遗址校址旧址故址

良(lidng):良好善良良心良久良师益友

穴(XU&:巢穴洞穴穴位空穴来风龙潭虎穴

2

厅(ting):客厅餐厅展厅厅堂办公厅

卧(w6):卧室卧铺卧倒仰卧藏龙卧虎

专(zhudn):专心专门专利专业专心致志

寸(cfm):尺寸寸步寸心寸土鼠目寸光

卫(w©i):卫生自卫警卫卫星保家卫国

四、多音字。

jiang(降落)qu(弯曲)qu(弯曲)

降曲曲

xiang(投降)qu(歌曲)qu(歌曲)

ba(扒土)heng(横冲直撞)ta(脚踏实地)

扒横

pd(扒草)heng(蛮横)ta(踏实)

五、形近字

暮(日暮)吟(吟咏)题(题目)庐(庐山)输(输掉)

幕(幕布)怜(可怜)提(提纲)芦(芦花)愉(愉快)

侧(侧面)操(操场)占(占有)茎(根茎)良(良好)

测(测试)噪(噪音)古(古代)经(经过)粮(粮食)

萎(枯萎)择(选择)较(比较)卫(卫生)宅(住宅)

委(委任)泽(沼泽)胶(胶水)丑(出丑)它(它们)

址(地址)穴(洞穴)均(均匀)

扯(拉扯)灾(火灾)钧(千钩一发)

六、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操场嫩红:均匀重叠空隙叶柄

优良洞穴:牢固住宅临时选择

住址大厅:卧室专家卫生疲劳瞧不起

2.四字词语

引人注意弯弯曲曲

3.成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随遇而安

3

七、近义词

注意一留意舒服一舒适均匀一平均空隙一间隙

牢固一坚固隐蔽一隐藏慎重一谨慎挖掘一发掘

研究一钻研搜索一搜寻倾斜一歪斜痕迹一印迹

平坦一平缓简朴一朴素宽敞一宽阔

八、反义词

注意一忽略新鲜一陈旧舒服一难受弯曲一笔直

细小一粗大逐渐一突然慎重一轻率温和一强烈

牢固一薄弱隐蔽一暴露柔弱一结实倾斜一竖直

平坦一崎岖光滑一粗糙简朴一奢华干燥一湿润

九、词语积累。

1.AABB式词语:弯弯曲曲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大大方方

2.含有“弓I”字的词语:引人注意

类似的词语:引人入胜引以为戒

3.量词一(片)地方一(阵)风一(根)茎一(座)门

一(条)隧道一(丛)草一(墙)叶子

4.动词:(漾起)波纹(伸出)细丝(紧贴)墙上

(选择)住址(研究)蟋蟀(搜索)巢穴

(收拾)平坦(修理)平整(抛出)泥土

5.修饰词:嫩红的叶子嫩绿的叶子温和的阳光舒服的住宅倾斜的隧

6..描写声音的词语: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

7.与“看”有关的词语:望眼欲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极目远眺察言

观色洞若观火

8.词语搭配:(嫩绿)的叶子(现成)的洞穴(舒服)的住宅

(细小)的脚(温和)的阳光(倾斜)的隧道

(微斜)的门口(强有力)的后足(粗糙)的地方

4

(伟大)的工程(较大)的土块(慎重)地选择

(倾斜)地铺开(轻微)地摆动

9.特殊词语:X不x式的词语:毫不可惜

AABB式的词语:弯弯曲曲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像粒粒珍珠,弯弯的月亮像一张精巧的弓。比喻形象生动。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把风拂过的叶子比作波纹,清晰地描绘出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时的景象。

(3)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突出了爬山虎的脚很细小。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把蟋蟀住宅出口处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

2.拟人句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

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3.设问句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引出下文,为赞美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作铺垫。

4.佳句积累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

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诗人的评判,此处的梅

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我们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3)“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5

突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小。

(4)“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从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这句话把蟋蟀住宅出

口的草比作门,突出了蟋蟀住宅的精致

(5)“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

作拟人化,表明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

墙,越往高处爬,越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6)“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把蟋蟀比作

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7)“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句话引出下文,为称蟋蟀的住宅是

“伟大的工程”做铺垫。

5.重点语句

(1)“叶尖二飒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

一点儿空隙。”这句话中“均匀”一词写出了叶子在墙上分布平均,间距相等,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尖全

部朝下的形态。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

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几句话运用“触、变、巴、拉、贴”等

动词,详细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

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

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蟋蟀的住处。蟋蟀的住宅

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挖掘时

耗时耗力,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从这巨大的反差中,可

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二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

大的工程”。

十一、课文回顾。

9.《古诗三首》中,《暮江吟》描绘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上的奇

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写的是诗人游庐山后

6

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当人没有跳

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

言,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雪和梅各自的特色,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真理。

10.《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介绍了通过自己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

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

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由此也告诉我们: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

事物,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11..《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

察,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

项“伟大的工程”,赞美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十二、读一读,背一背。

1.日积月累

(1)立了秋,把扇丢。

(2)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2.关于描写秋天天气的谚语

(1)立秋养麦白露花,寒露养麦收到家。

(2)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3)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十三、单元复习要点

1.《古诗三首》:能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题西林壁》,理解古诗的意思。

2.《爬山虎的脚》:能用准确的语言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及向上爬的过程。

3.《蟋蟀的住宅》: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的过程。

4.会写连续观察类作文。

十四、“1+X”阅读

推荐篇目:叶圣陶《牵牛花》

7

推荐理由:和《爬山虎的脚》一样,这篇《牵牛花》写得细致、朴素,恰如

叶圣陶先生的品质。而这种朴实自然的风格,也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增强

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阅读方法:在《牵牛花》中,作者先写了种花,后写了赏花,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十五、素养与能力

1.《古诗三首》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

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2.《爬山虎的脚》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

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3.《蟋蟀的住宅》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

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4.《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近视问题的办法。

5.《习作》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

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互评法互相点评

习作。

6.《语文园地》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

察的乐趣。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

解意思。

课文知识梳理

第9课:《古诗三首》

8

1.课题解读

本课描述了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2.课文重点解读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夕阳的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诗人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

(3)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理解: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

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理解: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

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理解: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了梅所带的

一段清香。借景议论,表达诗人独特的看法和观点。

3.主题概括

《暮江吟》描绘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写的是诗人游庐山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

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

《雪梅》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雪和梅各自的特色,告诉我

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

9

4.学有所得

古诗中秋天傍晚江边奇丽的景色令人沉醉,庐山雄伟奇秀、千姿百态的景象

令人赞叹,冬天雪花飞舞、梅花怒放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诗人们在欣赏这些美

景时,也不忘留下对人生的感悟。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也别忘了去感悟

人生哲理。

5.结构导图

夕阳一铺洒江面

傍晚

江水——半绿半红兽爱

暮江吟

露水一犹如珍珠融更

人发I

月亮一好似为弓

横看一成岭赞寄

他看一成峰美

变幻莫测庐

远近高低——不同山

不识——真面目奇

寄意深远黄

只缘一此山中

梅、雪:争存

诗人:费评章各有所长

富梅4花:岛关清白各有所短

梅花:一段清乔

6.问题探究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把“铺”换成“照”或“射”

可不可以?

理解:不可以。“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更柔和、更动感、更宏

大。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2)作者为什么说“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个江面是

绿色的,半个江面是红色的。

10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和“峰”的区别是

什么?

岭峰

理解:岭:相连的山。特点: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4)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启发呢?

理解: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

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

面性。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

在横线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从它们的比较中,你明白

了什么?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

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IWI贵品格。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7.课外拓展

(1)简介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0

11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邦(音gui)(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涅

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

民风淳朴,白涅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

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

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

41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

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

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

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

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

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卢钺,也即卢梅坡。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

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

年(1267),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2)庐山简介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

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

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

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

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3)关于山峰的古诗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

在观察景物时我们要从全局或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还要重点抓住景物的颜色

12

和形态等方面进行观察。

在写作时用词要准确生动,还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也可以融入个人感受,采用寓景于情、寓景于理或借景议论的写法。

(5)世说新语•咏雪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论诗文。忽然

雪下得很大,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

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

絮满天飞舞。”

第10课:《爬山虎的脚》

1.课题解读

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讲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是

个心地善良、勤劳的人,织女是个向往自由的人。他们通过老牛结识并相知相爱。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课文重点解读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

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理解:“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uo这两句话

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

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

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

13

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

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理解:“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

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

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

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

作蛟龙的爪子,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

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理解:作者通过“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爬山

虎爬墙的过程。由此可见,作者对爬山虎观察得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

时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细丝尖端变成圆片巴住墙

一圆片拉茎紧贴墙。

(4)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

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理解:“逐渐”说明爬山虎的细丝和小圆片是慢慢变化的,通过对比可知作

者是坚持观察,连续观察的。

3.主题概括

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

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激起了留心观察周

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4.学有所得

爬山虎没有鲜艳的花朵,没有诱人的果实,更没有挺拔的身躯,但它很执着,

仅仅靠着纤细柔嫩的脚一步一步往上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

生活习性。我们只有像作者一样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

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14

5.结构导图

生代阳位置----端上J小贝上

相绿得新鲜

山叶子特点

虎铺得均匀抓住事物特点

的脚的特点[初生:枝状的细丝连续细致观察

及爬的向上爬:伸、触,变.巴、拉、贴

过程[离墙萎、触墙活

(1)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理解:它生长得非常茂盛。它是一种擅长攀爬的事物,大多生长在墙上、屋

顶。

(2)“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意思相同吗?

“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

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3)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巴”可以换成“粘、挨”等词吗?你觉得

哪一个更好呢?

理解:脚触着墙一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巴住墙)一(把爬山虎的嫩茎拉

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不能换成“粘、挨”等词。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

样子。

(4)对比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

要写好观察日记,必须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参考下面两种记录形式,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图文结合

9月10日9月25日10月25日11月10日

AV

■K♦甑

银杏的种银杏的种银杏的种银杏的叶

子是浅绿色子成熟了,是子开始掉落,子全变成黄色

的,和树叶的黄色的。叶子从外向内的了。

颜色很相似。开始变黄了。

15

O做表格

观察对象时间体长颜色吃食情况

4月8日约2毫米灰褐色食量很小,吃嫩桑叶。

4月18日约12毫米白色食量变大,吃较嫩的桑叶。

4月27日约41毫米白偏青食量很大,吃校老的桑叶。

不同点:第一种形象直观;第二种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相同点: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都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

方面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

苏州人。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

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

馆馆长等职。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有《叶

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58年,1958年至1960年间我国正搞“大跃进”运动,不

切实际的浮夸风造成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赞扬

的是爬山虎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联系《爬山虎》的写作

背景及历史背景,《爬山虎的脚》不仅仅是一篇常识性的文章,作者实则借物抒

情。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作者对“脚踏实地”精神的向往,亦是自己人格精神的象

征。他保持着自身心灵的宁静,执着坚守着自己的道德良知。

(3)爬山虎

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多年生落叶藤本。它的茎如不攀援在

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

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

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

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叶

16

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冬季落

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5月一6月开花,9月一10

月结果,浆果蓝色。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

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

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

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

色外衣。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

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

绿化好材料。

(4)蜗牛、蛟龙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

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5)怎样写观察记录?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

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

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6)推荐阅读

《稻草人》《小白船》

(7)读写结合

《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细致入微,结合到学生自己写一

17

种植物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长在哪,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特征等。

I赏杏花I

春天,是赏花的季节。在众多的花中,我最喜欢杏花了。

杏花开的时候,像粉雕玉琢的公主,在向我们甜甜地微笑。有的已经全开了,

花瓣白色中带着红晕;有的似开非开,露出了粉红的花瓣,贪婪地享受着温暖的

阳光;有的还没有从梦中醒来,紧紧地裹着花瓣,好像懒床的小朋友。

这时,一阵风吹来,片片花瓣好像背上了降落伞,飘飘然然地旋转着落在地

上,好像下了一场杏花雨。

杏花有个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

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非常动人。

好美丽的〃图画〃啊!我观赏着美丽的杏花,舍不得离开。|

第11课:《蟋蟀的住宅》

1.课题解读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

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课文重点解读

(1)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理解: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一一既隐蔽、安全,又通风、

便于进出。这样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楚。正是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把住宅

的特点写得这样准确、清楚。

18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弹琴”,

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

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

(3)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

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理解: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朝阳,

而且是倾斜的。这需要仔细且反复地观察才能发现。

(4)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理解:“最多”一词十分准确,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是经过反复的观察,

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

(5)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额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地后

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理解:“扒、搬、踏、推、铺”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劳动强度大,也说明蟋

蟀建筑住宅的艰难与辛苦,从侧面反映了蟋蟀的勤劳、不肯随遇而安。

(5)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

大的工程了。

理解: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

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存在

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3.主题概括

课文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建筑住宅的才

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美,

也体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精神。

4.学有所得

小小的蟋蟀,居然鬼斧神工般地建造了令人震惊和佩服的伟大工程,而所用

的工具只是它柔弱的身体!蟋蟀凭借它不随遇而安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换

来了令人惊叹的成果。蟋蟀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必

须要用辛勤的劳动去获取!

19

5.结构导图

总起——因住宅而出名

住宅选址1

掂点外部特点安全舒适

内部特/伟大的工程

动工时间

如何建造怎样论掘精心修建

不断她住

6.问题探究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

外部特点

选址:向阳倾斜、便于排水

样子:弯弯曲曲大小适宜

环境:洞口隐蔽平台平坦

内部特点

平整、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2)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吧!

理解:选址:不肯随遇而安,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朝着阳光的堤岸)

动工:大多是在十月

挖掘:扒土(前足)一搬土块(大颗)一踏地(后足)一推土、铺土(后腿

上的两排锯)

整修:即使在冬天

(3)结合上节课学习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

“伟大的工程”。

理解: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生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

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

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

(4)将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与作者的观察联系起来,你又有什么发现?

有恒心、耐心、细心。

(5)作者仅仅是观察了这样一个冬季吗?读文字资料,谈谈你的感受。

20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酷爱昆虫。56

岁时,法布尔用自己所有的积蓄购买了一片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在这片荒

地上,法布尔进行了冬冬0年的丽塞。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并写成了

卷帙浩繁的《昆虫记》。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和文艺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一

种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理解:在长达30年的观察中,蟋蟀以及那些生活在荒石园的小昆虫,在作

者眼里已经化作了充满灵性的生灵。

(5)找出课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语句。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

还由于它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

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

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

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6)下面的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

q0he

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

c(

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

呈筒状或针状。

——选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琛柱译,有改动

理解:片段中的说明性文字具有简洁,表达准确清楚,不带情感色彩的特点。

而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7)对比《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窝》,说说它们的异同。

21

⑪蟋蟀的住宅

6月28日

燕子已经不衔足了,它们往富里街干草和蛾毛,铺垫子。

真没想到,它们把全部建筑工程估算得这么周到一原本就应

居住在草地上的场埠,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

域让窝的一边比另一边建得快一些!墙燕子把窝的左边堆到了

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它的住宅。

顶,雄燕子的右半边窝却始终没有堆无。这么着燕子窝就成了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移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

一个有缺口的泥圆球,右上角留了一个洞口。不消说,它们的

b6o

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妫蜂和它们不同,不肯质遇常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布!要不然,这对燕子

thendiit6ng

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我当初鸟雌燕子懒,看来是至枉它了。

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今天是卑燕子头一次留在家里过友。

己一点儿一点儿挖第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6月30日

据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

窝做好TQ埠燕子老待在窝里不出门,大概是产下第一个

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备了。萃燕子不时给邺燕子衔一些小虫来,还不停地唱歌,欢

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天喜地、叽叽噎喳地说*贺词。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燃蟀,把它们养在兔子第一批贺客——那一群燕子又飞来了。它们一只一只地打

(Ou

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场玲,我又搜索起它们常旁飞过去,向窝里张望着,在窝前扑楂着翅膀。这时女主人

的小脸正擦出门外,说不定它们在嗡着这位幸福的女主人呢!

的巢穴来。

qing«ui客人们叽叽噎噎热闹了一阵子,就散了。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

猫时常底上屋蹊,从梁上往屋檐下张里。它是不是在焦急

zhou

道,即使有熊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地等椅窝里的小燕子出世呢?

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选自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艮),王汶泽.看改动

相同点:都对动物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

不同点:《燕子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蟋蟀的住宅》是将长期

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文章。

(8)把《燕子窝》与《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做比较,看一看观察记录

和观察日记有什么联系与不同。

燕回蝌袋

6月28日

燕子已经不街泥了,它们往富里街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