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句
段作用(学案)
记叙文阅读一一句段作用
方法总结
1、句段位于文章的开头:
(1)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③与下文形成对比或欲扬先抑。
(2)内容上: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交代
写作对象/内容;③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环境)
(3)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句段位于文章的中间:
(1)结构上: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下文铺垫,照应标
题或开头。
(2)内容上:①交代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突出/
丰富人物形象;③突出强调某事/某种情感;④揭示/暗示主旨。
3、句段位于文章的结尾:
(1)结构上:①收束(总结)全文;②呼应标题或开头,使文章
结构更加完整。③点明中心
(2)内容上:①点明……(情节);②突出/丰富人物形象;③
表达人物或作者情感;④暗示主题,强化感情,深化/升华主旨。
(3)表达效果上:①引发读者的思考(或对某一问题的反思);
②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
之中,使读者回味无穷。
例文精讲
卖水果的老人
①小区墙外的地摊区有一位卖水果的老人,看上去七十多岁,个
子不高,稍有些驼背,皮肤呈黑褐色,在摊主们中很显眼。老人不大
说话,每天只是守在摊前,瞪着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注视着过往的
行人。
②我第一次与老人打交道是买他的桃子,见摊前有微信支付码,
问他现金付款还是微信支付,他幽幽地嘿笑着说:“有现金还是现金
吧,微信支付怕到不了我手里,微信码是儿子
手机的。”付完款后,他还欠我九分钱,因无法找零,要多给一
个桃子,我说算了,那几分
钱不要了。没想到,老人很是感动地说:“我这还是第一回刮着
别人的。”说这话时,他眼
神里带着歉意,嘴里有点结巴,几根“山羊胡”也微微地抖动了
起来。
③一回生,二回熟,在以后的时间里,又买了老人几次水果,每
次的秤都是高高的。或
许是我常买老人的东西起了带动作用,摊前的人多了起来。老人
诚实守信,逐渐赢得了人们
的认可。
④经交谈,得知了老人的基本情况。他老家在城南山区的一个村
庄,儿子已结婚,住在城里,老夫妻两人看大了孙子,不愿在城里居
住,喜欢乡下的空气,觉得住老屋舒服,遂回了老家。老人不愿意伸
手向孩子要钱,和老伴在原庄稼地里栽了各种果木,果熟时每天到城
里卖点,生活还算过得去。
⑤一天下午下班后,飘起了小雨,我匆匆回家,走到小区墙外,
摊主们大都收摊,忽听卖水果的老人向我打招呼,我上前问明了缘由。
原来,老人从苹果园地里挖了养菜,一直在等着我捎回家。我再三婉
拒,老人不肯,只好收下。拿着养菜,看着雨中的老人,我鼻子有点
发酸。
⑥有一件事情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对不起老人,那些细节仍然记
忆犹新。
⑦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买老人的水果。看到
刚摘下的新鲜杏子,我连价格也没问,对老人说:“买两斤吧,您
这么大年纪了,卖点东西不容易,也不和您讲价了。”“咱都是老熟人
了,我知道你是实在人,实在人好啊,有好报!”老人乐呵呵地夸了
我一句。
⑧我蹲下身,装了一袋递给老人,老人称重后,我随意地问了句:
“杏子酸不酸?”老人说:“你尝尝吧。"我顺手从袋里拿起一-个杏
子用手擦了擦,刚要往嘴里放,手机响了。站起身,接完电话,准备
付钱,又不经意地问了句:“够秤吗?”“秤都高高的,我老头子从
不哄人,不信再称称你看看老人不假思索地说。我说不用称了,
老人执意地拿起那杆老秤,用秤钩挂起杏袋,眼睛凑近秤杆,称了起
来。
⑨“不对啊,明明刚才秤高高的,怎么不够秤了?”老人一脸疑
问。我也看见秤杆低向了秤碗一边,急忙打圆场地说:“没什么,可
能是您眼花了,刚才没看准。”此时,老人好像想起了什么,打量了
一下我,欲言又止,自言自语说了一句:“人不管干什么事儿,先要
把心放正啊,心放正了,什么事也好说!”
⑩我听着老人的话,嘴上说没什么,心里却犯了嘀咕:难道真的
是“无商不奸”吗?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杀熟”呢?随之,脑海里
涌现出一些听闻的卖东西的人嘴上说着漂亮话却缺斤短两不讲诚信
的事儿。霎时,感觉老人眼睛里慈祥的光亮变得深不可测起来。正胡
思乱想着,老人从杏堆中拿了两个杏子放进袋里,带着肯定的语气说:
“这回保准够秤了。”
回家的路上,我仍然有些疑惑,思索着发生的一切。回到家,
从裤子布兜里拿手机时,里面竟有一个杏子!猛然间想起,买杏时,
我从塑料袋里拿了一个杏子,还没顾上尝,来了电话,这杏子一定是
接电话时无意间顺手装进了布兜。这些,我当时没有了印象。想想老
人称完杏时欲言又止的神情,我明白了,有些自责;想想老人最后说
的那句话,我忐忑的心又平实了许多。
四日复一日,这件尴尬的事情也就过去了。
近一段时间,没见到老人出摊,我心里时常想起他。听邻居说
老人生病了……
1.文章详写了卖水果老人的哪件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部
分?
1.①“我”买老人的杏子时,无意间将杏子装进布兜导致不够称,
老人发现后委婉暗示自己心正无欺,“我”对老人产生了猜忌,后又
消解误会(2分)。
②因为这件事作者心怀愧疚,印象深刻,通过这件事更能突出老
人经商诚信,为人实在(2分)。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
2.第④段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和在城里卖水果的原因,突出了
老人一心为子女,勤劳质朴的品格,(2分)为下文“我”经常从老
人这里买杏,体谅老人年龄大卖东西不容易的情节做铺垫,推动了故
事情节的发展。(2分)(共4分)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说这话时,他眼神里带着歉意,嘴里有点结巴,几根“山
羊胡”也微微地抖动了起来。(从
描写角度进行分析)
3.(1)神态描写。刻画出老人因“我”(陌生人)让了九分钱的
好心而感动,突出了老人的善良、老实与本分。(2分)
(2)老人执意地拿起那杆老秤,用秤钩挂起杏袋,眼睛凑近秤
杆,称了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2)“执意地”写出了老人对自己称重的自信与执着,“凑近”
体现了老人称重的仔细与慎重,突出了老人倔强、坚守诚信的性格特
点。
4.第⑨段中老人自言自语的这句话:“人不管干什么事儿,先要
把心放正啊,心放正了,什么事也好说!”是对谁说的呢?请联系文
章内容进行分析。
4.示例一:这番话是老人对“我”说的。因为不断接触,老人认
为我是一个实在人,当老人发现是因“我”忙接电话而无意间把塑料
袋里的一个杏放进布兜,导致称重不够时,他用这句话向“我”暗示
人应该先正己心,不要随便怀疑、错怪别人,他相信“我”是无心之
举,不会跟“我”计较。(4分)
示例二:这番话是老人对自己说的。老人最终想起称重不对的原
因却没有直接挑明,而是又放了两颗杏进去,索性自己把问题拦下。
这正是老人诚信经营,不计得失的写照。面对我的质疑(或许以后我
也不会发现),他自知没有做亏心事,无愧于心,坦然面对。(4分)
迟来的名字
简娘
①生活中很多事物与人,隔段时间想起来,忽然找不着了。
②每天早上出门经过附近小公园,你可能注意到榕树旁总有一个
打太极拳的老爷子,慢慢推手抬脚,仿佛跟世人无关,可又成为你每
日早晨必见的风景明信片,彼此从未招呼、对话,你走你的路,他推
他的拳。然而,对他而言,说不定你也成为那套太极拳的一部分,推
到某段落时,总会看到你准时无误地走过去。
③如果有一天,你忽然觉得少了什么,仔细一想,好久没见到打
拳的老爷子了,至于多久,一星期?一个月?想不起来。心里若有
所失,可又不严重,只不过一个小小的问号,不需要寻求解答,毕竟
他与你之间谈不上关联,你很快忘记这件事。
④居住的小区正在大兴土木改建旧屋,各种工程技术师几乎会齐
了,大至拆除队、泥水匠,小至铁架匠、水电工、装潢师,甚至专门
切石块石板的切石工人。
⑤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老老的,约六十岁,泛黄的汗衫、粗
布长裤,套一双塑料雨靴。骨架粗壮,皮肤烤焦似的,使他的五官隔
着一段距离看,黑乎乎的。身子倒很硬朗,说不定岁数没那么大,只
是常年曝晒的工作使他显老。
⑥每天早晨,我走路下山到大马路搭车,总会经过工地,许多正
在工作的脸晃入我的眼内,起先,没打算记,晃久了,倒也眼熟。他
的脸形方方正正,好像裁刀切出来的,加上比别人黑,又多了一分那
岁数的人才有的乐观神采,和与天地万物、鸟兽虫鱼都能闲话家常的
亲切味儿,所以容易记牢。迎面见着了,他总是嘻嘻然抛来一句:“要
上班了啊!"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一定也不晓得我姓什么,每天一
两句招呼,慢慢觉得彼此熟了,可是这种熟,也还是生的。
⑦【甲】总有一两年吧,他成为早晨的一个标点符号,没什么意
义,但看见他在就让人放心,句子也顺。这是现在才想起来的感觉,
当时视为理所当然。小区动工整建,一栋接一栋,他们的工作也就没
完没了,久之,他们跟小区磨出感情了,甚至与某些住户结成朋友。
⑧连着几趟出国,不知不觉初春变成深秋,新人事取代旧的位置,
一些不痛不痒的事物消失了,连自己也没发觉。有一天,坐在邻居的
院内剥柚子闲话,忽然觉得拿大石块当庭椅颇具巧思,邻居叹口气:
“唉!这是阿喜的遗物呢!”
⑨“阿喜是谁?"我问。
⑩“那个老老的切石工人嘛!”
老工人一堆,我还是没懂。她翻来覆去形容半天,阿喜的影像在
她脑海里清清楚楚的,可是说不出他的特点,尤其找不出阿喜与我之
间的特殊联系,以别于其他工人。
“就是那个,每天跟你打招呼的阿喜啊!”
我震惊了,的确好久没见到,怎么会死呢?
她说,都两个多月了。他每天一大早骑一个半钟头摩托车到这儿
上工,做久了,对小区有感情。那天,骑到半路,摔倒了,心脏病突
发,结束得很快,皮肉没什么伤。阿喜是个念旧的人,他喜欢咱们小
区,要不,多的是工作机会。上回做王家的工,剩三个大石块,阿喜
给搬了来,说搁在院子里有个坐处,喝茶聊天,顺便赏花。石块很沉,
阿喜硬给搬过来。
阿喜没来坐过。
我坐在石块上,想起那张笑嘻嘻的黑脸对我道早安的样子,【乙】
原来,他叫阿喜。原来,他叫阿喜。
(选自《胭脂盆地》,有删改)
1.初读“我”和阿喜的故事,小语写下了四处批注,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认识阿喜之前,“我”对生活中很多事物与人的消失并不刻
意追究。
B.初识阿喜时,他其貌不扬,并没有引起“我”的特别关注,“我”
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C.阿喜是一个念旧的人,他喜欢到“我”所在的小区做工,甚至
与某些住户结成了朋友。
D.阿喜搬来石块,想让自己在工作之余有个坐处,“我”也很欣
赏他的这一举动。
1.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段可知,阿喜搬来石块
是为了方便小区的人喝茶聊天,顺便赏花,并且“阿喜没来坐过”,
可见阿喜不是“想让自己在工作之余有个坐处二故D项表述有误。
2.小语认为阅读时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内涵丰富的句子。
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甲】句进行赏析。
2.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我的早晨比作“句子”,
阿喜比作句子的“标点符号”,(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阿喜开朗、随
和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的友善;(1分)同时为下文写阿喜离开后,
我们怀念他做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
3.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小语对文中【乙】处有疑问,请
你解答。
【乙】处以“原来,他叫阿喜。原来,他叫阿喜”结尾有什么作
用?
3.①照应上文和标题,使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
②“原来,他叫阿喜。原来,他叫阿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
化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③突出人物形象,表现阿喜的善良,同时
表达出我们对阿喜的怀念之情,从而深化文章中心。(①②点各1分,
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讨论,回答问题。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语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
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
务实、求美。
小金从导语看,我发现这篇文章很适合作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的自读文章。
小语确实如此,阿喜和阿长、老王等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请结合选文内容、导语对以上人物做出评析,帮小金和小语补充
理由。
4.阿长虽没有文化、粗俗、迷信,但她为鲁迅买绘图的《山海经》,
可见她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1分)老王靠一辆三轮车艰难维
持生计,他热心送钱锤书先生看病,受了恩惠不忘偿还,临终前硬撑
着送香油和鸡蛋上门,可见老王善良仁义、知恩图报;(1分)本文
中的阿喜,只是普通的工人,每天跟小区里的人打招呼,还给小区搬
来了石块,可见他的善良、纯朴、热情。(1分)阿喜、阿长和老王
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都善良纯朴、为他人着想,散发着
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所以这篇文章很适合
作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自读文章。(1分)(意思对即可)
作业
依依惜别的深情
魏巍
①我在凯歌声里来到了朝鲜。我又看到了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山
水。
②多明丽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冈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A)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鹭在稻田里缓缓飞翔。看
到这种情景,回想起朝鲜人民的遭遇,真叫人说不尽的激动,说不尽
的欢欣!
③可是,在这些日子,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深深的
离情却牵着他们的心。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
家园的种种艰辛,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志愿军也是这样。他
们在远离祖国的八年中,时时想念着祖国,可是,当他们一旦要离开
这结下生死之谊的人民,却是无限地依恋。
④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战士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
一颗赤诚的心。离别前,我看见他们在日夜辛忙。朝鲜人民军就要接
防来了,战士们把营房刷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墙上溅了几个泥点,也
要重新刷过。(B)为了美化营地,他们从东山爬到西山,从北岭奔到
南河,采来了红石、白石、黄石、绿石,还挖来了苔萍的青茸,给每
座房舍的四围都镶了花边,给每座院心都修了花坛。
⑤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当地的父老们尽
一点力。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
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
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井盖。在阳德郡日岩里,
我看见战士们正急忙赶修着一座朝鲜风味的房子。原来村里有一个驼
背的孤苦的妇人,带着四个孩子,十年来没有一间住房,在这儿那儿
借居着。这房子就是为她修的。战士们把廊柱染成红的,还在飞檐下
绘了鸟虫花卉,绘了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彩画。
⑥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挡不住时间的脚步,离别的日期仍然
是一天天地迫近了。然而,朝鲜人民要离开这样一支部队,怎么会不
深深地依恋呢!
⑦朝鲜父老们,他们白天做活也安不下心去,夜里也不能安静睡
眠。他们再三探问志愿军的行期,唯恐人们悄悄离开。温井里有一个
瞎老妈妈,自她的女儿被日本人抢走,她的一双眼睛,就被那年年月
月的泪水洒瞎了。当二十几个战士去向她告别的时候,老妈妈动情地
说:“你们在这儿住了几年,我也没看见过你们的模样儿,你们帮我
修好了房子,我也看不见修房子的是谁。天哪,要是叫我的眼睛睁开,
看你们一眼,就是立刻死了我也甘心!”
⑧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离情来临了。行李装上了汽
车。大车套上了骡马。大炮着好了炮衣。营门上已经换上了人民军的
哨兵。战士们最后一次扫净了院子,挑满了水缸,拍一拍身上的尘土,
打好了行囊。
⑨部队集合了。妇女们打开竹篮,分赠着礼物。孩子们爬上大炮,
把红叶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无数的彩纸条和成串的纸花缠成了花车。
阿妈妮们,孩子们,姑娘们,她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
⑩可是,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了一声“阿妈妮,再见!”
不知道是哪个老妈妈忍不住了,捧着战士的手,第一个哭出了声。接
着是姑娘们、孩子们哭出声来,然后是那些男人们无声的眼泪,低低
的啜泣。这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这不
是哪一个人在哭,这是全朝鲜民族在捧着赤心送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
人!
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呵,亲爱的、可敬
的朝鲜人民!在纷飞的战火中,你是那样刚强!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
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
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
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可是今天,当你
的战友一一中国战士们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却倾洒了这样多的眼泪!
仿佛要把你们每个人一生一世的眼泪,都倾洒在今天!你是多么刚强
而又多情多义的人民!
在这送行的泪雨中,中国战士们也个个垂泪,他们互相搀扶着,
边说边哭。这是什么队伍呵!这是心连着心、肩并着肩的友谊的巨流!
这支巨流,行进着,行进着,越过了一道道水,一道道山,他们行进
在枫林烧红的山野,行进在社会主义的东方……
一九五八年H"一月七日晚
(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删改)
1.给文章画线句做批注。(形式不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
思考、分析、评价等即可)
A.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
谷中汽笛欢腾,白鹭在
稻田里缓缓飞翔。
B.为了美化营地,他们从东山爬到西山,从北岭奔到南河,采来
了红石、白石、黄石、
绿石,还挖来了苔葬的青茸,给每座房舍的四围都镶了花边,给
每座院心都修了花坛。
LA.景物描写,描写了朝鲜秋天的明丽景象:傲立的红松,欢腾
的汽笛,飞翔的白鹭,共同构成了一幅叫人激动,欢欣的图画。
B.动作描写,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们美化营地付出的辛劳,志愿军
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不舍,表达了两国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2.承上启下。表达了两国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本文具有强烈的抒彩,请结合第段,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
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任选两个方面即可)
3.直接抒情和排比、比喻。抒发了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不
舍,表达了两国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夜猫子为什么鸣叫
田枕
①嘎、嘎……
②夜猫子又叫了,叫得很难听,很神秘。夜猫子就躲在院子外面
毛白杨的树冠里,隐身在夜色中。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能看见我们。
父亲抄起一把镶头,气冲冲地蹿出去,胱吃砸白杨树的树干,但是没
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③乌云遮住了天空,夜色墨汁般浓郁,寒风凛冽,呜呜……
④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⑤爷爷盘腿坐在炕上,表情沉重。爷爷哀叹,夜猫子又叫了,看
来我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母亲安慰他,别迷信了,夜猫子哪有那么
大的神通?爷爷说,老一辈都这么说,还能错?母亲说,夜猫子是在
别处叫呢,不是冲着咱家叫的,刚才孩儿他爹都去砸树了,夜猫子不
在咱家的树上。爷爷说,砸树没用,夜猫子鬼着呢。听声音就在耳旁,
就是在冲我叫呢。坏了,看来我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⑥我正在隔壁房间苦读。听着爷爷唉声叹气,心里不由得一阵阵
发毛。煤油灯黄豆大的灯花,散发着昏黄的光芒。我爬在炕桌上,试
卷和书籍几乎将我的脑袋掩埋。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寒冷
猫爪般凌厉,如影随形,如蛆附骨。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
指头的毛线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
我是第二年复读。父亲说,明年再考不上,就下来干活儿。没有别的
出路,我只有背水一战。
⑦连续几个晚上,爷爷都这样愁眉紧锁,叹气连连,家里笼罩着
一种不祥的气氛。父亲的?头,没用,母亲的咒骂,更没用,夜猫子
该叫还是叫。爷爷让母亲把他的寿衣拿出来,放在炕头,备着。母亲
不愿意,但拗不过他,只好拿出来。
⑧爷爷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父亲找来了村医生。村医生左看右
看,左听右听,也没发现什么毛病,最后悄悄地跟父母亲说,老人年
纪大了,身体虚弱,天又冷,出什么状况都正常。爷爷让父亲把嫁到
外村的几个姑姑都叫回来,说想见一面。父亲就赶紧骑着那辆破自行
车,慌里慌张地去了。
⑨第二天,三个姑姑都慌里慌张地回来了,手里都满满的,都提
溜着鸡或者鸭,还有挂面、油条啥的,都是好吃的,都是那时候农村
的稀罕物。爷爷面带悲戚,跟姑姑们说,夜猫子老是叫唤,看来我是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⑩姑姑们也很悲伤,但仍然强打精神,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夜猫
子就是个鸟,知道个啥……
临走时,大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弟媳妇儿,我看咱爹够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混凝土合作协议书
- 帮父母保管财产协议书
- 村集体房屋购买协议书
- 耗材质保协议书
- 废木材买卖合同协议书
- 合伙人同股合同协议书
- 财产遗赠协议书
- 租房补偿协议书
- 秘书补充协议书
- 联防联保协议书
- 卫生法律法规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中学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 砌砖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人格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变压器市场运行前景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骨科科室工作总结汇报
- 三基中医培训试题及答案
- GB 2805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数学试卷(含答案)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