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学科lɪ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单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所需课8课时

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学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目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标联系。

)标

R或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

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

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

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

教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

材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

分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

析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

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

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

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

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

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

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

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

主算方法。

要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教科书第2一I页《分数乘法(一)》

容(课

题)

教学目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标和要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求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重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八、、

教学难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

教学时2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

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

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

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

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

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

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

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

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

法吗?

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

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o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

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

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

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

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

计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分数乘法(二)》

(课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和要求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_________1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

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

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教科书第7—9页《分数乘法(三)》

容(课

题)

教学目1、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标和要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求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1、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点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

教学准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备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时2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

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

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X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

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

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

____________1/4的3/4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

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

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

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作业设

计_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教科书第10-12页《练习一》

容(课

题)

教学目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标和要2、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求3、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学准

教学时2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计算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11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再计算确认。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1、2、4、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8题。

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

3、教科书第12页第12、13、14题。

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第9题。

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交流。有异议提出

来让全班评议。四、尝试练习

教科书第12页“你知道吗?

鼓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

完成得最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

计_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教科书第13—14页《长方体的认识》

容(课

题)

教学目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

标和要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求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1课时

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

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

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

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

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

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

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

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

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

入14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

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教科书第15页第1题,实践活动。

计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教科书第16-17页《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容(课展开图)》

题)

教学目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

标和要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求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

点方体、正方体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

教学难

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备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

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

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

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

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

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

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

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

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

的哪个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

计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

教学后

记______

教学内教科书第18—19页《长方体的表面积》

容(课

题)

教学目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

标和要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求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

教学重

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

教学时2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

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

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

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

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

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

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

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二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

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

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

计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教科书第20—21页

容(课

题)

教学目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

标和要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求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八占、、

教学难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教学准每桌准备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

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观察左图并计算。

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

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

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

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

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

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

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

外面。

3、4人小组合作,将4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

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

搭好后进行交流。

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1、教科书第21页第(1)(2)(3)题。

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出外面的面数

的变化规律。

再小结:

第(1)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

加3个面。

第(2)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

加4个面。

第(3)题: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

加5个面。

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个小正方体,

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_____________

作业设

计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教科书第22-23页《练习二》

容(课

题)

教学目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标和要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求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

教学难

教学准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和3个正方体的盒子;

备2、每个学生准备3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和橡皮泥。

教学时2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

1、教科书第22页第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

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后计算出他的表面积。

2、教科书第22页第2、3题。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3、教科书第22页第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

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

4、教科书第22页第5题。

让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

原来的2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5、教科书第23页第6题。

6、教科书第23页第7题。

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7、教科书第24页第8题。

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

8、教科书第23页“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

自己所想象的形状进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

计______

板书设

计______

教学后

教学内容(课

倒数

题)

教学目标和要1,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求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学准备

--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结

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上下颠倒,变

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

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如

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o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

并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

特点(乘积都是1),以及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

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学

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积是1乘积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

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2/3和

3/2互为倒数。。。。。。)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

例子?(学生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i式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

还是1o

三,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P24O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

题)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和要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第1题让学生可以先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解

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4∕7÷2°在画图、

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生得出4∕7÷2=2∕7o因此,学生可

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分子”。

(2)鼓励学生探索第2题,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

把4/7平均分3份,也就是求4/7的1/3,从而理解其基本算

理。让学生在第1题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被除数的分

子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即

用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填一填,想一想

1,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用,再次

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2

2,师导学生根据前面的三个活动,总结算法。3,

3,让学生先列举出分数除法算式,并利用手中的学具具体地

分一分,涂一涂,借助图形语言进行理解。

—•、—μ¼

二,TA一IA

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

联系。

四,练一练

1,第26页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

分数除法二(整数除以分数)

题)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

教学目标和要

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__________

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

1,出示:第27页的情境图。

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和图形

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自主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

现知识的

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机会,更

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

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二,画一画。

1,让学生画图个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

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试一试。

学生巩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

样算比较简便。

五,练一练。

1,第28页第2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

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铺垫。

2,第28页第3题,利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

学生交流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3,第28页第4题,让学生计算、观察、引导动用自己的语言

交流:当除数分小于、等于、大于1的时,商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关

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

分数除法三(分数除法应用题)

题)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

教学目标和要

求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除法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出示教科书第29页的情境图。

1,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学生交流后,教师鼓励学生要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4.教师对算术方法要也重点讲解。理解并“标准量”(单位1)

和''比较量”的含义。

一.IA一试。

1.第29页第1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讲清楚问题的思路。此题是

让学生根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第(1)小题,学

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不管选用哪种策

略解决问题,教师都应该肯定。对于直接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我们要多鼓励。

2.第29页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集体讲评。

三.练一练。

1.第30页第1题。

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教师集体讲评。

2.第30页第2题。

先向学生讲清“八折”的含义。即现价是原价的8/10。解决

问题可以利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算法不做基本

要求。

3.第30页第3题。

学生独立晚上,让学生汇报其做法和思路。并找出标准量

和比较量。

4.第4题。

结合鸡、鸭、鹅孵化的长短,为学生创设运用分数乘法解决

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_______________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

整理和复习(一)

题)

通过学生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长方体(一)”的整

教学目标和要

理与复习,教师进行讲评,巩固,深化这连单元的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整理的过程。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

乘法应用题。

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

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

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决问题

I.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

同学。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

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

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

5.第5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

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X=140。

6.第6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在此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

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8.第8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

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

三.总结

通过这两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

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题)

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强应

教学目标和要

用数学的意识。

2.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一),测量计算。

1.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和宽。

(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

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2.小组合作二。

(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平方米和

()平方米。

(2),如果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壁面

积总和约为()平方米。

(二),购买材料。

某种涂料分大桶和小桶两种规格包装。

大桶:容升6升,57.OO元/桶。

小桶:容升4升,40.00元/桶。

(1),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

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升。

(2),粉刷墙壁时,一般需要刷两遍。按照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

二遍时需要涂料约升()。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升,买()打通和()小桶最

省钱,总费用约()元。

二,练一练。

1.第1题。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

“损耗”的原因。

2.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便宜,因此尽量买打通的,

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

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

折叠

题)

1.经历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

教学目标和要

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

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

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

么。)

二,IfflI-IffllO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

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

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

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

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

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

战性的问题:(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

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

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

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

容(课百分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4页)

题)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

教学目

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标和要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点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备2.计算机课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

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

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

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

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22

IOO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

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

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

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教学过程备注栏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

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

“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课本第66页第2、3题

板百分数的认识

设器J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教学内

容(课合格率(教科书第页67页)

题)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

教学目

生活的密切联系。

标和要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

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______

教学重1.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点2.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难1.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引入课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自己的经

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

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

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2.、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

问题

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二、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当学生在比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

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在进行比较。

2.练一练

将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电脑显示)

0.3560.025

IOO15。

教学过程备注栏

3、说一说

1.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如何将小数、分数化成

百分数

然后学生汇报

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

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

数),再写成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

2.生活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求百分数的例子

比如,计算全班同学的出勤率

四.总结

i⅛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课本第68页第3、4题

合格率

板甲牌的合格率:43÷50乙牌的合格率:52÷60

书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

设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计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

成百分数。

教学内

容(课蛋白质含量(教科书第69页)

题)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

教学目生活的密切联系。

标和要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

求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重1.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点2.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难1.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观察图,解决问题

让学生观察图,教师可展现出实际情境,然后鼓

励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以及百分

数所表示的意义。

二、读题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

算式

(教师板书)

250÷36%

三、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把

百分数化

分数、小数”的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参与个别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显示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时,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

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先把百分

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备注栏

25・36%

36

=250×T5b

=90(千克)

250÷36%

=250×0.36

=90(千克)

四、练习

“试一试”第1、2题

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

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

让学生回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设课本第68页第3、4题

蛋白质含量

25÷36%

板=25OXGb

设=90(千克)

250÷36%

=250×0.36

=90(千克)

教学过程备注栏

教学内

容(课这月我当家(百分数应用三)

题)

教学目1.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

标和要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

求2.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重

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

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教学准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小花今天当家,刚统计好的家庭月支表,不

小心被抹掉了一些,(教师出示统计表),现在谁能算

出她家这个月的开支呢?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

解决的问题。(

这个月一共花多少钱)

2.o让学生互相讨论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我家这个月支出的40%等于500元。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0%X=500

X=500÷40%

X=1250

三、巩固练习

做“试一试”

1.让学生说一说要填出数据相当于解决什么问

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对这组数据进行描述。

四、小结

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设教科书72页1、4题

今天我当家

板40%X=500

设χ=500÷40%

计X=1250

教学内

容(课百分数练习课(教科书第73页,练习六)

题)

教学目I.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

标和要示事物。

求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

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

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备__注_栏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含义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73页第3题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

2.教科书第75页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

的棵数与所有植树总棵树的百分几。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教科书第7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明白“优秀率”的含义,鼓励学生找出

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书第75页第11题

先看表,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讲评

教学过程备注栏

5.教学“实践活动”

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

的联系。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总结生活中使用百分数和分数

的例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教科书第73页第1、2题

教学过程备注栏

教学内

容(课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6页

题)

教学目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标和要2.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

求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学重

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学难

对所学知识及时思考和整理

教学准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1课时

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备注栏

一、指导整理

1.学“你学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并用简单的语言对每个

单元进行概括。

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富于个性的整理方式,并于全班讲

评。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