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案例分析--以康美药业为例[摘要]近几年,上市公司实施虚假陈述被查处的案例越来越多,表面上虚增收入、少记成本/费用、虚增资产、隐瞒重大的诉讼、担保、占用公司资金等违法手段与十多年前并无不同;但违法的数额却愈发巨大、造假的持续性也愈发长久,证券市场的底线和根基不断被突破、侵蚀,由此引申的问题是虚假陈述、财务造假的事件为什么愈演愈烈,又该如何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让投资者重拾信心。特别是注册制试行的背景下,随着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寻找防止虚假陈述的有效治理措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为此,一方面有必要将视角聚焦在A股典型案例之上,剖析现有制度运转失灵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针对全球金融发达地区应对财务舞弊的良好治理经验进行借鉴可能是适宜的。文章以康美药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层面分析其虚假陈述的现状以及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针对性地改进建议。[关键词]虚假陈述危害原因上市公司目录TOC\o"1-3"\h\u26991中文摘要 I17332Abstract II2694引言 117631一、虚假陈述基本理论概述 131317(一)虚假陈述的概念 114751(二)虚假陈述表现形式 229999(三)虚假陈述的手段 2196841.虚假记载 26442.误导性陈述 2224293.重大遗漏 2127604.不正当披露 39280二、康美药业虚假陈述现状分析 324750(一)公司概况 327557(二)公司虚假陈述披露过程 322638(三)虚假陈述对公司造成的影响 5158031.重创公司主营业务 5196612.高管变更 6237723.声誉惩罚 617996三、康美药业虚假陈述危害出现的问题 82254(一)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重大“失灵” 886411.董事会难以站在公司的利益度代表股东履行职责 8242382.监事会及独立董事未能实施有效监督 921765(二)外部监管的缺失 9238991.会计师的外部监督作用缺失 9271952.证监会、交易所监管部门监管失职 923070(三)事后的惩处救济制度不完善 10282531.刑事法定刑过轻 10203802.民事责任救济不充分 1013531四、康美药业虚假陈述危害的原因分析 11346(一)对子公司缺乏有效管理,内部信息沟通受阻 118600(二)利益的驱动导致轻视违规成本 1190(三)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12295891.赔偿额计算方法不合理 12167872.投资者救济成本过高 127672五、康美药业虚假陈述危害问题的对策 1315711(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13272251.公司治理改革举措建议 1318032.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责任落实 1313953(二)外部监管保障的强化 1415811.改善会计师独立性 14289152.落实虚假陈述、财务造假案例中对于保荐机构的处罚责任 141904(三)事后惩处救济制度的完善 15212471.完善刑事处罚制度 15186722.完善民事救济制度 153120结束语 1629258参考文献 18共18页第1页共19页第1页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危害与原因分析--以康美药业为例引言2019年是MSCI指数扩容、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指数宣布首建权重,A股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一年;是上海科创板开板、注册制试行的第一年,也是康美药业、康得新、獐子岛等恶性虚假陈述案件屡屡触动投资者神经的一年。一方面,A股开始试行注册制,即以公开主义为监管理念,发行人应当披露所有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不得出现虚假陈述、重大遗漏或诱导性陈述;监管机构则需要以审查信息披露状况为中心,以营造更加真实、透明、合规的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为目的,将事前监管转变至事中、事后监管,这种巨大转变所带来对监管机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欣泰电气、海联讯、康美药业、胜景山河等一系列重大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案例尚且旧伤未愈,2019年年报季的诸多“业绩变脸”事件又为A股信息披露问题再添新疮,证券市场财务丑闻事件愈演愈烈,上市公司一而再、再而三铤而走险,对现有制度防范财务舞弊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因此,探寻、梳理现有制度的存在的缺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并非我国独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地区也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事件,特别是21世纪初,美国的安然、世通、泰科、环球通讯等著名公司的财务丑闻先后爆发,公司高管们通过会计重述实施盈余管理、伪造书面凭证、少计成本及等多项欺诈手段来实现内幕交易、隐匿债务、虚增资产并诱导投资者,引发了1929年以来证券市场最大的信任危机:上市公司肆意造假、会计师事务所沦为帮凶、内部人士担心被打击报复不敢发声、监管部门无法及时查处、处罚力度无足轻重,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这些地区的治理经验又能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怎样的借鉴意义。一、虚假陈述基本理论概述(一)虚假陈述的概念1933年美国《证券法》对虚假陈述进行了最早的系统规定,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我国对于虚假陈述的界定最初出现于1993年颁布的《禁止证券欺诈暂行办法》中,其中第11条阐述了对于虚假陈述的范围界定:虚假陈述是指在证券市场活动中,单位和个人对相关活动的性质、法律、客观事实、预期前景做出不当陈述、重要信息发生遗漏或具有严重误导作用的陈述,导致投资者不能够准确判断客观事实,影响其投资决定。并于办法的第17、18条明确规定了具有信息披露义务的主体,第21、35条阐述了正确披露信息的方式和法律要求。我国《证券法》中没有对虚假陈述做出详细的概念规定。(二)虚假陈述表现形式在《证券法》《规则》和《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中,对于这种欺骗行为是有防范措施的。虽然《证券法》对虚假陈述的概念和类型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业务监督和责任认定的角度,明确了三种违法行为:虚假数据、误导性陈述和重大过失。2003年正式颁布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解释》即将成为规则,明确了四种虚假陈述,将上述三种违规行为和不当披露行为都涵盖了进去。(三)虚假陈述的手段1.虚假记载虚假记载,是指会计信息披露主体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对披露文件中的重要事实进行虚假记载或者不实记录。该行为违反《证券法》、《会计法》、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以及披露准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2.误导性陈述误导性陈述是指披露文件或媒体中虚假陈述的作者所作的导致投资者对其投资行为做出错误判断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陈述。一般的误导性陈述包括:夸大发行人的有利因素、回避或少报不利因素、财务信息、会计信息、计算方法等。3.重大遗漏重大遗漏,是指会计信息披露主体在进行信息披露时漏计或少计按规定应当于披露文件中记载的事项,影响投资者依据公司全部公开信息做出综合分析的投资判断。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判断必须依据公司披露的全部公开信息,因此即使其他披露信息真实合法,遗漏部分信息也同样会对投资者判断造成重大影响,呈现一种整体上的虚假性。4.不正当披露不正当披露是指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方式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披露法定披露信息。未按法定方式披露被称为不合适披露,即未按相关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规定进行合适披露,造成形式上的不当。二、康美药业虚假陈述现状分析(一)公司概况康美药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8日,于2001年3月19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518.SH),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中草药汤为主的现代化大型制药公司。公司业务包括中药材贸易、医药生产销售、保健品及保健食品、中药材市场运营、医药电子商务、医疗服务等。公司曾入选上证50、沪深300、MSCI指数成分股,被誉为中医药大健康行业的“白马股”。公司于2017年5月跨入千亿市值行列,高峰时曾一度突破1300亿元,然而这场“千亿级市值”的美好图景仅维持至2018年9月,随后急转直下,截至2019年末,市值已不足200亿,坠落之快不禁让人联想昔日的“乐视网”。(二)公司虚假陈述披露过程2018年10月15日晚,财经专业人士初善君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康美药业究竟有没有谎言》一文,就公司大存大贷(以2017年年报为例,账面347.51亿货币资金,一年仅收取0.8%的利息收入,但需要向银行支付高达12.16亿元的利息支出),存货、应收账款高企(特别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及开发成本(房地产))及公司股权质押率过高等问题发出质疑。随后在2018年10月18日-10月25日,网络上关于康美药业虚假陈述的文章铺天盖地,对公司的股价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虽然在2018年10月26日,康美药业发布澄清公告,但市场显然对这些“澄清”不再买账,股价一路狂泻,到2018年底已致“腰斩”。2018年12月29日,公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报告:因康美药业涉嫌非法披露信息,中国证监会已决定对康美药业提起诉讼。尽管这项调查已经被报道过,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及妻许冬瑾凭借对董事会、管理层的影响地位,仍选择负隅顽抗。2019年5月29日,康美药业公告了针对《监管工作函》及《问询函》的答复,主要明确五点:1.由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存在使用不实单据和业务凭证造成货币资金及收入成本等项目核算未如实反映款项收付的情况;2.公司299.4亿货币资金不是假的,多出的资金被调增至存货183.43亿元、关联方往来款57.14亿元,工程支出24.36亿元;3.存货183.43亿不是关联交易,存货是真实的,不存在减值(会计师是否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值得怀疑,很难不联想到绿大地、獐子岛生物性资产大额存货的情况);4.募集资金近110亿已经使用完毕,没有违规使用的情形;5.往来款57.14亿元转入关联方用于交易本公司股票。2019年8月16日,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该告知书指出: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中有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利息收入、营业利润超标。2016年至2018年,营业利润累计错增291.28亿元;累计虚增营业利润39.36亿元;累计虚假货币增长资产886亿元;在未经过决策审批或授权程序的情况下,累计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16.19亿元用于购买股票、替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偿还融资本息、垫付解质押贷款或支付收购溢价款等用途。2020年5月13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公司及相关人员涉嫌犯罪行为被移送司法机关。表1: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揭发过程时间时间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收到证监会通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共成2018年之前抗美药业财务报表账实不符达14处。2019年5月12日上交所发出监管函、问询函、年报问询函,要求康美药业披露与纠正以往12个重大问题。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康美药业财务报告舞弊,涉嫌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2019年5月21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戴帽变“ST康美”2019年8月16日证监会发出处罚告知书,相关责任人员受到了处罚。2020年5月13日证监会发布处罚决定书,揭露了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事实。(三)虚假陈述对公司造成的影响1.重创公司主营业务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发布康美药业会计造假的相关调查结果之后,康美药业的三个债项信用评级从AA+下调到并且列入可能降级的信用观察名单中。受此影响,三家康美医药债券已暂停拍卖系统交易。康美医药2019年到期债券达67.5亿元,短期内面临压力。康美制药2019年第三季度仅剩余货币资金4.83亿元,无法偿还所有的短期到期债务。康美药业因为涉嫌财务造假未能发行新债,在2019年筹集资金活动新增贷款现金流入了78.12亿元,然而流出金额为123.42亿元,公司有着非常巨大的资金压力,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表1可以看出康美药业受财务造假事件影响,顶着兑付负债的情况,公司实施紧缩的资金流动性政策,增大了融资的成本,利息费用也加之增长。表2:康美药业2018-2021年三季度资产利润表(单位:元)项目2018201920202021营业收8110347267157.393971581912.483086034284.80营业成本10295822793.836490614926.423403041526.192513850245.59税金及附加158623966.36180691444.9646953906.7848107347.96销售费用793871198.24932795853.51433871929.16341951443.96管理费用968738844.74930913586.87701214359.28548679478.12财务费用1317080100.031670671679.891591679412.31881084651.07投资收益38461966.9786682777.65-1032319.47177711839.70营业利润789172184.31109484407.74-2386374319.61-1003730820.89净利润672453624.9430447857.58-2371770042.77-1027046276.57从上表可以看出,2019年的康美药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出现严重的下跌,净利润在2021年为-1027046万元。在坐实了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事件后,公司对外宣称这不是财务造假,是管理层造成的会计差错而已,在真相大白以后,康美药业的公众形象也受到严重影响。2.高管变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对公司形象的巨大损害。使得投资者失去继续投资的信心,公众对机构合法性的质疑,对公司股票的市场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后果越来越严重,企业大多会采取措施向市场和公众展示公司“改过自新”后的新面貌。按照当下的文献资料,大致有三种方法来审视公司组织的合法性:首先,公司对虚假事实主张制定标准化的事件描述和纠正方案;其次是实施战略性的组织改革;最后,要客观、冷静地应对市场的敏感反应,避免在敏感时期做出错误的决策。至于这三种方法的实际影响,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众产生更加悲观的预期。由于商业领袖对业务绩效和业务监督负有直接责任,他们通常被公众视为事件的重要担责方。所以,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虚假陈述后都会采取纠正措施,改变管理层的组织结构。达到恢复公司形象,恢复投资者信心的目标。根据公告,康美药业已受到中国证券市场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在此之后,董事会成员和两名独立董事集体辞职。表3:康美药业2016年至2021年监事会成员情况年度姓名职务在公司内其他职务监事在公司任职重叠度2016-2018罗家谦监事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100%温少生职工监事证券部总经理100%马焕洲监事财务部总经理助理100%2019-2021柯璟监事会主席无公司内其他职务0%钟少珠职工监事无公司内其他职务0%高燕珠监事无公司内其他职务0%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16-2018年,监事会成员不止承担了监管的职责,而且还兼顾着其他的职位,而在2019年虚假陈述披露之后,公司的监事会成员没有其他的职位身份,这也说明康美药业重新调整了高管组织结构。3.声誉惩罚会计信息虚假陈述带来的声誉惩罚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活跃,越来越凸显社会效应和市场反应的惩罚机制,对企业及其管理者、中介机构和内部控制监管机构来说,这也是一个影响严重的经济后果。声誉惩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行政法规不完善所造成的惩罚,这种监管制度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初具成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出现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证券公司。然而,一些中介机构仍然要面对严重的法律法规。他们忽视了财务活动的风险,与客户进行虚假的陈述以换取自己的利益。关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制裁制度,行政制裁对扰乱中介机构的威慑作用不足以消除它们以获取利益为主的投机动机。许多受到行政制裁的中间人仍然活跃于质量低劣的案件中。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中介机构声誉受损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保险公司和审计机构在选择客户时变得更加谨慎。为了保持长期良好的声誉,优质的证券公司更愿意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业务。这样一个优胜劣汰的趋势正在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上蔓延,声誉惩罚对中介人的威慑作用甚至威胁到中介机构的发展。表4:康美药业行贿情况行贿人职位时间金额李量利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2000年到2014年200万港币和60万人民币马兴田康美药业董事长2000年到2012年500万港币694万人民币蒋建平阆中市委原书记2010年到2011年20万港币蔡明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处处长2014年到2015年30万港币从表4中可以看出,康美药业从2000年至2022年以来共涉及4次的行贿情况,单次的贿赂金额更是高达500万港币。康美药业原董事长马兴田解释说这些大量贿赂是为了公司以后更好的发展。康美药业的部分产品检测存在质量问题和违规生产的产品也和这些贿赂行为脱不了干系。这些行贿行为和产品质量违规问题从侧面也反映出康美药业管理层的道德败坏,公司内部严重缺乏诚信建设。康美药业的财务欺诈还将矛头指向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康美药业的300亿元的虚增资产基本上是通过银行单据伪造完成的。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银行函证工作,银行确认书的评估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审计事务所直接从第三方接收相关信息和证据,但珠江根松注册会计师在银行的核查检查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是否有意为康美药业隐瞒事实,这不仅让人唏嘘。康淳药业和普宁康都非法占用康美药业资金的情况,康美药业的资金占用情况说明中并没有合法披露这一重要信息,这种明显的财务造假行为,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对此关联方交易居然没有审查出任何问题,明显是存在可以隐瞒的行径。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事件真相大白以后,也就从侧面说明了这是涉嫌违反证券法的重大审计错误。2019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对郑州珠江集团提起公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一出,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不但自身陷入了信任危机,而且2018年年中报中92家与正中珠江审计机构合作的上市公司都选择了终止与其的聘任关系。三、康美药业虚假陈述危害出现的问题(一)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重大“失灵”1.董事会难以站在公司的利益度代表股东履行职责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董事长往往由总经理兼任,内部董事比例过高,使得做出经营管理决策的管理层几乎同时也是负责审核监督该决策的董事会成员,因此,该监督经营决策的作用形式化,分权制衡的效果难以实现。以康美药业为例,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既是董事会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又是管理经营层的执行长官,其妻子任副董事长并作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签署公司历次年报/半年报,夫妻二人长期占据治理层核心职位,能够对董事会的召集、决策施加重大影响,并左右财务报告的内容及信息披露事宜,其余四名非独立董事亦为内部董事,经营计划的制定者和决策的执行者高度混同,监督失去意义。康美4名非独立董事均系由实控人马兴田提拔或提名委任,其任免、晋升、薪酬待遇均直接取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其代理人(董事长/总经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公司董事会在明知公司账面存在大量无收益现金的情况下,违背商业逻辑持续多年,仍决策大量举债且利率较高;为什么公司频繁的收购难以带来效益的资产从不表示反对,甚至当公司屡次遭受投资者及财经人士质疑、举报时,依然坚信公司财务报告,从不审慎怀疑。董事会成员普遍缺乏独立性、难以做出可能违背实际控制人利益的决定,难以从保护公司利益或中小股东利益出发,发挥其理智决策或监督作用。2.监事会及独立董事未能实施有效监督康美药业历次年报监事会及独董均出具了的认可意见,未曾提出质疑,甚至在公司受到证监会立案后,仍审议通过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认定该更正“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相关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同意上述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将事实的财务造假以“会计差错”包装,对上百亿的货币资金调整,上百亿的存货,五十多亿的关联资金往来均未能以“专业、审慎、客观、怀疑”的态度去监督评价,公司年报中遗漏的重大的关联交易,以及所披露的关联交易是否公允,亦未曾提出质疑,造成公司监督部门整体失职的原因,主要包括独立性、专业能力、职责的不清晰、法律责任不严苛、保障监督权实施的机制不健全几个方面。(二)外部监管的缺失1.会计师的外部监督作用缺失康美药业、康得新的财务造假,2020年、2021年年报及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重大资产减值损失、存货集中提取巨额跌价准备相关的业绩暴雷事件此起彼伏,无疑让投资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效果产生怀疑,会计师是否审慎的评估了公司可能存在财务舞弊风险,是否对存在重大审计风险的项目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取得了支撑审计结论的全部审计证据,康美药业、康得新发布虚假的财务报告与会计师未能审慎尽责密不可分。2.证监会、交易所监管部门监管失职不论是康美药业、康得新、獐子岛等在最终处罚前都曾受到市场的有力质疑,但彼时证监会、交易所均缺乏主动的介入干预,致使企业通过“澄清”公告抹平质疑,安稳度过了一次次的风波,随后一个谎言酿成了更多的谎言,虚假披露的程度愈发加重,直到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2009年7月,财经专业人士夏草曾撰文《康美药业财务问题深似海》,对康美药业的纳税情况、账上十多亿现金存款同时不断向银行借款、发行可转债等情况提出质疑,怀疑康美药业系借中药材物流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而且其怀疑康美药业账面上的十几个亿元现金大量早已被马氏家族挪用。投资机构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于在证券市场周刊发布标题为《康美谎言》的文章,质疑康美药业累计虚假投资18.47亿元(几近于2002-2010年的净利润总和),内容主要涉及质疑公司投资土地的真实性,投资项目虚增资产,隐瞒与关联方之间的土地开发/交易等。此后,雪球投资人天地侠影指出康美药业控股大股东质押87%,其他几个大股东质押几近100%,也有财经人士关注到康美药业股票尾盘呈现规律性拉升,存在融资炒作自家股票的嫌疑,但这些均未得到监管部门的主动关注。(三)事后的惩处救济制度不完善1.刑事法定刑过轻前证监会主席肖刚描述维护“三公”的执法状况时表示,受限于执法体制、地方保护主义、人情世故、不能坚持原则等原因:“近年来证监会每年立案调查110件左右,能够顺利作出行政处罚的平均不超过60件。每年平均移送涉刑案件30多件,最终不了了之的超过一半。”像康美药业这样“触碰法治红线,动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根基”的违规案例,仅对公司及22位公司管理人员进行警告并处以“微额”的罚款,并对个别人员施以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即使是马兴田夫妇亦未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移送至公安,无疑对刑事立法构成一种莫大讽刺。2.民事责任救济不充分2015年最高院出台《关于当前商事审判工作中的若干具体问题》,“根据立案登记司法解释规定,因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立案受理时不再以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和生效的刑事判决书为前置条件。”取消了饱受诟病的2002年《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虚假陈述若干规定”)设定的“立案受理前置规定”,姑且不论实践中仍有法院依照“未经前置程序”而裁定驳回起诉(譬如科林环保案、威华股份案等),单就需要满足虚假陈述若干规定设置的“重大事件”、“因果关系”的证明就绝非容易,譬如康美药业、康得新案件中均存在大股东10亿元的虚假增持承诺,且均系在敏感事件、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的时点发布,同时其结果属于影响《证券法(1998)》62条中董监高持股情况或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额情况,但这是否满足“重大事件”却并无具体的判断尺度,“因果关系”亦是法庭各方争论的焦点,由于缺乏对揭露日、更正日的明确指引,“交易因果关系”、“损害因果关系”均难以明确,甚至许多证券律师判断构成起诉条件的亦被驳回起诉,使得投资者难以对诉讼结果有充分明确的预期,通过诉求挽回损失的动机被大大抑制了。四、康美药业虚假陈述危害的原因分析(一)对子公司缺乏有效管理,内部信息沟通受阻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组织结构复杂,这就对其内部的沟通制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说,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核心管理层应及时告知母公司自身的重大经营风险等重大事项。康美药业自上市以来,在全国各地建厂来提升公司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名下有16家控股子公司,但是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和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使得部分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康美药业庞大的规模与负责的组织结构使得母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若公司管理水平不提高,各子公司之间的联动不加强,较长的信息传递链会使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和内控风险。2017年9月初,马兴田终止了新项目投资相关业务,撤离了业务团队,主要负责人由袁某君更换为张某锋。主要负责人的离职,新任董事长的上任,也刚刚好发生在康美药业自愿性信息虚假陈述的时间点,由此造成的内部信息沟通受阻也是康美药业虚假陈述的原因之一。(二)利益的驱动导致轻视违规成本根据《特许会计师法》,财政部和地方监管当局根据法律对会计师和审计公司进行监管、指导,然而各地监管局还肩负有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控等八方面职责,事实上工作重心可能难以围绕对审计机关的规范化监督;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质量实务控制(要求对证券所及其分所每三年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执业质量检查,其他事务所每五年内应当至少接受一次执业质量检查),然而中注协并无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处罚的权力,检查的监督效果难以保证;证监会一则并非常态化监督,二则虽然有时在处罚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时,对审计会计师一并立案调查,然而其一般只处以的警告、罚款、限制证券市场禁入等惩处,因会计师并非“主谋”,往往处罚较轻,财政部对于该事务所基于“一事不二罚”原则亦不会再做调查惩处。理论上我国会计师监管“齐管共治”的局面似乎增大了问题被查处的几率,然而,事实上根据近十年的会计信息检查公告显示,无论是企业资本不实、利润不实的占比居高不下、还是企事业单位的违纪金额、抑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负面问题(内控薄弱、恶性竞争、风险导向审计流于形式、审计证据不充分等)均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会计信息检查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并无明显实际效果,对违法行为震慑十分有限。财政部于2019年颁布《会计法(修订意见稿)》,但同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干预会计机构的正常活动,并填补了“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方式,但对处罚力度的改善仍是微乎其微,亦未有补充因“重大审计失职”而“撤销会计师事务所经营资格”之处罚形式。原本证监会尚掌握“撤销证券、期货业务资格”之威慑大权,然而《证券法(2020)》已取消了对该资格的要求,这不但意味着审计上市公司的会计师门槛被大幅降低,竞争加剧之外,也意味着监管的范围和难度将大幅提升,在没有“猛药”的环境下,惩戒效果难以实现。(三)法律制度存在缺陷1.赔偿额计算方法不合理按照《关于虚假陈述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自公告之日或者修正之日起,至公告错误的证券累计交易量达到交易总量的100%之日止。贸易协定被忽视。该标准确定的“基准日”容易被操纵,完全有可能在上市公司与其他机构联合安排下形成,致使在基准日前的股价相对坚挺,使虚假陈述造成的“损失”剔除“系统性风险/市场大盘风险”后寥寥无几,损害赔偿金额过低难以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信息披露义务人违法成本的目的。2.投资者救济成本过高上市公司系地方重要的经济贡献来源,与地方政府、地方司法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容易使审判受到不公允的干预,造成各地“同案不同判”;证券虚假陈述诉讼往往涉案人员众多、关注度高、影响重大,审判人员为避免个人责任往往上报审委会讨论、甚至屡屡请示上级法院、造成久拖不判,对投资者的救济造成了极大延误,基于过高的司法救济成本,广大中小投资者救济动力不足,使损失白白发生,使违法者轻松获利,以致久禁不绝,证监会虽建立了中小投服中心,但并未能真正发挥代表中小投资者追偿损失的作用,民事救济的便宜性、可获得性是当下中小投资者的迫切需求。五、康美药业虚假陈述危害问题的对策(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1.公司治理改革举措建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应当要求整改目前董事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治理方式,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的比例,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占比不应超过董事会席位过半数,鼓励建议内部董事(执行董事)占比不超过1/3,从而使“经营层提出战略方案,董事会确定战略方案,经营层执行经营计划,董事会监督其执行”的治理框架权责不致混同,防止经营层控制董事会的状况出现。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市场化建设起步较晚,上市公司协会并没能建立起独立董事的人才储备库及诚信档案,立刻要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成员占比过半可能是过于严苛的;为此,证监会可以先推动独立董事的市场化、诚信档案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先鼓励,再设定实施延缓期(2-3年)逐步要求上市公司提高独立董事占比,从而与成熟资本市场接轨。另一方面,当前独立董事的多为学者、教授、政府官员、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银行人士等,缺乏美国独立董事中类似上市公司总裁、退休总裁、成功的商人等对经营管理大公司富有经验的人士,难以对公司商业经营发挥更多积极中肯的建议作用,由控股股东、管理层推举的外部非独立董事可能弥补这一缺陷。2.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公司经理层各自在信息披露中承担的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应有之意,在公司拟发行上市或公布年度报告前,应当要求经理层(特别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签署相应的义务承诺函,明确其对公司财务报告、非财务信息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的披露义务,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明确承诺在违反时同意接受交易所监管及制裁,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信批违规,通过“列举式+概括式”一一对应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保证个人在其中的责任有着清醒的认知。(二)外部监管保障的强化1.改善会计师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参差不齐,保客户压力大,不同于美国市场化竞争产生的由声誉良好的四大审计机构分割主要市场的格局,对提高审计业务独立性更为迫切,有实证研究表明,而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有助于提升独立性、揭发会计操纵、审计合谋,财政部及国资委曾于2011年发文,要求针对央企实施强制的审计轮换制度,要求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年审不得超过5年,属于全国综合排名前15位的,可适当延期,但亦不得超过8年;也就是说,我国也实行了审计事务所的强制轮换制度。虽然有研究人员明确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轮调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但是强制性的会计师事务所轮调制度仍然应当优先适用于更大规模更高市值的“白马股”,一则经济负担可以承受,二则保证大市值、高知名度的上市公司财务披露透明度有助于证券市场的整体稳定。退一步讲,如果推行上市公司审计机构的强制轮换制度时机仍不成熟,亦应当加大对“形式强制轮换会计师”进行处罚或监管,避免上市公司陷入类似康美药业、獐子岛等审计独立性完全失控的局面。2.落实虚假陈述、财务造假案例中对于保荐机构的处罚责任长期以来我国的“双保制”存在重处罚保荐代表人,轻视处罚保荐机构、重视IPO、重大重组,不重视再融资的执法现象,同时选择性执法,不利于在保荐机构中形成统一严格的执业风气,甚至在从业人员眼中有“任何一家保荐机构严查都会有问题,大家都在赌概率”的危险认知。对比洪良国际案例中被香港证监会撤销牌照的保荐机构,我国证券市场自实施保荐制度以来,尚未有任何一家保荐机构因为发行人欺诈发行或上市公司重大虚假陈述被撤销保荐资格之先例,更不必说追究保荐机构的刑事责任了,即使众所周知的绿大地、欣泰电气IPO造假亦未吊销或暂停保荐机构的业务资格,仅对保荐代表人进行了资格刑的处罚,但这并不公允,因为用保荐代表人的责任并不能替代保荐机构的失职,一项IPO、重大重组、再融资业务是保荐机构各部门成员协同完成的,如过分强调保代的失职,则是对其他人员责任的漠视。因此,应当落实保荐机构的责任,至于具体业务中质控部门、内核部门、业务人员的责任该怎么划分,则由公司自行处理,但源头在保荐机构而非紧盯保荐代表人员。(三)事后惩处救济制度的完善1.完善刑事处罚制度首先就是,在法律中审查了与虚假发行、非法披露和不披露重要资料有关的罪行的惩罚。与欺诈活动有关的罪行,其本质与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的犯罪并无太多区别,甚至其涉及投资者人数更多、影响范围更大,造成的损失更巨,没有道理处罚的反而严重过轻;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往往伴随着内幕交易行为欺诈投资者利益,本质是通过“虚假披露信息”的手段对其他公众投资者“以内幕交易”的方式进行诈骗,没有理由二者并罚的法定刑远低于诈骗罪的最高刑。为保证“罪刑均衡原则”,刑罚的轻重必须与所犯的罪行和罪犯的责任相称。提升两罪的最高法定刑,最高法定刑从原先的5年下、3年以下提升至、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能是比较适中的,且此法更有利于震慑犯罪分子,起到和SOX法案一样打击日益猖獗的白领犯罪的作用。第二,修改欺诈发行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规制范围。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目前欺诈发行罪的惩处范围并未包括可转债的发行、非公开发行股份,且仅涵盖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的重要信息,并未涵盖“股票发行后至上市前公司按规定需新增的财务资料和有关重大事项的说明文件”、“报送中国证监会的历次反馈意见回复、关于发审委审核意见的函的回复”等;非法披露和不披露重大信息罪是对犯罪主体的完善,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披露信息的义务。属于自然人之情况,譬如自然人股东发布虚假的增持公告或收购人做出虚假的收购承诺等,因此,需要对法律表述进行相应的补充完善。2.完善民事救济制度第一,对虚假陈述若干规定模糊地带加以完善。经过近20年的司法实践,应当可以对若干规定中“重大事件”的标准、“因果关系”的证明,“揭露日、更正日”的确定等司法中模糊不清的争议点,出台更加细化、明确的指引,譬如对属于财务造假的、违规担保的、关联交易的、实际控制人信息的、遗漏重大诉讼的、信息披露义务人虚假承诺的等不同类型的虚假陈述,各自是否构成重大事件以及具体的标准进行明晰,避免无意义的纠纷、起诉,也为各地执行统一裁判标准提供指导。第二,修正现有的赔偿额计算方式。虚假陈述若干规定33条对损失差额基准日的确定标准不合理,该标准仅能反映交易活跃度,且容易被市场操纵,无法准确还原基于虚假陈述被揭露后股票真实价值情况,宜借鉴美国或日本通过规定“平整期”来计算该损失差额,譬如将基准日界定于揭露日后60天,则投资者损失差额应为,买入价与揭露日后60天内股票收盘均价的差额,或买入价与揭露日至卖出期间收盘均价。结束语综上所述,虚假陈述、财务舞弊这一现象的频频发生直指现有治理制度的失效,但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也有外部监督机构的缺失以及最终案件被查处后法律责任过于轻微、违法成本过于低昂的原因。事实上,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上《小巷深处》课件
-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解析卷)
- 2024北京怀柔区高二(上)期末政治试题和答案
- 阅读器品牌竞争力评估-洞察分析
- 宇宙起源的演化-洞察分析
- 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研究-洞察分析
- 网易云平台社交网络分析-洞察分析
- 云计算在批发行业的应用-洞察分析
- 天然颜料替代研究-洞察分析
- 页表项动态扩展策略-洞察分析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叉车定期检验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无纸笔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3-二甲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申报职称:副教授演示课件
- 型滤池计算说明书
- 格力离心机技术服务手册
- 水泥搅拌桩计算(完美)
- 旭化成离子交换膜的介绍
- JJRB轻钢龙骨隔墙施工方案要点
- 石油石化用化学剂产品质量认可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