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免疫学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页第一节沉淀反应第二节凝集反应第三节补体参加抗原 抗体反应第四节中和反应第五章 经典免疫学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页第一节沉淀反应第二节凝集反应第三节补体参加抗原 抗体反应第四节中和反应第五章 经典免疫学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页第一节沉淀反应依据抗原与抗体反应条件及附加原因,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1.溶液中沉淀反应
2.凝胶中沉淀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页第一节沉淀反应依据抗原与抗体反应条件及附加原因,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
1.溶液中沉淀反应
2.凝胶中沉淀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页1.溶液中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reactioninsolution)
是指在清彻透明液体中,呈溶解状态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内或凹玻片上混匀,可凝聚成为肉眼可见絮状或颗粒状不溶性沉淀物。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页溶液中沉淀反应
盐溶液抗原+抗体———
沉淀
20~56℃、pH6~8
抗原:沉淀原抗体:沉淀素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页1.溶液中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reactioninsolution)
(1)环状沉淀试验(2)免疫比浊法(3)免疫沉淀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8页(1)环状沉淀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
(ringprecipitationtest)或毛细管内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in capillarytube)经典免疫学技术第9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0页(2)免疫比浊法(immunonephelomytry)
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形成一定大小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浑浊。复合物量与浊度成正比。与标准品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抗原或抗体含量。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1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2页免疫沉淀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3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4页免疫共沉淀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5页GSTpull-down技术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6页第一节沉淀反应依据抗原与抗体反应条件及附加原因,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1.溶液中沉淀反应
2.凝胶中沉淀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7页2.凝胶中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reactioningel)
1968年Ouchterlong创造。即将抗原抗体溶液放在琼脂凝胶板上小孔中,使它们彼此对向扩散,在抗原抗体相遇地方形成沉淀线。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8页2.凝胶中沉淀反应
此沉淀线突出性质是:特异性抗原抗体不能经过;与沉淀线无关抗原和抗体分子则可自由经过此沉淀线。经典免疫学技术第19页2.凝胶中沉淀反应(1)单相免疫扩散试验(2)双相免疫扩散试验(3)免疫电泳(4)火箭电泳试验(5)免疫印迹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0页单相免疫扩散试验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1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2页双相免疫扩散试验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3页(3)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4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5页(4)火箭电泳试验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6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7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8页又称Westernblotting电泳印渍及检测(5)免疫印渍技术(immunoblotting)经典免疫学技术第29页免疫印渍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0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1页第一节沉淀反应第二节凝集反应第三节补体参加抗原 抗体反应第四节中和反应第五章 经典免疫学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2页第二节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桥梁凝集反应4.共同凝集反应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3页第二节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桥梁凝集反应4.共同凝集反应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4页1.直接凝集反应
(directagglutination)
是将细菌或红细胞与其对应抗体结合产生细菌凝集或红细胞凝集现象。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5页1.直接凝集反应(1)微生物凝集反应 如诊疗伤寒病肥达氏(Widalreaction)反应(2)同种红细胞凝集反应如检验血型血细胞凝集现象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6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7页第二节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桥梁凝集反应4.共同凝集反应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8页2.间接凝集反应
(indirectagglutination)
用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包被在一个与免疫无关、具一定大小不溶性颗粒(即载体颗粒,如: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然后与对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适宜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结合产生凝集现象。经典免疫学技术第39页2.间接凝集反应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将抗原先吸附在载体表面,然后与对应抗体结合产生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将特异性抗体先吸附在载体表面,然后与对应抗原结合产生凝集反应。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方法简便、敏感。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0页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1页
此方法对检测微量抗原含有较高敏感性。而且因为相关病原体抗原成份普通情况下比血清抗体出现早,所以可用于一些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抗原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原发性肝癌AFP检测等。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2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3页第二节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桥梁凝集反应4.共同凝集反应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4页3.桥梁凝集反应
又称Coombs抗球蛋白试验。此试验用于检测不完全抗体。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5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6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7页第二节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2.间接凝集反应3.桥梁凝集反应4.共同凝集反应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8页4.共同凝集反应
又称协同凝集反应。指由两种颗粒成份相互作用而发生凝集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49页4.共同凝集反应(1)细菌抗体与携带蛋白A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Ⅰ系致敏,即经过其IgGFc段与蛋白A结合,再与对应细菌发生凝集反应。(2)玫瑰花结试验:主要用于研究各种淋巴细胞特征。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0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1页E花环形成示意图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2页
B细胞EA、EAC玫瑰花环形成示意图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3页淋巴细胞分离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4页玫瑰花结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5页淋巴细胞与红细胞形成
玫瑰花结主要模式玫瑰花结类型红细胞类型及处理淋巴细胞类型E花结绵羊红细胞T、50%NKEA花结抗体致敏红细胞B、T、NK、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EAC花结补体致敏红细胞B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6页第一节沉淀反应第二节凝集反应第三节补体参加抗原 抗体反应第四节中和反应第五章 经典免疫学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7页
第三节
补体参加抗原抗体反应
1.补体参加直接抗原抗体反应2.补体参加间接抗原抗体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8页
第三节
补体参加抗原抗体反应
1.补体参加直接抗原抗体反应2.补体参加间接抗原抗体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59页1.补体参加直接
抗原抗体反应
(1)溶血反应(2)溶菌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0页(1)溶血反应
(hemolyticassay)
溶血反应常作为是否存在游离补体指示系统。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1页(1)溶血反应1942年Rutstein和Walker依据补体能使兔抗羊红细胞抗体致敏羊红细胞发生溶血特点,建立了测定血清中总补体活性方法(即50%溶血反应CH50
测定方法)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2页(2)溶菌反应
溶菌反应常作为某血清中是否存在对应抗体检测方法。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3页
第三节
补体参加抗原抗体反应
1.补体参加直接抗原抗体反应2.补体参加间接抗原抗体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4页2.补体参加间接
抗原抗体反应
(1)补体结合试验(2)被动红细胞溶解试验(3)溶血空斑试验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5页(1)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
1901年由Bordet和Gengou首先应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建立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方法。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6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7页补体结合试验原理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8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69页(2)被动红细胞溶解试验
即吸附抗原红细胞在有对应抗体和补体存在时,出现红细胞溶解反应。抗原致敏红细胞——加入待测血清和补体——判断结果(阳性对照:加入对应抗体和补体)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0页(3)溶血空斑试验
是测定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功效一个体外试验方法。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1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2页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3页溶血空斑试验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4页第一节沉淀反应第二节凝集反应第三节补体参加抗原 抗体反应第四节中和反应第五章 经典免疫学技术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5页第四节中和反应中和反应(neutralization):是免疫学和病毒学中常见于检测中和抗体是否存在及其效价试验,反应抗体中和病毒感染性或细菌毒素生物学效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6页
中和抗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使之产生能中和对应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毒素),从而使病原微生物丧失感染能力或毒力抗体。(中和抗体:能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感染力抗体。抗毒素:能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中和其毒性作用抗体。)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7页中和反应原理
即将被检血清与病原微生物混合,经适当初间作用后,接种于宿主系统(包含动物、鸡胚或培养细胞),按照对其产生保护效果差异,可判断该微生物或毒素是否已被中和,并计算出中和程度(中和指数),即代表中和抗体效价。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8页中和反应特点:
(1)检测机体内是否存在中和抗体以及中和抗体效价,直接反应机体抗病毒能力,有利于临床诊疗;(2)中和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普通较长,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3)中和反应有严格种、型特异性,可对分离病毒进行准确分类判定。缺点:操作麻烦,试验时间较长。经典免疫学技术第79页中和反应类型:1.终点法中和反应2.蚀斑降低法中和反应经典免疫学技术第80页1.终点法中和反应
依据滴定被血清中和后残余毒力,来判断血清中中和抗体效价。(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81页(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先固定病毒毒价,再与等量递进稀释待测血清混合,置37℃1小时,每一稀释度接种3~6只动物(或鸡胚、培养细胞),接种后统计每组动物(或鸡胚)存活数和死亡数(或培养细胞破坏程度),然后计算其半数保护率(PD50),即该血清中和效价。
经典免疫学技术第82页(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
将病毒原液作10倍递进稀释,分别与等量正常血清(对照组)、待测血清(试验组)混合,置37℃1小时,每一稀释度接种3~6只动物(或鸡胚、培养细胞),接种后统计每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北大学《声音设计与原创配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秋季新教材湘少版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Unit 2 Whats your name第3课时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试题
- 毕业设计 徐州市九里区一号楼设计
- 基于高速数据采集卡的虚拟示波器的应用毕业设计
- 《海堤海堤构造》课件
- 《债券定价定理》课件
- 《工程劳务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协议书》
- 62228-《消费者行为分析(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 河北定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 《实验动物学兔》课件
- 生产部长述职报告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 注塑机伺服使用说明书
- 农机行业市场分析
- 安全漏洞管理及时修复漏洞
- 大班音乐活动《颠倒歌》课件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地理信息系统试卷及答案
- 食材配送项目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