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中书门下;

明:内阁制;元:中书省清:军机处1宋元

明清(前期)第1课时空坐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0年581年|907年960年1368年

1840年皇帝制、三

公九卿制秦三公九卿制两汉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221年1207年202年宋:路、府、县;县

元:行省制世袭制先秦隋:州、县;唐

、商:内外服;周:分封制三省六部制郡国并

行制省、府、县郡县制地方隋唐中

央(#)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建立了

世袭制

王朝国家夏。2.

商朝(1)内外服体制:商王直接控制

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

服。(2)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1)主要内容①周天子: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

异姓功臣

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土_,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2)特点①实行_嫡长子继

承制。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

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意义: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_(#)4.

原始民主遗存(1)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_

。(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

朝政。(#)[思考点]

商朝实行内外服政体,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你认为商朝与西周的政体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提

示:相同点: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不同点:商朝时,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各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

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商朝中央政权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

弱。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下

共主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学习聚焦]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天下为家”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局面,是历史的进

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基础上。(#)[微点拨]西周的分封制史书上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后者是指一种

社会形态。(#)[思维拓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

行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知识点二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1.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3)秦的

统一_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皇帝制度: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

皇帝

_手中。(#)3.

三公九卿(1)概况①丞相:百官之长,行

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②太尉:掌军事。③御史大夫:掌管图籍、文书,

监察

百官。④九卿: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2)意义: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4.

郡县制(1)背景:总结西周以来因分

封导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历史经验。(2)概况①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

、郡丞和郡尉,

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②

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丞、尉。③官吏任命:郡县主要官吏都由

央直接任命。5.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以

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学习聚焦]秦王赢政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微点拨]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学习聚焦]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思维拓展]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知识点三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1.中央行政体制(1)西汉:汉承秦制①汉武帝时期:设立“

中朝又称内朝,使外朝丞相权力大大削弱。②西汉晚期以后:三公制取代丞相制,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2)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3)隋唐:三省六部制①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

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

政令的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

书令并称宰相,

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③评价: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_

,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4)宋朝: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职能废弛瘫痪。另设中书门

下省,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5)元朝:实行中书一省制,

省总理全国政务。(6)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

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②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7)清朝:军机处①特点:军机大臣直接秉承_

皇帝

,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②影响: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_

顶峰(#)[思维拓展]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分散了宰相权力。(#)[微点拨]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核,再经皇帝决断,所以,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其权

力比唐朝的中书省要大得多。(#)[学习聚焦]历代中央行政体制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地方行政体制也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的调

整之中。(#)[思维拓展]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4)地方权力分散。(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2.地方行政体制(1)汉朝:郡国并行①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太守开府分

曹_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由太守分别任用。②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令或县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③汉初地方行政体制中还包括_王

国。景帝和武帝后,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2)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

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3)魏晋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州_刺史

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4)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5)唐朝①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②

唐中期后,

设节

使

(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6)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_路、府

、县

三级制。(#)(7)元朝:行省①概况: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形成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②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8)明清①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割。②明朝后期:朝廷向各省派出_巡

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③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

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④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

形成_省

、府、县三级行政体制。(#)[思考点]

历代中央行政中枢体制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提

示:(1)秦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奠基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的框架和模式,其核心是“三公九卿”制;魏

晋至隋唐在中央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宋元时期“三省制”向“

省制”过渡和转变;明清时期“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封建专制和中

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2)从历代行政中枢组织发展的趋势来看,官僚

行政中枢组织经历了宰相开府辅政,群体宰相辅政以及御用秘书班子

辅政的三个阶段。(#)[学习聚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微点拨]明太祖认为行省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为此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学习聚焦]中国古代统治者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划;实行监察制度;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等。(#)探究点一

先秦和秦朝的政治体制史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

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

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

的时代。—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史料一第二句是核心,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史料二

顾炎武:

“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

“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行

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苟得其人,则必任

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史料二反映的是顾炎武和刘绍玢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认识。(#)史料三

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麝(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摘自《睡虎地秦墓竹简》史料三反映的是秦朝文书行政的推行情况。(#)(1)根据史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

点。(2)根据史料二,概括顾炎武和刘绍玢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3)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文书行政在秦朝推行全国的历史条件。(#)(1)提示:相同:保留了血缘色彩。不同: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2)提示: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时代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3)提示:条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秦统一后,统一车轨,修驰

道,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秦朝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

送系统;秦朝以法治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十分严密。(#)论从史出——早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1)转变①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

世禄。②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③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

此建立起来。(#)(2)历史作用①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②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项目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选官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才能、政绩、地域官员任命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与中央政府的关云为小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深化拓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联系: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2)区别:(#)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史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百官之首全国政务(虚

位)

三公九卿史料一《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形象地体现了秦朝“百官公卿”各自的地位职权,表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籍位低权重律监令察、百图官副丞相相承有其军务少

府宗

正典

客廷

尉太

仆卫

尉郎中令奉

常贤巢御史类太

尉皇

帝史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

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史料二应注意关键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史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与,即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史料三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只供传述缮撰”“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理解史料之关键。(#)(1)史料一反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2)史料二表明元朝地方行政设置是怎样的?这种设置有何意义?(3)据史料三指出清代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对清代政治有何影响?(1)提示: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分工严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2)提示:设置:实行行省制度。意义: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提示:职责:传达皇帝旨意,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影

响:保证了政令的快速传达、执行;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论从史出——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