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8讲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时空坐标一、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二、现代世界的战争和文化交锋三、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时空坐标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2.通过了解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提供了契机。3.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4.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一、现代世界的人口迁徙(选必修3第8课)(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全球劳动力市场(1)含义: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阶段流出地流入地二战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20C七八十年代亚洲、非洲中东产油国、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C90S东欧西欧、北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流动趋势11.全球劳动力市场(2)过程
二战以来,欧洲所接纳的移民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移民逐步成为欧洲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了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因此,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但是,在社会就业层面上,尽管移民人口的失业率远高于当地人,但许多欧洲人和某些政党依然认为,大量移民的存在明显挤压了本国公民的就业空间。在国家安全层面上,由于缺乏有效的一体化社会融合政策,移民及其后代在社会教育、就业、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倍遭歧视,因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分析劳动力(人口)全球流动的影响。积极:弥补了迁入国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人口增长和就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消极:①对迁出国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
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
②冲击了迁入国原有的劳动力市场,挤压了迁入国
公民的就业空间;对迁入国家安全构成挑战;容
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20C50-70S,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大约从20C80S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20C80S,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动趋势2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20世纪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1)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但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低。(2)人口迁移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3)世界人口结构产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4)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迁移人口从蓝领迁移转变为精英迁移。(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背景: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造成移民。2.表现: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3.救助(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了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3)1966年,联合国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4.认识:尽管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救助难民任重道远。(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5.影响:难民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战后的国际移民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能为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2.特点: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3.代表地区特征因素影响美国典型移民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1)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2)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地区特征因素影响新加坡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1)19世纪以来,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2)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3)华裔、印度裔移民的迁入。(1)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2)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3)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移民文化的特点
(1)创新性。移民文化总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对原生文化或者本土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建立在既有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
(2)生成性。移民文化的生成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一种自我更新的状态。新的文化要素的不断加入,使得移民文化本身成为源头活水,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3)动态性。移民文化的动态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移民流动所带来的文化流动与移民文化本身的不断融合发展。移民和文化流动之间有着因果联系,移民文化生生不息造就了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可以说,动态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特性,是移民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点之一。
(4)开放、兼容性。移民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开放与兼容。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对本土文化的改造和重塑,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兼容性。移民文化的特点二、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选必3第13课)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觉醒的原因A.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思想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B.殖民地人民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C.十月革命的影响。(2)觉醒的表现A.亚洲: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通过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B.非洲:埃及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C.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3)觉醒的影响A.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B.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3)觉醒的影响A.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B.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瓦解的原因A.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B.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C.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D.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2)瓦解的表现A.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B.英帝国的解体。C.阿尔及利亚反法斗争取得胜利。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3)瓦解的影响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民族文化得以复兴。B.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C.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D.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发展的原因: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现代化建设的推进。(2)特点A.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B.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3)表现A.印度: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B.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C.埃及: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三、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选必修3第14、15课)(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概况官学中央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概况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唐朝以后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作用无论官学还是私学,都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古代典籍也依托于此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1)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2)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建立发展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A.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B.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3)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表现影响“文化大革命”前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提出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3)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表现影响“文化大革命”后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4)西方社会教育的发展古代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近代A.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B.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C.美国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2.印刷书的诞生(1)历程时期概况BC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春秋至秦汉中国早期的书籍——简策和帛书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2.印刷书的诞生时期概况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是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直接催生了印刷书的诞生,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历程(2)意义: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转变;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图书馆亚述图书馆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几乎囊括了当时亚述的全部知识。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公共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2)中国图书馆古代官家藏书古代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明清两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近现代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4.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概况国外博物馆A.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的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B.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C.18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建立。(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中国博物馆近代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B.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C.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D.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为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而建立的。E.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F.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4.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概况中国博物馆新中国时期A.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B.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2)作用: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4.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概况(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原因: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由各民族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2)措施古代收藏艺术珍品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近代通过立法保护世界A.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B.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C.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2)措施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近代通过立法保护中国A.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B.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C.中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D.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该法还特别指出由国务院核定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并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2)措施2.《世界遗产公约》(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1)制定:197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2)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3)内容: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2.《世界遗产公约》(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4)发展: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5)意义: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3.中国与文化遗产保护措施1985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2004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意义通过上述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4.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世界古代文明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近代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中国代表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地位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3个,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这既表明中国有极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区综合体房地产项目收购事宜协议
- 2024年精制大米购销合作协议
- 2024年外墙装修工程承包协议示例
- 二手车交易协议模板2024
- 工程消防评估合同范本
- 六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分数除法(二) (含详解)(苏教版)
- 2024年安塞腰鼓教学课件:传承与创新
- 2024年新款重型卡车销售协议模板
- 2024高端茶具订货协议格式
- 糖尿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 生活中的工业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 化妆品生产工艺验证报告范文模板-新规要求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验证
- AutoCAD 2018基础教程综合实例
- 服务类验收单
- 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 第2部分:数据分级分类
- 工程施工合同履约课件
-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教学设计
- 医院科研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施和验收规范
- 2024安徽交控集团所属企业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退休项目经理返聘合同-工程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