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1.“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3.“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4.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出现有推动作用的是: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5.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6.如图是一位初一学生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 D.戚继光抗倭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②行省制③活字印刷④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洋务派的活动中符合上述思想的一项是()A.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立上海机器织布局 D.派遣留学生10.教育是立国之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以《论语》作为教材B.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C.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明治维新中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11.《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A.魏源 B.张謇 C.陈独秀 D.张骞12.下列节日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节﹣﹣五四运动 B.建党节﹣﹣中共一大召开C.建军节﹣﹣武昌起义 D.国庆节﹣﹣开国大典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 B.全面内战 C.抗日战争 D.全面侵华战争1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进行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15.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B.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时16.1901年,法国探险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迹中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刻着一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A.《渣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C.《摩奴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17.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18.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中错误是()A.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C.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D.爱因斯坦﹣﹣进化论19.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A.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美国内战﹣﹣废除殖民统治学C.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终结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A.美国经济的滞胀 B.苏联的威胁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1.“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2)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名称及其影响.(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22.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第一组同学搜集到如下图表(1)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2)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材料一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4)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材料三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5)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23.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一中“人首”是西方人的形象和希腊的艺术,马身是中国的画法.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图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4)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5)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逐步建立什么经济体制,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活力?24.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东方”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1243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2)材料二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的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1913年英、法、美、德实力对比表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3421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245(3)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内容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两个重要特点.

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1.“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解答】西周建立后,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授民授疆土”,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后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故选D.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隋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分析】本题考查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的局面,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1276年,元灭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故选C.3.“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注意识记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解答】题目考查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春秋以来到战国,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竞相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著.题目ABCD都是变法原因,只有D项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故选D.4.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出现有推动作用的是: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解答】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5.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故选D.6.如图是一位初一学生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 D.戚继光抗倭【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分析】根据材料“激战赤嵌楼”“荷兰殖民者投降”可知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解答】回顾所学可知,1661年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后取得赤嵌楼之战的胜利,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故选B.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②行省制③活字印刷④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分析】本题考查了制度创立与科技成果的取得时间.【解答】题目给出的①造纸术是在西汉时期;②行省制出现在元朝;③活字印刷是在北宋发明的;④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选A.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考点】《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因此ACD的场景都是在当时出现的,而B的场景不符合史实.故选B.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洋务派的活动中符合上述思想的一项是()A.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立上海机器织布局 D.派遣留学生【考点】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来由于遇到一些问题,李鸿章等洋务派认为国家要先富裕然后才能强大,所以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ABD都不能使国家富起来.故选C.10.教育是立国之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以《论语》作为教材B.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C.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明治维新中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论语》是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的言论.所以孔子创办私学不可能以《论语》作为教材.故选A.11.《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A.魏源 B.张謇 C.陈独秀 D.张骞【考点】张謇兴办实业.【分析】本题考查张謇的相关知识.【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甲午战败后,面对民族危机,国家贫困,考中状元的张謇弃官从商,发展实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故选B.12.下列节日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节﹣﹣五四运动 B.建党节﹣﹣中共一大召开C.建军节﹣﹣武昌起义 D.国庆节﹣﹣开国大典【考点】八一南昌起义;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新中国成立.【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与我国重要节日之间有密切关系的重大史实.【解答】A.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中国建立后以五四青年节纪念此事;B.1921年7月,中共一在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我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于是每年7月1日成为建党节;C.每年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这一节日是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紧密联系的,武昌起义属于辛亥革命的首义;D.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后的这一天成为我们的国庆节.综上所述,C项的搭配是不正确的.故选C.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 B.全面内战 C.抗日战争 D.全面侵华战争【考点】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解答】根据题干所给材料“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判断,A、B时期中国全民族都没有形成合力,没能“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创造新时代.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实现全民族一条心,共同抗日的局面,D全面侵华战争不能说明“新时代”.故选C.1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进行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解答】根据题干“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B.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时【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解答】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故选C.16.1901年,法国探险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迹中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刻着一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A.《渣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C.《摩奴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分析】由题干中“两河流域”“前言及法律条文”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解答】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对自由民及奴隶的法律地位作了具体规定.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前言”及法律条文被刻在黑色玄武岩圆柱上.故选D.17.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考点】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的近代化的史实.【解答】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欧洲跨入近代社会门槛的表现.故选B.18.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中错误是()A.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C.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D.爱因斯坦﹣﹣进化论【考点】近代科学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科学家及其贡献.【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相对论,这一理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的.故选D.19.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A.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美国内战﹣﹣废除殖民统治学C.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终结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废除的是黑人奴隶制,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ACD符合史实.故选B.20.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A.美国经济的滞胀 B.苏联的威胁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考点】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分析】本题考查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这部分知识.【解答】A.美国的经济滞涨没有体现“竞争”;B.苏联的威胁一直存在,但苏联的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济有多大好转;D.中国的崛起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通过联合,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造成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日本在经济方面与美国的摩擦也不断发生,因此70年代尼克松说的“挑战”来自西欧与日本.故选C.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1.“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2)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名称及其影响.(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考点】材料解析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祖国统一大业;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了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4)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解答】(1)由材料中的关键词“2000多年后的今天”“修筑长城”等可知,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秦始皇.他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2)由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可知,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材料一中,秦与匈奴之间处于敌对状态,为了抵御匈奴的修建了长城,而材料三,通过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由此可以看出,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4)据所学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1997年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中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故答案为:(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4)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22.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第一组同学搜集到如下图表(1)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2)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材料一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4)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材料三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5)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考点】材料解析题;一五计划;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本题考查一五计划.(4)本题考查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5)本题考查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现实意义.【解答】(1)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长.(2)从图二看出,1979﹣﹣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1953年至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4)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故答案为:(1)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2)1979﹣﹣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一五计划.(4)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23.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一中“人首”是西方人的形象和希腊的艺术,马身是中国的画法.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图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4)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四(5)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逐步建立什么经济体制,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活力?【考点】材料解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闭关锁国政策;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阐述见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2)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3)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4)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5)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可知,汉代时中国和欧洲已经有经济文化交流,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史称丝绸之路.(2)图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具有先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然后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先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军事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学习政治制度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学习思想文化是指新文化运动.(4)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连在一起,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相互对抗和争斗.(5)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各国之间要相互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活力.故答案为:(1)汉代时中国和欧洲已经有经济文化交流,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2)闭关锁国;严格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