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说明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_第1页
专题14:说明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_第2页
专题14:说明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_第3页
专题14:说明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_第4页
专题14:说明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专题14说明文阅读好奇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④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1.本文的主要观点,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A.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B.请保持一颗好奇心。C.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D.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2.[多选题]选文用了典型事例阐述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瓦特发明蒸汽机 B.袁隆平发现物候学的知识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竺可桢研制出杂交水稻3.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把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里。①视而不见

②司空见惯

③充耳不闻

④麻木不仁4.联系上下文,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他们”指的是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中“几乎”这个词语能够去掉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牛①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着一种特别尊敬的感情。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上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③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了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全跟着它离开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④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⑤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们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的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⑥在它的默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在身上的苍蝇,这已经算是最闲适的生活了。⑦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的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暴力斗争中。⑧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狭窄——()

沉重——()

悠闲——()8.在短文第④段中,作者说“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试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中国的牛”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点?(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一特点的语句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印度的牛、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的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能与文章结尾句遥相呼应的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坐底科考。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高、温度低、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被称为“挑战者深渊”。那么,在深达万米海底的巨大水压下,“奋斗者”号是如何保证“滴水不漏”,保证舱内相机正常工作的呢?“奋斗者”号的钛合金舱球壳直径长达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舱球壳,采用整体冲压加电子束焊接的技术自主制造,标志着我国钛合金材料技术和焊接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做到这一点,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为研究人员在对耐压仓进行研究测试时,发现舱内玻璃窗要顶不住了。当压力罐内压力达到100兆帕时,耐压仓前的玻璃窗会突然破裂,这种高硼硅玻璃的的硬度根本无法承受万米水压。经过反复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宝石蓝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也非常强,是潜水器玻璃窗的最佳选择。适合万米深海探测的蓝宝石玻璃窗诞生了。可是,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奋斗者”号如何做到精准定位的呢?首先,“奋斗者”号会利用水声通信技术,在深海之下通过向水面发送声波来向母船“喊话”收发信息,指导智能相机进行拍照、录像。其次,一套“惯性导航装置”可以实时研判“奋斗者”号的行动轨迹,让它能清楚的感应自身的位置、速度、姿态和方向,即便只有一枚硬币厚度的偏移,也可以被检测到。锦上添花的是,“奋斗者”号还携带了一套灯光系统。通常在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1000米以下的深海更是一片漆黑,想要看清海底的种种情况必须打光。这套灯光系统的每一台照明灯都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水下照明需求。解决了玻璃窗和灯光系统,“奋斗者”号舱内的相机便能自如地拍下海洋最深处的情景,甚至通过无线电系统实现了实况直播——原来海底并非一片平坦,而是有火山、河流,甚至瀑布的。海底还有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自然景观比陆地毫不逊色。“奋斗者”号正载着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于黑暗的深海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前程。12.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马里亚纳海沟水压低、温度高、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B.蓝宝石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非常强。C.“奋斗者”号携带的灯光系统中,有的照明灯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D.海底有瀑布、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但自然景观比陆地逊色。13.第六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目的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想了解“奋斗者”号怎样精准定位,应重点阅读第____自然段。阅读这一自然段,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知道“奋斗者”号精准定位是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5.“奋斗者”号于黑暗的深海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前程。请你联系全文并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的光明前程会是什么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火星①我们能把火星变成地球吗?能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吗?如果能,我们应该怎样做?②有证据表明,火星形成初期,大量的二氧化碳曾经使火星的气候变得温和,有一段时间曾有河流流入汪洋大海。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在冻结的泥土和极地冰盖中还可能存在着水。③美国宇航局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麦凯表示,将火星地球化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火星自身完成。④麦凯说:“人类所做的工作只是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在地球上生活的我们,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那就是向大气层中添加一些温室气体。全氟化碳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可以用火星的泥土和空气中的成分合成获得,然后将它释放到大气中。这会使整个行星变暖,接着它们就会释放出冷冻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促使温度升高,从而将大气压力增加到能让液态水流动的程度。⑤与此同时,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学家詹姆斯·格雷厄姆说,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先在火星的南极地区会生长出细菌和地衣类植,之后会出现苔藓类植物,一千年或更长时间后会长出红杉树,再经过几千年的时间,长成的森林会逐渐释放出更多的氧气。⑥当前,实现该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què)。美国一个由白宫指定的讨论组最近建议首先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一下,而现在,我们还无法估算出,要将一颗死气沉沉的行星变成地球一样的绿色星球到底需要多少费用。(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16.阅读全文回答: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第②段中,“目前,在火星上仍然可能存在着二氧化碳”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争议。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雪精灵——雾凇张敏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宽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①其次,雾卷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②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③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④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港(或软淞),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球花般的古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静,就是这个道理。“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19.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第2自然段引用古诗词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②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的记载。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山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有“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墨玉”“翠绿色玉”等,丰富的色泽便于区分金、银、铜奖牌的等级。③据悉,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由“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玉环的内环周长31.9毫米,外环周长为57.7毫米,厚为3毫米。④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玉,最大块体超过10吨,质地细密(柔嫩柔润),加工处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玉石种类。此外,青海昆仑玉储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供足的原料来源。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由于新疆和田玉资源储已十分稀少,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份额分量)。⑤数千年来,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文化历来崇尚以玉比德、以玉情、以玉明志。玉含有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凝聚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绵延于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美誉的昆仑山,不仅出产了品质优美的青海昆仑玉,也孕育了中华各民族互融合交汇发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23.从第④段的两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4.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主要”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第②段的画线句“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的记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哪些思想精髓?(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请补全下面与“玉”有关的成语。(1)_____________,败絮其中。(2)_____________,不为瓦全。(3)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洞悉宇宙,天眼已开(节选)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竣工的日子。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简称。这个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FAST的建成已经让国内外专家为之震撼。FAST工程副经理彭勃说:“这是中国射电地理学界初次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设备,我兴奋得睡不着觉”。中科院郑晓年介绍说,FAST将可能搜索到更多的奇特天体,用来测量脉冲星,探究宇宙来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展开对外地文明的探究。“我要向FAST的建立者们表示祝贺,他们按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设备。”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得奖主泰勒先生说,“我估计FAST将会带来许多新的、重要的科技效果,我十分期待看到这些效果。”“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的超级计算机。这只“大眼睛”的反射面是由4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的,与普通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说得通俗一点,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它打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真真一口名副其实的“大锅”。28.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举世瞩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快速阅读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这里的“天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天眼”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请用“”画出来。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30个足球场”直观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大锅”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32.作为一名中国人,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夺天工的乌铜走银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曾与闻名天下的景泰蓝齐名,并称为“铜艺双绝”。它以铜为胎,在铜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全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色或金色纹理,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乌铜走银工艺源于清雍正年间(1722——1735年)云南石屏县一名匠师岳富的偶然灵感。在一次炼铜造器时,岳富手上的一枚金戒指不慎掉入坩埚中。戒指一下子熔化了,惋惜之余,岳富将周围放着的银等金属全扔进坩埚里泄愤。气消之后,岳富发现坩埚中出现了一种颜色黑亮的合金铜,黑色中呈现若隐若现的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线条。他试着用这种合金铜制作成工艺品,又经仔细研究琢磨,终于成就了“乌铜走银”工艺。乌铜走银远比一般的铜银工艺复杂得多,除了独门的冶炼乌铜配方和走银技术,更需要全面掌握造型雕刻、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因乌铜走银工艺复杂,这一独特的传统制铜工艺曾经濒临灭绝,其工艺品存世不多,如今能够制作乌铜走银的艺人更是屈指可数,乌铜走银险成段消失的文化记忆。33.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读短文,选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乌铜走银记忆已有近300年的历史。B.乌铜走银是以铜、金、银混合而成,这门技艺已经失传。C.乌铜走银曾被称为“铜艺双绝”之一。D.乌铜走银发源于云南石屏。35.选出不属于乌铜走银工艺特点的一项。(

)A.乌铜走银以铜为胎,在铜胎上雕刻各种图案。B.将熔化的银或金填入花纹图案后,还需要冷却、打磨。C.乌铜走银远比一般的铜银工艺复杂得多。D.能够制作乌铜走银的艺人屈指可数。36.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评价乌铜走银工艺的创始人岳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不止,迁徙不息①说起迁徙,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在这支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中,角马无疑是中坚力量。②角马能忍受贫瘠的环境,但必须每天或隔天大量饮水,因此在它们的活动区域15-25千米范围内必须有水源。这也是角马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最大的角马种群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数量超过100万头。角马每年的迁徙时间都有所不同,为了追逐湿润气候带来的丰沛水草,它们不惜每年长途跋涉2800多千米,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顺时针运动。③当南方草原的雨季结束时,上百万头角马从塞伦盖蒂北上,来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一同迁徙的还有其他食草动物,它们按照消化特性自觉地分批开拔,喜食高层新草的斑马打头阵,爱吃中层嫩草的角马紧随其后,偏好底层短草的瞪羚殿后。这支食草大军的排列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角马和斑马也常常携手同行。④角马在迁徙中集结成群,它们会将年幼的个体保护在群内,夜晚休息时也会轮流放哨。尽管如此,每年这一路奔腾,角马们也养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随的肉食动物。草原上随时上演各种惊心动魄的狂野杀戮:一只正在游泳渡过马拉河的角马,很可能被河中的鳄鱼攻击;草原上一只年轻的角马或许会成为狮子的大餐。⑤角马交配的季节通常是在5月到7月,有孕在身的角马妈妈即使跑长途也没有什么“孕妇专座”,照样千里奔袭。第二年1月到3月,当雨季再次来临时,回到塞伦盖蒂的雌角马会在几周内产下上万头小角马,并带着宝宝踏上新一年的征程。3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是(

)A.它们不惜每年长途跋涉2800多千米。B.在它们的活动区域15~25千米范围内必须有水源。C.最大的角马种群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数量超过100万头。D.草原上一只年轻的角马或许会成为狮子的大餐。39.根据短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1)第①自然段画“”句子中的“角马无疑是中坚力量”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③自然段画“”句子中的这支食草大军的排列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从全文看,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角马是非洲草原迁徙动物中最主要的种群。B.角马的迁徙养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随的肉食动物们,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C.角马每年的迁徙时间都有所不同,是随雨季变化而变化的。D.角马每年在迁徙途中生产角马宝宝。古蜀传说,解密三星堆文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五百余件重要文物,青铜方尊、黄金面具、象牙……使我们看到了神话传说背后隐藏的古蜀国文明的真实面貌。李白《蜀道难》有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现代考古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前,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古蜀国的历史一直处于神话传说之中。如西汉杨雄《蜀王本纪》称:“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日柏溲(又名柏灌),其后名鱼凫。此三代水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这是关于蜀国先祖最早的神话传说。其中提及的先祖名号,都与动植物图腾有关。东晋时期,蜀地有一位史学家常璩撰写了《华阳国志》,这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它记录了上起远古下至东晋永和三年(347年)间巴蜀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其中有“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之说。在上古神话谱系中,盘古开天辟地后有天皇、地皇、人皇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为“三皇”。人皇时期,在黄河上游活动的羌氐等民族,沿着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向南迁徙。其中一支部落在今天四川松潘县的岷江森林河谷中,发现了桑树和野蚕,成为华夏民族中最早的制丝部落。三星堆的故事,始于1929年。那年春天,广汉农民燕道成、燕青保父子在开挖沟渠时,偶然发现了一批精美玉器。经历八十多年时光,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文化已有了相当了解。该文化分为四期,延续时间距今4800年——2600年,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二期之后进入文明时代。三星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高65厘米、宽138厘米的青铜纵目面具,身高180厘米、加上底座通高260厘米的青铜大立人,通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巨大。本次考古还出土了一批黄金制品。其中一个残缺的黄金面具,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复原后比人脸大得多,考古学家据此认为应不是给人佩戴的。它究竟具有何功能,还有待解答。但古蜀文明对黄金的加工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显而易见。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区域文化中,“早期巴蜀文化”的特色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较,其差异性是最大的。三星堆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充分吸收了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阳光雨露,因而显得格外璀璨耀眼,也再次表明了中华文明是多样性、丰富性与融合性、统一性的关系。《商文化怎样传入四川》一文中指出:“三星堆的青铜文化最接近于湖南湖北,与淮河流域也有联系。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设想,以中原为核心的商文化先向南推进,再经淮河至长江,越过洞庭湖,同时过长江三峡传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41.解释词语。炉火纯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他们都是部落联盟首领。()(2)三星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是很发达的青铜文明。()(3)关于蜀国先祖最早的神话传说,出现在《华阳国志》一书中。()(4)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区域文化中,“早期巴蜀文化”的特色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较,其差异性是最大的。()43.写出三星堆文化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用自己的一句话赞扬三星堆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级网银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账户管理”→“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选自《半月谈》2012年第6期

有删改)45.不属于“网上银行”功能的选项是哪一个?(

)A.转账 B.信贷 C.理财 D.取款46.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超级网银”的什么特点?(

)A.名字 B.功能 C.使用方法 D.上线时间47.下列关于“超级网银”,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B.“超级网银”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C.“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D.“超级网银”比普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高得多。48.第五自然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第七自然段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结合文本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白鲨①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②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③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④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⑤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⑥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一系列感觉小孔,这些小孔能灵敏地探测到猎物发出的微弱电磁场,因此大白鲨能很容易地捕获猎物。通过鼻上小孔,大白鲨还能依据地球电磁场,在漆黑一片的海底游动时准确地把准方向。大白鲨游动时,将上下颚收缩在鼻子下边,使头部成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⑦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50.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标出来。5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第④自然段)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大白鲨的鼻孔上边有感觉小孔,这些小孔有哪些作用?概括地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举例说明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写出两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文章的第③自然段具体地写了大白鲨是怎样捕食的,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舟二号建功业

航天强国再梦圆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此次交会对接看似是一小步,却是中华民族向着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又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浩瀚宇宙,(

)航天事业,(

)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向苍穹,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智慧和力量;嫦娥五号开启月球“挖土之旅”,让世界为中国航天画出大大的惊叹号;“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就此登上无尽前沿的创新高地……天舟二号与天和的太空牵手成功,也将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增添雄浑的一笔。在太空的交会对接只是以秒计算的瞬间,为之付出的却是中国航天人的“三十年磨一剑”:仅仅是为了让货运飞船的主动对接机构与核心舱的被动对接机构能“温柔”地“吻”上去,中国航天设计师们就经过500多次仿真分析和300多次地面试验,终于使原本8吨的对接能力提升到74吨,乃至180吨,大大提升了大型航天器对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的背后,凝结了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辛勤汗水,体现了航天工作者协力攻关、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彰显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摘自光明网,作者谢伟锋,有改动。)55.“万里穿针”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建设

发展

探索 B.探索

发展

建设C.探索

建设

发展 D.建设

探索

发展57.第二自然段中,写长征五号、北斗三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中国航天设计师们就经过500多次仿真分析和300多次地面试验,终于使原本8吨的对接能力提升到74吨,乃至180吨”这段话中的两组数字,分别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作者用“温柔”“吻”这样的词语写空间对接的过程,这样写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地球绿色的肺①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我们要保护森林。②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约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约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③森林另一种“吞吐”功能,就是它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林业专家统计,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的氧化碳。一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所以科学家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是天然韵绿色氧吧。④当前,值得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大约有1/3被砍伐和毀掉。而另一方面,地球上的燃料热能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这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从而引发热浪、飓(jù)风、暴雨、洪水、暴风雪及干旱,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⑤总之,我们要保护森林。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旱涝等多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座荒山都绿起来。60.下面的叙述,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B.森林被称为“吞碳吐氧机”是因为“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C.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远远超过15吨的二氧化碳。D.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61.请为下列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A.引用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1)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2)一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3)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62.选择。短文的表达顺序是(

)A.先总述再分述 B.先分述再总述C.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D.事情发展顺序63.结合短文内容,请你写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语。(结合文章中有关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色彩科学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______。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

)能用眼睛看清颜色,(

)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有删改)6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65.色彩有令人惊讶的特性,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6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用手掂量掂量”中“掂量掂量”的意思是用手估量轻重。B.联系上下文,第①段横线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用红纸包封的盒子轻一些”。C.第③段第一句话中的“重量”和“味道”两个词语可以互换。D.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卧室装修时宜使用红色、蓝色等作为主色调。67.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不少于2种)?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更好地发挥,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杠铃应是什么颜色?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①《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②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是儒学奠基之作,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③《论语》以记录言论为主,“论”是“编撰”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的意思。《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和整理的。《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其中,有很多名句,至今还在流行。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④《论语》一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20篇。《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写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进行了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⑤《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使民以时、有教无类等,尤其是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和诗论等。《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⑥《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形象。它往往用简练的言辞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⑦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69.“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论语》是孔子自己写的一部记录自己言行的书。B.《论语》是孔子和孟子合写的书。C.《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和整理的。7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论语》没有严格的编写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B.《论语》没有集中地反映孔子的思想。C.《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D.《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形象。72.写出《论语》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素养点

写出《论语》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邓兴旺中华文明与“五谷”密不可分。“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麦、菽,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大豆是何方神圣?又是凭借怎样的本领占据“五谷”之一席?大豆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制造”,至少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它的身影:“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众多的考古证据也证实了“大豆生中国”的观点。截至2013年,在考古中已发现了11处栽培大豆遗址。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18世纪,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如今,美洲已经成为全球大豆最主要的产地。随大豆一起传播的还有豆腐的制作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相传,两千多年前淮南王招纳炼丹士用汞炼丹,以求长生不老。某日,炼丹士将黄豆磨浆,置于炉火上煮熟,加入盐卤以试验炼丹,结果阴差阳错造出了豆腐。如果没有先人们开创的“豆腐之法”,大豆还只是最初的黄色圆豆,变不成豆浆、豆腐、豆花儿、豆腐脑儿……在泰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大豆深受世界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相当的肉类相比,价格要低廉得多,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豆浆享有“植物牛奶”的美称,中国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还是一种油料作物,主要用来加工成豆油和豆粕,豆油供人食用,豆粕用来饲养猪和鸡。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豆品种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大豆完全自给自足,是大豆出口大国。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食用油和豆粕消费量的大幅度增加,国内每年大豆需求量急剧增长,竟高达7500万吨之多。中国因此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扩大国内种植,要么增加进口。因为种植那么多的大豆,需要400万顷土地,为此还不得不进口至少2亿吨粮食。如此一来,中国别无选择,只能大量增加进口。2015年进口8000万吨,近年已经超过了9000万吨,中国就这样变成世界上进口量最大的大豆买家。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超过4500年,却在不到40年间发生“角色反转”。这是一组值得国人反思的数据,折射出背后深刻的问题。曾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薪火不断的国度,经由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不仅有大豆种子,还有相关的技术与文化。国家繁荣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大豆生中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大豆能借助新兴的科技在中华大地上重放异彩!(选自《植物与食物》,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有删改)74.“中原有菽,小民采之”中的“菽”指的是什么(

)A.水稻 B.大豆 C.麦子 D.小米75.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如何(

)A.自给自足 B.大量出口 C.大量进口 D.各占一半76.第3自然段列举两千多年前发明豆腐的事例,主要目的是什么(

)A.强调豆制食品丰富多样。 B.说明豆腐是有意发明的。C.介绍豆腐是当时主要食物。 D.说明豆腐制作方法源于中国。77.根据文章内容,关于大豆,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考古证实,大豆是根正苗红的“中国制造”。B.豆腐制作方法随大豆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C.“tofu”是专门为“大豆”而造的英语单词。D.我国需要借助新兴科技让大豆产业重放异彩。78.读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9.大豆为什么能占据“五谷”之一席?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至少三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有读者认为,本文以《大豆:中国制造》为题更加准确。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不了解的钼元素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干旱,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③钼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④一战中,英国人最初给坦克安装了75毫米厚的锰钢板,但这种坦克过于笨重,表现得并不理想。后来,英国人将锰钢板换成钼钢板,使坦克的厚度减少了50毫米,这不但没削弱防御力,还使坦克更加机动灵活,在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让钼名扬天下。⑤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衰变为锝99。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⑥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旱能力,提高产量。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⑦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钼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⑧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选文有改动81.简要分析短文第①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具体分析短文第③、④、⑤自然段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3.短文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除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有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合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最后人们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8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___________,是古埃及法老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_____________。86.在第二段中分别用“____”和“﹏﹏﹏”画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87.短文第二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88.短文每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哪些情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大意。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9.第三段作者用了一个(反问句

设问句)开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空选择正确答案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第三段画“____”的句子中“据说”一词可不可以去掉?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牙齿走路①在高纬度海洋里,有两种嘀乳动物堪称北极圈内之最。一是鲸,二是海象。海象身长4~5米,平均体重1吨,最重的雄海象可达4吨,它们趴在冰上的时候,远望就像一辆辆的坦克。②海象终生生活在北极圈内,有北半球土著居民之称。生活在冰雪世界里的这些庞然大物,是如何在厚而光滑的冰面上行走、捕食的呢?这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动物学家。当动物学家来到北极的冰雪世界,走进海象这一庞大种群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些庞然大物竟然用嘴巴上长着的两只尖利的长牙钩住冰面,然后带动身体前行;遇到冰山时,它们就用这对长牙,像登山运动莫手中的冰镐一样,一步步地“刨”住光滑的冰体,然后一点点地向上攀登。海象的长牙,最长可达一米,重约4公斤,特别引人注目。这对长牙在动物学家的印象中,应该是海象攻击敌人时不可或缺的武器或是捕食的工具,谁知它们竟用来攀登冰山,托体前进,迅疾如风。③动物学家经过考证和研究认为,在远古,最初的海象也像海豚、海狗一样在岸上靠身体的冲力一耸一耸地向前爬行。因此,它们常常因行动迟缓而遭到攻击,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进入北极圈后,环境发生了变化:到处是冰雪,它们原有的行走方式行不通了,且它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冰上度过。海象们就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这种“象牙行走法”。④世间有很多事真的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一切皆有可能!”当我们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时,开动脑筋,激活智慧,往往会“急中生智”而杀出一条匪夷所思的新路来。没有四肢,就用牙齿行走;缺少力气,就用智慧谋生……生活中的很多奇迹和成功,就是这样诞生的。9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1)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退维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请写出下列引号的用法。(1)世间有很多事真的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一切皆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象们就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这种“象牙行走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1)“海象身长4~5米,平均体重1吨,最重的雄海象可达4吨,它们趴在冰上的时候,远望就像一辆辆的坦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写出了海象___________的特点。(2)“海象的长牙,最长可达一米,重约4公斤,特别引人注目。”海象的牙齿巨大,可以用来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3)作者借用海象牙齿演变这一事例,想说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宫怎么就是不倒?①2017年,故宫博物院工程师周乾接到一通跨洋电话,来电者是英国一家电视台,他们说中国古代木建筑抗震性十足,于是找到周乾,希望答应他们的拍摄请求:复刻一个太和殿来震一震,看看中国古建筑到底有多抗震。②太和殿太大,于是他们换成寿康宫,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法,将立柱、外墙、斗拱一一还原,照原样复制了一座1/5大小的寿康宫。③英国导演说:“我们英国没有地震,对地震的了解只知道‘震级’,那我们就把模型放到测试用的地震台上,一级一级加,加到散架为止。”于是,一场简单粗暴的实验开始了。④周乾带着外国木匠理查德站在仪器旁,紧盯着仪器上不断升高的数值。5级,寿康宫已经疯狂摇摆。8级,两边的墙体轰然倒塌,但主体的木结构还只是摇摇晃晃,没有要“投降”的意思。震级9.5级,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级,是人类经历过的最高的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