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训练:三 地球上的大气_第1页
2024届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训练:三 地球上的大气_第2页
2024届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训练:三 地球上的大气_第3页
2024届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训练:三 地球上的大气_第4页
2024届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训练:三 地球上的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题组一

一、选择题

[2023湖北,9分]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

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B)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约为1013hPa,海拔越

高气压越低。图示甲、乙、丙、丁四个站点中,丙站点气压值最低,最可能位

于海拔较高的拉萨,A、D错误。图示丁站点气压值明显低于甲、乙两站点,

说明丁站点海拔较甲、乙两站点高,乌鲁木齐的海拔明显高于海口和武汉,因

此可确定丁站点位于乌鲁木齐。武汉气温总体低于海口,因而武汉气压总体高

于海口,故甲站点位于武汉,乙站点位于海口,B正确,C错误。

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B)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站点位于拉萨,受热力作用影响,青藏高原夏季

气温高于周边同海拔大气层,气流受热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但空气

辐合致使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冬季大,因而气压较冬季高,①正确,②错误;冬

季气温低于周边同海拔大气层,近地面形成冷高压,气流遇冷下沉辐散,导致

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夏季小,因而气压较夏季低,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技巧点拨】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之间有强大的热力差异,这对大气环流产

生明显的影响。这种高原同四周自由大气之

间冬、夏冷热源作用差异所引起的特殊的气压场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季风

现象。

高原冬季的冷源作用,在高原地区海拔3000—4000m高度形成一个冷高

压,这就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呈反气旋性环流,这必然加强邻近地区的下沉

气流,加强地面高压,加强了海陆分布引起的冬季风环流。

夏季,青藏高原上的温度是同纬度同高度最高的,对流旺盛,邻近地区的

空气流入高原,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夏季风环流。

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C)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武汉气压总体较海口高,主要是受纬度影响,①正确;武汉气压年较差

较海口大,主要是受海陆性质影响,④正确;拉萨气压较其他城市低主要是海

拔差异造成的,③正确;天气状况对气压年变化差异影响不大,②错误。故选

Co

[2022广东,6分]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

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

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

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C)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

在。午后气温较高,地面蒸发旺盛,植被蒸腾较强,且该地位于山顶,此时谷

风环流较强,故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②④正确,③错误;对流

雨多发,大气中的汞会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大气汞含量会有所下降,①错误。

故C项正确。

【技巧点拨】山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

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

压高,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5.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B)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解析]气温高有利于土壤中的汞挥发,大气汞含量较大,反之则较小。由材料

可知,该地位于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地势较高,且夏季植被覆盖率

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导致该地夏春季温差较小;冬季南

下冷空气更频繁,且南下冷空气受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在此地堆

积,导致该地秋冬季温差大于夏春季,因此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

大,B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土壤中的汞应主要来自周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的排放,工业生产受季节变化影响不大,A错误;南岭准静止锋多出现在冬春

两季,秋季出现较少,C错误;南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秋冬季

植被覆盖率并不低,D错误。

[2021海南,6分]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

季节高空(海拔约5500米)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

6.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C)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解析]图中高空西风位置偏北,说明此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

半球夏季。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不断增强时,

会北进、西伸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持续高温天气,

C对。中纬西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北侧,因此受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北移影响,中

纬西风一般会向北快速移动,A错;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一般影响不到内陆的江

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较多,会缓解因副高影响而产生的高

温天气,B错;夏季北方冷空气早已退缩,D错。

7.图布高空西风(A)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B.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解析]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图示高空西风随全

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最远可到30°N附近,A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是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影响的结果,而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地球公转引起的,

B错;高空西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中

纬西风南侧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

[2020全国II,12分]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

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

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

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8—10题。

60°70°

60°

日森林草原和草原

8.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D)

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均受盛行西风影响,距离大西洋较近的东欧

平原降水较西西伯利亚平原多,①对;两个平原北部皆濒临北冰洋,受北冰洋

沿岸洋流的影响相近,②错;两个平原地势均南高北低,③错;盛行西风越过

东欧平原后,受乌拉尔山脉阻挡,山脉西侧多地形雨,进入西西伯利亚平原的

盛行西风中水汽含量减小,加之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不易形成降水,④

对。故选D。

9.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

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

[解析]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物种数量较少,自然景

观较单一;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物种数量较多,自然景观较丰富,山脉

东西两侧这几种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差异比苔原带大。综上所述,乌拉尔山脉东

西两侧苔原带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

10.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B)

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

[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虽然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由于纬度低,地面获

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因而较北部干,B正确;西西伯

利亚平原南部因纬度低,蒸发量大,加上地势较高,因而沼泽分布少,但沼泽

分布少不是南部较干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候干湿主要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影

响,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C错误;北冰洋纬度高,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

少,其对沿岸地区的降水影响较小,D错误。

[2020海南,3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

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6月8日上

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

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题。

H.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

(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D)

A.纬度B.副高C.洋流D.地形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米兰(45.5°N,9.2°E)与贝尔格莱德(44.7°N,

20.5°E)的纬度相近,纬度造成的气温差异较小,A错误;冬季,北半球副高

势力弱小,并且只分布于大洋中,对两城市影响很小,B错误;两城市距离海

洋都有一定距离,受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贝尔格莱德位于巴尔干半岛内陆

平原地区,西部、南部和东部皆为山地,北部为平原,冬季易受来自高纬度的

冷气团控制,故气温较低;米兰北部有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来自高纬度的

冷气团,故气温较高,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22山东,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

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

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90°W

(l)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

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

分)

[答案]画风向:箭头向下(与F3相反)(2分)

影响:在迎风坡减速转变方向,绕行堆积。(2分)

[解析]图2中Fi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图中其他的力与方

向,可知M点风向应与摩擦力F3相反,画图如下:

结合图1可知,山脉位于M点南侧,即M点位于山脉迎风坡,北风被山脉阻

挡后会减速并堆积在山前,部分空气向山脉两端绕行流动。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

原因。(10分)

[答案]南下冷空气经过山地鞍部,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增大,气温较低;(3

分)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冷海水上泛;(3分)带来营养盐/营养物质;(2

分)鱼类饵料丰富,海产丰富。(2分)

[解析]如下图所示:

题组二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乙,8分]位于日本海附近的辉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

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

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1—2题。

气象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1月偏离7月各日最高气7月偏离

台站温时刻均值天数/天温时刻均值天数/天

琉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

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

1.辉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瑾春(B)

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

[解析]与辉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二者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

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辉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所以辉春的最高气温

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选B。

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C)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辽

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

天,故C正确;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

不稳定,偏离的天数应较多,排除A、B、Do

[2022江苏,6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

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

回答3—5题。

3.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B)

A.海陆位置B.地形格局C.植被覆盖D.洋流性质

[解析]由图中降温区分布可知,此次降温范围主要位于北美洲中东部,且由北

向南延伸至墨西哥湾沿岸,降温区的这种分布特点是强冷空气直接南下造成

的,这与北美大陆的槽状地形格局(中部低、东西两侧高)利于冷空气南下有

密切关系,B正确。

4.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D)

A.甲B.乙C.丙D.T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槽线上,目前正受冷锋影

响,A、B、C错误;丁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槽线上,正处于暖锋的锋前,属于暖

锋影响下的降水区域,D正确。

【技巧点拨】暖锋的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前的雨层云区内,为连续性降水,雨区

范围较宽。冷锋的降水主要出现在锋后,降水集中在冷气团一侧。

5.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D)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墨西哥湾

[解析]图示降温区分布范围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沿岸,但大西洋、太平洋沿岸

并不在此次降温范围内,说明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并没有经过大西洋和太

平洋,而是经过墨西哥湾,因此31日该天气系统已移向墨西哥湾,A、B错

误,D正确;北美部分地区此次降温是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因此该天气系统不

可能向北美北部的北冰洋转移,C错误。

[2022浙江1月选考,6分]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

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6—7题。

大气散射辐射(卡/厘米2♦分)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北京

时间12—14时是该城市太阳高度较大的时段,由图可知,该时段其大气散射辐

射较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故太阳高度较大的夏季大气

散射辐射强度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一天

中大部分时间大气散射辐射较晴天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

关,城区污染一般比郊区严重,大气透明度较低,大气散射辐射强度大于郊

区,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

7.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

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被大气散射,因而晴朗的天空多呈蔚

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

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到达近地面大气的主要是波长

较长的红光、橙光,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深秋季节,晴朗的夜

晚易出现霜冻,主要是由于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弱,这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与大气散射作用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加上地面积雪的反射作用强,因而阳光特

别耀眼,这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不只是散射作用的影响,④错误。故选

Ao

[2020北京,3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

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8.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D)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风D.台风

[解析]图中雨量站点监测36小时内最大降水量为186.5mm,应属于大暴雨级

别,且距离该雨量站点所在地越远,降水量总体上越小,因而可推断影响本时

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台风,D正确;纬度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分

布,对降水量的分布影响较小,A错误;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大气环流主要为

季风环流,在夏季风影响下不可能出现短时间内该地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巨大差

异,B错误;海陆风出现在沿海地区,且一般不产生降水,几乎不可能形成大

暴雨,C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1辽宁,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

高度约为4600m。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和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

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

1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000m

图2

(1)依据图1中的等降水量线,概括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征。

(6分)

[答案]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6分)

[解析]读图可知,等降水量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在湖泊和冰川处向数值

较低处弯曲,表明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

(2)分析图2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6分)

[答案]两个峰值区对应的下垫面为湖泊或冰川,其提供的水汽较多;(3分)湖

泊或冰川海拔高,与5000米高空相距较近。(3分)

[解析]对比图1和图2可知,图2中两个峰值区与图1中湖泊和冰川的位置相对

应,水汽含量大;且湖泊和冰川所处海拔较高,与5000m高空距离较近,可

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较多,故形成了两个峰值区。

(3)如果该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将产生哪些生态效益?(6分)

[答案]预防森林大火;(2分)增加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2分)改善生态

环境。(2分)

[解析]主要从生态用水、森林防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人工增雨(雪)

能增加该区域的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预防森林大

火、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0.[2020山东,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

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

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

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

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

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14°W102°W90°W

,站点

102°W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答案]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4

分)

114°W102°W90°W

102°W

[解析]先根据风向变化最大的地点找到锋线的位置,再根据北半球左冷锋、右

暖锋,锋面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的规律,用冷、暖锋符号画出。注意冷、暖锋符

号要分别画成实心的三角、半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答案]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

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2分)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2分)

[解析]该题需要从干线两侧干、湿气团的运动状况来分析。温度相近的干、湿

气团相遇,湿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

水。第(3)问,从背景材料可知,干线附近的气团来自太平洋、墨西哥湾。结

合北美地形分布可知,西部有南北向的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湿气团受山脉

阻挡,在山脉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脉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湿度减小。

北美中部为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

湿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

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3分)本区中部

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

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3分)

题组三

一、选择题

[2022天津,3分]下面是天津某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题。

下沉式广场

L图中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夏季,若

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C)

A.6:00—7:00B.10:00—11:00C.14:00—15:00D.20:00—21:00

[解析]海洋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

也快,从而产生了海陆间的冷热差异。一天之中,从早晨开始,海洋和陆地同

时升温,地面辐射不断增强,海陆上空气温差越来越大,当地面辐射最强的时

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陆上空气温差达最大值,海陆水平气压差也最

大,海风最强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

A、B错误,C正确。20:00—21:00天津已经是夜间,近地面海洋气温高于陆

地,海洋气压低于陆地,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滨海地区居民感受到的是陆风,

D错误。

[2022海南,6分]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

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2—3题。

2.据图推断,此时(A)

A.甲地大风降温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风大浪高

[解析]图中甲地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甲地位于冷锋

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因而为大风降温天气,A正确。乙地附近等压线呈东北

一西南走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方向,加上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

响,乙地应吹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应为

晴朗天气,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风浪小,D

错误。

【技巧点拨】图中甲地位于冷锋北侧,可推测当地刚刚经历了冷锋过境,因此

甲地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晴朗。

3.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

是(C)

A.冷锋B.反气旋C.低压D.西北风

[解析]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图中控制我国东北、华北的天气系统整体向东南方

向移动。读图可知,4月20日20时北京西北侧有一个中心气压值低于990百帕

的低压中心,4月21日上午北京会受这一低压中心控制,气流以上升为主,利

于浮尘升空,C正确。

[2021湖南,9分]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

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

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

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

附近地形。据此完成4—6题。

/50°、等高线(m)

-----山脊线

2241小海坨山主峰

A及高程(m)

4.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B)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解析]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

关键因素。从小海坨山的位置看,其西北侧受到西北风的影响较大,而东南侧

靠近渤海,易受东南风带来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

为西北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湿润气流形成半山腰云,B对,D

错。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北方和西南方,并非当地主导风向,很少形成半

山腰云,A、C错。

5.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A)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半山腰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翻

越山地后形成的下沉气流,即冷干的西北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暖干气团,

因此,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选A。

6.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C)

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半山腰云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当相对湿度过大时,空气中的水

汽才会凝结成云,①对;半山腰云主要是下沉的偏暖干气流与爬坡的湿润气流

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与半山腰云相伴的是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对;半山

腰云主要出现在冬季,当地主要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和冬季风的控制,气温

普遍较低,气压变化和气温水平分布对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的参考价值较

小,②③错。故选C。

[2021辽宁,6分]某年n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甲)测得锋面过境

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乙所示。据此完成7—8题。

1150116°117°

〃500、等高线加•气象站

-温度…气压。静风▽风向风力

7.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D)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解析]根据图乙可知,锋面过境前后均以偏北风为主,气温较低,且H月份临

近冬季,华北地区受南下偏北风影响,冷锋活动频繁,气温下降,A错;根据

图甲中等高线分布可知,气象站西北部为山地和高原,锋面过境时偏北气流下

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C错,D对;风速增大时热量易散失,不利于温度升

高,B错。

【易错警示】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图乙中的风向风力,即锋面天气系统过境前

后,当地一直以偏北风(冷空气)为主,过境后风力强于过境前,虽然锋面过

境时有短暂的气温升高,但这是受地形的影响,并不能说明该锋面为暖锋。

8.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C)

A.空气污染加重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解析]据图可知,夜间突发性增温前,当地气温低于0℃,道路出现结冰现

象,突发性增温会导致道路表面解冻、湿滑,C对。气温突发性升高,上升气

流增强,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可减轻空气污染,A错;此次突发性增温

发生时,气温上升且高于0℃,不易出现雾和霜冻,气温升高通常会增强作物

的呼吸作用,B、D错。

[2020全国II,12分]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

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

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观测时段内(C)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解析]长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物体温度的高低。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越大,长

波辐射差值越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5时左右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最大,故

此时两者长波辐射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的温度下降明显,而绿洲温

度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0—6时,绿洲与

沙漠温度曲线近乎平行,两者斜率相近,说明凌晨二者降温速率接近,C正

确;上午,沙漠温度高于绿洲,说明上午沙漠长波辐射强于绿洲I,D错误。

【据图析题】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下图所示:

10.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1(A)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沙漠低,主要是因为其白天地表温度较沙漠低得

多,①对;绿洲夜间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较沙漠强,热量在水分蒸发和植物蒸

腾过程中被吸收,夜间温度会持续降低,②对;夜间空气湿度大,大气对地面

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对绿洲的保温作用强,会使得绿洲地表

温度下降较慢,故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低于沙漠与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无

关,③④错误。故选A。

11.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C)

A.1—2月B.4—5月C.7—8月D.10—H月

[解析]由图可知,观测时段内沙漠和绿洲地表最低温度均高于12℃,沙漠最高

温度约40℃,绿洲最高温度约27℃,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夏季,C正确;

甘肃位于温带内陆地区,1—2月为冬季,绿洲和沙漠地表最低温度一般不会高

于12℃,A错误;4—5月为春季,10—H月为秋末,白天地表温度一般不会

在40℃左右,B、D错误。

[2020江苏,4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

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

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

12—13题。

12.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A)

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

[解析]根据图示,60°E以东航线偏向较高纬度,与地球表面大圆劣弧走向大体

一致,依据球面上两点距离以大圆劣弧最短的规律和材料中说明尽可能沿地球

表面大圆航行的信息可确定该段航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航程最短因素,A

对。

13.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B)

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

[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位于

40°S—60°S的西风带和西风漂流北移,所以航线西段为避开大风大浪也应北

移,B对。南半球的西风带主要为西北风,南极冰山漂流到非洲东南沿海地区

的概率较小,A错。航线西段北移,纬度降低,使该段航线受热带风暴影响的

概率增大,C错。沿途补给与航线季节性移动的关系不大,D错。

二、非选择题

14.[2022湖南,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

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下图)。在冬春季,常

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

游。

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答案]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1分)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1分)冬春

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

大。(2分)

[解析]干热河谷地形闭塞,受季风影响小;冬春季节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

大,山谷上方和山坡同高度的温度差异显著。另外,当地山高谷深,相对高差

大。

题组四

一、选择题

[2023浙江1月选考,6分]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

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

“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

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

成1—2题。

高度(米)

0200400600距离(米)

1111

图例63等温线高于周边环境的温度(七)

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

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D)

北半球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

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

制”可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

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

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

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

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

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

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

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

面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

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

符合“热泡2”。D正确。

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A)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

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

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

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气温较低,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

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2022全国乙,12分]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

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高度/m

1OOO-I/-T「「F\f//八

500-人尸F人,/一/八

150-\八"'

H~~791'1131517192123(B^f)

3.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氮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

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C)

A.1时B.7时C.13时D.19时

[解析]氯气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该观测场

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500—1000米高度盛行东北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

旗中画有风羽的一端表示风的来向,在下图标注了不同时刻不同高度的风向:

气球先往西气球一直气球先往北气球先往西北

高度.再往西南飘往西南飘再往西南飘再往西飘

1000-「「?/05伏///小

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风

1357911131517192123(时)

【技巧点拨】读风向图的2大必备技巧

1.看风向: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图中风旗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

杆指示方向。

北风(8级)

7

西北风东北风(6级)

西风山

叶厂1东风(7级)

西南风东南风

南风

2.看风级:风羽由短线或三角来表示风级,风级共分18级,较长的一道短

F)

线表示风力为2级),一个三角表示风力为8级(

4.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解析]根据海陆风原理可知,近地面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读图可知,该

海滨城市21时至次日1时盛行东风,3时盛行东北风,5时盛行西北风,由此

可推知,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东北方。故A项正确。

5.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B)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

[解析]一般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日

该市500—1000米高度以偏北风为主,风力以2级为主,风力微弱,说明该日

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北高南低,梯度小。故B项正确。

[2021山东,6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

较长的雾天伴随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

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6—7题。

6.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A)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克拉香天气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并伴随蒙蒙细雨的

天气。根据图示风向和沿海位置可推测,其最可能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随风

登陆遇到较冷的下垫面时冷却凝结形成的。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高,地面

较南部冷,同时受海南岛、雷州半岛的阻挡,影响越南北部的偏东风较南部

小,①②对;地势低,气温较高,不利于湿润水汽凝结,③错;吹向越南北部

沿海和南部沿海的气流都比较湿润,④错。故选A。

7.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A)

A.2—4月B.5—7月C.8—10月D.11月一次年1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克拉香天气发生时海洋表面温度高于陆地,且风力

不强,因此该类天气最可能出现在冬末、春季,A对;5—7月和8—10月,海

洋表面温度低于陆地温度,较冷的湿润水汽登陆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