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
25《屈原列传》(一)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B.齐与楚从亲
C.厚币委质事楚D.其文约,其辞微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既细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C.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D.被发行吟泽畔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
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
B.嘲然泥而不浮者也滓:渣率
然皆加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名则反本穷:处境艰难
上官大夫见而欲守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因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王怒而疏屈平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B.秦,虎狼之国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C.故内惑于郑袖明于治乱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B.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C.形容枯槁
D.然皆祖屈原之丛容辞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B.信顶见疑举世混浊w我独清
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
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以事基君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剌世事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上官大夫见财欲夺之信地见疑,忠而被谤
B.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邪曲之害公也遂取楚之汉中地
D.外欺于张仪大破楚师于丹、淅
9.与“泥而不滓'‘中"泥''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时秦昭王与楚娟B.卒使上官大夫母屈原于顷襄王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D.复释寺张仪
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则与王图议国事②堂珞之蔽明也
③邪叫之害公也,方无之不容也④蝉蜕于浊秽
⑤有君举国而欲反覆之⑥立国球家相随属
⑦内惑于郑袖,处欺于张仪⑧莫不欲求学以自为,举堡以自佐
⑨螂然泥而不浮者也
A.①④⑨/②/③⑧/⑤⑥/⑦B.①©©/②⑤/③⑧/⑥/⑨
C.①④⑦/②/③⑧/⑤⑥/⑨D.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明道德之广崇②其后楚目以削③时秦昭王与楚嫡④身容死于秦
⑤母屈原于顷襄王⑥故自惑于郑袖⑦万氐之不容也⑧邪理之害公也
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B.①④©//②⑥//③//⑦⑧
C.①⑤〃②③〃⑦⑧D.①⑦⑧//②®®〃④〃⑤
1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
C.是以见放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13.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3分)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②兵挫地削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⑤为天下笑⑥竟为秦所灭
⑦是以见放⑧战于蓝田
A.①③⑥⑦B.③④⑤⑦C.②④©⑧D.②⑤⑥⑦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对内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
B.《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
所进行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作者生活的汉武帝时期三
千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赋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特殊文体,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
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并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有存。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
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木木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见西欲夺左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蓑能为也王怒
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串
季》。“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
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
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目:“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
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蛭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6.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
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
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
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大夫,官阶之一,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
C.《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楚辞》的代表作。
D.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
为代表的《楚辞》。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定法
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上官大夫的谗言,所以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原。
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
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C.怀王在内迷惑郑袖,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
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怀王不了解人招来的祸害。
D.面对渔父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
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写了《怀沙》赋。
1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本。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
之,一篇之中三致志悬。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
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
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
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营隹,何国不容,而自令若
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二)
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
姓,目: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人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
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母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谱毁之。
王乃疏屈原。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炀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
径也。言以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
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已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谪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
会式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江屈原于江南。
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
汨渊,自沉而死。
《离腾》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
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警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
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王逸《离骚经序》)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秦昭王使张仪遹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
死于秦/
B.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谪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
于秦/
C.是时/秦昭王使张仪橘•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
于秦/
D.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谪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
死于秦/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多由楚国贵族担
任。
B.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名义上需服从王室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
等。
C.同列,古代官员入朝,需按职位、官阶高低依次排列,同列即指同一班列,地位相同。
D.迁,古代官职调动常用语,一般指升官,也可指贬官、降职。文中的意思是“降职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
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B.《屈原贾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
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一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
C.《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详细的阐释,评价
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
D.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
道”,还希望国君能觉醒并回到“正道”上来。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24.选文(一)是历史人物传记,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日惟©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
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
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
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
力争而强谏兮,死犹翼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
冯夷⑥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
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栽兮,世愈狭而
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也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牛亨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耳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有于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今。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
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②伊:助词,无义。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退默:引退隐居。
⑤冯夷:河伯。⑥九关:九重天门。⑦中浦:水滨。
2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汇确的一项是(3分)
A.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B.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C.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