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中学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2、在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中,下列加工工艺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分馏 B.干馏 C.裂解 D.裂化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是加热NH4ClB.液氨是纯净物C.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D.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4、下列溶液中含Cl-浓度最大的是()A.10mL0.1mol/L的AlCl3溶液 B.20mL0.1mol/LCaCl2溶液C.30mL0.2mol/L的KCl溶液 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
b、C、d.
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淡黄色的离子化合物,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W<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YC.图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a
一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6、以下烃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是A.CH3CH2CH2CH2CH3B.CH3CH2CH3C.CH3CH2CH2CH3D.C(CH3)47、示意图或图示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选项ABCD图式H-Cl-O表示CaCl2的电子式Na+的结构示意图中子数为14的碳原子次氯酸的结构式A.A B.B C.C D.D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HCl的电子式:B.正丁烷的球棍模型:C.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HO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6C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H4的稳定性比YH3的高B.X与W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元素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D.Y离子的半径比Z离子的半径大10、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OB.A1C.NaD.Cl11、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经过60s达到化学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s)-1B.当X、Y、Z的速率比为2:1:1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用于提高反应速率D.反应达到平衡时,n(X):n(Y)=1:112、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3mol/(L·s) B.v(B)=0.3mol/(L·s)C.v(C)=0.3mol/(L·s) D.v(D)=1mol/(L·s)13、利用海水制取淡水的传统方法是A.蒸发B.过滤C.分液D.蒸馏14、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X”的名称为萃取,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B.“还原”步骤发生的反应为:SO32−+I2+H2O==2I−+SO42−+2H+C.“氧化”过程中,可用双氧水替代氯气D.“富集”即I2富集于有机溶剂,同时除去某些杂质离子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B.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C.每个周期中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短周期中,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最大的元素是Na1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pH=l的溶液中:Na+、NH4+、I-、N03-B.含有大量ClO-的溶液:H+、Mg2+、S2-、SO42-C.在无色溶液中:Al3+、Cu2+、SO42-、Cl-D.使酚酞试液变浅红色的溶液中:C032-、Cl-、Na+、K+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有A、B、C、D、E五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C组成的某一种化合物能引起温室效应。常温下,金属D单质投入水中能与水剧烈反应。常温下E单质是常见的气体。请按要求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B、D的元素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2)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3)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4)B、C、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5)B、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用对应的化学式表示)。(6)写出C、D两种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且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18、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ABCDEFGHI(1)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2)元素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3)C与D简单离子中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4)C与F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5)写出G单质与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6)下列说法或实验不能证明H和I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a比较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b将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与冷水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c比较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19、为了探究Cu(NO3)2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Ⅰ.Cu(NO3)2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Cu2+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请完成下表:操作反应或现象结论(1)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溶液,振荡现象____存在Fe3+(2)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振荡离子方程式____存在Fe2+Ⅱ.Cu(NO3)2的热稳定性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中,用酒精喷灯对Cu(NO3)2固体加强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经验证为O2。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2)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需要在A、B间加入装置M,请在方框中画出M装置。_________(3)下图为Cu(NO3)2样品高温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分数w%随温度变化的曲线)。Cu(NO3)2加热到200℃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继续高温至1000℃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20、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直实。(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A气体通入水中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21、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反应的△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2)已知:O2(g)=O2+(g)+e-ΔH1=+1175.7kJ·mol-1PtF6(g)+e-=PtF6-(g)ΔH2=-771.1kJ·mol-1O2PtF6(S)=O2+(g)+PtF6-(g)ΔH3=+482.2kJ·mol-1则反应O2(g)+PtF6(g)=O2+PtF6-(s)的ΔH=_____________kJ·mol-1。(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H>0①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氦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时间/s05001000c(N2O5)/mol·L—15.003.522.48则500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③在T2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1,则T2___T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最先出现浑浊”,即:反应速率最快;此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两因素:温度、浓度;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C、D中温度高;浓度:溶液体积相等,均为20ml,则B、D中Na2S2O3、H2SO4浓度大;综合分析,得:D正确;2、A【解析】试题分析: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干馏、裂解、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考点:考查物理、化学变化。3、A【解析】
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冷却后氨气和氯化氢又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故A错误;
B.液氨是氨气加压降温得到液态氨气,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氨易液化,液氨挥发为气体吸热,因此可用来做制冷剂,故C正确;
D.气体易溶于水,减小容器中的压强形成喷泉,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故D正确;
故答案选A。4、A【解析】
A.1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B.20mL0.1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C.30mL0.2mol/L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0.2mol/L;D.100mL0.25mol/L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0.25mol/L;对比可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为0.3mol/L,A项符合题意,答案选A。【点睛】值得注意的是,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浓度及其化学式组成有关。5、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淡黄色固体、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难度不大。详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
b、C、d.
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淡黄色的离子化合物,为过氧化钠,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氧气,则Y为氧,a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b、c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e、f分别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氢,X为碳,Y为氧,Z为钠。A.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分析,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Y<X<Z,故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氧非金属性比碳强,所以稳定性顺序为X<Y,故错误;C.图中涉及的反应都有化合价变化,都为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D.a含有碳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故选C。6、D【解析】分析: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说明分子中含有一类氢原子,结合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析判断。详解:A.CH3CH2CH2CH2CH3分子中含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A错误;B.CH3CH2CH3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B错误;C.CH3CH2CH2CH3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C错误;D.C(CH3)4分子中含有1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1种,D正确;答案选D。7、A【解析】分析:A、CaCl2是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B、钠的质子数为11;C、中14为质量数;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详解:A、CaCl2是离子化合物,CaCl2的电子式,故A正确;B、钠的质子数为11,Na+的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C、中14为质量数,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解题关键: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易错点D,次氯酸中心原子为氧,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8、A【解析】
A.HCl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Cl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所以其电子式为:,A错误;B.正丁烷分子中的4个C原子形成一条链,根据C原子正四价的原则及H、C原子的相对大小,用球棍模型表示为,B正确;C.乙醛分子式是C2H4O,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CHO,因此其结构简式为:CH3CHO,C正确;D.C是6号元素,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若有8个中子,则该碳原子质量数是14,用原子符号表示为:146C,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9、D【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X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碳元素;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处于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应该处于第三周期,故Z为Na元素;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Y表现+3价,Y的原子序数小于Na大于碳,可推知Y为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为8-3=5,处于ⅤA族,则Y为氮元素;W的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则W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碳元素,Y为氮元素,Z为Na元素,W为Cl元素。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N>C,因此氨气比甲烷稳定,故A错误;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含有共价键;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含有离子键,二者含有的化学键不同,故B错误;C.元素Cl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比N的强,如次氯酸为弱酸,而硝酸为强酸,故C错误;D.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Na位于N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核电荷数Na大于N,故Na+离子半径小于N3-离子半径,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因此不能用非金属性强弱分析判断。10、C【解析】分析: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据此判断。详解:Na、Al、S、Cl处于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O原子半径小于S原子半径,故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故选C。11、C【解析】
A.v(Z)==0.000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X)=2v(Z)=2×0.0005mol/(L•s)=0.001mol/(L•s),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任何时刻都存在X、Y、Z的速率比为2:1:1,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反应速率会加快,故C正确;D.根据方程式,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反应的X和Y是2:1,反应达到平衡时,n(X):n(Y)一定不等于1:1,故D错误;故选C。12、B【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除以对应的化学计量数,数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0.15;B.==0.3;C.==0.1;D.==0.25;数值大的反应快,因此反应最快的是B,故选B。【点睛】解答该类型题时需要注意:①单位需要统一;②化学反应速率除以对应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快;③不能用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13、D【解析】利用海水制取淡水的传统方法是蒸馏,答案选D。14、A【解析】
A.“操作X”为分离CCl4层和水层名称为分液,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A错误;B.“还原”步骤为使溶液中的碘单质变为碘离子,用亚硫酸吸收,发生的反应为:SO32−+I2+H2O==2I−+SO42−+2H+,B正确;C.“氧化”过程中,双氧水为绿色氧化剂,可氧化碘离子为单质,则可用双氧水替代氯气,C正确;D.“富集”即I2富集于有机溶剂,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杂质离子易溶于水,利用碘的富集,除去某些杂质离子,D正确;答案为A15、C【解析】
A.3p2表示3p轨道上有两个电子,故A错误;B.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故B错误;C.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第一电离能增强,且同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C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电负性减弱;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判断依据: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第一电离能增强,同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电负性减弱。16、D【解析】分析:A.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I-、N03-离子间能反应;B.次氯酸根离子、硫离子与H+反应;C.铜离子为有色离子;D.该溶液呈弱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在弱碱性溶液中能够共存。详解:A.PH=1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H+、I-、N0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ClO-、S2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C错误;D.C032-发生水解反应,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浅红色,C032-、Cl-、Na+、K+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考查指定的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的问题。首先确定离子之间能否共存,再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离子能否共存。例氢离子存在时,I-、N03-离子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ClO-、S2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都不能共存。铜离子为有色离子与无色的条件不符,不能共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碳钠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Na>C>OHClO4>H2CO3【解析】
A、B、C、D、E五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B、C组成的某一种化合物能引起温室效应,则B为碳元素,C为氧元素,常温下,金属D单质投入水中能与水剧烈反应,且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O,则D为钠元素,常温下E单质是常见的气体,E的原子序数大于钠,则E为氯元素。【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B、D的元素名称分别为碳元素和钠元素;(2)E是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3)C为氧元素,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4)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B、C、D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C>O;(5)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碳,所以HClO4的酸性强于H2CO3;(6)O和Na元素可以形成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只含有离子键,其电子式为。【点睛】过氧化钠中两个氧原子形成过氧根,不能拆开写,所以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同理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18、第三周期ⅦA族O2-H2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a【解析】
依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A、B、C、D、E、F、G、H和I分别是C、N、O、Na、Si、S、Cl、K和Ca,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分析作答。【详解】(1)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为共价化合物,C与O原子之间共用2对电子对,使各原子达到满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2)元素G为Cl,原子序数为17,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3)电子层数越大,简单离子的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简单离子半径越大,则C与D简单离子中半径较大的是O2-;(4)同主族中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则C与F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是H2O;(5)G单质为Cl2,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钙,两者参与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6)a.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熔点、沸点高低,指的是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符合题意,a项正确;b.将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与冷水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若与冷水反应越剧烈,则单质的金属性越强,b项错误;c.比较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c项错误;答案选a。19、KSCN溶液变红3Fe2++2[Fe(CN)6]2-=Fe3[Fe(CN)6]2↓除去NO22Cu(NO3)2=2CuO+4NO2↑+O2↑Cu2O【解析】
Ⅰ.铁离子与硫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验证铁离子的存在;亚铁离子的检验是K3[Fe(CN)6]溶液和亚铁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据此进行解答;Ⅱ.(2)根据题意装置A中用酒精喷灯强热,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在装置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可知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3)为了防止C装置中的液体到吸入发生装置A,需要在A、B间加入安全瓶,有缓冲作用;(4)根据M(Cu(NO3)2)×w%=固体产物的摩尔质量或倍数求出摩尔质量,然后求出分子式,据实验可知还有产物二氧化氮与氧气,然后书写方程式。【详解】Ⅰ.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若含有铁离子溶液会变血红色,验证亚铁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K3[Fe(CN)6]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方程式为:2[Fe(CN)6]3-+3Fe2+═Fe3[Fe(CN)6]2↓;Ⅱ.(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3)安全瓶中导气管略露出胶塞,如图:,可以防止C装置中的液体到吸入发生装置A;(4)Cu(NO3)2加热到200℃时,M(Cu(NO3)2)×w%=188g/mol×42.6%=80g/mol,恰好是CuO的摩尔质量,据实验可知还有产物二氧化氮与氧气,方程式为:;继续高温至1000℃时,M(Cu(NO3)2)×w%=188g/mol×38.3%=72g/mol,恰好是固体Cu2O的摩尔质量的一半,故产物为固体Cu2O。20、催化作用CH2==CH2+Br2→BrCH2—CH2Br溶液紫(或紫红)色褪去DBCB【解析】
(1)石蜡油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反应;(2)石蜡油生成的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东黄埔区红山街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4-2025年中国专项债券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2025年网管光纤收发器市场调查报告
- 三亚吊车出租合同范本
- 中国女士内衣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会议商务合同范例
- 2025年度金融科技股权投资与回购专项协议
- 2025年度专利权转让知识产权合同补充协议
-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5.3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 中国芦荟霍尔素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UPVC排水管技术标准
- 高中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住户调查辅助调查员培训教学课件
- 数字营销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园林植物环境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高职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2023中职27 婴幼儿保育 赛题 模块三 婴幼儿早期学习支持(赛项赛题)
- 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课件
- 服务器巡检报告模版
- 202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图谱
- 2023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23年)必修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