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_第1页
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_第2页
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_第3页
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_第4页
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族传统文化中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1、本文概述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深入分析回族传统文化中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实践。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幼儿家庭教育方面,回族社区注重家庭教育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化功能,强调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的和谐氛围。广河县作为甘肃省回族聚居地,其幼儿家庭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现场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揭示广河回族传统文化中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教育方法和潜在价值,为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2、回族传统文化概述回族作为中国众多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是在回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对伊斯兰文化、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吸收和创新而形成的。在回族传统文化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融入了深厚的回族文化元素。回族传统文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塑造个人人格、道德和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回族家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这在回族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基础。同时,回族传统文化也强调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和宗教教育,旨在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社交技能和宗教信仰。在回族传统文化中,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传授回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父母通过言行把回族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和弘扬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幼儿家庭教育实践深受回族传统文化影响。在广河县,回族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家庭教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回族传统文化。同时,广河县回族家庭也注重教育创新发展,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回族传统文化是回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幼儿家庭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回族后裔具有重要意义。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等地区,回族家庭教育实践既继承了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又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发展,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文化认同和综合发展能力的回族后裔奠定了坚实基础。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现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作为中国回族聚居区之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包括其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家庭结构和面临的挑战。广河回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家庭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以及对教育的重视。伊斯兰教在广河回族社会中占有核心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在回族文化中,家庭与社区的联系是极其重要的,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以及社区内部的集体活动中。回族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广河县回族家庭的教育方式具有传统特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言行向孩子传授伊斯兰教教义、回族历史文化。社区内的宗教学校(教会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儿童在这里学习阿拉伯语和古兰经等宗教知识。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制度也在广河县回族社区得到了推广,越来越多的回族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广河县回族家庭结构通常以大家庭为主,家庭成员关系密切。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工作,形成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的生活方式。这种家庭结构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广河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年轻一代可能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减弱,他们更多地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回族青年选择离开家乡到外地学习或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广河回族社区面临的重要课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价值独特。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4、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尤为明显。作为回族聚居区,广河县的家庭教育深受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回族传统文化中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的结合:宗教教育是回族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从小就被教导伊斯兰教的教义、信仰和习俗。与此同时,世俗教育,如语言和数学等基础科目,也受到关注。(2)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参与:回族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的内部事务,而且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各种宗教活动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3)重视德育和道德修养:在回族家庭的教育中,德育和道德素养是重中之重。孩子们被教导要诚实、值得信赖、尊重长辈和帮助他人。(1)宗教知识:包括学习《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五门艺术(念经、仪式、禁食、教学和朝圣)。(2)语言能力:除了汉语,阿拉伯语作为宗教语言的地位也受到重视。许多家庭鼓励孩子学习阿拉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宗教文学。(3)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包括家务、社交礼仪和基本生存技能。(1)挑战: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回族传统文化正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教育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回族家庭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2)机遇: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的丰富,为回族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工具和平台。同时,多元文化的交流也为回族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和教育内容。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回族家庭教育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5、案例分析:广河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这里的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广河县回族家庭中,幼儿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一种生活方式。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传达回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例如,在餐桌上,父母会教导孩子尊重食物,不浪费一粒食物,这体现了回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宗教意识。每个周末,孩子们都会跟随父母去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仪式。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宗教信仰,也增强了他们对回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广河县回族家长也十分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比知识更重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会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孩子诚实、善良、尊重他人和乐于助人。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中,幼儿家庭教育也体现在儿童艺术素养的培养上。许多家庭鼓励孩子学习回族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回族文化遗产。广河县回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父母通过言语、行动和行为将回族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6、结论和建议回族传统文化对幼儿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都体现了回族传统文化的特点。这种文化传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家庭教育在回族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仅注重幼儿的知识学习,还强调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正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家庭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方法滞后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家庭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二是创新家庭教育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教育方式也应不断创新。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等技术手段,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家庭教育服务。三是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让更多的家庭受益。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面临一些挑战。要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参考资料:临夏回族自治州,原名贺州,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是中国甘肃省的两个回族自治州和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它成立于1956年11月。截至2021年5月,该州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下辖1个县级市和7个县。全省共有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42个民族。东乡、保安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0万人。临夏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中部西南部,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唐藏古道重镇,茶马贸易中心。这也是文成公主进入西藏的路线。素有“西部干码头”、“东有温州,西有贺州”之称。临夏紧邻兰州,毗邻藏区,是连接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2019年,有30多万临夏本地人在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区工作,成为西藏与内地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祖先生活在那里。秦汉以来,先后设立郡、郡、郡,旧称九韩,后改称河州。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因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临夏“彩陶大王”而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被誉为“中国花卉之乡”。2022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0%。西汉初期,境内有大夏县、察韩县、白石县,属陇西县;赵世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县,辖肃韩、白石两县;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今鸡市关地区黄河以南设河关县,属金城县管辖;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县入陇西,下辖扎汉、大夏、白石、鹤关四县;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察汉宋建立割据政权,自立。建元年间,立百官,被誉为“和寿坪汉王”;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派夏侯渊平定扎罕城。在三国时期,它属于魏国。始隶秦州陇西郡,后分凉州。扎罕、大夏属永州陇西郡,黄河以北及今凉州黄水下游一部分属金城郡。西晋初年属秦州陇西县;永宁中期,以西平县为界,设金星县(今青海省民和县)。十六国时期,前梁张浚太原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将凉州东界分为六县,建立河州,标志着在今州范围内开始建立地级制度;前秦夫建建元七年(公元371年),设河州,治察罕;西秦齐符前轨太初二年(公元389年),设北河州,治察韩地区;后秦弘时二年(公元400年),姚兴攻西秦,取扎罕,又在扎罕建立河州,仍归齐符氏管辖;西秦更始九年(公元409年),钱轨收复土地,建立国家;齐符炽盘永康元年(公元412年),西秦迁都潭角,后迁都茶汉;启福穆末永洪四年(公元431年),为夏河连定所灭,土地遂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设察韩镇;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察韩改称河州;周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西道空虚,设河州刺史府;保定五年(公元565年),总政迁洮州,不久归河州废。隋朝时,察罕县始建;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河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省、府、县合并,后改府为县;隋朝末年,被金城校尉薛举占领。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河州改制为龙游道的一部分;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属陕州刺史管辖;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安乡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恢复为河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归吐蕃管辖,仍称河州。北宋时,初属河湟归思罗政权管辖;熙宁五年(1072年),设西河路;熙宁六年(1073年),王绍取河州,隶属西河路管理安抚局管辖。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定为河州;黄统二年(1142年),隶属于西秦道行署;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西秦路行署更名为临洮路,仍属其所属。元朝,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属陕西行省行中书省公昌路;宪宗三年(1253年),设立巡抚西藏等地元帅府,由宣政院管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改称河州道,划归吐蕃等地宣慰司管辖。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河州卫,归陕西都西安兴都卫管辖;洪武六年(1373年)设河州,归陕西中书省管辖;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兴都卫迁河州,河州卫仍属河州,多干卫、乌藏卫(今西藏、川西南)并辖;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都废,后复建,治所在赣州(今张掖);洪武十年(1377年)设为军民指挥部,负责管理河州城,监督军民;成化九年(1473年)十二月,复设河州,隶临洮府;贺州军民都督府改称贺州护军,隶属陕西都督府管辖。清朝早期,国与卫并存,州属甘肃省管辖,卫属陕西大都指挥部指挥;康熙三年(1664年),属陕西右巡抚临洮府管辖;雍正四年(1726年),废河州护军;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临洮府置兰州,改称兰州府,属河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县,改称道和县,属甘肃省兰山道;1927年,废道改区,隶属于兰山区;1928年,更名为临夏县;1934年,设立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临夏县(今临夏市);1936年,更名为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临夏卫戍司令部撤销,改称第五区行政督察保安司令部。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同年,临夏特区成立,在临夏县设有办事处。下辖临夏(治所在韩家集)、和政、夏河、宁定、永靖(治所在莲花城)、康乐(治所在辛集)、洮沙、临洮8县。1950年,由临夏县城区组建临夏市,专门办公地点设在临夏市;撤销洮沙县,并入临洮县,将临洮移交定西特区;临夏、和政、宁定、永靖等县部分地区成立东乡自治区(9月25日),驻索南坝;临潭县原岷县特区,现已并入临夏特区。辖1个市、6个县、1个自治区。1953年,临夏市更名为省级城市;宁定县改组为广通回族自治区;将临潭县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东乡自治区更名为东乡民族自治区。临夏特区下辖5个县、2个自治区。1955年,广通回族自治区更名为广通回族县,东乡自治区更名东乡自治县。临夏特区下辖4个县和2个自治县。1956年,撤销临夏专区,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临夏市。临夏市与临夏、和政、永靖、康乐四县以及东乡族自治县、广通回族自治县合并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广通回族自治县更名为广通县。辖1个市、5个县和1个自治县。11月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1958年,永靖、临夏两县撤销,并入临夏市;撤销广河县、康乐县,并入和政县;全州辖一市、一县、一自治县。1961年,恢复临夏(驻韩家集)、康乐、永靖(驻莲花市)、广和(驻太子庙)四县;全州辖1市5县1自治县。1973年,临夏市撤销,并入临夏县。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驻临夏县。临夏县城的民居由韩家吉迁到城关。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五县:临夏、永靖(驻小川)、和政、康乐、广和(驻太子庙)、东乡族自治县(驻索南坝)。1983年,恢复临夏市(县级),以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扎汉四个公社为临夏市行政区域。临夏县人民政府总部已迁至韩家集。截至2013年3月,临夏州下辖1个县级市、5个县和2个民族县。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偏西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36’12。临洮河东临定西市,西靠积石山与青海省接壤,南靠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北靠湟水河与兰州市接壤。该州总面积为8169平方公里。临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业区、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区山谷多,平地少,西南地势较高,东北地势较低,从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形成平均海拔2000米的倾斜盆地。临夏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为高寒湿润山区,东北部为干旱区,河谷平原较为平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零下8℃;年平均降雨量为537毫米,蒸发量为1198至174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小时;无霜期为137天。临夏属于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安全屏障。黄河自西北进入,流经临夏北部,流长124公里。黄河有6条一级支流,包括洮河、大峡河和湟水河,以及18条二级和三级支流。著名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电站均位于该州境内,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3年,临夏州已发现43种矿产资源。主要有:17种金属矿物(铁、锰、铬、铜、镍、铅、锌、钨、钼、锑、金、银、铂、钽、铌、铍、磷钇);两种类型的能源矿物(煤和泥炭);24种非金属矿物(重晶石、蛇纹石、硼、磷、砷、盐、钾长石、萤石、白云石、二氧化硅、耐火粘土、花岗岩、水泥石灰石、装饰大理石、石膏、滑石、沸石、硅石石灰石、方解石、玄武岩、辉绿岩、砖粘土、闪长岩和建筑砂石)。已发现矿床87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7处,矿化点44个,矿化点21个。截至2013年,临夏州水资源总量为336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年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16毫米。该河落差集中,理论水电储量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32万千瓦。2019年底,临夏州常住人口14万人,比上年净增26万人。城市人口73万。出生率5‰,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长率61‰,城镇化率0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4月,临夏州户籍人口7万人,常住人口1万人。现有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97个社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夏回族自治州常住人口2109750人。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城镇人口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农村人口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8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州常住人口的比例(城镇化率)为02%,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男性77万人,女性63万人,性别比例为08(100名女性)。全省出生总人数87万人,出生率54‰;死亡人数71万人,死亡率为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截至2021年4月,临夏回族自治州共有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2022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0%。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值为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271元,比上年增长7%。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2020年,临夏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高于全省增速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第一产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4%,与全省增速持平,居全省第8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低于全省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省增速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居全省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居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8元,同比增长3%,增速居全省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3元,同比增长8%,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规模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荣获省政府颁发的2020年度“市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步奖”、“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和“2019年度省长财政奖”。2020年,临夏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万亩,同比增长1%。夏粮面积14万亩,比上年减少97万亩,同比减少5%;秋粮面积26万亩,比上年增加8.7万亩,同比增长0%。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8万吨,同比增长5%。夏粮总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5%;秋粮总产量59万吨,同比增长7%。全州种植结构调整面积7万亩,占全年作物种植面积76万亩的3%。种植百合6万亩、金银花10万亩、藜麦4万亩、草莓6万亩,西瓜5万亩,红松茸4万亩,种植马铃薯、医药、蔬菜、真菌等其他作物2万亩。该州有2万头大型牲畜,同比增长8%;奶牛存栏8万头,同比增长3%;生猪存栏9万头,同比增长1%;存栏羊1万只,同比增长9%。肉类总产量达到7万吨,同比增长1%;牛奶产量2万吨,同比增长0%,鸡蛋产量9万吨,环比增长1%。2020年,临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省增速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分三大类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同比下降2%;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1%;电力、热力、燃气、水等生产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达到00亿元,同比增长4%;重工业增加值8亿元,同比增长4%。从企业类型看,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0亿元,同比增长0%,地方企业(含省级企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0%。2020年,临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全省增速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限额以上单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0亿元,同比增长3%;限额以下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亿元,同比下降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亿元,同比增长1%;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00亿元,同比下降9%。按消费形态划分,餐饮收入达7亿元,同比增长4%;商品零售额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7%。全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同比下降8%;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同比下降6%。截至2017年底,临夏州道路总长6743公里,其中二级以上道路646公里。213国道和309省道穿越临夏州。兰州至临夏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永靖至临夏、临洮至康乐至和政、临夏至积石山、东乡至临夏的兰州二级公路正在建设中。兰州至永靖一级旅游公路、临夏合作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兰合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兰州至广州高铁通道的起始段,负责甘肃、宁夏、蒙西等地区与西南地区以及兰州与临夏、甘南等地区的客货往来。该项目对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兰合铁路在临夏州境内设有临夏站、临夏南站等,运营后将彻底改变临夏州的交通状况。截至2015年底,临夏港共有刘家峡、阎国峡两大港区,主要通航水域为黄河、洮河。其中,刘家峡港区是甘肃省水运重点区域,也是全省最大的水域。临夏港运量主要集中在刘家峡、盐锅峡、海甸峡等水库,水域面积248平方公里。黄河流经积石山、临夏、东乡、永靖四县,全长148公里,已完全通航。全州已开通15条运营线路,水运主要以短途客运、旅游运输和轮渡运输为主。全州有海事部门注册管理的船舶340艘,乡镇人民政府注册管理的自用船舶344艘,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管理景区、游园水上娱乐船、设施389个。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72万人次和5万吨。临夏机场项目是《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0吨,飞机起降4396架次,飞行区指数4C。项目建设包括建设一条长3200米x45米的新跑道、2条垂直连接车道、6个(6C)停机坪和5500平方米的航站楼面积。建设期4年,项目申报预计投资约3亿元。截至2018年底,临夏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19所,在校生43万人,专任教师5万人。学校的数量是1950年的11倍,学生的数量是当时的39倍,教师的数量是现在的47倍。该州符合条件的儿童入学率为96%,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入学率为51%,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为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29%,高中毛入学率75%,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年。2019年,临夏州普通高考共有11677人报名,其中本科一批834人在线,上线率14%,本科二批及以上4599人在线,线上率1%;临夏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办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57人。视觉、听觉和智力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3%。2017年,临夏州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21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29项,国家级项目92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6项,其中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年共申请专利543项。截至2017年底,临夏州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单位、民族歌舞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电影院、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有8个县(市)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47个博物馆(纪念馆)、5个文物管理所、1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49个农村图书馆;建设8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全州共有11个广播电视转播站,4个功率输出千瓦以上的广播电视转播台,广播人口覆盖率69%,电视人口覆盖率86%。2017年,临夏州共举办各类团体活动620余场,参加人数95万人。分布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可拆卸式游泳池1个、乡镇社区健身中心10个、乡镇和社区健身广场8个、笼式足球场5个、行政村农民健身项目181个、健身路径30条。在甘肃省篮球、足球、射击、田径、乒乓球、游泳、武术、摔跤、跆拳道、柔道、曲棍球、排球等16个大项的锦标赛中,获得20枚金牌、24枚银牌、15枚铜牌。2022年6月11日,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团体轮滑比赛在省体育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临夏州代表队获得1金2铜的佳绩。2019年,临夏州覆盖州、县、乡、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州7家县级综合医院正在全面搬迁,临夏市医院搬迁项目目前正在实施中。新建4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7个,实施村卫生标准化建设项目1138个。该州免疫计划的疫苗接种率在乡镇超过90%。2018年以来,我们先后对全省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脱贫攻坚不脱困人员制定“一人一策”“一病一治”帮扶措施,开展“门到门”“看病”服务。集中救治25种大病2899例,治愈率91%。8家省级三级医院在8家县市医院设立分院,按照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开展集团式整体帮扶。建立检测、病理、消费品供应、心电图、影像学等县级区域医疗中心21个,建立薄弱学科34个。自医改实施以来,共有1533名医学院学生和执业医师被招募到全州乡镇卫生院工作。2019年,全国902家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水平。2019年,临夏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7亿元,同比增长1%,涉农综合资金投入4亿元,增长1%。全年4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78%。403个贫困村退出。继2018年临夏市脱贫攻坚后,广河、康乐、和政、永靖、积石山等5个县全部脱贫。2019年,临夏州启动“3+1+1”清零冲刺,持续推进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23%,实施教育扶贫项目280个;完成123个乡镇卫生院、99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将3488户改造为4个重点对象,新排查危房1551户,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47万户51万人;完成7个巩固和改善饮用水安全项目,22个零维护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安排产业资金1亿元到户,支持8万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培训劳务人员4万人,运送劳务人员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建设扶贫车间158个,累计建成266个,吸纳就业近万人。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2246个,聘请护林员、护草员4769人。2019年,临夏州支持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和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新修农村公路2公里,硬化村道2018公里,农村公路保障工程981公里。全州清理拆除危险区域6万个,改造卫生厕所8万个,新改造行政村卫生厕所829个,创建清洁村270个。2020年2月,被民政部、财政部联合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临夏花儿是一首源于临夏的高亢山歌,旋律高亢、绵长而独特,语言简洁、生动、丰富,演唱形式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它以爱为主题,广泛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们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丰衣足食的追求。穿插反映风俗、时政等方面的内容,既达到了较高的艺术表现水平,又拥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珍贵的史料;它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内容。贺州仙箫,又称贺州调,是临夏当地的一种说唱曲风。演唱材料多为小说、评书、戏曲,如《三国演义》、《杨家将》、《封神演义》、“东周”、《西游记》、《二十四孝》、《青牡丹》等。临夏回族一般只在伊斯兰教范围内通婚,回族男子也可以与非穆斯林妇女结婚,但妇女必须遵守回族习俗。婚俗先提亲,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第二步是发送“点茶”。男人应该送羊肉、冰糖、衣服和化妆品。女方应宰杀鸡肉、烹煮羊肉,热情招待男方客人,并归还衣服、鞋子、袜子等。同时,确定“大礼”的日期。第三步是大礼,女方会提出嫁妆和嫁妆的数额,由媒人协商后再作为结婚礼物。穆斯林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开斋节、开斋节和开斋节。开斋节又称甘肃、青海等地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开斋前”,是伊斯兰教中规模最大的节日。宰牲节,也称为祭祀节或忠孝节,是伊斯兰教第二大节日。第三个主要节日,圣餐,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纪念日。临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107个,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17个。这里不仅有黄河三峡、嵩明岩、莲花山、大墩峡等壮丽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地标。还有东乡手工采摘的茶、碗盖茶、泡皮、甜胚、油炸等民族特色食品。化石动物和政治古动物的数量、种类、规模、完整性居世界之首,被誉为“古生物的伊甸园”,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形成了“观山川美景、赏贺州牡丹、游八方民居、赏冰雪情、寻化石秘境、滑翔风云、听临夏花、品民族美食”的外部形象。2019年,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评定,与政法泰山、万兽谷并列为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黄河三峡省级旅游度假区,举办“三区三州”旅游环线推介、全国降落伞锦标赛、贺州牡丹文化月、临夏博览会、花儿临夏马拉松、冰雪运动旅游节等活动。接待游客25万人次,综合收入2亿元,分别增长9%和9%。临夏州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城市”和“2019中国最具魅力、最受欢迎旅游城市”。积石关,原名临津关,为前凉张轨所建。位于积石山县大河乡官门村,是贺州二十四关之首。关内的“积石神功”,又称“引江积石”、“积石冲”、“积石锁钥匙”,被列为贺州八景,上面绘有“积石神功图”。宋明岩风景名胜区位于鹤正县南端陡峭的石关上,面积约33平方公里。景区由西溪峰、玉皇峰、南五台、鸡冠山四座山峰组成。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永靖县境内,面积214平方公里。它由炳灵寺石窟和刘家峡、岩国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组成。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贺州包子是临夏特产,面团好,馅料细腻。它可以分为包子、河子和角馍。将牛肉和羊肉与香葱、胡萝卜或白萝卜混合,切碎并搅拌均匀作为馅料,放入蒸锅中蒸,装盘,淋上辣椒油,使其看起来晶莹剔透。贺州面可分为清汤面、酸汤面、河滨面、炒面等。首先,将面粉与水混合,揉捏成厚条,然后捏成小球,蘸油揉成小条,静置片刻,压平,然后将面条放入沸水中。煮好后,将滤网倒入碗中,加入清汤或猪肉末,撒上大蒜丝和香菜即可食用。粽子是临夏回族的一种糕点。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糖和食用色素,揉捏成型,放入食用油中油炸而成。贺州彩陶制品多为壶、罐、碗、urns、坛等日常用品,分布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新店文化、四洼文化。马家窑文化双耳四彩罐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贺州砖雕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两代,是临夏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体现。它经常以梅花、兰花、竹菊、山水花鸟、美食和八宝等为主题。王弘(1413-1488),字公度,号甘,号秀。1439年,他通过了科举考试,被授予二等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战争部长。他写过《糖果集》和《退休金集》。朱轨(1778-1842),字黼唐,字君山。我祖籍金陵(今南京市)。17岁的吴秀才来自循化。后来,他被提升为驻军、游击队和将军。鸦片战争期间,朱轨被任命为浙江金华会副将,为国捐躯。马福禄(1854-1900),字寿三,回族。1876年,他在忠武参加科举考试,1880年成为进士。他留在北京当警卫。八国同盟在中国逝世,享年46岁。腊世钧(1865—1946),字秀山,回族。1893年,他通过了英国的科举考试。历任东乡县、冠县知县、甘肃省工业厅厅长、甘肃省财政厅厅长。手书《玉泉书局日记》、《玉泉书店诗集》已不复存在,仅存《马兴元将军墓铭》一文。马福臣(1879—1968)回族。曾任宁海矿务局、盐务局局长,西北军骑兵第三旅旅长,临夏抗日救国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青海省副主席、副省长。马宏斌(1884-1960)回族。曾任宁夏卫戍专员、甘肃省政府代主席、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远征军副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行署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省委员会副主席。马敦敬(1908-1972),中国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八十一军参谋长、第八十一师第三十五师师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整编第八十一师师长、第八十一军军长、古海兵团司令员。陆瑞麟(1912—1999)原名陆瑞麟。1931年11月参加革命,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少将军衔。黄德奎(1910-1992)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汉军区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2018年7月11日,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临夏县、积石山县为重点)入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重点扶持地区。2020年12月25日,他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第十三届委员会副委员长:马维政、杨解放、高华、尹宝山、韩玉林、马绍武、戴永华、陈文、张卓第十三届常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顺序)马军、马斌、马鹏、马文仁、马文军、马正海、马邦和、马成军、马光辉、马志龙、马绍芳、马仲英、马哈格、马哈雅、马胜才、马振龙、马恩坦、马业生、马庆芳、马彭举、马会明、王峰、王志生、王英刚、孔令旭、孔德鹏、邓万荣、邓国志、嘎仓久美、丹北建设、朱家兵、刘尚友、戚德鹏、常才、李国富、李雪生文、李慧贤、张晓红、开开开基、张敬杰、张慧贤、苗帆、罗健、金明、孟晓军、赵成德、党思贤、常成元、韩延成、陆璐康乐县,隶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主州东南端。东与临洮县接壤,南与威远县、临潭县接壤,西与和政县接壤,北与广河县接壤。康乐县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辖5个镇、10个乡。2022年底,康乐县常住人口78万人。康乐县距省会兰州108公里,属于兰州一小时经济圈。310国道(林康、二级公路)、248国道(康野二级公路,311、322省道贯穿全境,县乡道四通八达。北魏以来,境内设立了兰川、安乐、长乐、水池、荡川等县。历史上曾辖陇西、狄岛、洮岷、河州等省、县。境内有丝绸之路南,唐、藏古道,茶马古道,东西贯通。2022年,康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464万元,比2021年增长67%。宋熙宁六年(1073年)四月,王绍度渡江,在修筑康乐城(康丰乡道家村)、刘家川堡(刘川乡古城村)上击败穆政;五月,诏书将康乐城命名为康乐村,刘家川堡命名为党川堡,归河州管辖。在明代,今天的县城有基层行政机构,包括李和贾。景谷里、兖州、荡川属河州,康乐属狄岛府,沙马里属岷州。清初,沿袭明朝制度,同治十一年(1873年)后,重新划定了和狄两省的边界,以今和政县的宋明岩为南,洮河为东,新路坡为东南。1932年6月10日,桃溪管理局(首府丰台堡)成立。1933年,桃溪管理局更名为康乐管理局(首府新街浦)。1940年,设立康乐县,定为五等县,隶属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3年12月10日,康乐县划归甘肃省第九区行政督察署管辖。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恢复设立康乐县,仍归临夏回族自治州管辖。截至2018年底,康乐县下辖5个镇、10个乡:福城镇、苏集镇、延智镇、井古镇、连路镇、康峰乡、湖关乡、柳川乡、白汪乡、八松乡、明路乡、八丹乡、上湾乡、草滩乡、五湖乡。新直街,附属于县城的一个镇。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东与临洮县接壤,南接威远县、临潭县,西与鹤正县接壤,北与广河县接壤,东经103°-103°24′,北纬34°54′-35°27′,全县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000米,地形平坦,总面积1093平方公里。康乐县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39公里。西南边界是秦岭山脉的西延,海拔1988-13908米。西南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莲花山、太子山,海拔3908米的白石山。它们的树枝呈爪状向内陆延伸。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高,气候变化异常。南部城镇寒冷潮湿,而北部地区干旱缺水。2021年,康乐县平均气温5℃,全年日照时数28小时,比2020年增加296小时。年降水量为6毫米,比2020年减少195毫米。无霜期为221天,比2020年增加了47天。2021年,康乐县水资源总量为33亿立方米。全年用水量3233万立方米,同比下降5%。生活用水量7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工业用水量37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4%;农业用水量22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0.2%;生态用水量4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康乐县现有耕地68万亩,人均3亩。草地272万亩(可利用98万亩),林地97万亩。莲花山有以云杉、冷杉、高山杜鹃为代表的74科191属290多种植物。苏门羚羊、青羊、林麝、毛冠鹿等哺乳动物60余种,斑榛鸡、蓝马鸡、雪鸡、山鸡鹌鹑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50余种。尧水峡森林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800多种,其中乔灌木150多种,野生乔木17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60多种,鸟类150多种。康乐县有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12%。2022年底,康乐县常住人口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城镇人口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农村人口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比例(城镇化率)为56%,比上年末提高7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男性97万人,女性81万人,性别比例为25(100名女性)。全年全县出生总人数35万人,出生率59‰;死亡人数为2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2022年,康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464万元,比去年增长67%。第一产业增加值88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713万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133839万元,增长94%。三种产业结构的比例为7:4: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849元,比上年增长72%。全县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022年,康乐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累计62亿元,扣除增值税抵扣退税影响,同口径增长55%。其中,税收9465万元,合计10375万元,扣除增值税抵扣退税影响,同口径增长71%;非税收入5802万元,同比增长03%。从主要税种看,国内增值税1836万元,同比增长38%;企业所得税69万元,同比下降54%;个人所得税21万元,同比下降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亿元,同比增长01%。2022年,康乐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从三个行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为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固定投资下降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7%。按投资领域划分,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1%,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按项目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增长46%,其他费用下降2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2022年,康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36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元,比上年增长5%。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67,比上年下降09。2022年,康乐县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同比增长41%。夏粮种植面积3万亩,增长56%;秋粮种植面积66万亩,增加3%。小麦种植面积95万亩,减少95%,玉米种植面积07万亩,增加51%,转谷马铃薯种植面积59万亩,下降84%。蔬菜种植面积29万亩,减少68%,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亩,增加18%,果园面积40万亩,增长4%,油料种植面积66万亩,提高74%。2022年,康乐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308万元,同比增长43%。粮食总产量达到99万吨,增长36%。夏粮产量45万吨,下降77%;秋粮产量64万吨,增长82%。小麦产量69万吨,下降45%,玉米产量84万吨,增长93%,转粮马铃薯产量8万吨,减少21%。蔬菜产量26万吨,下降43%,中药材产量36万吨,增长12%,园林水果产量18万吨,增加22%,油料产量9万吨,减少29%。2022年,康乐县肉类总产量767吨,增长52%,禽蛋产量12吨,下降26%,牛奶产量24吨,下降98%。大牲畜库存81万头,增长97%,其中牛68万头,增加84%,出栏48万头,提高81%。存栏羊39万只,增长94%;存栏羊87万只,增加25%;生猪存栏89万头,增长3%,产量50万头,增加25%;家禽库存达到34万只,增长3%,产量达到2万只,增加8%。2022年底,康乐县农机总功率达到7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7万千瓦;5631种拖拉机。全县农作物种植、播种、收割总面积分别达到24万亩、9万亩和51万亩。水产品年产量40吨,新增水平梯田25万亩。2022年,康乐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55万元,同比下降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945万元,同比增长2%。2022年底,康乐县工业企业累计发电333万千瓦时。水力发电92万千瓦时,光伏发电241万千瓦时。2022年,康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万元,比上年增长3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83%,比上年末下降96个百分点。2022年,康乐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494万元,比上年增长54%。2022年,康乐县共完成邮政业业务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07%。全县邮政投递服务(快递、信件、包裹)业务总量达79万件,同比下降41%;快递服务累计完成73万件,同比增长04%。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额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到2022年底,全县4G基站1001个,5G基站351个。全县电话用户总数为8万人,其中移动电话用户75万人,固定电话用户50万人。截至今年年底,有70000名宽带用户。2022年,康乐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万元,比上年下降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万元,同比增长4%;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万元,同比下降0%。据营业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758万元,同比下降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达373万元,下降5%;按消费类型划分,商品零售114元,同比下降4%,餐饮收入719万元,同比下滑6%。2022年,康乐县房地产开发投资较2021年增长7%,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5%。全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2022年末,康乐县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元,同比增长6%。家庭存款2亿元,同比增长2%;非金融企业存款7亿元,同比下降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8亿元,同比增长5%。家庭贷款36亿元,同比增长6%;企事业单位贷款9亿元,同比增长44%。2022年,康乐县保费收入9732万元。财产保险费收入6430万元;个人保险费收入3302万元,比上年下降03%。年赔偿额4066万元。财产保险赔付3818万元;人寿保险支出248万元,比上年下降7%。2022年,康乐县共接待游客71万人次,同比增长6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36%。游客数量和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两个4A级景区(雁支湖景区和草场沟景区)和三个3A级景区(莲花山景区、竹子沟景区和百花林景区)。康乐县距兰州市108公里,属于兰州一小时经济圈。省道311、317、临康、二级公路贯穿全境。康业二级公路和太子山旅游扶贫走廊正在建设中,县乡公路四通八达。2021年,康乐县高速公路客运量94万人次,较2020年下降69%;公路客运周转量9540万人公里,较2020年下降04%;全年公路货运量80万吨,较2020年增长42%;货运周转量为每公里28亿吨,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03倍。截至2022年底,康乐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7所,其中幼儿园69所(含民办幼儿园29所),小学8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13所,高中2所,职业学校1所,教学点83个。普通高中在校生2372人,在校生5975人,毕业生1526人;初中阶段招生4757人,在校学生13077人,毕业生4505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5090人,在校学生32696人,毕业生4804人。该幼儿园(班)有14876名学龄前儿童。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115人,九年一贯制专任教师219人,小学专任教师1748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61%,高中毛入学率为76%。2022年,康乐县共签订技术合同3项,交易金额2280万元,较上年增长20%。专利授权数量为20件,减少了23%。2022年底,康乐县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9%,电视节目人口综合复盖率99%。到2022年底,康乐县将建成15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2个村、2个社区)、154个村级文化广场、152个村级乡村图书馆、150个乡村幼儿园小书架、7个寺庙图书馆。2022年底,康乐县共有医疗单位220个(含民营医院、诊所),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2个,民营医院2个、个体诊所42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154个,其他各类医疗单位3个。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专业人员1494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58人,主治医师71人,执业医师241人,执业助理医师129人,主任护士82人,护理人员223人,护士678人,其他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673张,其中医院床位299张,妇幼保健站床位45张,计划生育服务站床位3张,各类卫生院床位455张。2022年底,康乐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052人,比上年末增加19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5501人,减少38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万人,增加4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万人,增加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5万人,减少80万人。年底,全县共有1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实际缴费1868人。参加工伤保险9942人,增加267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30人,增加95人。2022年底,康乐县共有4065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9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094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423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022年,康乐县实施临时救助6660人,救助资金137万元。2022年底,康乐县共有养老机构3家,提供集中照料床位208张;1所儿童福利机构。康乐历来是丝绸之路、唐藏古道的枢纽,也是各民族茶马交流的活跃地区。这里是貂蝉的故乡,也是胭脂红兔马的发祥地。历史上曾有羌、狄、狄、匈奴、吐谷浑、鲜卑、吐蕃等古代民族生活生产。全县共有13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处,省级1处),包括边家林、春树、巴关、凤台、寺址、狄四平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还有红军长征经过的景谷地区遗址——仙家楼和石家楼。其中,仙家楼遗址被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省唯一一座以农耕和牛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已经建成。传说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以及三国时期关羽的胯部骏马胭脂赤兔,都出自康乐胭脂河。莲花山花节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乐县开发了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窑水峡森林公园、竹子沟、牡丹沟、喜峰窝寺、仙家楼等13个旅游景区。其中,3A级旅游景区1处(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位于康乐县南部。主峰海拔3578米,总面积1691公顷。主要景点有莲花殿、十八罗汉塔、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紫霄殿、娘娘殿、祭殿、祖殿、蛇退、独木桥、金顶、嘉仁巷、玉皇阁、鹞卷。尧水峡森林风景区位于康乐县西南26公里处,距兰州市150公里,是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3万亩。姚水水库位于峡谷口,两岸群山环绕,在中间有峡谷。它建有水坝以阻挡河流并将水储存为湖泊。它占地150英亩,蓄水量为190万立方米。竹子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康乐县明鲁乡坝子沟村。是一个以奶牛文化为主题,休闲体验为核心,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区。观光牧场规划设计有自然牧场区、主题民宿区、拓展训练区、烧烤区、露营区、滑草区、花海区、松林生态区等区域。还有烧烤长廊、休闲竹屋、人民公社、水西水曲、磨水水车、穿越森林、穿越雪山、房车露营等项目。2021年12月,被国家民委评选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甘肃,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而且因其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儿童的成长和未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多个少数民族的家园,分别以藏族和回族为主。这些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对当地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使其既能满足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尽管这两个地区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但在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幼儿园教师对民族文化了解不深,难以将民族文化有效融入日常教学;同时,一些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要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幼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幼师更好地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要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还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幼儿园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促进幼儿园教育均衡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