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7讲八上课标文言文复习《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录一、考情分析 2【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 2篇目1:《三峡》 3篇目2:《答谢中书书》 6篇目3:《记承天寺夜游》 8篇目4:《富贵不能淫》 10篇目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三、方法总结 20中考文言文阅读——划分句段 20四、考场练兵 2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篇目1:《三峡》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二、中心思想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重点字词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荣:茂盛良:甚,很肃:肃杀,凄寒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漱(shù):冲荡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或:有时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冲上,漫上三、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四、理解性默写1、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5、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6、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赏析这句话的含义。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赏析这句话。八个字总结全段,“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树、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景、情融为一体。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凝练。4.本段文字写三峡什么季节的风光?试分析。秋季。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写林寒涧肃、猿鸣凄凉,让人更加感受到深秋萧瑟的气氛。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从什么角度写秋景?试分析。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为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6.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篇目2:《答谢中书书》一、文言知识积累1.重点词语解释①五色(交)辉/交:交相辉映②四(时)(俱)备/时:四季;俱:都③晓雾将(歇)/歇:散尽④夕日欲(颓)/颓:坠落⑤沉鳞(竞)跃/竞:争相⑥古来(共)谈/共:一起⑦(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在;欲界:指人间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三、问题探究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答: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5.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8.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答: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9.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用: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比喻相当)的得意之感。篇目3:《记承天寺夜游》一、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这里指门窗。欣然:愉快地)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5、交横:交错纵横。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二)古今异义1、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4、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二、重点句子翻译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四、内容理解: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幅月夜图,作者没有直接写月,却处处在写月,这样写妙在何处?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写出竹柏之影参差交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充满诗情画意。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作者称自己为“闲人”是因为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他落寞,当然也是他自我排遣的旷达胸襟的体现。这体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的旷达。3.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4.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篇目4:《富贵不能淫》一、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诚:
真正,确实。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焉:
怎么,哪里。丈夫之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命:
教导、训诲。戒之:
告诫。女家:
指夫家。夫子:
指丈夫。正:
准则,标准。
由:
遵循。独行其道: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淫:
使.....
惑乱,
使.....迷惑。
移:
使.....
动摇。
屈:
使.....屈服。(二)词类活用富贵不能淫
原意是惑乱,迷惑,在文中意思为使......迷惑贫贱不能移
原意是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威武不能屈
原意是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屈服(三)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
告诫必敬必戒
谨慎(2)之往之女家
动词,到妾妇之道
助词,的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3)居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居住
第二个:居所,住宅(4)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能够
得志
实现(5)道行天下之大道
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妾妇之道也
原则,行为准则
二、内容理解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3.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4.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请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篇目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字词解释(一)重点字词解释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拨、任用。
3.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4.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5.征于色
征:征验、表现。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是:这样的。7.人恒过
恒:常常。
8.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9.发于声
发:显露、流露。
10.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11.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二)通假字1.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2.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bì)士
“拂”同“弼”,辅佐。(三)词类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
……痛苦。使动用法。)2.劳其筋骨
(劳:使
……劳累。使动用法。)3.饿其体肤
(饿:使……受饥饿。使动用法。)4.空乏其身
(空乏:使……身处贫困之中,使……经受贫困之苦。使动用法。)
5.动心忍性(动:使……惊动;
忍:使……坚忍。使动用法。)
6.人恒过
(过:犯错误。名词用作动词。)7.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指在国内。动词用作状语。)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动词用作状语。)二、重点句子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才能。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之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常常会灭亡。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三、内容梳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为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2.第二段第一句从正面讲人处困境才能奋发,第二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反面讲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本段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练的必要性。3.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应在其中的“生于忧患”一句。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5.请再举出与本文中心论点意思相近的名言。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役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可是他并不消沉、气馁,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干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缝隙。③滟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
溯:
(2)或王命急宜
或:(3)发大溪口
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2.(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3.(2分)【乙】文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等到夏秋水涨时。。(用原文回答)4.(4分)【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甲】文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与【乙】文画线句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路问成人②。子曰:“若臧武仲③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④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⑤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节选自《论语》)【注释】①徙(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②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③臧武伸:鲁国大夫臧孙纥。④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⑤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1.(4分)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2)必敬必戒
戒:(3)见危授命
授:(4)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然:2.(4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3分)【乙】文中与【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讲的道理一致的句子是“”和“”。4.(4分)有人说孟子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解。中考文言文阅读——划分句段1.通读全文,初步理解句子大意。2.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1)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句子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文言句式主谓结构居多,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可通过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句。(3)找出标志性词语。①句首发语词:
“夫”“盖”“然”“则”“然则”“岂”“安”“既”“既而”“故”“至若”“若夫”“于是”等词常用于句首,这些词语的前面一般都要断开。②句末语气词:“者”“也”“欤”“哉”“乎”“耳”“焉”“耶”“矣”等词常用于句末,一般可以在其后断开。③对话标志: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此后就省略主语只出现“曰”。(4)利用特殊虚词。“而”字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完整或较长的句子时,“而”前应断句。“之”作“主谓之间,破坏句子独立性”或作结构助词“的”解释时,“之”前后不断句。(5)利用句子形式断句。文言语法中的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游沙湖①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幕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选自苏轼《东坡志林》)【注释】①《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②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不止医道高,而且不少医学著作。③玉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1.(2分)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往求疗B.解衣欲睡
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C.而颖悟绝人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与之同游清泉寺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流》)2.(2分)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余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4.(3分)理解文章内容。(1)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庞安常“作歌”游清泉寺,你能发现这两位朋友与苏轼各有什么共同点吗?(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简单质朴而富含共同的哲理,请联系生活写出简单体悟。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沅水又东历临沅县西,为明月池、白壁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激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沅水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峙①,秀②若削成,其侧茂竹便娟③,致可玩也。又东带绿萝山,绿萝蒙羃④,频岩临水,实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选自《水经注·沅水》)【注释】①鼎足均峙:鼎足而立,距离匀称②秀:高耸。③便娟:修长而美好的样子。④蒙羃:蒙覆遍布的样子。5.(4分)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1)自非亭午夜分
(2)虽乘奔御风(3)沅水又东历三石涧
(4)秀若削成6.(4分)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行者莫不拥楫嬉游,徘徊爱玩。7.(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清潭镜激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8.(2分)【甲】【乙】两文共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7讲八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目录一、考点过关练 2篇目1:《三峡》 2篇目2:《答谢中书书》 3篇目3:《记承天寺夜游》 4篇目4:《富贵不能淫》 5篇目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二、真题实战练 8三、重难创新练 12篇目1:《三峡》(2023·四川泸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场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天宇晴舞/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B.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C.是日/天字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D.是日/天字晴雾/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B.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C.峰峦上入霄汉上:上方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都、全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甲】文猿鸣凄异、哀转,听者泪沾裳;【乙】文猿鸟乱鸣,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体现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B.【甲】【丙】两文都写了三峡风光,但【甲】文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整体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丙】文主要写了巫山神女峰一带的奇景。C.【甲】【乙】【丙】三文都写到“山”,却各有特点。【甲】文中的山连绵不绝;【乙】文中的山高耸入云。【丙】文中的山,高耸入云,山脚直插江中。D.【甲】【乙】【丙】三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2)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篇目2:《答谢中书书》(2023·陕西安康·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①,辞意不周。(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①草蹙(cù):仓猝,匆忙。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3)去亲为客()
(4)诚足悲忧()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
其翼若垂天之云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C.自康乐以来
徐以杓酌油沥之D.勿我为念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8.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其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篇目3:《记承天寺夜游》(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9.解释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3)狱讼充斥
(4)予弟子由适在济南10.翻译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11.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篇目4:《富贵不能淫》(2023·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③。”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④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思,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⑤,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⑥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⑦毛并咽之,数日不死。(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注释】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获释回汉。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③相坐:连带治罪。④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⑤弥山:满山。⑥窖:收藏东西的地洞。⑦旃(zhān)毛:毡毛。12.解释加点字含义。(1)畔主背亲:(2)单于愈益欲降之:(3)与民由之:13.翻译句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14.甲文《富贵不能淫》中阐述了“大丈夫的内涵”,你认为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篇目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3·广西贵港·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宋昭公出亡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②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注释]:①鄙:边境。②喟然:叹气的样子。③侍御:侍奉君王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政举事B.被服以立
以我酌油知之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16.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列举的历史事实与后面的议论相辅相成,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B.孟子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体现了他不仅重视客观因素对人的影响,也重视主观因素。C.本文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结构紧凑,论证严密,具有说服力。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用排比,有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体现出孟子的雄辩风格。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8.有人认为,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应该改动,因为现在中国国力强大,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19.国之兴衰,事关社稷。请你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并且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警示后来人。(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20.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疾趋度石罅瀑见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3)从山门右折()
(4)虚空皆纬()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23.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 B.盖竹柏/影也C.舍中/掩关熟睡 D.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C.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B.【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D.【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2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2023·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材料二:①单于①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ō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注】①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②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降匈奴的人。28.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文言词句方法释义A本无谋字源推测法:根本,本来B武不应参考成语法:一呼百应回应,回答C畔主背亲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通“叛”,背叛,违背D副有罪,当相坐查阅词典法:①席地而坐;②座位;③由于,因为;④定罪;席地而坐A.A B.B C.C D.D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与“女为人臣子”中的“女”意义相同。B.“往送之门”与“举剑欲击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C.“天雨雪”与“雨雪霏霏”中的“雨”用法和意义相同。D.“以顺为正者”与“空以身膏草野”中的“以”意义不同。30.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B.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C.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D.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3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32.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此公孙衍、张仪不算“大丈夫”。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二中苏武的事迹,说明理由。(2022·贵州黔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战国】《孟子·告子下》)【乙】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宋】苏洵《管仲论》)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时卫国大臣。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3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乱其所为③萧何且死
④固宜如此也3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35.【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36.【甲】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说说批评了管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台承包合同(2篇)
- 区域配送承包协议书(2篇)
- 单位和个人签的销售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级云存储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盆栽艺术品买卖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甲方乙方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合同
- 代持股票协议合规性分析报告
- 服务外包合同的合规性
- 生态园艺花木合同
- 抵押合同解除还款责任解除协议
- 标准中介服务合同样本
- 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模具行业竞争模式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跨学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 学校心理辅导谈话方案预案
- PMP项目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航空运输数据挖掘
- 领导干部离任交接表
- 品酒师(四级)资格认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基础会计》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