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1美国商学院申请经验和教训_第1页
我的2011美国商学院申请经验和教训_第2页
我的2011美国商学院申请经验和教训_第3页
我的2011美国商学院申请经验和教训_第4页
我的2011美国商学院申请经验和教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2011美国商学院申请经验和教训,捷径和弯路(非牛适用)

对美国GraduateBusinessSchool的申请几乎贯穿了我整个大学四年级,加上之前IELTS和GMAT的备考,这一年多应该是我整个大学最tough的时光了。当然从中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以美国的申请为主做一个总结,谈谈我的申请经历,提供一些个人经验作为参考,也会有许多从中得到的技巧和教训,走过的捷径和弯路,希望对未来的申请者,特别是对于和我有类似BG的同学(即非牛人)有所帮助。当然我最想的是,和同学,战友还有兄弟伙些一起分享一下这一年多的酸甜苦辣,作为大学生活后半段的回忆。

PartA先谈谈我的整个申请周期,下面是我的申请流程:2010.22010.32010.3.2010.42010.62010.72010.8正式咨询美国留学报名新东方暑期GMAT培训班准备IELTS考试IELTS一战报名8月份的GMAT考试北京新东方GMAT住宿班暑期培训GMAT考试

2010.9-102010.9-102010.112010.11-2011.22011.11联系相关机构,开始选校联系教授推荐信第一封拒信UIUC四连拒(绝对黑暗的三个月)

IELTS二战2011.12011.22011.2DIY补申学校(开始不淡定)1stInterview,UniversityofMiami(MBA-Finance)1stOfferfromKing’sCollege,London(Conditionaloffer)2011.32011.32011.3.142011.3.16第一个美国方面录取,UniversityofTexas,Dallas即UTD(Finance)Rejectfrom保底学校UniversityofDenver50%ScholarshipfromUTD!第三个录取,

UniversityofFlorida(InternationalBusiness)2011.42011.4DecisionfromUniversityofMiami决定去向,签证

这个流程绝对不是最佳的方案,甚至有些notappropriate,因为里面很多环节都偏晚或欠妥(时间安排上的滞后,偏差和过于紧凑对我的申请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后面会详细提及)。而且申请者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来规划自己的申请。

PartB然后详细谈谈申请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提供一些我的个人经验和教训,其中可能由于个人BG和target学校的不同,也可能由于今年格外严峻的申请形势,会造成我的部分观点和以往许多申请经验有所不同甚至冲突,但我认为还是很practical的哈,供大家参考取舍。

1.TOEFL或IELTS

虽然美国大多数大学,约2500家可以接受雅思以代替托福成绩,但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是强烈建议考托福的哈。先谈谈我比较熟悉的雅思。很多人认为托福考试的难度大于雅思,但我认为两者难度并不好评价(比如有人T99的雅思7.5,也有T104的雅思7),但是可以断定的是,就准备周期而言雅思是短于托福的,因为对于每个中国candidate,至少需要一个月去适应托福这种全新的考试模式,听说读写每个section都会跟我们传统的英语考试有所差别。而雅思出题形式比较正统,很好适应,如果英语底子不错的话做一套剑桥7就可以上考场了。我一战雅思时先做了剑桥7,然后是4和6,去年三月和四月初,每天1-2小时(因为当时赶上Project的高峰期和Midterm),然后一战。二战就很顺了,重新做了一遍剑桥7,前后3天时间。7分。

TOEFL和IELTS两者间普遍接受的换算方式是T80=IELTS6.0,90=6.5,100=7.0,105=7.5,110=8,但雅思在美国高校申请中确实有点不待见,比如Denver托福最低要求88,雅思是6.5(这个还比较能接受),Maryland托福100,雅思要四个7(这个就比较BT了),例子不胜枚举。还有一些个人体会,就是雅思成绩也许会拖长美国部分商学院的审核时间。比如UofMiami在2月2日完成了对我的MBAinterview,3月15日才显示applicationcomplete,但有人2月14日interview,3月初就收到了decision;又比如我和另一位申请者去年11月同时完成UofFlorida的InternationalBusiness的申请,但她2月10日收到了AD,而我的decision在申请之初就被告知要等到3月,而正式AD被拖延到3月15日。一种非官方的说法是造成我applicationdecision推迟的原因是我submit的是雅思成绩,而对于rollingbase的学校,雅思申请者通常会在GraduateAdmissionOffice中delay一段时间审核,但消息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充裕,并且坚定的想去美国,那就去考托福吧。备考时paymoreeffort,申请时就省点心。

2.

GMAT

如果说托福雅思是申请过程中的一道坎的话,那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GRE就是大BOSS了,其难度和准备周期是托福雅思所不能相比的。GMAT/GRE并不是单纯的英语水平考试,而是以英语为载体对申请者AcademicPotential的一个评估。一般来讲对于美国BusinessGraduateSchool,除一些偏数理的program比如FinancialEngineering接受或要求GRE成绩外,applicant一般需要参加GMAT考试。

首先说说GMAT的前期准备。单词不用刻意去背,澳大平时积累应该足够用。备考周期一般以半年到一年为宜,但由于担心澳大BT的Curriculum,我只用了2个月时间备考,即去年暑期,这是一个失误吧,因为澳大大四上学期的前段时间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所以其实下一届申请的同学在11月份澳大midterm之前,都可以把时间投入GMAT的备考之中。

再说说暑期培训。新东方的北京GMAT住宿班的质量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是非常必要参加的,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收获。很多同学会有一个错误认识,认为培训班可以教给你很多解题技巧和思路,但我的观点是技巧和思路只能从自己不断练习中总结出来,而暑期培训班能给你的是对GMAT的全面认识,让你对GMAT考试知根知底,从而让我们增加考试的信心,因为人的恐惧往往来自于对未知事物的不安。同样重要的是,新东方的暑期培训可以把我们“囚禁”在北京六环之外的荒山野岭,静下心来去听讲笔记做题上晚自习,然后认识很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简略说一下我的GMAT心得,也许不是很有说服力。我是从去年7月1日进入北京的培训班,开始接触GMAT.大概每天是6个小时课程,然后给自己安排2个小时自习和作业,期间以练习GMATOfficialGuide(OG)的阅读和新东方自编教材上的语法逻辑数学的为主。7月22日回家继续奋战,每天6小时左右,把OG全部做完,并把语法做了两遍,然后是旧版PREP语法,新东方语法和逻辑教材,5套GWD(被打击过),还有4次PREP的模考。然后再考试前一周做机经和练习写作(机经做了两套因为8月20日换了题库),8月26日考试,690。之后再也没有碰过GMAT。

也许是因为这个atthattime还OK的分数(现在看来有点不够用),我没有选择二战,这也许是我申请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当时看了很多target学校的profile,比如我dreamschool之一的BostonU,发现他们的averageGMATscore最多也就660,于是也放松了很多。这是一个几乎致命的失误,因为美国院校的program都需要留出大量的位置给GMAT相对低的本土学生(比如UFL本土学生占92%,而他们的G甚至可以低到600以下),所以官方averageGMATscore并不代表,且远远低于录取中国学生的GMAT分数线,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大多数同学都有二战甚至三战GMAT的经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事情。因为随着复习时间的增加,对于GMAT出题原理和要点的领悟也会加强,二战或三战往往是已经备考四至六个月的黄金时段,有很高的概率可以刷出一个更好的分数。客观事实是,随着出国人数的年年递增,中国考生的GMAT分数线也类似于通胀之于物价般的一年高过一年,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数,才是取得competitiveadvantage最好办法。我建议只要有精力和时间,只要一战不是exceptionallyhigh,都可以尝试一下二战GMAT。考试时间不是问题,因为就算已经submitapplication之后,也可以用新的GMATScore去Replacethepreviousone,而且几乎所有学校录取时都只看最高分数那一次分数(有位和我一起申UFL的同学,前三次G都在600以下,最后一次冲到710,仍然录取)。但澳大大四中要兼顾相对繁重的学业,也许我们在GMAT刷分上比内地学校不占优势,但也不乏很多成功的例子。

3.澳大&GPA

说到澳大,英文授课是相比之下的一个优势,因此可以waive掉一些学校的托福雅思成绩,比如Rochester和Case。并且澳大GPA系统和美国接轨,所以成绩单不用去专门机构进行认证,对申请有简化作用。

同时会有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澳大在美国知名度不高等,会对申请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会在每个申请中都写到theleadingUniversityinMacau,theLasVegasofAsia等字眼,但作用应该有限。本科学校知名度对于申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有位69族的人大哥们儿拿了UofMiami的MAcc带奖offer,就因为Miami系主任对人大有好感。澳大竞争力很难评估,但一定会越来越好。这句话有些官方了但真希望这样!

对于GPA我给不了太多想法和意见。每个学校和专业对GPA要求不尽相同。对于比较老牌且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GPA大于3.5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但对于一部分学校而言,3.0左右已经足够让你拥有录取资格。澳大的GPA给的相对严,会对申请学校有一些影响,但这就是reality,我们必须要面对。

4.Essay&RecommendationLetter

Essay真正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文书本身,而是写作过程。这个过程是申请的一笔财富,因为我们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去搜集各方面信息去了解这个学校这个program,去思考whythisUniversity,whyMSF,WhyMBArightafterundergraduate,etc.并不断总结自己的experience,包装自己的advantage,challenge自己的weakness,从而让自己的careergoal明朗化。

然而很多人强调Essay本身的重要性,但我认为至少在我target的学校范围内,Essay对于学校admissionoffice不会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所有申请人的Essay都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比如我就把银行实习时干的苦力催账单工作硬是写成了contributetothedevelopmentofcustomermaintenancesystem,鄙视自己哈),而这些夸张手法学校都懂的,所以他们只会把Essay当作参考而已,毕竟谁都可以轻松的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超人。

也许对于最top的学校,用Essay去impress对方能促成你的录取,但这毕竟是要建立在你有超强的G/T分数和GPA之上。对于大多数学校,我认为写作Essay并不需要把标新立异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把自己的背景和经历跟他的program的特色最大限度的契合起来,展示你足够qualified有足够abilityandpotential去攻读这个program,并把自己的careergoal和program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就好了。如果有特别好的有把握的创意,也不妨写出来,但切勿弄巧成拙。因为站在大部分学校的角度上来讲,它们想要录取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够格的,与项目匹配的人,而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异于常人的天才或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因为它们不是哈佛或者普林斯顿。

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看待推荐人的作用。当然,能找到professor写的,作用应该会比associateorassistantprofessor大,但学校绝对不可能因为一封普通的推荐信就录取你,而只是把它当作不太重要的参考,因为几乎每位professor都会在推荐信上填stronglyrecommend,也会很nice的在我们recommendationform里面勾“top1%student”(我拆过一封,professor确实时给我填的top1%,但其实我在他课上只有B+的表现,他对我太好了!),因为这样的水分普遍存在,所以学校也不会太看重一般的推荐信。所以除非我们可以找到世界级的学者或是在申请领域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人物比如NobelWinner,否则学校都不会只盯着推荐人对你的Recommendation看,而是更着重地评估推荐人对你的Reference。所以尽量找几个了解你的professors,跟他谈谈你的advantage,plan,career,interests和你对推荐信的一些希望提到的内容,简单一些,就好了。

对于Essay和推荐人,只要不出现明显的漏洞,比如把自己的CareerGoal写偏题或者被推荐人填NotRecommend(找到这种老师就极品咯哈),就不会有大问题。所以我认为好的Essay和好的推荐人的作用只是确保我们的申请不会被减分,当然这种观点不适用于topschool。

5.

Intern&Activities

亮眼的实习经验绝对是对申请有加分效果的。是亮眼的实习哈。对于MSF的申请来讲,好的实习配备推荐是一个worldclassbank+

一个fortune500,这绝对会对申请有很大帮助。如果找不到这么牛的,那一些与申请相关的internship也应该悉数列出,有一定会比没有好。比如我虽然只有一家ordinaryforeigncommercialbank(UnitedCommercialBank,China)的实习经历,但UofMiami对我做Interview的officer仍然显示出了很高的兴趣,问了一些关于这个实习工作的问题。

也许美国高校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校都重视申请人的课外活动经历,但这种重视也是相对的,而且会对于申请专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比如MGMT专业会比MSF更看重studentsclub,IB也会比MSF更看重exchangeactivity等等。但并不是说课外活动对于MSF申请没有帮助,因为essay和interview里面很有可能会碰到类似leadership或teamwork的相关topics,一些活动experience会让你有充足的话题可以跟他们绕。

6.

Summary

来给一个比较笼统的申请人各项背景按重要性的排序:GMAT>UndergraduateUniversity&GPA>TOEFL>INTERNSHIP>ESSAY>ACTIVITIES>REFEREE,其中前三项的重要性要significantly高于后四个。这只是从我的申请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只适用于我target的范围的学校。当然了,每个单项的重要性会跟学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有的学校是GT控,只要G高T高GPA低也会要你(UFL应该算一个,还有,很多学校的MBA也不太看GPA);有的学校会很看重GPA,如果GPA不行G/T再高也是没用的哇(UofDenver连730/104的都拒,估计是因为那位兄弟GPA只有3.05吧。而且我也不可能算出每个单项所占的百分比或权重(我觉得可能连很多学校自己都不清楚吧)。我的建议是,想要知道这个学校看重哪个方面,一是去学校官方网站查查往届学生(最好是internationalstudents)的ClassProfile,二是去ChaseDream上搜搜这个学校以前录取中国学生的背景。

Part

C

谈谈选校。选校大致的跨度我认可比较经典的2+4+3。就是两个碰碰运气的学校(ordreamschool),4个可以冲击的target的学校和3个保底学校。大家可以参考Crystal的帖子/share/226208047/5433111625,里面有很好的叙述。9所学校是我比较推荐的申请数量,不会太少以至于冒太大风险,也不会太多导致忙不过来从而降低每一所的申请质量(比如赶不上1strounddeadline误事或essay完成草率).因为我自己除了美国之外英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都有申请(sodiversified!!也许是因为不够淡定不够confident),到头来反而觉得必要性不大。只要在选校阶段下足功夫,把调研工作做够,多咨询一下相关信息,9所学校是比较理想的申请数量。

也许3所保底学校看上去显得很保守,但事实是留学人数急剧飙升,还有中国留学生G/T成绩不断刷高,很多学校的门槛都被越抬越高,导致一些传统的保底校都被宠得过于骄傲变得不保底了。今年申请的火爆应该会持续,谁也不知道明年的美国申请是什么样子,所以至少3所保底是我的建议,保底学校真的会拒人,我体会过的。Location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直接关系到未来的intern甚至employment(如果把毕业后几年工作重心或经验累积放在美国的话)。很多NN都写过关于location选择的心得,我就省略了。

最后结合我target的学校信息来谈谈我的择校过程,作为参考。

综合排名绝对选校时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很多中国学生,综排和名气几乎是唯一的追求。学校的综合排名确实对未来回国就业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单单追求综排是对自己未来规划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去年10月第一轮选校的时候我就只选择了七所top60的学校,导致忽略掉了很多有潜力的,有好的location的,有特色且program出色的学校,造成了后来开始今年1月DIY补申学校时时间很赶,在短短几天内进行大工作量的申请,并错过了一些专业很突出的学校(比如UA,deadline1月15日),也错过了一些学校的1stround,比如DU,以至后来录满被拒。

最初选择的七所学校中六所被拒,UniversityofFlorida录取,录取的program是IB。这个program主要诟病在于IB不强的专业性和佛州经济形势。但这个program的国际生比例(only8%)很attractive,有对于Entrepreneurship的Certificate,且学分政策灵活可以自己控制毕业时间,加之UFL的reputation和GraduateInternationalStudentService很impressive,也会为它加分。另外佛州气候很好,阳光温暖。

后来DIY补申的学校中包括传统的MSF保底校,UniversityofDenver和universityofTexas,Dallas。DU的reject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他家也是申请的热门。UTD是第一个给我录取的美国高校,很感谢他结束了我接近3个月的黑暗不淡定期,而且也是我很喜欢的学校,虽然有综排和国际生比例高的硬伤,但他top40的GraduateBusinessSchool,impressive的full-timeemploymentrate,specialized的MSF方向,还有较低的tuitionfee和温暖气候都是他的优势。另外给我offer的半奖(applicant今年gmat680以上且undergraduateschool在他家dean的list上,都会有considerable的奖学金。UTD是公立学校,可见德州政府财政收入的可观),让UTD性价比很高。而且scholarship的经历也会为以后的发展润色很多。虽然最后还没有定要不要去,但用UTD补申保底是我申请中很明智的决定,下一届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一下这所学校。

除此之外我还申请了UofMiami的MBA-finance,现在看来这应该也是一个较为明智的决定。虽然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叫,undergraduate学生去读MBA无异于把钱往海里扔,但也有很多信息显示,毕业马上MBA可能也是一种捷径。商学院的资源是首先为MBA服务的,因为MBA的表现直接体现商学院的水平,所以保证MBA的教学和就业是很多商学院的头等要务。据说有澳大MBA学长直接拿到摩根的intern,有待证实,但MBA的就业资源比如招聘会或network比MSF强大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竞争人数的原因,普通的MBA项目这两年的申请要远比已经白热化的MSF容易很多,比如同为TOP50的学校,CWRU的MSF申请极度变态,但UofMiami的MBA-Finance反而会相对宽松。但如果要把MBA纳入考虑范围,需要调查清楚学校MBAadmission的录取条件,因为有相当多的Full-timeMBA是workingexperienceRequired的。

PartD我的申请经验和教训差不多就是以上了,衷心希望对参考的同学有所帮助。总的来说申请学校的这一年多的路可以让我们收获很多,成长很多,有些感慨。

最开始连对雅思都会觉得没底气,然后为了GMAT失落的放弃大好的夏天把自己丢在北京六环,接着回到家一憋又是三十天,推掉了大量同学聚会,然后好不容易在临考5天前刚做完机经就被换了题库,接着考完了G还莫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