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ⅱ人教新资料第10课(游褒禅山记)资料第1页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言词语:阳、谬、咎、极、于是、夷、非常、观、至于、相、焉、穷、尽、其。辨析词类活用:动词用做名词、形容词用做动词以及词类活用和词兼类区分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治学、处事都必须含有百折不挠意志和“深思慎取”态度,才能取得成功道理第2页我国地大物博,奇山异水遍布大江南北,历代文人骚客、雅士名流,多喜访游这些胜景,吟诗作赋,挥毫作文,描写各地各时独特风景,借以抒发其胸中块垒。第3页或仕途失意,或忧国忧民,或高超出世,一言以蔽之,多是景为情役。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则独出机杼,走出了写景抒情窠臼,开创了记叙说理新境界。探究:那么此文记叙了什么地方胜景,又阐述了什么道理呢?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自主校对】一、父甫二、道:道路/说/原因,缘由/道义/道理;文:碑文/文章/柔和/掩盖;乃:为,是,表判断/才/却,竟然/就/你,你:盖:发语词,也有“大约”意思/伞盖/就因为;其:助词,无实在意义/活用为第一人称,我/它,表领属关系/莫非,表示反问语气;以:因为/用来,拿/而,表并列/而,表承接;然:……样子/然而/这么第13页一、作者档案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我国古代出色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第14页王安石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二十二岁(庆历三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元丰八年司马光为宰相,废除新法,王安石忧愤而死。后被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第15页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其文议论透辟,词锋尖锐,语言洗练,善于分析问题,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第16页二、背景回放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感想。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够无悔矣”观点是一致,可视为这一观点发展。第17页一、整体悟读本文是怎样把治学道理蕴涵在记游过程中?参考答案: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道理。这从文章组织结构上也能够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由来考释,不是普通写景文字,而含有学人实证精神。第18页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深越奇;再写游者越进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终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妙笔。第19页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人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取得成功,到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第20页二、局部涵泳1.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这么比较作用是什么?第21页参考答案:项目景观位置距离游人环境特点作用观点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平淡无奇为游历后洞作铺垫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后洞险以远至者少其见愈奇为后文议论张本第22页2.文章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而慎取”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络吗?参考答案:作者游褒禅山,原来是一次日常游历活动,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多少悟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结论。第23页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详细分析了“至”几个条件,最终得出“尽吾志”观点——这正是“深思而慎取”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观点跟“深思而慎取”观点是有联络:“尽吾志”观点是在“深思而慎取”基础上产生;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第24页3.作者是怎样论证“志”“力”“物”三者之间关系?参考答案:作者提出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示了三层意思,提出了到达目标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第25页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有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需要坚定志向、不停艰辛努力又需要一定物质条件才能完成一个理想追求道理,说得清楚、完全而透彻。第26页三个“不能至”三层意思,是按照三个条件主要性依次排列,逻辑十分严密。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志”又是最根本。三、开放探究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络?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二者内在联络这三方面思索。第27页思绪提醒一: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终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思绪提醒二: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来而记之者已少”;第28页“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或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深化,是从详细事物中悟出来含有哲理感想。思绪提醒三: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共同点:都必须含有百折不挠意志和深思慎取态度。第29页一、文脉梳理第30页二、意旨探微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游记,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志向和顽强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态度。第31页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不一样于普通游记,不重山川风物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标,记游内容只是说理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个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启发,使完美表现形式与深刻思想内容友好统一。第32页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而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记游内容是议论基础,是议论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记游处处从后面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议论又处处紧紧围绕前面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33页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主意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观点,另外也包括“深思而慎取”观点,所以,文章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紧围绕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第一段介绍褒禅山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概况从详。前者又记仆碑文字从详,其余从略;第34页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从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从略,后洞从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从略,写心情之“悔”从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心得从详,借仆碑抒发感叹从略。议游华山洞心得,又议“志”从详,议“力”“物”从略。第35页3.文笔简练,语言凝练本文记叙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出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没有用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至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够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警句。第36页1.名句默写。(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险以远,则至者少。(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7页答案: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够无悔矣(4)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38页解析:“胜”应读“shēnɡ”。答案:C第39页第40页解析:下,攻占;漫,含糊。答案:
A第41页第42页解析:两个“乃”都相当于“是”,表判断,动词。A项第一个“其”代指“自己”;第二个“其”代指“它”。B项第一个“然”是“……样子”;第二个“然”表转折,不过。D项第一个“为”,有,动词;第二个“为”,是,动词。答案:
C第43页解析:名词作动词,其它三项是使动使用方法。答案:A第44页一、文段精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2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第45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够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46页第47页解析:
A.“叹”是“感叹”意思。B.“相”是“帮助”意思。D.“孰”是“谁”意思。答案:
C第48页第49页解析:①中“之”为代词,②中“之”为结构助词,放在句子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中“以”为连词,而且,表并列,④中“以”为介词,因,因为,因为。答案:
D第50页第51页解析:A项用于判断句中,表示语气停顿,助词;其它三项相当于“……人”,代词。答案:
A第52页9.对以下句子翻译,不正确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领域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顿前进第53页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乱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文字),而没有些人能够说明情况解析:
C.“至于”意思是“到,到了”。答案:
C第54页10.“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以下内容不属于“所得”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第55页解析:
A项表示自己感叹,不属于“所得”。答案:
A第56页11.对选段文字讲解,不正确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抵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主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抵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第57页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么深刻结论,也很惋惜。D.平和近地方,游览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解析:C.“很惋惜”错,文中没有表现出来。答案:
C第58页12.翻译下面句子。(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9页(2)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0页答案:(1)但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他人(看来)是能够嘲笑,在自己(看来)是有所悔恨。(2)这就是今天治学人不能够不深入思索、慎重选取缘故了。第61页第62页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回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第63页第64页第65页解析:
A.过,造访。答案:
A第66页第67页第68页解析:
C.介词,来。A.动词,建成/介词,表被动。B.动词,到/介词,对于。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答案:
C第69页15.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一组是(
)①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④作《咏怀诗》以见志⑤荫茂树而撷涧芳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④ D.②⑤⑥解析:④句是写阮籍,⑥句是抒情句子。答案:
A第70页16.以下对原文内容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始便交代游览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环境和壮美景色。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为远景。第71页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对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欣慰,并表示建功立业强烈愿望。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字句参差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铮铮悦耳。整篇文章给人以美享受。解析:
C.不是“建功立业”而是隐居处世。答案:C第72页1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3页(3)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4页答案:
(1)澎湃波涛向西飞跃,好似素白虹霓,时隐时现。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2)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祸乱,写作《咏怀诗》来表明志向。(3)人世间是与非、太平与混乱,天地间四季变迁,都如同随风飘落万千树叶普通细小。第75页【参考译文】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在通州掌管榷务,我去造访他。十六日,与他到州南狼山游玩。山上多古松,桂树、桧树、柏树好几百株。傍着山势建筑成寺庙,寺庙在树间错落分布。最上面是支云塔,高危地踞于山巅,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楼和准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极为幽深。所到僧舍,房廊波折,左右苍翠围绕,与世俗尘世隔绝。第76页侧身回望,江海滔天,几乎就在窗户之下。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林际。时令正值中秋,海潮怒涨,澎湃波涛向西飞跃,好似素白虹霓,时隐时现。我与莼斋看到这些非常兴奋。狼山是淮安、扬州以东最为雄险、尤其、漂亮地方。长江水从岷蜀经吴楚行程万里,到这里江水宽敞无边,与海汇合。江水控制着山川,分开中国与外国,造物者设下这么一个险要地方,王公贵族认为这非常牢靠,古今豪杰之士都重视这里海防。第77页过去阮籍遭遇晋国祸乱,写作《咏怀诗》来表明志向,登上广武山,慨叹时代没有英雄。现在我与莼斋幸运地处于这个时代,太平天国之乱早已平息,国内没有战事,境内没有外国人,同外国也缔结了坚明条约,中外都庆贺安乐太平,要作深忧远虑,又怎么办呢?第78页我现在又愈加年老愚钝,被时代抛弃,只想处身世外,抛开许多烦事,在这座山上徜徉,在树浓阴下采摘山谷野花,在山上眺望大海,凭吊古代兴亡之事,左手拿着书册,右手拿着酒杯,浅唱低吟,或躺或卧,来了却一生。人世间是与非、太平与混乱,天地间四季变迁,都如同随风飘落万千树叶普通细小,对于隐居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回来就书写,作了这篇游记。第79页第80页第81页第82页第83页第84页解析:
B.“和”读hè,动词,意思是“友好地跟着唱或伴奏”。此处不作形容词,也不能了解为“和睦”。答案:
B第85页第86页第87页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当“用”“拿”讲。B项第一句“其”是代词,指“它们”,第二句是表语气副词,此处是表反问语气。C项前一句“而”表并列,第二句是连词,表修饰。D项“声闻于天”中“于”是介词,“在”意思,第二句“于”是介词,当“因为”讲。答案:A第88页20.以下各句对文章阐述,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段经过对山人放鹤、收鹤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原因。C.第三段经过与山人对话,明确表示了作者对“隐居之乐”了解。D.作者最终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第89页解析:此题考查了解文章内容能力。D项对引用“山人”作歌作用了解不妥,它不能了解为“意境悠远,余韵悠长”。文章最终写山人作“放鹤、招鹤之歌”,点明主旨,含义深刻,也表现隐居之乐。答案:D第90页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1页解析:(1)“乐”是意动使用方法,要解释为“以之为乐”。(2)“全”“名”是关键词,“全”是使动使用方法,当“使之全”讲,“名”是动词,“闻名”意思。答案:
(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真性,并闻名后世。第92页【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二分之一。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迁居到原来住屋东面,在东山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地方,就在它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像个大环,只缺它正西一面,山人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时候,草木茂盛,似乎靠近天空;秋月冬雪,使辽阔大地一片雪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第93页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翱翔到云层上面,黄昏,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做“放鹤亭”。第94页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幕友和下属去探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高兴。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而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高兴吗?即使是朝南坐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北面叫,它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第95页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品格清高、深沉、平静、自在,超出在尘世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作者把它比作明智人、有才能人和身怀高尚品德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像是有利而无害。然而,卫懿公兴趣鹤,就丧失了自己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没有什么像酒那样严重了;第96页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所以保全了本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平静、自在像鹤那样,还不能兴趣;假如兴趣它,就会丧失自己国家。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人,即使是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像酒那样东西,兴趣它尚且不能成为祸患,何况兴趣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高兴是不能够放在一起讲。”第97页山人听了我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么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缺口。在高空翱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地方。很快地回过身体,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突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抬头飞向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第98页鹤归来了,在东山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下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第99页22.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能够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初他34岁,刚辞去舒州通判。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0页答案: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辞去舒州通判时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一篇游记。第101页2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结合你对《游褒禅山记》感悟,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看法。树上有一只很诱人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无”——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也不算白费劲,最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假如这时从梯子上下来,再去摘其它树上也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2页答案: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切不可中途而废,就像王安石游褒禅山,不能“尽吾志”,致使“不得极夫游之乐”,最终怎一个“悔”字了得。第103页□王安石与褒禅山安徽含山县城北,山峦起伏,风景秀美。城北褒山乡距城十五里处,十年浩劫前,仍有寺庙,建筑宏伟,当地人称为“大庙”。院内古树参天,墙外翠竹茂密,相传这座寺庙是唐朝和尚慧褒隐居之所,王安石称之为“慧空禅院”。距此院约二百米处半山腰上有大小二宝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可惜宝塔在十年浩劫期间被人用炸药轰毁。寺院被拆除。第104页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作品。7年后(1061)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9年后(1070)拜相,不顾保守派反对,主动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能够无悔矣”观点是一致,可视为这一观点发展。第105页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提倡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主动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应社会矛盾之作,表达了他政治主张和理想。他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格调高峻。他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第106页□王安石诗词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3.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孤桐》)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5.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第107页6.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7.浓绿万枝红一点,感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9.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桂枝香·金陵怀古》)10.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浣溪沙》)第108页一次游洞,对于游者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事了,但对于善于思索王安石来说,就不普通了,他能从游洞不能坚持到底而遗憾、而思索,体悟出做任何事情都是对意志考验、对毅力锻炼。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第109页就是因为人们只是在“夷以近”地方徘徊、畏缩不前,这么是不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只有不避“险远”,勇往直前,树雄心,立壮志,发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大无畏精神,才不至于中途退缩,才能取得真正有价值收获和可喜成就。第110页一块倒在路旁石碑,常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可王安石就与众不一样,他能对路旁倒着“其文漫灭”石碑产生联想,感叹“悲夫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世以讹传讹,不明真相。继而勉励读书人要“深思”“慎取”,必须要“有志”,不然“深思”则不可能,更谈不到“慎取”,依然会“谬其传”。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索,勇于探索,勇于坚持,才会最终取得成功。第111页[利用方向]上述材料能够利用在“志向”“毅力”“机遇”“思索”“探索”“实践”“志、力、物”“成与败”“主观与客观”等相关话题作文中。[精彩利用]“我们能够不伟大,但我们庄重;我们能够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能够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毕淑敏)无须在意人生道路是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努力,你就坐拥了人生漂亮。第112页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能够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能够无悔矣。若“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一样为人嘲笑。以后,他每走一步,每烙上一个生命脚印,都会问自己:“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第113页正因为这么,他不再在意脚印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洒满了努力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脉搏说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满足了。静心念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佳句,你就会有更深体会。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人生每一步,那你道路就是美极致。第114页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因事见理,前面事和后面理紧密相扣,把深刻抽象道理谈得详细生动,浅显易懂。文章一开始介绍褒禅山时,就尤其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碑情况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面议论作铺垫。记游山,不记别,只记游山洞。第115页前洞略写,指出路近、地平、游者众,为后面议论作铺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后洞详写,突出路远、奇险、深寒、游者少,和前洞对比,并交代退出情况,为后文议论作了有力铺垫。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及安装服务合同
- 公租房转让 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农业技术与种植服务合同
- 口罩销售外销合同范例
- 包车 大巴租赁合同范例
- 卫生保洁清运服务合同范例
- 商贸公司食品供货合同范例
- 仓库装修合同范例
- 土石回填合同模板
- 天津别墅改造合同模板
- 中医科研思路
- 中医创新项目
- 《犯罪心理学(马皑第3版)》章后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 青骄第二课堂2021年禁毒知识答题期末考试答案(初中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测试题库
-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 《水土保持技术》课件-项目八 拦渣措施
- 机动车检测站违规检验整改报告
- 2024年建筑电工复审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4737C++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睡眠医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