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2.试题总分:100分3.试卷页数:10页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A.构建了政教合一的治理体系 B.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C.实现了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可以看出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现大量的祭祀遗存,说明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项正确;红山时期,并不是政教合一的治理体系,排除A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仅从遗存中,不能得出阶级分化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代诸子蜂起,庄子倡导自然,韩非主张彻底抛弃文学、忠信、仁义、贤智,“一断于法”。此外,还有“离坚白”和“合同异”的名家,以及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百家自由发表言论,平等竞争,思想极度活跃。该状况()A.反映了思想在争辩中走向统一 B.体现了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C.说明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 D.根源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变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原因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自由发表言论,平等竞争,思想极度活跃”,结合所学可知是可知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力取得较大的发展,而社会存在的变化,势必会带来社会意识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活跃,并没有提及走向统一,排除A项;百家争论,思想活跃,不能说明诸子学派内部的状况,排除B项;战国时期,儒家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3.岭南之地并入秦版图后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然而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这一措施()A.旨在应对战后不稳定的局面 B.为秦顺利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阻碍了秦朝政治制度的创新 D.直接导致秦政权的二世而亡〖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然而与内地诸郡不同的是,岭南三郡采用设尉不设守的特殊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岭南之地后,由于岭南地区并不稳定,所以设置了具有军事意义的“尉”,A项正确;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岭南地区的控制管理,而此时秦已经统一了六国,排除B项;该措施本身就属于秦朝政治制度的创新,排除C项;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并不会直接导致秦政权的二世而亡,排除D项。故选A项。4.《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图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A.反映魏晋玄学影响绘画风格 B.体现诗画结合的文人画风格C.彰显儒家教化与审美相结合 D.反映理学思想对女性的要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晋(中国)。据材料“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结合图示可知,通过画作,一方面可以了解当时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可以对女子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规范,体现了儒家教化与审美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并不是玄学的影响,排除A项;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东晋时期,理学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5.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 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北魏灭亡后(中国)。据材料“赐复胡姓”,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D项正确;“有效防范”,表述夸大,排除A项;此举并没有激化民族矛盾,反而有利于矛盾的缓和,排除B项;材料强调通过赐姓,促进了民族融合,与门阀世族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该材料可以用来论证()A.经济衰退影响地方行政设置 B.移民多寡决定了机构设置C.该地区已经成为独立行政区 D.经济格局变动的历史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至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至宋时期,南方很多税场升为县,这是因为南方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而导致的,因此,该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经济格局变动的历史进程,D项正确;该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经济格局变动的历史进程,此时福建地区并未经济衰退,排除A项;移民多寡影响机构设置,“决定了”一说表述绝对,排除B项;福建地区很多税场升为县,但仍受到政府的管辖,并不代表该地区已经成为独立行政区,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为刘炜在《中华文明传真》中阐述佛教与儒家对应观念示意图。据此可知()A.佛教积极融合本土文化 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C.三教交融互补趋势明显 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材料中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一定的对应性,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更好地在中国传教,积极融合本土儒家文化,A项正确;材料中并非儒学汲取佛教的教义,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儒家、佛教,没有三教交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D项。故选A项。8.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遭某节度使刺杀,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第一个上书鸣冤,请求严惩凶手,但白居易此举触犯“非谏官,不应先于谏官言事”的条令,被皇帝贬为江州司马。材料说明当时()A.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缓解 B.谏议制度职权分明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D.君相矛盾已白热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非谏官,不应先于谏官言事”,可知白居易当时并不是谏官,却做了谏官应做的事,属于越权行为,侧面说明当时谏议制度职权分明,B项正确;当时唐朝处于藩镇割据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比较紧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谏议制度的特点,无法得出君主专制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君相矛盾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9.《剑桥中国宋代史》中写道:“10—13世纪,亚洲内陆国家治国才能的快速发展允许其在北部边境的国家供养强大的军队,这在数量上和财富上抵消了农耕经济下的宋王朝的优势,在东亚削弱了中原王朝宋的实力。”这可以佐证()A.“闭关锁国”政策的初步萌芽 B.宋代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凸显C.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D.各民族政权形成的对峙局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13世纪(宋朝)。根据材料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治国才能的快速发展让北宋王朝在北部边境国家供养强大军队,但是与此同时农耕经济下产生的优势,即中原王朝的实力也被抵消。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导致了材料所说的状况,D项正确;“闭关锁国”是在明清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代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凸显,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排除C项。故选D项。10.表格为科举制大事年表。年代事件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考官回避制度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封弥(初名法)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殿试誉录表格反映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是()A.时政色彩更浓厚 B.僵化程度日盛C.范围更加普及化 D.趋向公正公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考官回避制度”“殿试封弥(初名法)”“殿试誉录”可知,从隋朝到宋朝,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录取程序趋向公正公平,D项正确;材料说明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是趋向公正公平,未体现时政色彩更浓厚,排除A项;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盛行,僵化程度日盛,排除B项;材料说明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是趋向公正公平,未体现范围更加普及化,排除C项。故选D项。11.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A.是上传下达政令的行政之路 B.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巨大冲击C.有利于提升边疆治理的效能 D.直接促进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据材料“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可以看出宋元政府对茶马古道都加强了治理,有利于提升边疆治理的效能,C项正确;茶马交易既有政令的传达,又有商贸的交流,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排除B项;茶马交易是间接促进了中原与边疆之间的经济交流,并不是直接,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①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②出现了抨击封建专制的异端思想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A.④①③② 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至秦汉时期,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a对应的是④;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b对应的是应是①;宋明理学的发展,推动儒学的成熟,使得儒学更加的思辨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c对应的是③;明清时期,伴随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抨击封建专制的异端思想,d对应的是②,④①③②正确,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13.元代理学家刘因说:“礼乐射御书数,古之所谓艺也,今人虽致力而亦不能,世变使然耳。今之所谓艺者,随世变而下矣,虽然,不可不察也。诗文字画,今所谓艺,亦当致力,所以华国,所以藻物,所以饰身,无不在也。”这说明其()A.突破了传统儒家的文艺观念 B.推动人本主义思潮成为共识C.赋予传统儒学以文化的外衣 D.旨在批判时人艺术品位沉沦〖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材料“礼乐射御书数,古之所谓艺也,今人虽致力而亦不能,世变使然耳。今之所谓艺者,随世变而下矣”,可知传统的文艺观念是礼乐射御书数,而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理学家刘因认为诗文字画也是重要的文艺内容,说明元代对文艺的人认知突破了传统儒家的文艺观念,A项正确;“成为共识”,表述夸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突破,并不是赋予传统儒学以文化的外衣,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时人的艺术品位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4.明朝中后期,笑话文学广为流行。有人认为“笑能疗腐”“心孔塞者,吾能笑之使达”“无所不可,道在戏谑”,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这根源于当时()A.文化政策日益宽松 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世俗文化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中后期(中国)。据材料“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惧权威的思想,敢于调侃权威人物,C项正确;明朝时期,文化政策日益严格,不是宽松,排除A项;社会环境的安定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世俗文化的发展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结果,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为清代漠南蒙古某地城镇分布示意图。当时漠南地区城镇发展的原因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这一因素外,可能还有()A.政府移民推动经济重心转移 B.长途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C.资源丰富吸引农民积极开发 D.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漠南等边远地区城镇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以及长途大额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导致的,B项正确;当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漠南蒙古属于北方,排除A项;农民积极开发不是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城镇中主要从业人员并非是农民而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排除C项。伊犁将军管辖的是新疆,排除D项。故选B项。16.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开始实施多项雄心勃勃的市政计划,希望将华界建设成为可与西方大城市相比肩的现代都市。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改变城市的物质景观,相关官员和专家对华界内的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检查,不少影响市容的房屋被拆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上海()A.政府意志影响城市公共建设 B.经济发展让城市建设水到渠成C.市政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D.将解决民生困境作为施政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上海。由题意可知,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开始实施了市政计划,上海公共空间的演进变化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建设,是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反映了政府意志影响城市公共建设,A项正确;近代城市公共建设确实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但题干所强调的是政府在背后的推动,排除B项;对近代市政建设殖民色彩的描述应该是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受殖民国家的干预和影响,材料不体现这一内容,排除C项;当时推动城市公共事业建设主要基于政治利益,而不是为致力民生改善形象,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表中的日文平假名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与平假名属于同一字体的作品是()ぁぃぅぇぉかきくけこ日文平假名A.欧阳询《小楷心经》 B.罗振玉《集殷墟文字楹联》C.王羲之《兰亭序》 D.智永《真草千字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草书,而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唐朝草书的典型代表,D项正确;欧阳询《小楷心经》为楷书代表,排除A项;罗振玉《集殷墟文字楹联》为甲骨文代表,排除B项;王羲之《兰亭序》为行书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18.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A.坚持平等平权的继承原则 B.遵循遗嘱人的自由支配权C.在公法领域不断修正完善 D.综合考量权利主体的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据材料“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可知从遗嘱人自由安排家族财产,发展为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理剩余财产,既考虑了遗嘱人,又考虑了家庭其他成员的利益,所以是综合考量权利主体的利益,D项正确;男女在继承时,是不平等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综合考量,并不是单纯遵循遗嘱人的自由支配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罗马法私法的不断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19.十四世纪,高致死性传染病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破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高致死性传染病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士兵。由此可见,这两种观点()A.说明了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B.都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C.全面看待流行病肆虐的社会影响D.都从欧洲人为中心角度看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高致死性传染病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破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高致死性传染病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士兵”,体现了欧洲人对同一事物高致死性传染病的不同看法,而导致这种不同是因为都是以欧洲人为中心的角度去看问题,D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两种不同的观点都是以欧洲人为中心去看待问题,不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是看其对欧洲是否有利,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两种观点知识关注欧洲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不是全人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以欧洲人为中心看待问题,并没有全面看待,排除C项。故选D项。20.1845年普鲁士《工业法典》规定对疾病和生活困难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权地方当局对工人实行疾病保险;1861年《商业保险法》把店员一年内连续生病三个月期间工资照发作为明文规定的一项权利。这表明()A.行政权力在推动社会保障建设中作用明显B.工业化进程带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和完善C.工人运动是推动社保的主要动力D.工业革命是贫富分化的主要因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5年和1861年(普鲁士)。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普鲁士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保障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普鲁士相继颁布《工业法典》和《商业保险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体现了工业化进程带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和完善,B项正确;材料表明工业化进程带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并非强调行政权力在推动社会保障建设中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表明工业化进程带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和完善,未体现工人运动是推动社保的主要动力,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1.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体现了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B.旨在提升民众对政治体制的认同C.满足了精英群体的文化诉求 D.利于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开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对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A项正确;公共图书馆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并不是提升政治认同,排除B项;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性别和身份限制,普通群众也可以享受相应的服务,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不是文艺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图是学者对文化、文明的不同认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文明冲突论”世界上的许多冲突是由不同的文明所造成的,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文化自觉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A.前者符合文化应求同存异的主张 B.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论调的纠偏C.强势文明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D.意识形态争端是国际冲突的根源〖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正向题。时空是现代史(世界)。据材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认为文化之间应当彼此尊重,学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样天下才会和谐有序,是对文化趋同性论调的纠偏,B项正确;“强势文化必然战胜弱势文化”,强调的文化的冲突,并不是文化求同存异的思想,排除A项;强势文明并不一定是和平的保证,排除C项;国际冲突的根源是利益的冲突,并不是意识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运动的领导人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以及“要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材料反映了()A.一战后的反英斗争瓦解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印度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殖民统治C.英国殖民统治客观上把欧洲政治制度移植到印度D.“非暴力”思想对印度反英殖民斗争的深远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据材料“印度人的印度”,“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可以看出印度此时民族民族意识的提高,而提出的口号恰恰是西方文化因素,说明印度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殖民统治,B项正确;一战后的反英斗争并没有瓦解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在印度移植政治制度,排除C项;“要战斗,不要乞求”,体现的不是“非暴力”,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0年,中国、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获得申遗成功。中外联合申遗()A.推动了传统贸易方式的复兴 B.增进了国家间相互理解和认同C.有利于该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D.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趋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2020年(中国和马来西亚)。据材料“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可知通过两国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申遗活动,可以增进练过之间的关系,促进两国之间的理解和认同,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无法得出其对传统贸易方式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自然遗产,排除C项;“趋同”,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其中25题21分,26题12分,27题19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效法汉人用瓷器来表达审美,辽瓷中的鸡冠壶(以其形似鸡冠得名)最具代表性。鸡冠壶釉色出挑大胆,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阳刚之美。辽瓷中绿色的器物非常突出——在契丹人的眼中,盎然的绿色代表生养他们的千里草原。鸡冠壶的造型并非一成不变,穿孔式的鸡冠壶出现在辽代早期,通过绳索穿孔而过,方便固定在马背上,适合契丹人的马上生活。到了辽代中晚期,大量契丹人从游牧走向定居,适合居室使用的提梁式鸡冠壶应运而生。从器型风格上看,鸡冠壶从最初的敦厚浑圆到中后期的苗条清瘦,体现了与中原文明交汇融合的特点。总体而言,辽瓷技艺醇熟,造型挺拔劲健。在同时期中国的各类陶瓷中,辽瓷之美在色彩、在形制,在牧情古朴,在和而不同。——摘编自张颖《在辽瓷中还原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材料二:经历了两宋时期的没落,青花瓷在蒙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结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青花瓷也因其高贵典雅的艺术水准而成为14世纪大规模对外出口商品之一。……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几经历史淘洗,“青花之蓝”终于成为华夏文化记忆和对外和平交往中繁荣发展的见证。——摘编自邹文兵、曾璐《“中国蓝”:色彩情感与品牌视觉形象实践研究》(1)根据材料一,从材料中提取关于辽瓷的三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些信息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以来青花瓷快速发展的原因。(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瓷器史中所见中华文化之特性。〖答案〗(1)①提取“效法汉人用瓷器表达审美……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阳刚之美”,解读: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过程;②提取“鸡冠壶的造型并非一成不变,……适合契丹人的马上生活。……大量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解读:体现了契丹封建化历史进程;③提取“从器型风格上看,鸡冠壶从最初的敦厚浑圆到中后期的苗条清瘦”,解读:体现了游牧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汇融合;④提取“辽瓷之美在色彩、……在和而不同”,解读: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交融性。(2)制瓷技术不断发展,艺术水准日益提高;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推动其快速发展;国内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重视和管理;宗教审美的影响;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于艺术审美具有引导、推广作用。(3)包容性/交融性(从辽瓷独具民族特色之美和青花瓷的烧制引入“苏麻离青”可见);历史见证性(从民族交融可见,瓷器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平性(瓷器是中外和平交往中繁荣的见证可见)〖解析〗(1)本题是信息提取及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题目要求可以提取①“效法汉人用瓷器表达审美……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阳刚之美”,结合辽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所学内容,分析对此可以解读为: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过程;提取②“鸡冠壶的造型并非一成不变,……适合契丹人的马上生活。……大量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结合契丹民族的发展史,对此可以解读:体现了契丹封建化的历史进程;提取③“从器型风格上看,鸡冠壶从最初的敦厚浑圆到中后期的苗条清瘦”,结合契丹民族与中华文明的特点,进行分析解读:体现了游牧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汇融合;提取④“辽瓷之美在在色彩、……和而不同”,结合中化文化特点,进行解读: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交融性。(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宋至明清时期。根据材料“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结瓷器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可以得出制瓷技术不断发展;“青花瓷也因其高贵典雅的艺术水准而成为14世纪大规模对外出口商品之一”及结合有关元朝贸易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艺术水准日益提高;元朝海外贸易发达,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推动其快速发展;根据材料“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和管理;根据材料“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可以得出宗教审美的影响;结合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可以得出该时期的发展对艺术审美具有引导、推广作用。(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结合中华文化特点所学及材料一中“鸡冠壶釉色出挑大胆,具有强烈的游牧民族阳刚之美。”及材料二“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可以得出包容性/交融性;材料一“从辽瓷之美在色彩、在形制,在牧情古朴,在和而不同”、到元开始的青花瓷的不断发展史中,不难看出有历史的见证性;从材料二“青花之蓝”终于成为华夏文化记忆和对外和平交往中繁荣发展的见证。”可以看出和平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第奇家族是13世纪到17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专注于经营银行业、羊毛加工业和贸易业。出于对基督教宣扬的“放贷利润”的罪恶感,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代传人科西莫开始通过资助艺术家以实现对心灵的救赎。从艺术作品中,科西莫的灵魂开始得到解脱,于是愈发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艺复兴。在美第奇家族资助的名单中有达·芬奇、但丁、拉斐尔、薄伽丘、马基雅维利、伽利略……佛罗伦萨也因文艺复兴的盛况而成为驰名国际的城市。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人们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赚钱成为正当的、光荣的事情。通过“对人文主义的慷慨赞助”,美第奇家族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使意大利的权力中心不再由宗教和王权垄断,富裕商人(银行家)成为制约权力的重要力量,家族内产生了诸多权贵名流。凭借着资本的力量,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西欧商人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摘编自[英]赫伯特《美第奇家族兴亡史》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第奇家族的历史作用”这一角度出发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论题:美第奇家族的作为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近代化转型。阐述:政治上,美第奇家族凭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本实力产生了诸多权贵,逐渐发展成为制约王权、教权的重要力量,充当了西欧旧秩序的参与者和挑战者,有利于西欧社会政治的近代化转型。经济上,美第奇家族通过银行业获得大量财富,银行放贷业的发展推动了工场手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欧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思想上,美第奇家族通过资助文艺复兴而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让人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追求现实幸福成为正当的、光荣的事情,有利于西欧社会思想的近代化转型。总之,美第奇家族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但其根本是代表其家族和阶级利益。纵观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3世纪到17世纪(欧洲)。据材料“凭借着资本的力量,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西欧商人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从其对西欧近代化转型的影响分析,得出论题:美第奇家族的作为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近代化转型。阐述:首先,从政治角度分析,说明其是西欧旧秩序的参与者和挑战者,有利于西欧社会政治的近代化转型。其次,从经济层面分析,说明家族所经营的产业,对工场手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从思想角度分析,说明其助推文艺复兴,让人的自主意识逐渐觉醒,追求现实幸福成为正当的、光荣的事情,有利于西欧社会思想的近代化转型。最后总结,得出美第奇家族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但其根本是代表其家族和阶级利益。纵观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走西口”是明清以来山西、陕西人民不断迁徙到西口地区(今内蒙古西部地区)谋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走西口的主体主要是军队兵变士兵、蒙古人掳掠的俘虏、追求土地的农人、逃避饥荒的流民等。西口土肥水美,早期走西口的汉民也只向蒙旗交租,不向国家纳赋。走西口者大多春至秋回,当“雁行人”来回奔波于家乡和西口外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只能是其祖籍地,这种观念并没有很快就随着逐渐出现的人口定居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口迁移规模日益扩大,西口也得到发展,至清末,“二百余年,耕凿相安,乡井是故,讼狱至县,差徭应县,虽日蒙疆,俨同内地”——整理自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材料二:20世纪以前,由于美国的劳动力不敷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遂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移民。美国于1860—1920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潮。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很少,而非洲多属非自愿性移民。移民主要流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成为当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技术的传播者。在每个城市,各移民群体都有自己的报刊杂志、体育和文艺团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贫民窟激增及排外主义的兴起,美国政府从1882年起颁布了一系些列歧视性的移民法。——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美国移民潮相比,明清“走西口”人口迁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0—1920年外来移民潮对美国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如何应对人口迁移。〖答案〗(1)美国主要是国际移民,明清“走西口”为国内以互迁;移民美国是受政策和经济吸引,明清“走西口”既有经济因素,又有军事和社会等因素;移民美国多为一次性移民,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