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史

第1页1.下表反应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②“实业救国”思想鼓舞③中华民国南京暂时政府勉励工商业发展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第2页2.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创办,表达主张是(

)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3.下面两幅图所表示辫子留与去反应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剪辫子形成社会风潮直接相关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1861年改革DC第3页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描述,反应了(

)A.社会生活近代化B.礼仪风俗简练化C.民间衣饰西洋化D.民族经济工业化5.瞿秋白于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在13岁时,他决然剪掉了自己辫子,以表示对(

)A.清政府开展自强运动响应B.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拥护C.“打孔家店”口号认同D.中国代表拒签对德“和约”支持AB第4页6.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来到五四运动策源地——北京大学,与北大学子共度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前身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清华学堂D.黄埔军校7.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以炽热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工程师和自己钱来修铁路”。1909年,由他主持设计和施工铁路干线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

)A.唐胥铁路B.淞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BC第5页8.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反应。以下歌谣反应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改变有(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谬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9.“清政府推行‘新政’中……尤其是废科举、兴学堂这件事,虽已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但它对推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所起作用毕竟不能小看。”材料中“废科举”发生于(

)A.1902年B.1903年C.1904年D.1905年AD第6页10.1862年洋务派开设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新式学堂。以下关于这个学堂创办早期场景描述,正确是(

)A.有一些外国教师在学堂讲课B.学堂坐落在环境优美上海黄浦江畔C.学生入学后一律要剪掉辫子D.大批科举出身人纷纷涌入学堂学习A第7页11.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在印尼出生,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妾,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妾是东洋”奇人。他人生经历反应了(

)A.新式学堂注意培养人才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C.近代中国社会逐步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C第8页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96年,清朝刑部左侍郎李瑞芬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置“京师大学”。光绪帝让相关部门议复。顽固派以经费困难为由,主张“缓办”。1898年初,康有为又提出“京师立大学”提议。同年6月,光绪帝下诏,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行”。但顽固派敷衍拖延,不予执行。6月26日,光绪帝再次发出上谕,严令“快速复奏”,不然“定即从严惩处不贷”。于是由梁启超起草办学章程。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同意设置京师大学堂。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并于12月正式开学。因为“京曹守旧,耻入学”,原定招生500人,开课时“学生不及百人”,第二年增至近200人。第9页(1)光绪帝对创办京师大学堂持什么态度?(2)材料所包括人物中,有两人是戊戌变法领袖,请指出来。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第10页(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大学堂开课时“学生不及百人”原因。(4)京师大学堂作为中国近代出现新鲜事物,从其创办过程你能够得到什么认识?科举制存在;封建守旧势力阻挠;人们对京师大学堂认识不足等。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艰难波折。第11页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鲁迅在《头发故事》中说,“我”奶奶时闹太平天国,“全留着头发被官兵杀,还是辫子便被长毛(指太平军)杀。”“我”留课时剪了辫子遭同学厌恶,回国后,买了条假辫子应付。直至以后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1)材料中“官兵”应该是什么军队?清军。第12页(2)“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是什么时候事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3)除了“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之外,当初人们习俗还发生了哪些改变?辛亥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