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3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3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3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3年4月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四川)年月真题

00814-sc20134

1、【单选题】“诗言志”出自()

《论语》

《尚书》

A:

《庄子》

B:

《老子》

C:

答D:案:B

解析:先秦“诗言志”的提出,最早见于《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2、【单选题】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表现在()

《诗经》

《典论》

A:

《庄子》

B:

《论语》

C:

答D:案:D

解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维护正在崩溃中的奴隶制度,希望通

过复兴“周礼”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这在客观上是与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的。孔子的文学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之中,强调“诗教”为政治服务的宗旨。

3、【单选题】“观风俗之盛衰”出自()

孔国安

郑玄

A:

朱熹

B:

孔颖达

C:

答D:案:B

解析:“兴观群怨”中,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

(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4、【单选题】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

《新小说》

《译印政治小说序》

A: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B:

《告小说家》

C:

答D:案:C

解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的关于小说的理论观点:一是对小说性质、功

用的审视;二是“小说界革命”的思想观点。

5、【单选题】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

《宋元戏曲史》

《人间诗话》

A:

《蕙风词话》

B:

《人间词话》

C:

答D:案:D

解析:《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在文学研究方面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其中《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

6、【单选题】最早把意境一词引入到文论中的是()

司空图

王吕龄

A:

刘怨

B:

钟嵘

C:

答D:案:A

解析:最早把意境一词引入到文论中的是司空图。

7、【单选题】孔子的文艺标准是()

尽善尽美

思无邪

A: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

尽美矣,未尽善也

C:

答D:案:B

解析:孔子的文艺标准是思无邪。

8、【单选题】朱熹文艺理论思想的核心是()

文与道俱

文道合一

A:

文以贯道

B:

文以明道

C:

答D:案:B

解析:朱熹文艺理论思想的核心是文道合一。

9、【单选题】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诗论家是()

严羽

李清照

A:

谢榛

B:

王夫之

C:

答D:案:A

解析: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诗论家是严羽。

10、【单选题】以讽喻诗来反映民生疾苦、鞭挞权贵的诗人是()

白居易

李白

A:

杜甫

B:

李贽

C:

答D:案:A

解析:白居易是新乐府诗的倡导者,早期所作讽喻诗反映民生疾苦、鞭挞权贵的罪恶。

11、【单选题】提出“性灵说”的是()

袁宗道

袁宏道

A:

袁中道

B:

李贽

C:

答D:案:B

解析:提出“性灵说”的是袁宏道。以徐渭、李贽、汤显祖为代表的明中后期进步文学思

潮在诗文领域里的影响,主要是公安三袁的标举“性灵”。袁宏道年轻时曾问学于李贽,

深受李贽影响,而“性灵”之说就是李贽“童心”之说的反映。袁氏论文以“真”为贵,

认为诗文乃是作家性灵的表现,应“信腕信口”,应“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

者”,这具有摆脱封建正统思想束缚而追求个性解放的意义。诚然,由于强调“穷新极

变”、不避“俚”、“俳”因而创作上逐渐产生了浅俗的流弊,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放在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2、【单选题】在庄子“物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是()

苏轼

李白

A:

王维

B:

欧阳修

C:

答D:案:C

解析:在庄子“物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是王维。

13、【单选题】认为诗词“别是一家”的是()

苏轼

杨万里

A:

黄庭坚

B:

李清照

C:

答D:案:D

解析: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

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句读不葺之诗”。

14、【单选题】袁枚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是()

A:

B:

C:

答D:案:C

解析:袁枚吸收明代公安派的论诗主张、标举“性灵说”。其“性灵”的核心是作者的真

挚情感和自由个性,诗中要能见出作者的性情和个性。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

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15、【单选题】认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是()

翁方纲

沈德滞

A:

B:

姚鼐

周济

C:

答D:案:D

解析:指诗词创作既要有所用意,不作无病呻吟,又要通过比兴以浑厚出之。语出清周济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16、【单选题】与扬雄“心画心声”相左,提出“心生心话总失真”的是()

朱熹

严羽

A:

元好问

B:

张戒

C:

答D:案:C

解析:元好问被人所引用得最多的话就是“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他认为

作诗的根本关键在于“真”,这“真”就是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如果诗歌表现的总不是

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那么文章也是很难表现作者的为人的。这种“真”,也就是元好

问所谓的“本”。

17、【单选题】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颜之推《颜氏家训》

张戒《岁寒堂诗话》

A:

刘勰《文心雕龙》

B:

萧统《文选》

C:

答D:案:B

解析: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张戒《岁寒堂诗话》。

18、【单选题】第一部论述南戏的专著是()

朱权《太和正音谱》

徐渭《南词叙录》

A:

何良俊《曲论》

B:

王骥德《曲律》

C:

答D:案:B

解析:“徐渭的《南词叙录》《南词叙录》一书,一般认为是明代杂剧代表作家徐渭所作,

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对传奇作家们也产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

19、【单选题】孟子的“以意逆志”中的“意”指的是()

读者

作者

A:

本文

B:

时代

C:

答D:案:A

解析:孟子在回答弟子咸丘蒙关于《诗经?小雅?北山》一诗应如何正确理解后,进而概括

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的“以意逆

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这个“意”应指读者之意,既不断章取义(如诸侯赋

诗),也不牵强附会(如汉儒解诗),比较接近于还《诗》以文学的本来面目。

20、【单选题】与《文心雕龙》一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陆机《文赋》

钟嵘《诗品》

A:

萧统《文选序》

B:

曹丕《典论论文》

C:

答D:案:B

解析:与《文心雕龙》一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钟嵘《诗品》。

21、【多选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指的是()

《紫钗记》

《牡丹亭》

A:

《邯郸记》

B:

《南柯记》

C:

《窦娥冤》

D:

答E:案:ABCD

解析: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指的是《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

记》。

22、【多选题】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张惠言

朱彝尊

A:

周济

B:

陈延掉

C:

D:

谭献

答E:案:AC

解析: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周济。

23、【多选题】除了杜甫诗、《离骚》外,金圣叹认定的天下六才子书还有()

《老子》

《庄子》

A:

《史记》

B:

《水浒传》

C:

《西厢记》

D:

答E:案:BCDE

解析:金圣叹少有文才,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

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而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24、【多选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指出,作家个性形成具有的因素有()

A:

B:

C:

D:

答E:案:ABC

解析: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指出,作家个性形成具有的因素有才、气、力。

25、【多选题】以下属于王国维观点的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

A: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B: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C:

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直

D:

答E:案:ACD

解析:以下属于王国维观点的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

内,又须出乎其外,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26、【判断题】王充对语言作品中的“增”是持完全否定态度的。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总的来说,王冲对语言作品中的“增”的现象持否定的态度。故对“传语”“儒

书”中的增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然而他对《尚书》、《易经》、《论语》、《春秋》的经

艺之“增”却不但未曾斥责,而且多加肯定。

27、【判断题】景语是专门写景的,情语则是传达感情的,因此,情语与景语是不一样的。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

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

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

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28、【判断题】《毛诗大序》提出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点有一定的偏颇性。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

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抒情受

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必然要影响诗歌创作的自然发展,而使之成为附庸。

29、【问答题】简述王夫之的诗歌理论思想。

答案:促成诗歌起到“兴观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重关

系:一为情与景,二为情与声。对于诗歌情景关系,王夫之认为“莫非情者,更不可作景

语”。情与景之间不能“彼疆此界“(评丁仙芝《渡扬子江》)般生硬相连,只有坚守

“即景含情”(评柳宗元《杨白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

景之情也”(评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薄》),“意志而言随”,方能达到妙

合无垠、浑然一体的_上上之境。对于情与声,王夫之强调音乐带给诗歌的美感作用,希

望感情与声律呼应相生,诗歌声律与诗人内心情感律动有机协调。《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卷二有云:“《乐记》云:‘凡音之起,从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王

夫之对李白《苏武》一诗评价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对于那些脱离

诗情而株守声律、徒有声腔空架的作品,则甚为排斥,“诗固不可以律度拘”,认为“声

律拘忌,摆脱殆尽,才是诗人举止”。

30、【问答题】简述王充的文艺观。

答案:《论衡》体现的文论主张(一)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王充认为评价作

者高下不能以读书多少为标准,而应看他是否“博用能通”,有所创建。《超奇》把一般

读书人分作“儒生、通人、文人,鸿儒”四种,他指责那些读书千卷而无以致用的儒生,

不过“鹦鹉能言”之类;而鸿儒则不然,他能“精思著文”,有益于“治道政务”。这种

崇实尚用的观点,把文学艺术家作为“超奇之士”的主体创造性提到了最首要位置,不仅

对于汉代一度出现的浮夸虚诞和因袭模拟的文风具有针砭的作用,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

无疑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二)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王充认为创作的好坏,既取

决于先天的才气,也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指出不能光从外在的“文”下工夫,而更需要从

内在的“实”努力’所谓“诚实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称副”。这些观

点,对曹丕和刘勰的作家论显然也有直接的影响。(三)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

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两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贵古贱今的不良倾向,王充反

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以“优者为高,明者为尚”,而且把后世

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

十分进步的文学思想。《论衡》体现的文论主张(一)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

题。王充认为评价作者高下不能以读书多少为标准,而应看他是否“博用能通”,有所创

建。《超奇》把一般读书人分作“儒生、通人、文人,鸿儒”四种,他指责那些读书千卷

而无以致用的儒生,不过“鹦鹉能言”之类;而鸿儒则不然,他能“精思著文”,有益于

“治道政务”。这种崇实尚用的观点,把文学艺术家作为“超奇之士”的主体创造性提到

了最首要位置,不仅对于汉代一度出现的浮夸虚诞和因袭模拟的文风具有针砭的作用,对

于后来的文学发展,无疑也有其积极的意义。(二)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王充认

为创作的好坏,既取决于先天的才气,也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指出不能光从外在的“文”

下工夫,而更需要从内在的“实”努力’所谓“诚实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

相称副”。这些观点,对曹丕和刘勰的作家论显然也有直接的影响。(三)在评价作家作

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两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贵古贱今的

不良倾向,王充反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以“优者为高,明者为

尚”,而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

推动作用,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思想。

31、【问答题】皎然的诗歌理论有哪些?

答案:《诗式》中灼见胜论尚多,不能一一例举。总起来看,其中虽也有繁琐牵张及体系

不严之弊,并遭后人“画地为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之讥(王夫之《鳌斋诗话》),但在

唐代大量讲“诗格”、“诗式”之类以应科举的“免园册子”之中,可谓鹤一立鸡群,允

为上品。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在历数此类格式之作后说:“以上诗话,惟皎师《诗

式》、《诗议》二撰,时有妙解。”可谓确论。

32、【问答题】明代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一)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当时的文学创作实践和社会现实

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从明初至成化、隆庆的二百年问,被视为正统文学的诗文

领域,先后被“雍容典雅”的“台阁体”和前后七子的复古派所统治。“台阁体”粉饰现

实的文风、诗风成了文学发展上的一股逆流。前七子则明确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的复古口号来对抗“台阁体”的柔靡文风诗风。但他们的复古没有革新意义而只不过是形

式主义的仿古、摹古。2、后七子的文论主张与前七子一样,都是以主格调,讲法度,以

汉魏盛唐为“第一义”的。这一时期,一向为封建土大夫所瞧不起的通俗文艺流行民间,

并日渐成熟,给人们的审美意识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而通俗文学理论(诸如戏曲理

论、小说理论)得到空前发展。3、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生产中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随后继续有所发展。至万历年间,以李贽为代表的左派王学对程朱理学进行

了猛烈的冲击。经济和思想领域内的这些变化,反映到文艺上则是小说、戏剧等逐渐得到

重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在文艺领域逐渐得到表现,而这一切使文学理论有了一个重要

的发展。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文论家,带着鲜明的反传统的时代

特色,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反对拟古主义的假诗文,追求个性解放,重视真实情感和审美

趣味的表现和抒发。重视艺术风格上的自然本色,成为一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的基本特

点。(一)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当时的文学创作实践和社会现实

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从明初至成化、隆庆的二百年问,被视为正统文学的诗文

领域,先后被“雍容典雅”的“台阁体”和前后七子的复古派所统治。“台阁体”粉饰现

实的文风、诗风成了文学发展上的一股逆流。前七子则明确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的复古口号来对抗“台阁体”的柔靡文风诗风。但他们的复古没有革新意义而只不过是形

式主义的仿古、摹古。2、后七子的文论主张与前七子一样,都是以主格调,讲法度,以

汉魏盛唐为“第一义”的。这一时期,一向为封建土大夫所瞧不起的通俗文艺流行民间,

并日渐成熟,给人们的审美意识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而通俗文学理论(诸如戏曲理

论、小说理论)得到空前发展。3、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生产中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随后继续有所发展。至万历年间,以李贽为代表的左派王学对程朱理学进行

了猛烈的冲击。经济和思想领域内的这些变化,反映到文艺上则是小说、戏剧等逐渐得到

重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在文艺领域逐渐得到表现,而这一切使文学理论有了一个重要

的发展。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等一大批很有影响的文论家,带着鲜明的反传统的时代

特色,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反对拟古主义的假诗文,追求个性解放,重视真实情感和审美

趣味的表现和抒发。重视艺术风格上的自然本色,成为一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的基本特

点。

33、【问答题】谈谈你对孔子文艺思想的理解。

答案:(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论语·阳货》)。它概

括了文学的社会作用。(二)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关系

上,孔子主张先质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以美人的“巧笑倩兮”

和绘画的“绘事后素”为喻,说明了文学以思想内容为本。注意:孔子并为轻视形式的技

巧,主张“文质彬彬”。(三)重视“中和”之美孔子评论《关雎》说:“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

不及”,反映在审美追求上便是“致中和”。(四)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善与

美善是思想的标准,美是艺术的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注意:实际上孔

子把思想标准放在第一位,把美学思想放在第二位。(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

“兴观群怨说”,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草木鸟兽之名。”(《论语·阳货》)。它概括了文学的社会作用。(二)主张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关系上,孔子主张先质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

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以美人的“巧笑倩兮”和绘画的“绘事后素”为喻,说明了文学

以思想内容为本。注意:孔子并为轻视形式的技巧,主张“文质彬彬”。(三)重视“中

和”之美孔子评论《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

肯定。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反映在审美追求上便是“致中

和”。(四)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善与美善是思想的标准,美是艺术的标准。

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注意:实际上孔子把思想标准放在第一位,把美学思想

放在第二位。

34、【问答题】试论述中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发展。

答案:“意境”一词是最早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明确提出,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

史过程。先秦是意境理论的发韧时期。《易经•系辞》、《庄子•外物篇》中对言意象关系

的讨论以及道家对“道”的阐释,都使我们依稀看到了“意”、“象”的影子,这些影子不

仅激起了后人对他们的继续探讨和完善,同时也成了后来意境理论形成的发端。魏晋是意

境理论的形成时期。魏晋时出现的玄学和佛学思潮,对意境范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陆机《文赋》中的“缘情说”(“诗缘情而绮靡”)强调情感摆脱儒家伦理的束缚,肯定

诗是诗人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物本来是结合

在一起的。钟嵘的《诗品》继承《乐记》关于物感心动音生的观点,同时还继承王褒关于

美的音乐的观点,将“味”的概念引入诗论,并赋予它以美学意义,钟嵘还进一步将

“味”(滋味)作为审美标准引入艺术批评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主张描写自然

景物既要形似,又要神似。他认为描写景物不是抄袭自然,而是要从深远的情志出发,去仔

细体察吟咏万物的声色。诗人触景生情,缘情而发,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才能写

出动人诗篇。与此同时,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宗炳的《画山水序》和谢赫的《古

画品录》等著作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顾恺之),“以形写形”,”山水以形

媚道”(宗炳)、”气韵生动”(谢赫)”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王僧虔)等一系列

具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意境理论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宋是

意境理论的成熟时期。“意境”一词真正出现是在王昌龄的《诗格》中。文中提出诗有三

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显而易见,“意境”只是“境”之一种,与后世作为美学概念的

意境内涵差别较大。真正与美学范畴的“意境”关系密切者似是唐代日僧遍照金刚编撰的

《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论文意》一文中有关“意”与“境”关系的论述,要求诗的

创作构思务必做到“意”与“境”相合。皎然《诗式》提出“绛虑于险中,采奇于象外”,

认为最好的诗应当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的,并提倡”假象见

意”,主张借助形象来传情达意。晚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

容易可谈哉?”他们都认为,艺术毫无疑义地应从感性个别出发。但只有超越感性个别,做

到“实”与“虚”、“象”与“象外”的和谐统一,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才能超

越有限而把握无限,亦即真正地表现出宇宙生机与人生真谛之所在。严羽在《沧浪诗话》

中以禅喻诗,提出了”镜花水月“说,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南宋范文在《对床夜话》中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情景

相融的著名观点,并且引述《四虚序》的有关论点,指出诗歌创作务必做到“不以虚为虚,

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总之,作为意境本质特征的虚实统一,情景交融,物我贯通诸

要素,在这一时期已经得到相当深刻的阐发。应该说,意境作为美学范畴出现于世,已成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势。明清是意境理论的发展完善时期。明清时期,进一步确认了

“意”的主导作用。李贽建立“童心说”。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

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

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在汤显祖看来,“情”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

东西,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是沟通作家与读者心灵的桥梁。用他的话说是“世总为情,情生

诗歌,而行于神。”而“公安派”首领袁宏道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任性而发”,坚持情

感是艺术之生命所在。清代王士祯十分推重诗的蕴藉含蓄。袁枚认为,诗歌应该抒发真情

实感,应该表现作家的个性。这一时期,“意境”作为美学范畴正式出现在各门类艺术领域

内。晚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文章,其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

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在《人间词话》中,他还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

“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

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王国维还把“意境”作为

判断艺术作品成败的尺度,并把意境理论与西方美学思想交汇和融合起来,提出美学范畴中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对传统的意境理论作了历史的美学总结。因此,王国维成

为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在现代的文学理论中,将意境归纳为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

态之一,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这都是与中国古代意境理论一脉相

承的。“意境”一词是最早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明确提出,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过程。先秦是意境理论的发韧时期。《易经•系辞》、《庄子•外物篇》中对言意象关

系的讨论以及道家对“道”的阐释,都使我们依稀看到了“意”、“象”的影子,这些影子

不仅激起了后人对他们的继续探讨和完善,同时也成了后来意境理论形成的发端。魏晋是

意境理论的形成时期。魏晋时出现的玄学和佛学思潮,对意境范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

响。陆机《文赋》中的“缘情说”(“诗缘情而绮靡”)强调情感摆脱儒家伦理的束缚,

肯定诗是诗人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物本来是

结合在一起的。钟嵘的《诗品》继承《乐记》关于物感心动音生的观点,同时还继承王褒

关于美的音乐的观点,将“味”的概念引入诗论,并赋予它以美学意义,钟嵘还进一步将

“味”(滋味)作为审美标准引入艺术批评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主张描写自然

景物既要形似,又要神似。他认为描写景物不是抄袭自然,而是要从深远的情志出发,去仔

细体察吟咏万物的声色。诗人触景生情,缘情而发,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境界才能写

出动人诗篇。与此同时,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宗炳的《画山水序》和谢赫的《古

画品录》等著作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顾恺之),“以形写形”,”山水以形

媚道”(宗炳)、”气韵生动”(谢赫)”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王僧虔)等一系列

具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意境理论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宋是

意境理论的成熟时期。“意境”一词真正出现是在王昌龄的《诗格》中。文中提出诗有三

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显而易见,“意境”只是“境”之一种,与后世作为美学概念的

意境内涵差别较大。真正与美学范畴的“意境”关系密切者似是唐代日僧遍照金刚编撰的

《文镜秘府论》所引王昌龄《论文意》一文中有关“意”与“境”关系的论述,要求诗的

创作构思务必做到“意”与“境”相合。皎然《诗式》提出“绛虑于险中,采奇于象外”,

认为最好的诗应当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的,并提倡”假象见

意”,主张借助形象来传情达意。晚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

容易可谈哉?”他们都认为,艺术毫无疑义地应从感性个别出发。但只有超越感性个别,做

到“实”与“虚”、“象”与“象外”的和谐统一,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才能超

越有限而把握无限,亦即真正地表现出宇宙生机与人生真谛之所在。严羽在《沧浪诗话》

中以禅喻诗,提出了”镜花水月“说,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南宋范文在《对床夜话》中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情景

相融的著名观点,并且引述《四虚序》的有关论点,指出诗歌创作务必做到“不以虚为虚,

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总之,作为意境本质特征的虚实统一,情景交融,物我贯通诸

要素,在这一时期已经得到相当深刻的阐发。应该说,意境作为美学范畴出现于世,已成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势。明清是意境理论的发展完善时期。明清时期,进一步确认了

“意”的主导作用。李贽建立“童心说”。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

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

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在汤显祖看来,“情”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

东西,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是沟通作家与读者心灵的桥梁。用他的话说是“世总为情,情生

诗歌,而行于神。”而“公安派”首领袁宏道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任性而发”,坚持情

感是艺术之生命所在。清代王士祯十分推重诗的蕴藉含蓄。袁枚认为,诗歌应该抒发真情

实感,应该表现作家的个性。这一时期,“意境”作为美学范畴正式出现在各门类艺术领域

内。晚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文章,其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

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在《人间词话》中,他还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

“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

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王国维还把“意境”作为

判断艺术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