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3页,共=2*numpages36页 第=2*page24页,共=2*numpages36页第=2*11页,共=2*numpages24页 第=2*page12页,共=2*numpages24页《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任务目标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诵读-领悟-背诵全文;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理解“十思”的内容及现实意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魏征(580-643),子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政治家。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他直率,擢为谏议大夫。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受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他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病逝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魏征著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与人合编《群书治要》。其言论散见于《贞观政要》。二、文题解读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原意为"陈列",在这里引申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三、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便在群臣齐唱赞歌时,多次上疏进谏,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四、知识链接浅说"讽、谏、谤、讥、说""讽、谏、谤、讥、说",这五个字是古汉语中的常见字,从表面上看,它们的字义颇为相近,其实它们的字义是有差别的,下面略作阐释。讽:意思是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如:"常以谈笑讽谏"(《史记·滑稽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个"讽"字的意思都是指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对方。在古代汉语中,"讽"大都不含贬义。谏:意思是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如:"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触龙说赵太后》)、"谏逐客书"、"召公谏厉王弭谤"。上面三例中的"谏"都是下属或臣子对上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谏"在大多数场合用作动词,有时也用作名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为动词用作名词,是"纳"的宾语。谤:意思是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如:"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厉王弭谤》),"谤"就是公开指责厉王的过失,在这里,"谤"没有贬义色彩。不过,"谤"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诽谤,恶意地攻击别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此处的"谤"就是指毁谤。讥:也是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诽""谤"的意义稍有差别。"谤"是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诽"仅仅是指指责别人的过失;而"讥"则是微言讽刺。如:"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岳阳楼记》)。说:意思是劝说,说服。如:"触龙说赵太后"和"庄辛说楚襄王"。五、文言知识重点实词:思:思考、反省。臣闻:闻,听说。下愚:极愚蠢的人。神器:指帝位。高危:指君位高而危险。冲谦:谦虚。牧竖:牧童。壅蔽:被堵塞、蒙蔽。黜恶:斥退奸恶的人。谬赏:不恰当地奖赏。重点虚词:之:结构助词,的。以:表示目的,来。而:表转折,却。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里的“以”表示目的,意思是“来”。“而况于明哲乎”,“而”表转折,可理解为“却”。古今异义: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以为(古义:以(之)为;今义:认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大:重位)、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六、深入探究1.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正题的?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话题。用比喻推理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阐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2.“十思”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十思”具体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分析“十思”之间的逻辑关系。“十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由表及里:从外在的行为表现,深入到内在的品德修养。相互关联:每一思都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治国理念体系。层层递进:从戒欲、知止等个人修养层面,逐步延伸到纳谏、赏罚等治理国家的方面。由对自身的要求,扩展到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社会的影响。全面覆盖:涵盖了君主治理国家所需关注的各个方面,包括自身修养、对臣民的态度、政策的制定等。内外兼修:既注重内在的德义积累,又强调外在的行为规范。因果关系:前面的“思”是后面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深化。互为支撑:共同支撑起国家治理的大厦,缺一不可。整体统一: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国家的安定和繁荣。通过这种逻辑关系,“十思”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治国方略,为君主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4.本文在论证主要观点时的论证方法和角度是怎样的?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在提出主要观点之前,作者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两个比喻引出主要观点反面论证了这个观点,如果国君不积德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就像"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国家是不会安定的。之后,作者又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其观点。作者以概述的方法,列举历史上的君主"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劝诫太宗要"竭诚以待下"。作者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竭诚以待下"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因此,要善待“下”,否则,君主之“舟”就有倾覆的危险,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名句默写1.《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用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两句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一样,都表达了人民的重要性。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4.《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两句话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