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酿酒 B.石油分馏 C.榨取果汁 D. 海水晒盐2.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2 C.+3 D. +43.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4.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 天然气:CO B.烧碱:Na2CO3 C.熟石灰:Ca(OH)2 D.淀粉:C6H10O55.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 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6.下列说法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7.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2019届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A. 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 烤野兔肉8.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 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 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9.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aO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足量氧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B C.C D. D10.对下列各主题知识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A、生活常识 B、能源与环境人体缺铁﹣﹣引起贫血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使用化石燃料﹣﹣无污染C、性质与用途 D、物质的鉴别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水的净化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酚酞试液羊毛和涤纶﹣﹣燃烧 A.A B.B C.C D.D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13.2019届中考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③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碱溶液;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14.某工厂排放废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为防止造成水体污染.现往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银、铜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硝酸铜15.下列四个图象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 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二、非选择题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①高原上缺氧;②生理盐水;③胃酸过多;④发酵粉中的小苏打.现有五种元素:H、C、O、Na、Cl,请选择适当的元素用化学式填空:①中的“氧”:;②中的“盐”:;③中的“酸”:;④中的小苏打:.(2)如图为治疗急性皮肤瘙痒用的炉甘石洗剂.该洗剂(填“是”或“不是”)溶液,理由是.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化学式为,我国古代将它与赤铜(Cu2O)、木炭粉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该合金含有的金属元素有.17.根据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2)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18.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填序号).A.需要加热B.需用催化剂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2)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填序号,从A﹣E中选择);若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性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3)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填序号),方程式是.(4)化学上可通过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应选用上图中A~H的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F和H,其中氨气应从管导入(填a或b)F中,H中用倒置漏斗比直接用导管通入水中吸收氨气的优点是.19.某热电厂用脱硫得到的石膏(CaSO4•2H2O)生产K2SO4肥料的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2)石膏与饱和(NH4)2CO3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Ⅰ时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3)(NH4)2SO4与KCl溶液需在浓氨水中发生反应Ⅱ,析出K2SO4晶体.此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原因是.(4)该工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写一种).20.“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性质探究】(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说明有O2生成.(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生成.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工业制备】注:异丙醇为有机溶剂(3)稳定剂的作用是;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根据如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活性氧含量/% 13.94 14.02 15.05 14.46“鱼浮灵”的产率/% 85.49 85.78 88.38 83.01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组成测定】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5)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6)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填“偏大”或“偏小”).(7)装置B的作用是(填序号)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8)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则该产品中x:y=.(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石油分馏 C.榨取果汁 D.海水晒盐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榨取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解:A、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榨取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Ca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根据草酸钙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解答: 解: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2)+x×2+(﹣2)×4=0,解得x=+3;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能训练学生知识迁移使用的能力.3.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 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B、根据溶液的配制,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闻气体的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解答.解答: 解: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故A正确;B、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和配制容器,故B错误;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扇闻,故C正确;D、分离固液的混合物时可用过滤的分离方法,而且题中过滤操作正确.故D正确.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4.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 天然气:CO B. 烧碱:Na2CO3 C. 熟石灰:Ca(OH)2 D. 淀粉:C6H10O5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其俗名与化学式不相对应.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与化学式不相对应.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其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D、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其俗名与化学式不相对应.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 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解答: 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6.下列说法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细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碳单质的性质与结构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7.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2019届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A. 黄瓜 B. 牛奶 C. 炒鸡蛋 D. 烤野兔肉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故选:A.点评: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8.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 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 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故正确;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264;氢元素的质量为1×25=25;氮元素的质量为14;氧元素的质量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 CaO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足量氧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 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足量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HCl能与足量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2019届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对下列各主题知识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A、生活常识 B、能源与环境人体缺铁﹣﹣引起贫血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使用化石燃料﹣﹣无污染C、性质与用途 D、物质的鉴别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水的净化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酚酞试液羊毛和涤纶﹣﹣燃烧 A. A B. B C. C D. D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酸、碱、盐的鉴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与生活.分析: A、从人体缺铁能引起贫血;油锅着火应用锅盖盖灭去分析解答;B、从生活污水为防止污染水应处理后排放;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去分析解答;C、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去分析解答;D、从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都是碱性的去分析解答.解答: 解:A、人体缺铁能引起贫血;油锅着火应用锅盖盖灭;故错误;B、生活污水为防止污染水应处理后排放;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故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于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故正确;D、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D.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1℃时,B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等信息.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故选D.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 A、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可以据此解答该题;B、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考虑;D、运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分析.解答: 解:A、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故A错误;B、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里一定含有C和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如硫酸铜溶液可使石蕊变红,但是盐溶液,故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中的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属于易错题型,推理法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领域,要细心,符合事实、规律,不要盲目推理.13.2019届中考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③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碱溶液;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②④⑤考点: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①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③有些盐溶液也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④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⑤人体摄取营养元素要维持相对平衡;⑥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解答: 解: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碳酸氢铵属于盐,其中不含有金属元素;不合理.③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或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它的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只有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14.某工厂排放废水中含有AgNO3和Cu(NO3)2.为防止造成水体污染.现往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银、铜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硝酸铜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解答: 解: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加入铁粉后,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往滤液中滴几滴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A、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滤渣中不可能含有铁和铜,故A错误;B、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不可能含有铜,故B错误;C、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故C错误;D、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5.下列四个图象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 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 A、依据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以及放入盐酸后的反应顺序分析解答;B、依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理分析解答;C、依据两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解答;D、依据硫酸稀释后的酸性变化情况分析解答;解答: 解:A、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而放入盐酸后先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开始后该反应的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直至反应结束气体质量不会变化,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该图象应该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图象更陡一些),由于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所以同质量的镁要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多,故最终镁的曲线应该在铁的上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于硫酸稀释时酸性会不断减弱,故其pH会不断增大,但不管怎样稀释溶液也不会呈中性,即溶液的pH只能永远的接近7但不会达到7,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 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二、非选择题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①高原上缺氧;②生理盐水;③胃酸过多;④发酵粉中的小苏打.现有五种元素:H、C、O、Na、Cl,请选择适当的元素用化学式填空:①中的“氧”:O2;②中的“盐”:NaCl;③中的“酸”:HCl;④中的小苏打:NaHCO3.(2)如图为治疗急性皮肤瘙痒用的炉甘石洗剂.该洗剂不是(填“是”或“不是”)溶液,理由是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化学式为ZnCO3,我国古代将它与赤铜(Cu2O)、木炭粉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该合金含有的金属元素有Cu、Zn.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碳酸锌中锌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解:(1)①高原上缺氧,氧指的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填:O2;②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其中的盐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③胃酸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其化学式为:HCl.故填:HCl;④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故填:NaHCO3;(2)根据题意,炉甘石洗剂为淡粉红色或灰白色混悬液,放置后会产生沉淀,不属于溶液;碳酸锌中锌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ZnCO3;碳酸锌、与赤铜(Cu2O)、木炭粉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锌、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将碳酸锌、与赤铜(Cu2O)、木炭粉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合金,该合金含有的金属元素有Cu、Zn.故答案为:不是,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ZnCO3、Cu、Zn.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溶液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根据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2)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2NaOH═Na2CO3+H2O;(3)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 解:(1)正常雨水pH=5.6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2)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CO2+H2O═H2CO3;(2)CO2+2NaOH═Na2CO3+H2O;(3)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8.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CD(填序号).A.需要加热B.需用催化剂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2)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B或E(填序号,从A﹣E中选择);若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性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3)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C或D(填序号),方程式是2H2O22H2O+O2↑.(4)化学上可通过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应选用上图中A~H的A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F和H,其中氨气应从b管导入(填a或b)F中,H中用倒置漏斗比直接用导管通入水中吸收氨气的优点是增大吸收面积或防止H中的水倒吸入F中.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 (1)根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可知干燥管的位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弹簧夹可以改变试管内的压强,然后利用压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进行分析;(3)根据分液漏斗和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也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加热,故A错误;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催化剂,故B错误;C、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为防止制取的气体不纯,所以反应物中都不用气体,故C正确;D、为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所以生成物中都只有一种气体,故D正确.故选:CD;(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通过可知干燥管的位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弹簧夹可以改变试管内的压强,然后利用压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所以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B或E,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性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3)分液漏斗和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所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C或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应从b管导入F中,H中用倒置漏斗比直接用导管通入水中吸收氨气的优点是:增大吸收面积或防止H中的水倒吸入F中.故答案为:(1)CD;(2)CaCO3+2HCl=CaCl2+H2O+CO2↑,B或E,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3)C或D,2H2O22H2O+O2↑;(4)A,b,增大吸收面积或防止H中的水倒吸入F中.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9.某热电厂用脱硫得到的石膏(CaSO4•2H2O)生产K2SO4肥料的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2)石膏与饱和(NH4)2CO3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Ⅰ时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充分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3)(NH4)2SO4与KCl溶液需在浓氨水中发生反应Ⅱ,析出K2SO4晶体.此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原因是浓氨水有挥发性.(4)该工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CO3(写一种).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 物质的制备.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2)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来分析反应Ⅱ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原因;(4)根据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找出能循环利用的物质.解答: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所以生成物中应填入的物质是:CO2;故填:CO2(2)石膏与饱和(NH4)2CO3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Ⅰ时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使原料充分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故填: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充分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合理即可);(3)为了防止氨气挥发,反应Ⅱ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填:浓氨水有挥发性;(4)过反应的流程可知,该工艺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碳酸钙故填:CaCO3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转化和制备,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只有全面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才能解决好本题.20.“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性质探究】(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O2生成.(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CO2(或二氧化碳)生成.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工业制备】注:异丙醇为有机溶剂(3)稳定剂的作用是防止过碳酸钠分解而无效或防止过氧化氢分解;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Na2SiO3=MgSiO3↓+2NaCl.(4)根据如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15~20℃.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活性氧含量/% 13.94 14.02 15.05 14.46“鱼浮灵”的产率/% 85.49 85.78 88.38 83.01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组成测定】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5)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吸收.(6)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7)装置B的作用是①②(填序号)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8)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则该产品中x:y=2:3.(写出计算过程)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科学探究.分析: (1)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二氧化碳能使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可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3)实验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为防止过碳酸钠分解而失效;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5℃~20℃时,活性氧含量最高,鱼浮灵产率最高;(5)实验前通氮气是为了除去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测定值偏高;实验后还要继续通氮气是为了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吸收;(6)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将使部分氧气散逸,计算时过氧化氢相对含量偏小,碳酸钠相对含量偏大,导致x:y的值偏大;(7)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防止水分进入D装置使测定值偏大;同时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以使反应充分进行;(8)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则说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g,氧气质量占样品的百分数(活性氧含量)为12%大于10.5%而小于13%,属于合格品;由氧气质量可计算过氧化氢质量为2.55g;D装置增重2.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2.2g,计算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5.3g,则可得:106x:34y=5.3g:2.55g,故解得x:y=2:3.解答: 解:(1)由结论“说明有O2生成”,再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填复燃;(2)根据题目中信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再根据:二氧化碳能使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此题结论为有CO2(或二氧化碳)生成.(3)实验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为防止H2O2分解(或防止过碳酸钠分解)而失效;稳定剂中的氯化镁MgCl2与硅酸钠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难溶的硅酸镁,覆盖在过碳酸钠表面起保护作用,其化学方程式为MgCl2+Na2SiO3=MgSiO3↓+2NaCl.(4)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5℃~20℃时,活性氧含量最高,鱼浮灵产率最高,所以最好在该温度范围内制备鱼浮灵.(5)实验前通氮气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是为了除去装置内的氧气,以防测定值偏高;实验后还要继续通氮气是为了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装置吸收;(6)根据【组成测定】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将使部分氧气散逸,计算时过氧化氢相对含量偏小,碳酸钠相对含量偏大,导致x:y的值偏大;(7)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防止水分进入D装置使测定值偏大;同时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以使反应充分进行,故选①②;(10)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则说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g,氧气质量占样品的百分数(活性氧含量)为=12%大于10.5%而小于13%,“资料中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故此产品属于合格品;因为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g,则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O2↑6832x1.2g则=解得x=2.55g,故由氧气质量可计算过氧化氢质量为2.55g.因为D装置增重2.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2.2g,则设需要碳酸钠质量为y.Na2CO3~CO210644y2.2g则=解得y=5.3g,故计算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5.3g,根据“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则可得:106x:34y=5.3g:2.55g,故解得x:y=2:3.故答案为:(1)复燃;(2)CO2(或二氧化碳);(1)复燃(2)CO2(3)防止过碳酸钠分解而无效或防止过氧化氢分解;MgCl2+Na2SiO3=MgSiO3↓+2NaCl(4)15~20(5)使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全部被吸收(6)偏大(7)①②(8)2:3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用谷物、葡萄酿制美酒 B. 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药物 C.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吸水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杯 B. 木桶 C. 纯棉毛巾 D.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C. 蒸发食盐水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大量气泡生成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5.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B. 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物质形成溶液的pH: D. 形成溶液时的温度:6.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食盐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B. 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 C. 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 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i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B. 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C. 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D. 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8.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有机物 B. 二甲醚中共含有9个原子 C. 每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比B大 B. 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 将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10.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11.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OH、KCl、MgCl2 B. KNO3、NaCl、H2SO4 C.FeCl3、NaCl、NaNO3 D. Na2SO4、BaCl2、HCl12.涛涛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②用水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③生活中使用的洗发液一般是弱碱性的;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⑥加熟石灰研磨可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⑦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⑥ B.②③⑦ C.①⑤⑥⑦ D.②④⑤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C 铁粉和炭粉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用无色酚酞溶液试液 加稀盐酸 A.A B.B C.C D.D1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5.已知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可溶于水.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表示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CO2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现有C、H、O、Na四种元素,请选择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①食醋中含有的酸__________;②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_;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_________.(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省略),物质F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气体.①若B为MgCO3,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②若物质D是一种可做建筑材料的盐的主要成分,D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③过多X的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④写出一个能实现F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1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反应;(2)电解水__________反应;(3)工业上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1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用该装置在实验室还能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选项序号).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4)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却极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操作步骤是:选择药品→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根据以上信息和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①你认为适合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A”、“B”或“C”).②除杂装置和吸收装置中药品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a”、“b”或“c”).a.浓硫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饱和食盐水c.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19.高纯氧化钙是用于电子工业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用硝酸钙溶液制备高纯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2)过滤后所得沉淀表面可能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3)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4)冷却需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否则制得的高纯氧化钙中会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5)上述流程中的副产物NH4NO3可用作氮肥,氮肥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A.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B.促进植物生长,叶色浓绿C.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20.小明同学看到妈妈把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探究一】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1】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无色溶液X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①Na2CO3;②NaHCO3;③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查阅资料】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产生气泡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现象Ⅱ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实验探究】为了确定溶液X还可能存在的其它溶质,设计如下方案,请你一起完成.步骤 现象 结论与方程式①取少量溶于水,加入过量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②将上述反应后混合液过滤,取滤液__________. __________ 证明猜想③成立.【反思】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活动探究二】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1)为测量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小明设计了图1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重新设计了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小明取9.5g固体样品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测得B装置增重4.4g,则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别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Na2CO3:106,NaHCO3:84,CO2:44)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谷物、葡萄酿制美酒 B. 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药物 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吸水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解:A、用谷物、葡萄酿制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药物水果榨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药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水吸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杯 B. 木桶 C. 纯棉毛巾 D.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 化学与生活.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机物、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可分析选项的组成结合概念进行解答.解答: 解:A、不锈钢杯是由铁的合金组成,属于金属材料;B、木桶主要是木材制成,成分为天然纤维素,不是人工合成的.C、棉布毛巾是用棉花纤维制的,棉花纤维是天然纤维,非有机合成;D、涤纶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所以涤纶制成的航天服中的主要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对合成材料的概念的理解,要抓住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定义进行判断.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C. 蒸发食盐水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酸碱反应的实验操作分析;C、根据蒸发食盐水结晶实验分析;D、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拿试管短柄会导致试管脱落,所以错误;B、验证酸碱中和反应,需要用酸碱指示剂,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酸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图示操作中无酸碱指示剂,故操作有误;C、在蒸发食盐水结晶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以让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故错误;D、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具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图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大量气泡生成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 A、根据硫酸铜溶液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中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硫酸铜溶液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中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大量气泡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催化作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B. 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物质形成溶液的pH: D. 形成溶液时的温度: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 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进行分析判断.C、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常见化学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S属于单质,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2=0,则y=+4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z+(﹣2)×4=0,则z=+6价.数轴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错误.B、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数轴是按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错误.C、纯碱显碱性,pH大于7;食盐显中性,pH等于7;酸奶中含有酸性物质,显酸性,pH小于7;pH值由低到到的排列顺序应是酸奶、食盐、纯碱,数轴表示错误,故选项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几乎无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数轴表示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原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常见化学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食盐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B. 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 C. 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 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 A、依据氯化钠与水垢不反应分析解答;B、依据小苏打和柠檬酸可以反应分析解答;C、淬火后的钢针变脆,韧性减弱分析解答.D、依据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 解:A、由于食盐中的氯化钠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不能反应,所以用食盐不能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和显酸性的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用两者可自制汽水;C、淬火后的钢针变脆,韧性减弱,所以不能用来制作鱼钩;D、固性塑料加热后不能变形软化,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故选B点评: 此题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规律的掌握与应用;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i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B. 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C. 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D. 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B.根据核外电子层排布:在含有多个电子层的原子里,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曾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进行判断;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进行解答;D.Si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Si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A说法正确;B.根据核外电子层排布:在含有多个电子层的原子里,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可知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错误的;故B错误;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故C说法错误;D.Si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层排布知识的理解及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8.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有机物 B. 二甲醚中共含有9个原子 C. 每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A.由二甲醚的化学式C2H6O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由二甲醚(C2H6O)的化学式可知,二甲醚是由二甲醚分子构成的,一个二甲醚分子中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故错误;C.一个二甲醚分子中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碳原子中有6个质子,1个氢原子中有1个质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质子,共26个质子,故正确;D.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氧化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比B大 B. 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C. 将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考点: 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玩具设计师童心未泯创意无限
- 文化创意技术工作总结
- 整形外科护士全年工作总结
- 证券行业卫生规范
- 《爱劳动讲卫生》课件
-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春考)(解析卷)
- 2024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2024年美术的教案
- 农村房屋问题协议书(2篇)
- 出境游全程无忧旅游合同
- 教育推广之路
-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 患者入院评估课件
-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安排
- 蜜雪冰城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 爱国主题教育班会《我爱我的祖国》
- 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竖式
- 《南来北往》爱奇艺大剧招商方案
- 【潮汕英歌舞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探究9800字】
- 药品集中采购教育培训
- 2023年有色金属分选机行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