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辽宁沈阳中考真题语文试卷(详解)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jing)霎时(cha)企盼(qi)奈人寻味(*i)
B.镶嵌(xiang)邀请(yao)称职(chen)十拿九稳(wVn)
C.威严(wei)吟唱(ying)促拥(cu)胸有成竹(zhG
D.契合(qie)飘逸(piao)较量(jiao)不言尔喻(er)
【答案】
B
【解析】
考查字音字形
A.霎时(c*)------sha,奈人寻味----耐(n3i)人寻味。
C.吟唱(ying)------yin,促拥----簇(cu)拥。
D.契合(qie)------qi,不言尔喻----不言而(er)喻
故选Bo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梦想成
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有
着的意志,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而后者则在追梦的
道路上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了自己的前进方向,
就不要轻易回头!
A.所以坚强事倍功半认准
B.但是坚实事倍功半认识
C.所以坚实半途而废认识
D.但是坚强半途而废认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第一空,"但是"表示转折,“所以〃表示因果。句子"为什么有些人能够
梦想成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与前边"每个人心中都有美
好的梦想"是转折关系,故选“但是"。
第二空,"坚强〃意思是坚固、坚不可摧,多形容品质意志。"坚实"意
思是牢固结实;身体结实,有力。用"坚强"符合语境,指意志坚定不
动摇。
第三空,"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半途而废"本
义指半路上就停下来了,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根据语
境"后者则在追梦的道路上了",用"半途而废"恰当,指后者没有坚持
到底,与前者"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相对应,形成对比第四空,
"认准〃意思是坚定地认为。“认识意思是认得。根据语境“认准"合适,
句意是坚定地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不轻易回头。
故选Do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机会,所以每个人势必会面临很多的选择。那
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
是选择显赫一时的功名,还是选择持久美好的善良?这些都是我们要
拷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过尽,
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A."遵从"是形容词,"旅程〃是名词;"落荒而逃""独一无二"都是偏正短
语。
B."这些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这句中,“这些"是主语,"拷问"
是谓语。
C."是选择显赫一时的功名,还是选择持久美好的善良?〃是选择关系
的复句。
D.选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面临"一词运用不当,应该改为“来
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类型知识点。
A"遵从"后是名词短语,因此是动词;"旅程〃是名词;"落荒而逃"是偏
正短语;"独一无二"包括两个动宾词语,因此是并列短语。
C
B"这些"是主语,"都是"是谓语,"我们要拷问自己"是"问题"的定语。
D.画线句“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机会,所以每个人势必会面临很多的选
择''不是病句,"面临''使用得当。“面临〃意患是面对,句子"每个人势
必会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意思是每个人必然会面对很多的选择。“来
临〃是即将到来的意思,不符合语境。
故选Co
4.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下面是晓嘉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其中不
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
学过柳宗元创作的《小石潭记》。
B.《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真
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都很精彩。
C.《简・爱》中简•爱勇敢地爱上了与自己地位悬殊的罗切斯特,她坚
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D.《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之一是塑造了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及时
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林冲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D"青面兽林冲〃有误,青面兽是杨志,林冲绰号豹子头。
故选Do
5.何当共剪西窗烛,o
【答案】
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
6.沉舟侧畔千帆过,o
答案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
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无其是
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7.,江春入旧年。
答案
海日生残夜
解析
填写诗文易写错别学,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学,
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他的同音学,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要
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
法。
8.,梦回吹角连营。
答案
醉里挑灯看剑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本句出自辛弃
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注意默写中“醉别写错别字
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o
答案
盖竹柏影也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盖”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①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柘(zhi):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的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出
了农家殷勤待客的情谊。
B.《社日》前两句并没有写社日,而是从村居风光写起,描绘了苍凉
萧索的南方农村的景象。
C.《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表现地形复杂,《社日》中“醉人〃可以
使人联想到村民参加春社的喜悦。
D.两首诗都提到“春社〃,《游山西村》颈联写了春社将近时的情景,
《社日》后两句写春社散后的情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辨析的知识点。
B“苍凉萧索的南方农村的景象”有误,诗句句意是:鹅湖山下的庄稼
肥沃茂盛、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半掩看门也没有盗
贼。描绘的是山明水秀的安定幸福的南方农村的景象。起笔两句,从
村居风光看墨,“稻梁肥”叙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一个“肥”字,跃然纸
上的是丰收的景象,而孕育其中的则是农人的喜悦;并不是苍凉萧索
的景色。
故选Bo
1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
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
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
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
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茅出涧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循溪东西行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至是始芳斯是陋室(《陋室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②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
"A,B"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
"C"和“D”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
(ABCD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i)c
(2)①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
②抵达青龙潭,这是一泓深得碧绿的水,文汇合了两条溪水
(3)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4)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势既雄壮;奔流乱注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出现'状语,在国外
B.动词,是\介词,对,向。
C.动词,行走'动词,行走。
D.代词,这里、动词,表判断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过,渡过。五水,五条溪水。则,就是
②抵,抵达。更,又。会,汇合。
(3)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根据句意可
断句为: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4)方法一: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第一空和第二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意为:水流浩荡,无边无际。这句话极写水波壮阔。
第三空和第四空:"势既雄壮突出了潭水水势雄壮的特点。"奔流乱注"突出了潭水水势瑞急
的特点。
方法二:参考译文:
[甲]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时咬看远山,吞下了长江,水流浩荡,无边无
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干变方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
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更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
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这
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边向东西方向走,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
了。再顺着溪水往下
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积雪,到这里才开
始有花香芬芳。抵达青龙潭,这是一泓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
势既雄壮,又有突元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乱注,远处近处的群峰环卫着,也是一处优
美的景观。
12.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沈城历史悠久
①沈阳新乐遗址记录了我们的祖先从荒莽中走来的痕迹。在距今
大约7000年前这里就有了半地穴式房址,有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细石器……遗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批煤精制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煤精
制品。这一发现,显示了沈阳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盛。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
新乐遗址煤精制品
②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2004年被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风格融合满、蒙、藏、汉等多民族特色。
建筑本身就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
每一件文物、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复原场景都是对沈阳
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的解读。
——《辽宁地理》
【材料二】
家乡尽展活力
人间最美四月天,沈阳世博园推出了“浪漫粉红色系”“纯净银白色
系”“梦幻蓝紫色系”三条主题花游线路,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中
街附近的十棵玉兰竞相开放,典雅馨香,美而不俗。棋盘山风景区、
沈阳森林动物园吸引众多游客走出家门,亲近自然。老北市、头条胡
同等地呈现人间烟火气,中兴商厦、万达广场等地彰显时尚繁华都。
沈阳敞开大门欢迎四方游客,各商家转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向文化、
民俗、旅游、体育多业态发展,点燃沈阳新活力,激发消费新潜能。
——《沈阳日报》
【材料三】
良策集聚人才
沈阳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
出台“兴沈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包”,持续加大
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支持力度,拓宽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渠道并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吸引集聚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市人社局推出惠及
青年人才的政策六十余项,其中推出青年人才入住人才公寓最长减免
三年租金的政策。大批学子来沈留沈,为沈阳振兴发展储备了良好的
人才资源,促进沈阳成为宜居宜业示范城市。
《沈阳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阳新乐遗址遗物中的煤精制品,是发现最早的煤精制品。这一发
现,显示了沈阳在原始社会早期的繁盛。
B.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
风格融合满、蒙、藏、汉等多民族特色。
C.沈阳各商家转变以往经营模式,向文化、民俗、旅游、体育多业态
发展,点燃沈阳新活力,激发消费新潜能。
D.沈阳市通过出台“兴沈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
策包〃,吸引集聚了大批高校毕业生。
2文景学校开展“热爱家乡,宣传沈阳〃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采
用对联的形式拟写宣传语。一名同学报写了上联:古老盛京展魅力。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帮助他拟写下联。
我的上联是:我担?的下联是:
古老.京展魅力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示例:现代沈阳具活力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
A.理解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一】①段“遗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批煤
精制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煤精制品。这一发现,显示了沈阳在原始
社会末期的繁盛可知,沈阳新乐遗址遗物中的煤精制品是“目前发现
最早的煤精制品”,而非“发现最早”的;煤精制品的发现,显示了沈阳
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盛,而非“早期”。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
③结构相应;④平爪相对,爪起平收;③内容相关。
根据上联“古老”形容词,可对“现代“年青“摩登”等。
根据上联“盛京”(沈阳别称)名词,可对“沈阳”。
根据上联“展魅力”动宾结构,结合【材料二】“老北市、头条胡同等地
呈现人间烟火气,中兴商厦、万达广场等地彰显时尚繁华都”对"显繁
华”;结合“点燃沈阳新活力,激发消费新潜能”可对“燃活力”;结合【材
料三】“持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支持力度,拓宽高校毕业
生留沈就业渠道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吸引集聚了大批高校毕业生"
可对“聚(或储)人才"等。
13.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香里的年味儿
徐进
①临近岁尾,年味儿越来越浓,我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
又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春联。
②父亲与对联有着深深的情缘。自我记事起,乡邻红白喜事的对
联,都是父亲写的,我家的春联也是父亲书写的。
③受父亲影响,孩提时,我就对春联情有独钟。因为过年的时候,
裁红纸,写对子,贴春联,是父亲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也是必不可
少的。我也跟着忙活,从中享受春联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喜庆与希望。
④犹记得每年寒假,还没回家,父亲就会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
买红纸。父亲自有毛笔和没用完的墨汁,就担心没有红纸写不成春联。
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贴上,毕竟一年
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
⑤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
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我在店内挑选红纸时,看到里
面摆放的春联,总感觉没有父亲写的春联的那种家的味道和幸福气
息,因为那是他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写出的。
⑥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腊月三
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
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为了书
写时能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父亲比对着拟出的春联字数,将红纸叠
出“X”痕。如果字数多了,还要熬点襁糊,以便把两条红纸连接成一
个长条,这样写春联的纸才够长。我就拿着粘接的红纸在炭火前慢慢
烘干,递给父亲。
⑦父亲一边启开先前为别人写喜联时用过的大瓶墨水瓶盖,一边
示意我把红纸摆放在大案上。我自然明白父亲要开始写春联了。我用
右手把红条纸的前段按住,父亲开始非常慎重地蘸墨书写,每写完一
个字,我就向前拉一点儿。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
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越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
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写完之后,父亲再慎重地书写横
批。
⑧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
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我也
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亦乐乎。有问题的字改是改不成了,但我
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春联书写的小窍门,感受到了写春联的乐趣。
⑨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他一边书写,一边怂恿
着我来写。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①,也能够信手完成,只是和一直坚
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父亲看了却叫好,
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章法。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
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感便伴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
⑩岁月更迭,一年又一年。每当春节越来越近时,家家户户忙着
过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种吃的、喝的、穿的、玩的,贴上的春联
也多是买来的。唯独我家自己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依然在。
蜜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春
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
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期
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选自《意林》,有改动)
【注释】①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
阅读选文第⑥〜⑨段,填写表格。
第⑥
段落第⑦段第⑧段第⑨段
段
内容裁备书写春
CD
概括春联联
态度不亦乐幸福满
AB
情感乎满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
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
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
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
4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⑧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
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
5
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
写得差远了",分别是什么原因?
6
“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小心翼翼;越发精神;品评春联;齐作春联
(2)运用拟人手法,把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到来时人们
的高兴、喜悦。
(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春联、准备春联的小心、
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认真、重视。
(4)“絮叨”的意思是崂叨、啰嗪,这里写出了父亲和“我”一起崂崂叨
叨地说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写得有问题,写出了父亲对写春联这件
事的喜爱。
(5)父亲对于“我”写的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
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
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
(6)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
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
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结合'裁备春联"书写春联”可知,CD要补充的内容格式是四个字,最
后两个字是“春联”。
结合第③段“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
联品评一番"可概括:C是品评春联。
结合第③段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可概括:D是齐作
春联。
结合“不亦乐乎“幸福满满”可知,AB是表示状态的四字词语。
结合第③段“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
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目
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可
知,裁备春联时,态度情感是:小心翼翼。
结合第①段“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
也蔓延开来。父亲越写越精神,脸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
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可知,书写春联时,态度情感是:越发精神
(2)本题考查修辞赏析。判断修辞手法,分析效果,把握情感。
结合“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了”可知,“欢欢喜喜”是表示情感的词
语,这里是把年拟人化,运用了拟人修辞;“欢欢喜喜”写的是年的精
神状态,实际上写的是人的精神状态,结合“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
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可知,喜悦的是过年
的人,写出了人们过年的时候的喜悦、高兴、热闹。
(3)本题考查描写赏析。
“起床"找出”“裁开”“收拢”都是动词,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眉头微暨,
目光专注”是神态描写;“早早地起床“小心翼翼地裁开"写出了父亲对
准备写春联、裁剪春联的重视、认真、谨慎,怕起晚了来不及,怕裁
剪坏了;“眉头微整,目自光专汪地折叠”则写出了父亲对裁剪春联的
投入、专汪。整体写出了父亲裁剪看联、准备春联的认真、专注、重
视、谨慎。
(4)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本义:絮叨的意思是啰嗪、崂叨,说话长。
语境义:结合句子可知,这里指在父亲写完春联后,会和"我”一起啰
嗪、崂叨关于字写得怎样的内容;
效果:“絮本身带有一定贬义,这里是褒义,写出了父亲写完春联,
还要围绕写的字说许多话,写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喜欢,不舍得
就那么停止。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①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
结合第③段“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也能够信手完成“父亲看了却叫
好,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章法"可知,一方面是因为
这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读师范时练过
体,能够信手完成,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鼓励、爱护、信任。
②与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
结合第③段“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
得差远了”可知,“我”虽然也练习了书法,但是和一直写对联的父亲比,
自己认为还是差一些火候,还是少一些经验;同时“我"非常仰慕父亲
从心理角度看,对父亲是敬佩,自己觉得不如父亲。
(6)本题考查词语作用。
C
①文章写裁剪准备写春联、写春联、品评春联、齐作春联,春联贯穿
全文的情节,是线索。
②结合第①段“墨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
红红的春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
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养教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殷殷期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可知,文章回顾了
作者和父亲裁、写、品评春联、齐作春联的事情,"春联”这个事物上
承载着家庭过去的温馨的场面;承载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③结合第③段“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
写得差远了”可知,春联上还承载着父亲的美好形象,表达看对父亲
的仰慕和怀念。
④结合第④段“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
贴上,毕竟一年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可知,"春联”上承载着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
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
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
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这告诉我们,青年人就要有“自找
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当下,有许多青年选择扎根乡村“自找苦吃”。河北省滦平县青
年包村干部侯忠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开展森林防火巡视到向村民
宣讲相关政策,从检查水体污染到入户指导厕改,从核定危房改造补
助标准到督查散煤违规使用……这名青年包村干部要操心的事,远比
工作本上的记录更加琐碎。可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
小事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
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例表明,青年时代,选
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所谓的“苦”,看
似是品尝生活的味道,更是对青年人精神的淬炼。人们所说的“年轻
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发的身体,还包括乐于吃苦的精神
和不怕困难的勇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
只有经历过无数困难的磨炼,才能收获成长,不断进步。青年人应该
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
④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青
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很可
能尝到失败的苦楚。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年人过于计较得失,甚至
遇到挫折和苦难就放弃,以致走不长远。与之相反,更多青年人始终
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最终
苦尽甘来。
⑤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找苦吃”不是白白吃苦,更不是用吃苦来
安慰自己,麻木度日。青年人要在吃苦中锻炼才干,增强斗争本领。
不可否认,青年人胜在年轻,但也囿于年轻,毕竟人生阅历、工作经
验不足,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难免手足无措、进退失据。一滴水
的力量虽然微弱,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着一个点,终能滴水穿石。
青年人的成长发展也是如此,唯有秉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和锲
而不舍的韧劲,在挫折挑战中迎难而上,在经历风雨后愈挫愈勇,逐
渐练就能担事的“铁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领”,才能成为可堪大用、
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⑥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摒
弃骄娇二气,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因此,在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
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一代。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
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①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
小院同学们所说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给予了肯定。
B.
选文第②段中用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事
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的事例,充当道理论据。
C.
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发的身体,
还包括乐于吃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D.
青年人只有具备“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摒弃骄娇
二气,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
答案
(1)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青年“自找苦吃”的过
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
(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青年应该“自找苦吃”的内容,自
然引出下文对如何‘自找苦吃”的论述
(4)B
解析
(1)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
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中查
找。
从全文看,本文的第①段中的“青年人就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
精神”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就是作者的观点,即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
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
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第③段,“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年人过于计
较得失,甚至遇到挫折和苦难就放弃,以致走不长远“更多青年人始
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最
终苦尽日来”两个事例形成对比,是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转让简单版的协议书范本3篇
- 共同生活协议书范本3篇
- 大学生毕业就业协议书模板3篇
- 合作经营茶叶店合同协议书3篇
- 厂房买卖合同法律效力3篇
- 北京离婚协议书签署注意事项3篇
- 牛的饲养疫病监测技术发展考核试卷
- 网络犯罪防范考核试卷
- 电机在放射性检测设备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种苗培育技术与实践考核试卷
- 化工公司bluesign认证资料准备清单20201201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短引线保护引出线保护以及T区保护
- 完美公司玛丽艳美的观念
- 浙摄影版(2020)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课件)
- 校园安全常识测试题卷
- 建筑用玻璃ccc标准
-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眼科门诊病历
- 彝文《指路经》课件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