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_第1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_第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_第3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_第4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四、当代国际社会保障发展时期的划分五、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类型)六、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教授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本章学习要点: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4、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种种弊端,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探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之路。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社会保障制度对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十分重要,这是因为: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单位,也是生活消费单位,劳动者遇到疾病、年老、生育等风险时,是靠家庭成员和亲朋的帮助渡过难关的,这就是家庭保障。进入社会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化大生产后,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社会生产不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而是以大规模的工厂、农场为单位,劳动者多数离开家庭,走向社会。这时,劳动者如遇疾病、伤残、年老、生育等风险,就无法再依靠家庭来保障他们的生活了,劳动者的这些个人风险集中到社会上,成为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生产,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于是,由政府出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面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就成为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和实现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甚至发生社会骚乱。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对那些在市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3.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在经济收缩或停滞时期,会出现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即使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由于市场调节带有自发性、滞后性,也常常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存在,这些工人失去收入,生活来源中断,必须给其生活保障,以避免他们

流离失所,铤而走险,危及社会安定;同时,也可以保存这部分劳动力,以备生产发展需要人手时,不致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在手工业时代,劳动者的技艺主要在家庭中,靠代际传播获得,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也由家庭承担。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时代,劳动者需要掌握一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定的科学技术,生产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周期和生产结构的变化,劳动者需要经常更新知识和技能。这种高质量劳动力的培养不可能在家庭内进行,所需的培养费也较高,不是家庭所能承担得起的。为了保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不论劳动者在业、失业,还是遇到意外事故,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费用和子女教育费用都需要由社会给予帮助。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此外,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生活上无依无靠的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如果这些人的生活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由政府通过立法,以相应的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已经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

和改革的“

缓冲剂”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1、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渊源

(1)空想社会论西方古代社会保障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空想社会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两千多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柏拉图写的《理想国》一书,他以“人们的生活需要”作为解释国家起源的理由,主张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确立财产公有和公正的原则,消除暴力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和贫困对立。尽管某些著述将社会保障阐述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者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提高效率的手段,但社会保障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却能够使我们肯定其宗旨在于维护社会稳定、追求人道与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因此,西方的空想社会论对理想社会或国度的描述实际上构成了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即实践着空想社会论的某些主张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或见解。在公元前4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人们就不满当时奴隶制度的剥削与压迫,幻想着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压迫与剥削、人人自由平等、生活幸福的社会,并著书立说来阐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主张,当时最有影响的是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在古罗马帝国,P.维吉尔亦描述过“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等等。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进入近代社会后,资本原始积累和对外殖民掠夺及由此而带来的诸种社会问题,促使空想社会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

从15——17世纪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到18世纪法国的梅叶、摩莱里,再到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与欧文等,均写出了自己不朽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批判,更阐述了没有私有制、财产公有、倡导互助、人人平等和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论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从而主张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协调发展,这些思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基础。如欧文作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在1800年他29岁担任新拉纳克纱厂经理时,便开始了改善劳工福利状况并建立相应的福利制度的改革试验,由此而成为欧洲最有名望的慈善家之一;他进而还认识到资本主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义生产的秘密即利润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从而主张按照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来改造整个社会。

与空想社会论相比,经济学领域讨论社会福利问题不仅要晚得多,而且均是立足于经济效用的角度,但自进入工业社会后,愈是到后来,经济学领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就愈大。

这一点从后面有关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对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社会保障的影响可窥其线索。(2)宗教思想在西方社会,宗教被称为慈善之母,它对早期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方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因此,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亦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渊源的另一个来源。例如,佛教推崇慈悲为怀,强调以深度的爱护之心予众生以快乐幸福,以深度的怜悯之心拔除众生的痛苦,并倡导布施和助人等。早期的基督教明确反对富人对穷人的剥削,宣传基督会再次降临人间并建立人人平等、普遍幸福的千年王国,表达了人类追求福利的普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遍性与迫切愿望;早期基督教社团所实行的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亦为后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和国家制订福利分配方式提供了依据与方法;基督教还特别强调爱人如己,主张在施爱于他人中体验幸福的境界,摩西十戒则劝人净化心灵,努力向善,等等。

宗教教义的上述主张客观上表达了博爱、互助、平等的思想,这些思想无疑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与此同时,许多宗教团体直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接主办各种慈善事业,并一度成为西方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基本机制,时至今天仍在发挥着补充国家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作用。可见,宗教对社会保障而言:一是奠定并强化了社会公平与社会互助等道德基础;二是提供了制度安排最初的方法示范;三是补充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不足。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因此,宗教对现代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3)代表人物与著述。根据上述线索,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对早期理想社会进行设计并对社会保障理论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与著述。首先被公认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述无疑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讨论到了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与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民主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男女平等问题等等,堪称一部综合性著作。他反对私有制,强调分工与互助,追求共产制度与财产公有,主张确立公正原则、消除暴力与贫困对立,以及平等和社会秩序和谐等,这些思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着重大影响。

莫尔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亦以《乌托邦》一书而流传于世。在《乌托邦》(又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一书中,莫尔批判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宣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分配公平的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政治上实行民主制,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社会结构是城乡一体化,精神上是高尚文明,分配方面则是按需分配,其内容涉及到社会制度、分配制度乃至人民健康等诸方面,并号召人人相互帮助,以人道主义的名义尽量减轻别人的贫穷和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困苦,照顾到别人的康乐与幸福。这种思想成为近代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并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又一代表性人物,尽管在莫尔与康帕内拉之间事实上还有着一位很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即德国的闵采尔(约1490-1525),但闵采尔并未留下像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这样的传世之作。在《太阳城》一书中,康帕内拉描绘了一个政治民主、一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切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归全民所有、由全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与消费、没有贫富对立、实行按需分配的社会;在太阳城内,三大差别都已消灭,每个人的基本需要都能够得到保障,社会成员之间有着很密切的互助关系,等等。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人物还有法国的摩莱里,他以《自然法典》著称于世。在《自然法典》一书中,摩莱里用理性原则来论证未来社会,并从理性与正义出发,斥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有财产公有才合乎社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会公正,更突出地提出了用法律条文来规定社会准则,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一是财产公有,除直接用于消费和生产的东西外,一切不得私有;二是人人有工作,人人依靠社会供养;三是每个公民都要依其能力和条件来促进公益的增长。由此可见,《自然法典》中其实已经包括了社会保障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内容。

进入19世纪后,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成为最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使空想社会主义达到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顶峰。其中:法国圣西门的《论实业制度》、傅立叶的《新的工业世界与协作的世界》等著述,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塑造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模式;而英国的欧文则提出劳动公社,并主张通过改革实验来构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造理想的社会模式。他们主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按劳分配乃至按需分配,同时有许多主张与社会保障有着直接关联。例如,圣西门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无产者福利的提高”、“保证社会的安宁”作为社会制度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并提出了满足这种要求的手段,包括一切人都要劳动,按照社会成员的贡献来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最大便利和福利,等等。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综上所述。空想社会论的产生和发展,虽然探讨的是整个社会制度问题,并且是一种空想主义,但它确实涉及到了国民福利问题与收入分配问题,公平原则与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等思想,客观上为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因此,空想社会论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构成了正统的渊源关系,而宗教的影响则主要起着道德方面的影响作用。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2、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1)新历史(主义)学说

代表人物:德国的施穆勒、布伦坦诺、瓦格纳

19世纪末,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他们提出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由政府通过立法,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现存统治。他们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修正。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国家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而不是干预经济活动。新历史学派则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宣传社会改良,主张通过赋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他们认为: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第一,国家的职责除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即还具有经济管理的职能;

第二,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等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三,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促进文化、改善公共卫生、保护老幼贫弱、保护工人安全等社会目标。他们的主张为俾斯麦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政府率先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新历史学派所谓的福利,就是通过国家的活动,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使那些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们得到经济援助以缓和、协调当时的阶级矛盾。20世纪初,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设计了“福利国家”的蓝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议会立法,对贫民和失业者,包括病人、残疾人、老年人实行救济。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费边主义者企图通过这种缓和的、渐进的改良方法,实现所谓的“社会主义”。同一时期,英国经济学家和改良主义者霍布森主张以“社会福利”作为经济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税收政策或国有化措施,使“剩余价值”归政府所有,用于“福利社会”。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说”

1912年,英国剑桥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版了《财富和福利》一书,1920年又把该书扩展为《福利经济学》,本书系统的论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其基本论点之一就是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庇古认为,收入转移的途径就是由政府向富人征税,补贴给穷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人。补贴的方法可以采取建立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养老金、免费教育、失业保险、医疗保房屋供给等。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含义

庇古将福利分为两类:一是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二是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

。广义的福利包括由于对财物占有而产生的满足,涉及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自由”、“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正义”等内容,但这些都是难以计量的。而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即经济福利。经济福利虽然只是总福利的一个部分,但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社会福利的状况。

庇古认为人们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而是人们得到满足的是物的效用,因而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就是由效用构成的。每个人获得的效用总计起来就构成了全社会效用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的总和,而效用总和也就是全社会的经济福利。由于经济福利可以直接和间接地与货币尺度联系起来的那部分总福利,国民收入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社会客观收入,其中包括国外收入,因此,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是对等的两个概念

B.提出了检验社会福利的两个标准庇古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作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并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二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在福利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命题: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增加会使满足增大;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于穷人会使满足增大。根据这两个命题,凡是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者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的总量,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收入均等化或减低收入不均的程度是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如果政府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转移给穷人将会增加一国的经济福利。将富人的一部分货币转移给穷人,可以采取“自愿转移”和“强制转移”两种方式。自愿转移就是政府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举办教育、娱乐、保健等福利事业,或创办一些科学和文化机构;强制转移是政府通过征收累进税和遗产税来实行收入的转移。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与此相适应,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也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转移,如建立一些社会保险或兴办社会服务设施;

二是间接转移,如政府对穷人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工人的住宅建筑、垄断型的公用事业等进行补贴,以减低这些商品的售价,使穷人受益。由于救济有工作能力而不工作的人会减少国民财富,因而不应该实行无条件

的普遍的补贴制度,而应该训练身强力壮的低收入者,让失业的技术工人学习新技术,为工人的优秀子弟提供上学的机会,并补贴其生活等。

C.要使一国经济福利有所增加,还必须增加国民收入量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是促进经济福利、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增加国民收入量的关键就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最适度地配置生产资源,可以使国民收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入或社会经济福利总量达到最大值。一般来说,自由竞争可以最适度地配置生产资源,增进社会经济福利。如果出现了生产资源配置不当,由国家采取适当的调节措施,如课税和补贴,也可以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3)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凋敝,失业剧增,大批

贫民流落街头,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政治家和学者把摆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措施和“福利国家”联系在一起。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中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还提出了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凯恩斯的这些主张被称作凯恩斯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因此被誉为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叱流,他所提出的一套对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成为战后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A.否定“供给自然创造需求”学说

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理论认为,失业是劳动市场上供求不相称的结果,而供求不相称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实际工资水平定位不当,因而治理失业的主要方法是调整工资水平。萨伊从“供给可以为自己创造需求”这一市场法则出发,强调生产或供给的决定性意义。他认为,生产和消费(或者说供给和需求)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某种商品一经生产出来,生产三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报酬又恰好等与供给量,即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恰好等于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因而供给创造了自身的需求,整个经济不会出现过度生产(就业过渡)或者生产不足(失业)。

B.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一致,这时资本家

利润最大,社会就业稳定。如果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那就业量大幅度增加,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风波涉及香港,当时失业率只有3%,在这之前有活找不到人干。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生产过剩和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有效需求”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况时的总需求,它直接表现为有货币支付的需求和能力。资本主义国家经常面临的情况是总需求<总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因而往往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由于有效需求是由人们对消费品需求和企业家对生产物品两部分构成,而在市场经济运动中,却存在三条永恒的心理规律。第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即人们消费的增加通常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因此,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增加的更大部分被留下作为储蓄,而只消费掉收入增加的较小部分,从而导致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消费需求不足。

第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即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预期的收益从短期看,时高时低,不稳定,从长期看有下降的趋势。因此预期投资利润下降,资本家投资信心不足,使得资本家的投资需求不足。第三,货币流动偏好规律

即货币在所有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灵活性,可以满足消费动机,支付日常生活,也可以用来满足谨慎动机,应付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意外开支,还可以用来满投资动机。于是人们对货币就产生了特殊的爱好,即“灵活偏好”,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货币的需求增强,利息率上升,投资成本提高,资本家不愿意投资,也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由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决定了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引发了有效需求不足。不足的有效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使社会的就业水平经常处于一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衡状态”,因此,仅靠市场调节,必然形成“非自愿失业”。C.改变经济危机的措施

第一、赤字预算。

即政府的财政政策应从传统的预算平衡思路中解放出来,走向主动、积极的赤字预算,以此刺激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国民收入。第二、适度通货膨胀

他主张国家通过自己控制的中央银行系统增发纸币,扩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大信贷,压低利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家预期到纯利润将增大,从而会加大投资的欲望;另一方面,纸币流通量的增加造成物价上涨,这不仅压低了工人的实际工资,相对地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效率,加强了投资引诱,而且令人们考虑到保持更多的现金是不聪明的,于是阻碍引诱的“流动偏好”,将会越来越小,投资需求便会高涨。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第三、福利措施

凯恩斯认为向富人征税再救济给穷人,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生产,实现充分就业。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4)福利国家论

代表人物:贝弗里奇勋爵

事件:英国为重建战后和平,使国家永获安全感的长远安排,1941年6月,英国设立了社会保险及有关的事业部会联合委员会,聘请自由党人、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WilliamBeveridge)爵士为主席。1942年11月贝氏提出了《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BeveridgeReport:SocialInsurance&AlliedService,1942)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贝弗里奇革命”。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他在报告中制定了一个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计划。提出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均适用福利国家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广泛的社会福利计划,有关建议,举措被英国执政党采纳并付诸实施。他也由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在这个报告中针对英国社会弊端:肮脏、贫困、懒散、疾病、无知的问题。他提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解决贫困和懒散的问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题;实行公共医疗,全民免费就医,解决肮脏和疾病问题;推行文化教育,消除文盲,解决无知的问题。

建议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政策:

A.社会保险: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

B.社会救济:特殊情况的需要

C.自愿保险: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需要

《贝弗里奇报告》有两个主要特点:把社会福利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作为一项国家责任确定下来;把救济贫困的概念由原来的救济贫民变为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

这个报告强调:

第一、普遍性。凡是有收入的英国公民必须按统一标准参加社会保险,这就是以社会保障普遍性代替济贫的选择性。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明显带有福利性质。

《贝弗里奇报告》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体系的基本原则

⑴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覆盖全体居民并包括他们不同的保障需要;凡是有收入的英国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参加者按全国统一的标准缴纳保险费,按统一标准享受有关福利,而不问其收入多少,即采取社会保障“普遍性”原则。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⑵管理责任统一原则。将分散的管理制度改为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

⑶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的原则。按照这一制度所发放的救济与津贴应使领取人能够维持正常生活,享受社会保障的时间以本人的需要为准,不受其他限制。⑷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社会保险不但应包括全体有收入的公民,而且其内容应包括他们生活需要的各个方面。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⑸区别对待的原则。因没有收入、不能缴纳国民保险费而无权享受国民待遇的人,由国家制定国民补助法,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使其生活水平达到国民最低生活标准。按照这些原则,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和家庭津贴等7大项目。这些很快成为欧洲各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贝弗里奇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内容广泛的高福利制度;法国也在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全国抵抗理事会纲领”的基础上,于1946年实行了新的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可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相应的思想理论为基础的。

(5)现今社会保障理论

1)个人积累保障。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央公积金,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应尽的责任,它缺少了公平性和社会性。

2)管理私有化。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拿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社会保险基金运作问题。最典型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的国家是南美洲的智利,将社会保障基金交给私营机构管理,成功率比政府管理要高,但缺少社会性和公平性。

3)水平节制论。以英法国家为代表,经济增长赶不上福利水平增长,必须压缩社会保障经费开支,总统竞选,社会保障制度和水平是施政演说报告内容之一。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在世界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可以将社会保障划分为:

萌芽期、诞生期、形成期和发展期。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从17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

人类社会早期,已出现了最原始的社会救助。中世纪以后,人类互助共济的习俗与宗教的泛爱精神紧密结合,社会保障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中世纪社会保障的特点:

1、保障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地主的好恶和当年收成的好坏,没有任何法律约束;

2、这种保障存在着相当大的主观任意性和不可预测性;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3、这种保障以施舍为特点,属于教区或贵族地主的自我保护方式。从欧洲社会发展历程上看,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标志是法国的福利改革和英国的《济贫法》的出台。

法国的福利改革

(1)法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形式进行调整。(2)社会保障从单一缓解社会冲突转变为向社会成员提供劳动机会,以维持生产关系,从而具有既实行福利救助又保障生产的双重性质和功能。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英国的福利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英国传统的经济模式严重阻碍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纺织业给工厂主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多地获取羊毛等纺织原材料,并为工业发展提供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工厂主联合农场主发动收回租耕农手中的土地,转为发展畜牧业,也就是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沦为乞丐和流浪者。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英国国王颁布法令把这些流浪者赶进资本主义工厂和农场,为了缓和被剥夺农民的反抗,1536年英国颁布法令,让教会承担救助贫农的义务,1572年开征济贫税。

1600年前后,英国社会上开始普遍出现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人口开始流动,社会开始动荡的形势下,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颁布了《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这是以改革保障形式来谋求社会稳定的一种尝试。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其主要内容有:(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

(2)为有能力劳动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3)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其建立收容场所;

(4)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

(5)提倡父母子女对的社会责任;

(6)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济贫法》诞生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济贫法》的制定,在主观上是为了阻止劳动力的流动,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但在客观上却使社会保障的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济贫法》的诞生,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为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这种职能的转变,使得社会保障摆脱了原有的地域狭隘性的特征,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道路。

《济贫法》的原则和理念,至今仍然是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公共救助立法的重要依据。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旧“济贫法”最富有代表性的措施是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调贫民劳动,以杜绝流浪现象。

旧“济贫法”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但以前者为主,过于强调对于劳动者的惩罚而比较忽略需求者的救助。

旧“济贫法”产生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中,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将劳动者束缚与他所属的教区较之让他们背井离乡,四处流浪更有利于他本人和社会。因此,旧“济贫法”

的制定旨在阻止劳动力的流动和稳定旧的社会秩序,这一原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则更清楚地表现在1662年制定的“安置法”里,根据这项法令,一个教区的新住户(通常是流浪来的穷人),可以被随意强行迁徙到别的教区,于是国家取得了贵族地主失去了和正在失去的对农民的人身支配权。

19世纪,由于济贫费用逐年增加,财政不堪重负,英国议会在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这一保障制度不仅废除了对体格健全者的救济,而且采用了更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加严厉的管理济贫行为的法则。并规定依靠救济的人必须接受三个非常苛刻的条件:

一是丧失个人声誉(接受救济被社会视为污点);

二是丧失个人自由(必须禁闭在贫民习艺所里劳动);

三是丧失政治自由(丧失公民权尤其是选举权)。这就是社会保障史上重要的《新济贫法》,济贫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济贫事务仍然由地方教区共同负责。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济贫法》的特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新济贫法》的产生、主要内容和意义:

社会救助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需要专门训练社会工作人员,同时成立《济贫法》管理局,负责济贫工作。把社会救助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社会救助成为一种制度。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新济贫法》是以国家立法形式表现出来,有人认为英

国新济贫法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特点

(1)建立在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的互助互济,如养儿防老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2)建立在宗教、慈善团体基础上的互助互济,已经相对于家庭,家族而言向社会化迈出了一步,16世纪西欧以基督教的形式。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A.施舍性质:作为被施舍者缺乏安全感,自尊感;

B.主观随意性(非制度化),

到了17世纪就逐步由社会出面,甚至由政府出面开展社会保障。

1834年英国的《新济贫法》,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到了大生产,生产力水平相当高。

《新济贫法》有许多规定,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不仅具有人情味,而且具有现代化气息,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救济不是一种消极行动,而是积极的福利措施,并成立了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济贫管理局。虽然新济贫法在当时还没有严格的法律概念,只是一种方法和举措,是带有强制性和福利性的,保障对象不具有普遍性,保障程度是低水平的,还没有提高到社会保障是公民权利,其进步作用是社会保护职责历史

地落到了国家的肩上,这一转变使得社会保障开始摆脱原有的地域狭隘性而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道路。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产业革命比英国发生得晚一些,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但发展得很快,不久就跃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行列。

19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德国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德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利,与资产阶级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一方面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动权利的社会政策,另一方面自发地组织各种互助互济的民间组织。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后,首相俾斯麦认为,要加快国内经济发展,必须安抚好国内的工人群众,调和劳资关系,实施一整套社会政策,其中包括社会保障政策。1881年11月17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发布《黄金诏书》,宣布实施《社会保险法》。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国境内出现了鼓吹劳资合作:实行社会政策的经济学派--新历史学派。这个学派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负起“文明福利”的职责,使工人从不幸的境遇中解脱出来,保证他们有最低生活费用的工资,实行社会保障。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自上而下实行了经济社会改革,

1883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

《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三个社会保险计划。这三个社会保险计划都是强制性的,其权利和义务都有法律保证。这些社会保险法规的诞生,揭开了社会保障法制史的新篇章,成为世界社会保障发展史的第二个阶段。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1)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

第一,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是政治斗争发展的产物;

第二,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有一定的理论渊源,与当时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有密切的联系。(2)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二是坚持以缴费作为享受保险条件的原则;

三是坚持保险费用多方承担的原则。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3)德国三部保障法规的缺陷:第一,社会保障兼有福利性与劳动性的双重性质,而不是纯粹福利性的;第二,社会保障的对象并不是全体公民,也不是最需要救济的贫民,而是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第三,社会保障的职责只是局部性而不是全局性。(4)三部保障法规颁布的意义:标志着社会救济开始演化为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正式建立。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从20世纪20年代到40代)

1929年到1933年从美国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

模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大量工人失业,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大跌,货币贬值,这就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矛盾。罢工、示威游行和农民斗争重新高涨起来。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德、意、日等国家把国民经济转向军事化的轨道,加紧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妄图从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中寻找出路。在美英法等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发展主要表现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实验,其中有劳资关系的社会保障政策,这个政策承认工人阶级的某些基本权利,并且举办公共工程吸收失业者重新就业,还实施有关住宅保障的政策。

1935年8月14日,美国罗斯福签署了由美国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根据这一法案,成立了社会保障署,约翰。G。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怀南特被任命为第一任社会保障蜀署长。

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全国性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它不仅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也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到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形成了由国家财政出资的济贫和受益人缴费的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社会保障法》,把“普遍福利”作为建国的重要方略。社会保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养老金;其二,失业保险;其三,老年保险;其四,对盲人、需赡养的儿童和其他遭遇不幸者的救济。根据该法律的第一部分规定,州政府如提出妥善的养老金计划,联邦政府可拨款补助,以鼓励各州制定养老金法。该项法律规定,失业保险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办。联邦政府按企业的工资表向雇主征收失业保险税,当作救济失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业基金,有各州政府代管。如果州立法机关通过的失业救济法得到联邦政府的认可,上述税款的90%可以拨给洲政府处理,但要求州政府设立社会就业机构,负责管理这笔基金,使他们暂时度过短期失业难关。

按照社会保障法的规定,只有退休金即老年保险金由联邦政府单独掌管。这项法律的这一部分一般被称为“社会保险”。联邦政府向企业主和工人同时课税,筹措退休基金,以便每月向符合条件的年逾65岁的老年人支付退休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金。对工人和企业主课税的税率,在1935年开征都规定为1%,到1948年,劳资双方的负担都被提高到3%。每月退休金数额,最初规定为10一85美圆。总体来说,《社会保障法》是一个确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有关保障项目、解决经济安全问题的综合性立法。虽然它存在不少弊病,如缺乏全国的统一标准,各州经费分配不一,资助项目由各州自行决定,但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建立起解决养老问题和失业问题等社会保险为主体,以公共服务为辅的保障模式。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40年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本上都是以罗斯福新政立法措施为基础的,是它的完善和补充,这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四)社会保障的充分发展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1942年英国着眼于重建战后和平,使国家永获安全感的长远安排,委托贝弗里奇作社会调查,他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长篇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均适用福利国家的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广泛的社会福利计划,他也由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这个报告强调:

一是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责任;二是变济贫(救济)为保障国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凡是有收入的英国公民必须按统一标准参加社会保险,这就是以社会保障普遍性代替济贫的选择性。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明显带有福利性质。《贝弗里奇报告》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体系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原则,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和家庭津贴等7大项目。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这些很快成为欧洲各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20世纪上半叶,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充分发展,1947年英国首相爱贝里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英国已经建成了公民从“从摇篮到坟墓”都有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在国际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社会保障在战前往往是各国政府稳定经济和社会的一种战略性长远政策。在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起了重要作用,他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原因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缺乏信心,提出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纷纷宣告以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目标,同时,实施扩大社会保障的政策。此后,北欧、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国都陆续宣布实施

“普遍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充分发展时期。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西欧社会保障“鼎盛时期”,各国公民享尽了社会保障的甜头。

社会保障的发展的表现:

第一、社会保障全面化,保障项目迅速增加。

第二、社会保障全民化,全体国民普遍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第三、社会保障性质发生“质”的变化,即由以“济贫”为主转向“福利”为主。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第四、社会保障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的变动。

四、当代国际社会保障发展时期的划分

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是社会保障的恢复和重建时期。

2.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是社会保障的鼎盛(黄金)时期。

3.从70年代以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调整和创新时期。

新保守主义,是针对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危机,给社会保障制度供给带来了入不敷出的新题,有人提出不能用普遍性原则推行社会保障,应该采用选择性原则,具体地说,不能不区分对象实行全面社会保险,而是根据贫困人群需求采用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办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五、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类型)

“模式”一词译为英文Model,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理解、操作、模拟与优化。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换言之,模式是用来对事物进行比较的式样,参考的标准,从理论上讲,系指对某件事情或某个过程,经过科学的概括而抽象出来的结构和运作特征,可以用文字、图表来表达,一个模式只应该包括在一个特定空间、时间、方式的相对统一体,是一个管理系统。

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国情不同,建立社会保障的时期不同,因此,社会保障模式各异。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4、“储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1)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2)形成背景:这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因此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是由19世纪后半叶德国首相俾斯麦首倡,后为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它贯彻了“选择性”(即选择部分人实行)原则,与就业紧密相连,实施的范围主要是劳动者,经历了二战之前的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稳定发展时期和战后的大发展时期,发展的轨线是社会保险种类和范围在逐步扩大,管理办法随着经济和社会变化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

3)运作特征:

一是对于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保险待遇与缴费年限或劳动时间即个人收入关联,有利于低收入阶层;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二是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结合和对等的原则。社会保险费有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负担或两方面负担,要求劳动者个人和企业(雇主)定期缴纳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予政策上和税收上的优惠及帮助,并在财政上做出最后保证;

三是社会保险缴费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帐户,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原则;

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四是社会保险管理和支付以现收现付为主,支付标准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率挂钩;

五是社会保险机构实行行业组织管理与地区组织管理相结合,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自治管理;

六是通过立法规范监督保险机构的行为,来协调同类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

这种模式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与义务的密切关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保险基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金在成员中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体现了保险互助经济的宗旨。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筹集基金,费率受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就业比例影响很大,在人口老化,就业比例下降时,费率会过高而难以承受,因此,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人口迅速老化的国家或地区,必须对不断上升的费率有所准备。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4)优点: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与义务的密切联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保险基金在成员间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体现了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

5)缺点:采取现收现付方式筹集基金,费率受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就业比例影响很大,在人口老化、就业比例下降时,费率会过高而难以承受,因此,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人口迅速老化的国家或地区,必须对不断上升的费率有所准备。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1)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瑞典

(2)形成背景这种模式以英国最为典型。

1941年,英国政府委托贝弗里奇负责制定战后实行社会保障计划,这个计划与1942年底以《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问题的报告》为题发表,提出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后,英国将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这种模式至今仍为英国社会保障的指导方针。所谓福利国家,按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英国“福利国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全民医疗、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全民医疗包括农民(和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在内,基本上由国家负担;而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主要是发放退休金、失业救济和家庭补贴。退休金有基本退休金、补助退休金;失业救济分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和额外补助三个部分;家庭补贴包括孕妇补贴、儿童补贴、

低收入家庭补贴、寡妇补贴、住房补贴和圣诞节奖金等。英国的“福利国家”内容广泛而具体,已经到了十分复杂和烦琐的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地步。不仅如此,为实施“福利国家”政策,英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其中,中央的管理机构是保健和社会保险部,有8000个工作人员,还有上百万的人员在各地区、地方机构中服务。社会保险是通过529个中央、地方和地方机构开展工作的。家庭医生则由90个家庭医生委员会组织服务。

瑞典自1948年开始,也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按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原则,所有公民都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并由国家承担多种风险。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保障内容除生育、疾伤、失业、养老外,还有儿童、遗嘱、单亲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训津贴。除现金津贴外,还提供医疗、护理等项服务。这种全民性保险和广泛而优厚的补贴制度,使瑞典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之称。其他西欧国家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60年代中期,也都经过多次补充修订,扩大了保障范围,增加了项目,提高了待遇,争相以“福利国家”自诩。在欧美社会保障重建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1)社会保障从单项保障向总体保障转变,形成一套相互联系、共同保障的社会安全网如英国的失业、疾病、老年和寡妇保险,二次大战前分属不同的保险计划,1944年实施《国民保险法》后,都归并为统一的社会保险计划,建立统一的保险基金。同样,法国(1945)、瑞典(1962)、意大利(1965)、荷兰(1966)、挪威(1970)、联邦德国(1972)等都先后建立了统一的国民保险制度,将老年、疾病、残疾、生育、死亡等保险计划合并为一。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2)保障范围扩大大多数国家的保障对象不断扩大,由对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力的保障向全社会公民保障过度。如西欧国家的医疗津贴到20世纪40年代中扩大到家属,工伤事故保险从50年代起开始包括自雇人员等。

3)由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欧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险项目多为自愿保险,如工伤、疾病、失业保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减轻雇主的负担,促使低收入劳动者参加保险,各国纷纷实行强制保险,除比利时的工伤保险,瑞士的疾病保险,丹麦、荷兰、瑞典的失业保险仍实行劳动者自愿保险外,其他西欧国家均改为强制保险。

4)保险水平提高瑞典自1948年开始,实施国民年金按生活费用指数定期调整的措施,将保障津贴与工资水平挂钩,其他西欧国家于二次大战后至60年代中期也相继建立了这种制度,使社会保障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受益者在脱离就业后也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的利益。此外,西欧各国在原有统一标准津贴之外,还建立了补充津贴的制度,补充津贴同劳动者原工资水平相联系,体现了普遍福利于个人劳动绩效相结合的原则。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这一模式贯彻“普遍性”原则,国家成为社会保障义务的主要承担者,以公共支出的方式向全体公民实施普遍的社会保障待遇(所有公民,包括就业与失业、未参加过工作的)将之看作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保险费用由国家以税收形式收取,按统一标准缴税,实行“均一制”给付,以维持正常生活,享受期限以需要为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由国家设置的统一机构负责。这一社会保障形式广被英联邦、欧州诸国采用。(3)运作特征

A.社会保障方式

包括全民医疗、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全民医疗包括农民(和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在内,基本上由国家承担。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发放退休金:基本退休金和补助退休金;失业救济:失业救济、失业额外津贴、额外补助;家庭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补贴、低收入家庭补贴、寡妇补贴、住房补贴、圣诞节补贴。

B.社会保障待遇

第一,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才能享受的项目

这类项目为受保人生病、失去工作能力和退休时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险费用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占50%。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第二,需要经过经济调查符合有关条件才能享受的项目

这类项目是为收入达不到一定水平的人提供补贴,受保人的家庭财产和收入情况是确定补贴水平的依据,此类补贴包括低收入家庭补贴、住房补贴、无工作能力补贴等。其费用来源于国库,占33%。

第三,特殊津贴(不需要缴费就可以享受的项目)

这类项目是为一些先天或幼年就失去工作能力,不可能缴纳社会保险费,依据某些特别的条件而提供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战争年金、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非缴费性养老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金、儿童津贴、单亲津贴、圣诞节补贴等。其费用来自国家税收,占17%。

(4)优点:

体现了社会公平;使居民能享受很高的福利水平;能够有

效地降低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5)缺陷:

容易使劳动者产生懒惰和依赖的心理;由于企业承担保险

费过重,导致企业产品成本加大,降低了企业生产销售的积极

性;政府财政负担过重。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1)代表国家:前苏联、中国(改革开放前)

2)形成背景:1917年,俄国革命取得政权以前,针对沙皇俄国时代社会保险实施范围窄,保险待遇差,工人缴纳保险费负担太重的问题,列宁指出,国家对工人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一定要提供保险,由国家举办的社会保险要覆盖2024/4/12《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杨来胜教授

全体工人及其家族,国家、企业负担全部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交由掌握了政权的工人阶级管理。

根据列宁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