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各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各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各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各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各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各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体会词的音韵美。

2.感受词的意象,品味词的意境。

3.掌握本词中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4.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毛泽东是一个站在传统的根基上胸怀大志、谈论理想的人,一个

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卧薪尝胆、奋发有为的人,一个虽历经沉沦却仍能

傲世独立、纵横撑阖的人,一个在戎马生涯中不断写就传世佳作、文

武兼备的人。当外寇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候,他在最需要每

一个中国人都激发起深远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力量的时候,站在西北高

原茫茫的黄土地上,写下了一首赞美北国雪景、歌颂当代英雄的豪放

之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位开国领袖的传世词作一一《沁园

春・雪》。(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势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

国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主要著作收入《毛泽

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写作背景

本词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

泽他东面曾对于茫一茫场雪大野雪、苍之茫后大攀地登,到胸海中拔豪千情米激、荡白,雪写覆下盖了的这源首上词视。察地形。

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

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

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

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字音字形

分外(fBn)莽莽(mdng)妖娇(rdo)折腰(zh

e)成吉思汗(hdn)

词语释义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词中取第

②义。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

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正。

3.学生在整体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交流点拨】描写北国雪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点拨】由写景过渡到议论、抒情,纵论历史英雄,抒发了

词人的豪情壮志。

深层领悟

1.上阕写景,哪几句写的是实景,哪几句写的是虚景?

【交流点拨】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十句写的是

实景;“须”字以下三句写的是虚景。

2.上阕中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1)静景:“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二(2)动景:“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作用:写景动静结合,表明在词人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

也表明他本人是雄心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

3.下阕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的作用是

什么?

【交流点拨】是写景与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

总括上阕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

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词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

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4.词人以一“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惜”

字含有哪些意味?

【交流点拨】(1)惜中含褒。以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

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为前提,赞扬了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

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2)惜中含贬。委婉地批评了这些

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

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

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三句?

【交流点拨】“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

结往评今,转向词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的主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要是词人自指,体现了

伟大的革命家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坚不可摧的自信心,并将全词的情

感推向高潮,激发人们的无限想象,鼓舞人们的昂扬斗志。

6.分析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交流点拨】(1)写景、议论与抒情相结合。上阕写景,气势磅

礴,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

由评论历史人物转至赞美当代风流人物,抒发了词人的壮志豪情。(2)

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写景将动景与静景、虚景与实景相结合,描绘

出北国壮丽的风光,让人切实感受到“江山如此多娇”。(3)巧妙运

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互文、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

将北方雪景的壮阔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北方大地潜藏

的即将奔涌而出的活力。

四、板书设计

总写雪景:意境壮阔北国雪景图

上阕咏雪具体实景: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沁园春•雪想象虚景:艳丽多姿—热爱祖国河山

下阕抒怀评古:短于文治古今英雄论歌颂当代英雄

颂今:风流人物(寓情于议)

2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

作用。

2.理清诗歌层次,理解“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形象

意义。

3.了解周总理对革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激

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誓言;他博学多才,心怀天下,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他廉洁

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连骨灰都洒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他逝

世后,首都人民泪洒十里长街相送,联合国亦降半旗致哀。大家知道

他是谁吗?他就是周恩来总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女诗人柯岩创作

的一首深情怀念周总理的抒情诗一一《周总理,你在哪里》,来缅怀

这位令全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柯岩(1929—2011),本名冯恺,满族,当代作家,诗人,曾任

《诗刊》编委。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

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

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

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周总理

逝世一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地倾诉对

总理的无限哀思与深情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

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

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字音字形

轰鸣(h6ng)沉甸甸(ch6ndi4n)谷穗(sui)篝

火(g6u)

词语释义

松涛:松林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

枝燃烧的火堆。

征途:远行的路途;行程。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

情。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

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节):直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

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之

情。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的热切呼唤和山谷、大地、

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

息息相关的生动情景,深化了周总理的形象。第三部分(第8—9节):

进一步表达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强化了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的立意。

3.诗歌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为题有何妙处?

【交流点拨】作者以疑问句的形式设置题目,突出了人民对周总

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题目又是设问句,能够引起

读者的深思。

深层领悟

1.齐读第1节,说说哪个字是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哪个词表达

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真挚感情。

【交流点拨】(1)“好”字是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既概括了周

总理的崇高品质,也饱含人民对周总理的赞誉之情。(2)“想念”一

词直抒胸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真挚、深切的怀念之情,是全

诗的诗眼。

2.自由朗读第2—7节,思考:诗歌描写了哪几个画面?有何用

意?

【交流点拨】(1)画面一: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不停息。画面

二:周总理和农民在农田辛勤劳动。画面三:周总理和伐木工人亲切

交谈。画面四:周总理给海防战士披大衣。画面五:周总理操劳国事,

日理万机。(2)用意:前四个画面分别代表周总理对革命贡献的不同

方面,凸显了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为

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第五个画面表现总理回到北京,

日理万机地处理国家大事。这五个画面刻画出周总理风尘仆仆、奔走

在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的伟大形象。

3.诵读第8节,分析这节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交流点拨】这节诗是对诗歌开头“在哪里”的呼应,回答了第

1节中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

4.齐读第9节,体会“永远居住”“太阳升起的地方”“你的人民”

等词语蕴含的深情。

【交流点拨】“永远居住”强调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太阳升

起的地方”强调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你的人民”强调周总理与人民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蕴含着人民对

周总理的无限热爱与崇敬。

技法探究

1.第1节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两次“你在哪

里”,表达人民对周总理的急切追寻;“想念你”的重复,则直抒胸臆,

由“我们”转向“你的人民”,喊出的是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思

念,这样写具有加强语气、撼动人心的作用。

2.诗歌第2—5节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人民对周总理

的追寻与赞颂?

【交流点拨】(1)反复:“对着……喊”间隔反复,强调人民对

周总理急切的追寻与深切的怀念。“他刚离去”连续且间隔反复,衬

托周总理风尘仆仆、日夜奔忙的辛劳形象。这些反复的综合运用,既

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无边哀思,又使诗歌章节形成排比,有

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2)拟人:听到人民的深情呼唤,山

谷、大地、松涛、海浪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它们仿佛成了周总理

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间接

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对农业生产、工业建设、

国防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化了主题,更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

主义色彩,营造出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找总理”为线索,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展现出

一幅幅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不息、辛勤劳作的生动画面,歌颂了周总理

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热爱

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五、板书设计

构思:询问一呼唤一寻找一回答

高山

周总理,你在哪里大地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森林一一在人民心里!深切热爱、怀念

大海

主题: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3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L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土地,是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蹒,曾有

人捍卫它而为它呕心沥血。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脚下的土地?

谁不爱恋我们的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

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的爱国激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艾青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直到5岁才回到家中。1928年考入

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

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不久被捕,

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

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从1936

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

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

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一一

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我

国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皆实行“三光”政策,妄图

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满怀对祖国深深的爱以及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

诗篇。

字音字形

嘶哑(si)汹涌(xibng)黎明(11.)腐烂(f

u)喉咙(16ng)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后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交流点拨】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

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

成的内在节奏。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一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

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深层领悟

L“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歌唱了

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

【交流点拨】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

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

明:象征光明与希望。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这些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人民的悲愤以及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人为何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1)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而且这只鸟的喉

咙是,,嘶哑”的,这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形象,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

唱出的。“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连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拼尽全力歌唱的是“鸟”,也是诗人自己。以象

征的手法,通过表现“鸟”的不屈与抗争,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

难中的祖国的挚爱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2)这种寓

情于物(象征)的写法,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

象感。

4.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两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交流点拨】(1)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

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

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这两句诗也是全

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

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

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感的浓缩,喊出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

声。

主题理解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

面为什么加一个“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嚓亮”好

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1)“也”字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

民族解放运动中。(2)不好。“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

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

果用“清脆”或“嚓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土地

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2.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交流点拨】“鸟”生前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鸟”的生前和

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是

“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这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决

心。

四、板书设计

鸟----诗人自己

土地——祖国大地象征深远

我爱这土地河流、风一一抗争精神意象朴实热爱祖

黎明一一光明和希望至死不渝

常含泪水

爱得深沉直抒胸臆激情澎湃

4乡愁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技巧,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诵。

2.理解诗歌的特点:音乐美、情感美。

3.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怀亲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

变化来推进情感升华的特色。

4.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离开过爸爸妈妈吗?当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的时

候,你们会想家吗?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

祖国,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海峡两隔,长期不能

见到亲人们,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

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一起来聆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

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诗人、散

文家。代表作有《乡愁》《春天,遂想起》《等你,在雨中》等。

写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

中度过的。1949年,余光中去台湾时年仅21岁。1972年,20多年

没有回过家乡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

“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时的语速。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忧郁的,所以朗读时的

语速应该是缓慢的。

2.反复诵读,标出本诗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交流点拨】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

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全诗共有4小节,简要概括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第1小节: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第2小节:青年

时期的夫妻分离;第3小节: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第4小节:

现在的游子与大陆(家乡)的隔离。

深层领悟

1.把握意象。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

却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些意象上?

这些意象分别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愁”?

【交流点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物化)。

邮票:小时候求学在外思念母亲母子离愁

船票: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妻子夫妻离愁家愁

坟墓: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

海峡:现在国土分裂忧思绵绵思归浓愁一一国愁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

深、升华的?

【交流点拨】诗中的四个意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

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一长大后一一后来一一现在。

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

子分离一一长大后的夫妻分离一一后来的母子死别一一现在的游子

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不断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2.品味语言。

乡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将乡愁说成是“小小的邮票”“窄窄

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交流点拨】(1)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使乡愁浓缩

于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2)托物寄情,表

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3.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

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

的强烈愿望。感情由淡渐浓,主题由浅入深。

技法探究

1.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交流点拨】(1)构思美。诗人一方面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

候一一长大后一一后来一一现在。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

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一一长大后的夫妻分离一

一后来的母子死别一一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人生的这四

个阶段分别找到了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一一长大后

的船票一一后来的坟墓一一现在的海峡。这样写构思巧妙,使情感得

到升华。(2)音韵美。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

根据抒情需要,诗人运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

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句式,既突出地抒写了乡

愁,又使全诗的层次脉络清晰,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

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

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这种词语的对仗和叠

词的运用,形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

诗的音韵美。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

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

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

四、板书设计

小时候一一邮票(小)一一母子分离

长大后一一船票(窄)一一夫妻分离故乡之思

后来一一坟墓(矮)一一母子死别

现在一一海峡(浅)一一两岸分离一一家国之思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句爱的赞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的写作技巧。

2.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

卓有成就的建筑师,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就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集才学、智慧、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

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一一《你是人间

的四月天》。(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

学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

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

说、剧本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

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写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34

年4月5日的《学文》。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

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

忽人间的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

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

事。”

字音字形

娉婷(ping)鲜妍(ydn)冠冕(midn)呢喃(n

inan)

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美丽。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文中形容燕子的叫声。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朗读本诗时的语气语调,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交流点拨】(1)语气语调:本诗饱含着作者的温柔和爱,朗读

时语气要舒缓、轻柔。(2)感情基调:欢快喜悦,感情热烈。

2.自由朗诵,边读边想象: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什么样的人间四月

天图景?试结合诗句简单描述。

【交流点拨】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

四月天图景: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时云烟弥漫,不久有细

雨点无声洒落;晴朗的夜里,月色皎洁明净,繁星在夜空闪烁;百花

润泽鲜艳,婀娜多姿。草是鹅黄的,芽是嫩绿的,莲是洁白的……繁

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深层领悟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和爱

的赞颂。整首诗就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作者用哪些富有特色的画面具体展示了“四月天”的美?

【交流点拨】春光风舞图、风烟星雨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

图、花开燕语图。

3.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1)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

暖、希望”。(2)这些意象温馨、梦幻、美好,洋溢着春天的灿烂色

彩和勃勃生机,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4.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交流点拨】第1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

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

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2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

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

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诗人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3节,把“爱”比作“百花的冠冕”和“夜夜的月圆”,表现

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4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

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5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

切。

技法探究

1.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第1节中的“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

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两句。

【交流点拨】(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笑”比喻成

点亮漆黑夜晚的明亮火焰,写“笑响”点亮了四面风,同时赋予抽象

的风以灵气和生命力,将“你”的轻灵、活泼以及“我”的欢快、喜

悦写得形象生动。(2)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风”是抽象的,却

由“笑响”点亮,既有对听觉、视觉的描写,又有对触觉的描写,内

容丰富,风格清丽,给人以明快、开朗的感觉,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

情。

2.“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

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

诗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请小组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表现了“三美”原则。

音乐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

诗人有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

美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

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

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

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

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谪,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

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

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

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

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四、板书设计

总说:轻灵、光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柔和、恬静

------句爱的赞颂分说鲜妍、庄严炽热的爱

新鲜、柔嫩

总说:爱、暖、希望

6我看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激发阅读新诗的兴趣。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

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

南岸”。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面对春景,诗人又产

生了什么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穆旦的诗歌《我看》,看

看云南蒙自的春天留给了诗人怎样的印象。(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

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具有深厚、凝重

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

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著有诗集《探险队》《旗》等,主要译作

有《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选》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西南

联大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

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满腔爱国热

血的诗人,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

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

字音字形

丰润(r€in)红晕(yfin)揉过(r6u)翅翼(y

i)忧戚(qI)

枉然(wang)勃发(bo)谐奏(xie)飘逸(y

i)摇曳(y。)

词语释义

枉然:费力而不起作用。

飘逸:飘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摇荡,晃动。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这首诗。

2.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由远及近,

描绘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自然图景。

第二部分(3—5节):议论、抒情,抒发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

自由的憧憬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3.诗歌的前两节都以“我看”领起,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1)描绘了一幅原野上美丽的春日夕照图。这幅图

画中,有被春风吹拂着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

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美丽

的夕阳落照图。(2)使用四个“我看”,不断重复,形成韵律,增强

了诗歌的音乐美。

深层领悟

L诗歌第3节中的“你”指什么?

【交流点拨】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2.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流云”“大地”以人

的情态,生动再现了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景象变化,富有动感,诗

意地描绘出红云辉映大地时的壮丽和静谧,这是云南红土高原春天风

景的真实写照。

3.诗人在最后一节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

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交流点拨】(1)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和“天风”一起坦

荡地漫游,和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2)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

盼”“摇曳”“合流”等词语体现出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看到美丽的自然之景,联想到自己及人类经历

的欢乐和忧戚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平静,希望自己能像自然一样平

静地对待生活,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和谐、自然生命的渴望之

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四、板书设计

春风青草远水绿潮

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我看自然的谐奏一一生命热爱青春生命

生命的静流——希望憧憬美好自由

与自然合流——新生

诗歌朗诵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朗诵的技巧。

2.感情饱满地进行朗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

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

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诗歌作

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引起听众的共

鸣。学完本单元,同学们对现代诗歌一定充满了兴趣。这节课,大家

就把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声地朗诵出来吧。

二、提出任务

1.每位同学课前到图书馆找寻一部分诗集,然后挑选自己喜欢的

诗歌,准备组内交流。

2.组内朗诵诗歌,注意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

3.组员互相评价、交流,纠正错误的朗读方法,然后再次组内交

流朗读效果。

4.组员推荐选手参加班级组织的诗歌朗诵展示活动。

5.参加班级诗歌朗诵展示活动后,可由选手发表自己对所诵读的

诗歌的见解,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诗歌。

三、活动展示

1.展示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或者个人进行朗诵。

(2)朗诵内容要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家乡、热爱校园、

热爱生活等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思想健康的优美诗歌为主。

(3)朗诵形式:可适当配音乐和表演,但要突出朗诵。朗诵尽

量要求脱稿。(3〜5分钟)

2.展示提示:

(1)朗诵者应注意表情、语气、动作等(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

选择恰当的语调);

(2)评委应把握评分标准,做到客观、公平;

(3)观众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适时给予掌声鼓励。

四、活动点评

请你任选一位朗诵者,对他(她)的朗诵作简单的点评。

五、方法总结

请大家学习微课《诗歌朗诵技巧指导》,并总结适合自己的朗诵

方法。

尝试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创作,掌握现代诗的写作小技巧。

2.借鉴自己喜爱的诗并进行仿写;体会诗的语言特点,激发创作

诗歌的热情。

3.体会山川景物之美与历史文化之美,拓展文化视野,培养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世界文学中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

石”之美誉。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

作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表现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

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

诗歌,学习创作诗歌。

二、诗歌特点

1.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

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1)内容上:丰富的意象,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

和体会。

(3)形式上:要分行分节,可以依句分行分节,也可以依内容

分行分节。大多还要讲求押韵,语言精练。

3.诗歌的美表现在: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构思美,

结构美,音乐美,凝练美。

三、技巧突破

(一)形式:音乐美,结构美(分行、押韵、排比、反复等)。

1.现代诗歌要分行分节,但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

2.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押韵的不一定是诗。例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选自卞之琳《断章》

(二)立意:思想深刻,情感真挚----情感美,构思美。

1.千古诗文意为高一一意求深刻。例如: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节选自汪国真《热爱生命》

2.千古诗文意为高——内涵丰富。例如: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节选自徐志摩《再别康桥》

(三)内容: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

1.意象,指诗歌中承载了诗人情感的景或物。例如:余光中的《乡

愁》。

2.意境,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

界。例如:

黄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节选自郑愁予《错误》

(四)语言:凝练美。例如:

幽夜偷偷从天末归来,

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

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

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

节选自戴望舒《夕阳下》

四、文题展示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1.好朋友的生日快要到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诗,

把你的祝福和希望送给他。

2.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

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

看》,以《你是》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现形式相近的诗歌。

五、佳作欣赏

生日祝福

——为朋友生日而作

请原谅我的一路沉默,

如同黑夜中静静的灯火。

我只想把祝福修剪成,

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

不管你有没有醒来,

都暖暖地挂在你的窗口。

【名师点评】这首生日祝福诗虽篇幅短小,但语言含蓄凝练,感

情真挚。作者把自己的祝福比作“黎明时的第一缕曙光”,表达了对

朋友深切温暖的祝福。同时,”暖暖地挂在你的窗口”一句十分具有

画面感,美好温馨,凸显出意境之美。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艾青诗选》,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初步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有着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

的巨匠之一,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称他为“中国诗坛泰斗品读艾

青的诗歌,常被他那澎湃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为他对光明、希望的不

懈追求而折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灵活多变、充满“散文美”的诗

歌中,感受与众不同的恢宏与大气。

二、内容简介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1985年曾获法国文学

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的诗歌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诗中有画,饱含哲理,字里行

间充盈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对祖国和人民的爱。诗人牛汉称“在中

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

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

缩作者的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1.表现深沉的爱国之情。

若将艾青的诗歌分为两部分,那么,他最初的诗歌是以深沉、激

越、奔放的笔触去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1978

年以后的诗歌则以朴实的语言来歌颂劳动人民,礼赞社会主义的美好

生活。

如写于1937年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通过描写

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

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写于1938年的《我

爱这土地》,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诗人满怀

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发出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

呼唤。《手推车》把“北国人的悲哀”描绘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

出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无比同情。写于1978年

的《光的赞歌》是一首闪耀着哲理光芒的经典之作,表现出诗人对新

时代、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2.灵活多变的散文诗体。

艾青作为现代著名诗人,成功运用了自由体形式,提出了“散文

美”的主张,并在诗作中得以成功的尝试。

首先,诗歌运用口语化的语言。

如《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诗中的“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

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

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这些平淡地描绘平凡生活的语言,

读起来却饱含深情,流露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其次,不受音韵、节奏的限制。艾青的诗歌,都是根据抒发感情

的需要,采用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的散文句式。如“大堰河,为了生

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这几句就不讲究韵脚,不受现代格律限制,句无定字,有长有短,给

人以参差错落之美感。

再次,诗中常常采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强化诗人的感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反复吟咏,多句“呈给你……”形成排比句

式,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势,抒发了诗人对于养育过自己的保姆大堰

河的深厚感情。

3.色彩明丽的画中之诗。

作为诗人,艾青的诗犹如以画家的笔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幅

充满诗情的画面,体现出“诗中有画”的风格。

如《刈草的孩子》一诗,写了“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的,“刈

草的孩子"''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不一会儿“草已遮没

他小小的身子“,草丛里,人们只看见“盛草的竹篓”“几堆草”“闪

着金光的镰刀”,给读者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栩栩如生的“孩子刈

草”图,寄予了诗人对穷苦孩子的怜悯与同情,以及对不公平社会的

愤慨。

4.丰富多彩的诗歌意象。

为表达深刻的社会主题,展现诗人的爱憎感情,艾青的诗常常选

取丰富多彩的意象来体现其象征意义。

“土地”和“太阳”是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土地”凝聚着诗

人对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还包含着对祖国命运的忧患意识;“太

阳”是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象征,意味着中国革命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其他意象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的“雪”和“风”,也都

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

扯着行人的衣襟”,这里的“雪”和“风”不仅表现自然界的寒冷,

更是对当时社会形势的暗示,为后面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做了铺

垫。

5.引人深思的哲理警句。

诗人臧克家说:“诗,要有警句。如果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比作砖

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诗人艾青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富有哲理的

警句用在诗歌中,让诗歌闪烁出思想的光芒。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只有通

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光的赞歌》),“离开了运

动,就没有生命”(《鱼化石》)等,这些充满哲理的诗句,读后让人

受到深深的教益,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

三、读诗方法指导

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

4.体味诗歌的情感。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第二单元

7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

特色的巧妙结合。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

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

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于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的演讲,虽然时间已经过去100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

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篇演讲。(板书课

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

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

变法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

的情况下,他平均每年仍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

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

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

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

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

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

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

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

界,遂作此文。

字音字形

厌恶(wfi)禅师(chdn)佝偻(g6ul6u)咽

气(yan)

骈进(pian)哭丧着脸(sang)佛门(f6)强

聒不舍(gu6)

词语释义

敬业乐群: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交流点拨】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第二

部分(2—8段):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

(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深层领悟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孔子的两段言论;百丈禅师的故事;作者自己讲的

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

蛀米虫...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交流点拨】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

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

样才能做到敬业?

【交流点拨】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

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鹫。凡职业没有不是

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

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交流点拨】(1)“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2)“奋斗

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3)“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4)“省却无限闲烦恼”,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技法探究

结合下列问题,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请

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证论:引用孔子的言论。举例论证:讲百丈禅

师的故事。反面论证:不讲“有业”的好处,而是讲“无业”的坏处。

2.“敬业”一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论证:引用朱子的言论;作者所讲的道理“事

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

拉黄包车。

3.“乐业”一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四条理由;

孔子的两句话。反面论证:天下的第一等苦人、第二等苦人。

四、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引论)(第1段)总

有业之必要(2—5段)

论“敬业”的重要(6—7段)分

论“乐业”的重要(第8段)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结论):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第

9段)总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

跟随梁启超的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文本探究

语言品析

1.“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

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中“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

么意思?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1)“消化面包的机器”指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

饭、不会做事的废物。(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

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

对之前深奥道理的具体阐释。

2.将“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

不苦?”这句话改成“倘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