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大连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大连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大连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大连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温度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的热量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物质的质量、温度无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状态有关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混合物的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对容器中500g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

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已知c.=2.1xl03j/(kg,c),c水=4.2x1伊J/(kg・℃),由图像

可知

A.在BC段,容器中物质吸收的热量是1.68X105J

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C.冰在熔化前内能增加4.2x1()”

D.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

4.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首先确定这个“关

系”的科学家是()

A.瓦特B.欧姆C.焦耳D.奥斯特

5.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5: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通电时间之比为1: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

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5:2B.5:4C.2:5D.10:1

6.小明观察家中的电能表(如图),他先关闭家里其他用电器,只让一个用电器工作,当电能表的转盘转动6()圈时,

所用的时间为Imin,则该用电器可能是()

kW«h

国3|”8国

单线电度表

220V10(20)A50Hz

1500rkW»h

A.电冰箱B.电视机C.空调D.电风扇

7.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8.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

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Ch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

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9.研究并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学发现,做出这一贡献的科学家()

A.安培B.牛顿C.欧姆D.伏特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

/A=0.5A,"=0.3A,/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11.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的电阻约为1Q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C.家用空调的功率为40W

D.通过一盏家庭节能灯的电流约2A

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二、填空题

13.水仙花盛开,室内弥漫着花香,这是现象,说明了(选填“分子”或“原子”)永不停息的做无

规则运动;将玻璃平放在有水的桌面上,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

14.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端为极,将变阻器的滑片尸向右移动,电磁铁的磁性将(选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15.有两个电路元件A和B,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A的电阻值为当A和B串联,

两者电阻相同时,电源电压为V;A和B并联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A、B的电功率之比为。

16.电路中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是3V,通过它的电流是0.6A,则该电阻的阻值是Q,如果将该电阻两端电压减小

到0,此时该电阻的阻值是Co

三、实验题

17.(8分)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电路图。在实验时,通过

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此实验电路探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关系”。

18.(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相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待测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3.8V,额定功率小于

1W,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0C1A”,图甲所示是该实验小组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

⑴请你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

()

(2)正确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明显,仔细检

查,连接无误,那么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应该是;

(3)排出故障后,通过正确操作,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一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W;

(4)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再测大于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际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

“右”)端滑动;

(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原因是;

(6)图丙是该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测量后他们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考虑电表本身对电

路的影响,该电路主要是由于所测(选填“电压”或“电流”)值偏大引起小灯泡电功率偏大的。

19.(8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相同/不同)

的电加热器加热。

(2)实验中,通过_______(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

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的是(小明〃卜芳/都可行)。

加热时间/min01234

甲的温度/℃3034384246

乙的温度/℃1018263442

(4)分析上表数据得(甲/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做冷却液,你认为选择

(甲/乙)液体较为合理。

(5)小明认为实验过程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事实上实验过程中会有热量散到周围环境中。小明想知道热量散

失的过程是热传递导致还是热传递和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他将两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等质量温度相同的热水。

如果他想初步得到结果还需要怎么做?请你自己添加器材帮他设计一简单实验来探究结果。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是冰箱内部简化的电路图,请在相应的虚线框内填上电动机和电灯符号.

()

21.(8分)下图为某一实验电路,请在该电路的两个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

电路。

()

kL]乙

S,

---------------

五、计算题

22.(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上标有“6V3.6W”字样,滑动变阻器Ri的最大电阻为40Q.当只闭合S、S2,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当所有开关都闭合,滑片滑到A端时,Ai、A2的示数之比是3:1(灯

的电阻保持不变).求:

(1)电源电压.

(2)当只闭合S、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端时,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

(3)小灯泡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不能为0).

23.(12分)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4V,三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i=3Q、R2=6。和R3=2Q,求:

(1)当Si、S2均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当Si、S2均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详解】A..物质的比热容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跟物质的温度无关,故A错误;

B.物质的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升高PC吸收的热量(或降低rc放出的热量),跟物质吸收的热量

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B错误;

C.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物质的质量、温度无关,符合客观事实,故c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状态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混合物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分子运动又叫热运动,因为温度越高,分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质,这是带电体的一种特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分析】(1)利用Q=cm(f-幻求得AB阶段晶体吸收的热量,因为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

为40min,由此可知在BC段,容器中物质吸收的热量;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3)知道冰的质量,由图得出熔化前温度变化At,则在熔化前内能增加八£=。吸

(4)利用酒精灯对冰均匀加热,即在相同时间内冰吸热相同,分析图像得出,冰和水温度都升高20'C吸热多少关系,

进而得出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小关系;而冰化水质量不变,利用。得出比热容大小关系.

【详解】A、冰的质量为500g=0.5kg,温度变化.1=0℃-(—20℃)=20℃,AB阶段5min物质吸收的热量:

因为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

物质共吸收了8x2.1xl()4j=i68x1051的热量;故A正确;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

C、在熔化前内能增加:

_E=%=c冰mJ=2.1x1炉J/(kg?℃)x0.5kgx20℃=2.1x10’人故c错;

D、由题知,利用酒精灯对冰均匀加热,即在相同时间内冰吸热相同,由图可知,冰在前5min内温度升高了20℃,水

在后10min内升高了20℃,可见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则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慢,而冰化水质量不变,

所以由Q=C77Vf可知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故D错.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晶体熔化特点和吸热公式的应用,能从晶体熔化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4、C

【解析】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实验,于184()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

系;焦耳定律的内容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即Q=PRt.

故选:C

5、A

【详解】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乏=4也•=’,故选A.

。二,R上-

6、C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转盘转动1500圈时,消耗的电能是IkWh,那么可知转盘转动60圈时,消耗的电能W符

合关系式

1500r60r

IkWh~~W

可知卬=1.44X1()5J,那么该用电器的电功率是

5

产=巴W=…144X10J=2400W

t60s

电冰箱的电功率大约是220W,电视机的电功率大约是130W,空调的电功率大约是2000W,电风扇的电功率大约是

50W,故选C。

7、C

【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机械能为零的物体,也有内能,A错误;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C正确;

D.物体的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不一定是温度升高,D错误。

8,A

【详解】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②在液体扩散实验

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是实验推论;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A符合题意.

9、C

【详解】A.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并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不符合题意;

B.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它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不符合题意;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最早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826

年总结得出的,符合题意;

D.伏特发明伏打电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要使用不同规格的用电器,多做几次实验,以避免得出规律的偶然性和片

面性,故选B.

11、B

【解析】A、人体的电阻约104〜105。,故A错误;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B正确;

C、家用空调的功率在1000W以上,故C错误;

p

D、一盏家庭节能灯的功率约20W,通过的电流1=5=20/W狂=0.9,故D错;

故选:Bo

12、B

【解析】解:A、给头发吹热风,加快了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度,所以加快了水份的蒸发;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使周围的空气流动变慢,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

的蒸发;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故选B.

点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

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二、填空题

13、扩散分子引力

【详解】水仙花盛开,室内弥漫着花香,是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花朵的芳香油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将玻璃平放在有水的桌面上,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说明了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

14、N减弱

【详解】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电流从左边的导线流入电磁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

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母指所指的左端为N极,即a端为N极,5端为S极;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

【点睛】

右手螺旋定则应用时,要注意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千万不要理解成线圈的绕向,有同学容易在这点混淆,有个

简单的方法,即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前先把电流方向标在线圈上.

15、565:4

【详解】[1]由题中的图象可知,当通过A的电流/=().4A时,A两端的电压U=2V,由欧姆定律可得,A的电阻值:

⑵当A和B串联,两者电阻相同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相等,由题中的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0.6A,

两元件两端的电压均为3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

U电源=3V+3V=6V

[3]A和B并联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时,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两元件两端的电压都等于2.5V;

由题中的图象可知,通过两元件的电流是,A=0.5A,/B=0.4A,则A、B的电功率之比:

P“力,/_0-5A=5

PBUB1B1B0.4A4

16、55

【详解】[1]根据/=4得该电阻的阻值为

R

[2]电阻的大小只跟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无关,所以如果将该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到0,此时该

电阻的阻值是5C。

三、实验题

17、吸引大头钉的多少;电流大小;

【详解】[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法直接观察到,故可以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钉的多少反映出来,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为转换法;

⑵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或减小,发现铁钉能吸引大头针的个数增多或减少,说明铁钉的

磁性增强或减弱,因此此实验电路探究问题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关系。

灯泡灯丝(灯泡)断路0.20.76右不需要

【详解】(1)[1]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3.8V,故电压表选用大量程与灯并联,如图所示:

(2)[2]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可能电路中出现断路,电压表示数明显,

可能是灯泡断路。

(3)[3][4]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其值为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W=3.8Vx0.2A=0.76W

(4)⑸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当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灯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故测出小灯泡的额定

功率后,再测大于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际功率,应增大灯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

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故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滑动。

(5)[6][7]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不同,故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不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

(6)网图丙中,电压表与灯并联,电压表测量灯的电压是准确的,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测灯泡和电压表电

流之和,其示数大于通过灯的实际电流,故该实验所测小灯泡电功率偏大。

19、质量相同加热时间都可行甲甲用硬纸板在其中一烧杯上加盖

【详解】(DUM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

杯中,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⑵网实验中,电加热器是相同的,相同时间内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是相同的,所

以通过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4]小明和小芳的方向都可行,因为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吸热的情况,可以加热到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从

而知道吸热能力的强弱;也可以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量,从温度变化量的大小,知道吸热能力的强

弱;

(4)[5]从表中可以看到,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变化量较小,那么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甲的吸热能力较

强;

⑹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做冷却液,那么需要这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较大,即吸热能力

较强,由上述可知,甲液体较合适;

⑸⑺可以用硬纸板在其中一烧杯上加盖,假设热量散失的过程是热传递和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两个烧杯热量散

失的多少是不同的;假设热量散失的过程只是热传递导致的,那么两个烧杯热量散失的多少是相同的。

【详解】当冰箱的门打开时,电动机和电灯都在工作,当冰箱的门关闭时,电动机还是在工作,电灯停止工作,从图

中可以看到,冰箱的门打开相当于门的开关闭上,冰箱的门关闭相当于门的开关断开,那么电灯应该和门的开关串联,

另一个虚线框应该是电动机;如下图所示。

乙表不能是电流表,否则Li将被短路,所以乙表是电压表;甲表若是电压表,Li将不能工作,所以甲表为电流表。这

样Li、L2并联,甲电流表测1“电流,乙电压表测Li电压,也是电源电压。

五、计算题

22、(1)18V(2)3.6V(3)0.4W

【解析】(D根据小灯泡上标有“6V3.6W”字样含义,根据P=UI求灯的额定电流:由欧姆定律求灯正常发光时的电

阻;当只闭合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灯与变阻器串联,小灯泡正常发光,故灯的电压为6V,电路中

的电流为0.6A,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电源电压;

(2)当只闭合S、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端时,灯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小

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

(3)所有开关都闭合,滑片滑到A端时,R2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并联,分析电流表测量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

规律分流原理求Rz的大小,由图知,当R2与灯串联,即闭合S3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电路的电流最小,由欧姆定律

求出灯的最小电流,根据P=/小2禺求小灯泡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详解】(D灯的额定电流:4=f=一寸=0-6A,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U,6V

/?=£k=£L=ioQ

L

IL0.6A

当只闭合S、S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灯与变阻器串联,小灯泡正常发光,故灯的电压为6V,电路中的电

流为0.6A,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源电压:

。=。£+。滑=6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