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课题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重点字词及句式。2.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3.理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深沉价值。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一二三四苏轼,字_____,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易传》等。____________之一,其余七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其余三人为:_______、____、_____。父子三人:与父_____、弟_____合称“三苏”;词派:与_______并称“苏辛”;散文:与_______并称“欧苏”;宋诗:与_______并称“苏黄”。其词开_____一派,与_______同是其派代表。宋词的另一大流派为_______,其代表人物是女词人_______。(一人,二大家,三代表,四并称)子瞻东坡居士苏东坡北宋“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宋四家”黄庭坚米芾蔡襄豪放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苏洵苏辙辛弃疾欧阳修黄庭坚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现湖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州,游览了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进行实地考察,写了这篇文章。▲宋神宗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记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带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游记种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
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
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知识补充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千米。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知识补充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关于它命名的由来历来有三种意见。(一)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与北宋苏东坡持此说。(二)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有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也会发出声音。唐代李渤持此说。(三)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清代俞樾(yuè)持此说。彭蠡
郦元
钟磬
桴止
铿然
硿硿
栖鹘
磔磔
鹳鹤
噌
吰
穴罅
无射
窾坎
镗鞳
lǐlìqìngfúkēnɡ
kōngqīhúzhéguànchēnɡhónɡxiàyìkuǎntānɡtà读准字音
第一段: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
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的”使…发出声响(使动)放在兼词,在那里对着“含糊”把到了
即使鼓动(名作动)
开始这个怀疑探寻况且找到发出的声音命名(名作动)在下面(名作状)旧址…的样子说法撞击定语后置都状语后置“叩”敲打表承接聆听在清脆高扬传播消失自己剩余的慢慢找到然而更加我这样唯独思考:《水经注》是谁的作品?是一部什么书?郦道元认为石钟山是怎样命名的?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作者认为李渤的观点不对,基本理由是什么?《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他是记载我国山川地理概貌的游记。郦道元:以浪打岸石,声如洪钟命名。李渤:以山石敲击所发出的声音像钟声而命名。石头大都能敲击发出如钟一般的声音。作者写郦元对石钟山的看法是“人常疑之”,而对李渤的看法是“余尤疑之”,“人常疑之”与“余尤疑之”可不可以互换?
”
人常疑之”与“余尤疑之“不可以互换。“人常疑之”,我不一定怀疑,或者是疑信参半,不是完全否定,但又难以肯定;“余尤疑之”,说明自己怀疑的程度胜过他人,有否定之意,而又拿不出实质性证据——可见对郦、李二说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第二段: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
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从从,在到将要他本来
挑选独自因而拿陡峭其中的能够乘船(名作状)…的样子让赴任“暮”夜晚“的”“叩”敲打凶猛的野兽
第二段: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
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状语后置状语后置阴森恐怖的样子听到抓、扑像有的人回去正心惊也从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鼓声消失非常害怕船夫慢慢表修饰表因果观察形成都兼词,到那里裂缝
第二段: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中间是空的
窟窿将要之前声音在水流的中心宾语前置判断句应和演奏音乐你知道欺骗于是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研读第二段1.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
白天:寺僧演示――“笑而不信”(嘲讽)两个阶段
暮夜:夜泊绝壁――“笑谓迈曰”(自得)思考:1.作者参观石钟山的缘由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才有了独到发现的?3.作者的独到发现是什么?1、“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得兴尉”。2、深夜泛舟江面。3、石钟山得名是因为风水进出石洞缝穴发出的声音与钟声相似。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这一段又写了几种说法?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以下表格。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寺僧苏轼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笑而不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实地考察目见耳闻笑谓迈曰非常自信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也。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二者相应,如乐作焉。思考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惊心动魄”的特点?其作用何在?
作者在发现水石相击之前,先写大石、栖鹘、鹳鹤等景物,着重描写了石钟山月夜境界幽深,怪异恐怖,说明一般人在平常情况下不敢涉足。这样写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石钟山得名的奥秘,长期未能弄清楚,就是因为环境艰险,如不亲历险境,就难得真相。
第三段:
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
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停靠凡事大概用(乘着)虽然
所以在夜间(名作状)
用文字表达说终究没有人凭主观推测而断定用眼睛(名作状)用耳朵(名作状)详细一样古义:船工今义:水军船工(于)(在)省略句
第三段: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那事情的真相这流传…的原因宾语前置敲打竟浅陋用因为这样得到简略讥笑浅陋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寻求得名的原因概述郦、李、苏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郦道元认为是水石相击产生的声音像钟而得名;李渤认为是山石敲击发出的声音像钟而得名;苏轼认为是风水进出洞穴发出的声音像钟得名。文本解读
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郦道元)言之不详,人常疑之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缺乏对考察结论的具体阐发——缺乏去实地考察的决心勇气——缺乏阐明真相的文化素养——缺乏对表象的深入探究叹笑讽惜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以后,悟出了什么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苏轼找到了石钟山的得名由来,你对苏轼的这种做法怎么看待?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未必完全正确,但这种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的质疑精神和实地考察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也是难能可贵的。
不避艰险,亲身探访,难能可贵。虽然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可嘉。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是否正确,但并不影响其实践精神。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质疑、解疑、去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求实精神是一致的。
勇于实践的精神:事应目见耳闻,莫臆断其有无结合古人今人对石钟山命名的分析,你如何评价苏轼对石钟山的探究?
本文记录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缘由的全过程,其叙事、议论皆由此而来。卒章显志,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全文分三段。第1段质疑,直接提出对石钟山命名缘由两种解释的怀疑。属议论部分。第2段解疑,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属记叙部分。第3段去疑,得出结论,没有亲见、亲听的事情,绝不能凭主观来臆断。属议论部分。文本小结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作者以“质疑──解疑──说疑”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如夜游石钟山一段,写得极为精彩,作者先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同伴、方式,语气比较舒缓;接下来是环境描写,大石“森然欲搏人”,栖鹘惊飞,鹳鹤怪叫,写得阴森可怕,寒气逼人,读者读到这里真有点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然后以“余方心动欲还”,暂缓紧张气氛,忽又有“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不仅“舟人大恐”,读者也不免为之“大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经过“徐而察之”,发现原来是“水石相搏”的声音,读者紧张的心情才渐趋平缓。你觉得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3)语言灵活。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状形、摹声、绘态,描绘绝壁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夜景,渲染阴森的气氛,烘托亲自探访的不易。课堂练习1.《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何况是石头呢?2.《石钟山记》中,苏轼对李渤看法更加怀疑,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钟山记》中,苏轼在文末表明写作本文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石钟山记》中,苏轼寻访石钟山,写得有声有色,夜色中的声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写宿巢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鹳鹤声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而山上栖鹘,
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坐船)事不目见耳闻
(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微风鼓浪
(名词用作动词,激荡,掀动)而此独以钟名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夜泊绝壁之下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大石侧立千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数学活动》课件
- 12.《拿来主义》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河北衡水市安平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巿启东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英语试卷含解析
- 8.1 《荷花淀》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英语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3年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年产1w吨生物柴油工厂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 谈谈青年大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使命与担当范文(6篇)
- DB13-T 5660-2023 水文水井分层抽水技术规范
-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测试卷
- 互联网金融外文文献翻译
- 产前筛查、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
- 小学《科学》期末测评方案
- 友邦保险“愈从容”重疾专案管理服务手册(完整版)
- 会计师事务所笔试题目整理
- 2023年消防接警员岗位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