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_第1页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_第2页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_第3页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_第4页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拒绝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应对欺凌行为。3.

倡导同学之间友善相处,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知晓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二、教学重难点:5.

重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形成坚决拒绝欺凌的态度。6.

难点:培养学生在面对欺凌时的有效应对策略和自我保护技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或案例,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案例一: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案例二:湖南吉首初一女生遭多人霸凌致伤,当地派出所已立案调查。被霸凌女生的父亲王磊(化名)介绍,女儿就读于吉首市第四初级中学,今年读初一,12岁。3月19日晚上11点左右,学校的校长、年级主任、老师等多人来到家中,告诉他女儿当天被其他同学打了,询问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明天是否能够正常上学。诊断书显示,女生耳膜穿孔,同时身体有多处挫伤。抑郁自评量表显示,女生有中度抑郁症状。案例三:福建晋江一初中生疑因被校园霸凌跳楼。3月26日中午,福建省晋江市教育局发布通报称,2024年3月24日22时许,晋江市一初中学生李某凡被发现从租住处坠楼,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当地教育局已会同公安等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组,事件调查和善后处理等工作正在进行中。(二)知识讲解(15分钟)-解释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常见形式,如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的类型:1.

言语欺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欺凌方式,包括辱骂、嘲笑、威胁、诽谤等。特征是通过语言伤害他人,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2.

身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这种欺凌通常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3.

社交欺凌:指的是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行为。社交欺凌会让受害者感到被边缘化,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4.

网络欺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它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发送恶意信息、曝光隐私等。网络欺凌的影响范围更广,可能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伤害。5.性欺凌:涉及性方面的言语或行为攻击,如性骚扰、性侵犯等。6.财务欺凌:主要表现为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1)典型欺凌者通常表现为:①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②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③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④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2)被动欺凌者通常表现为:①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②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3)被欺凌者(受害者):①性格内向、害羞、怕事;②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③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④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⑤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⑥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校园欺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同时校园欺凌者实施欺凌同学的行为是一种主动攻击行为,是不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强调校园欺凌对受害者身心健康的危害。对于欺凌者来说,遭受欺凌后可能导致欺凌者出现恃强凌弱、自以为是等情况,形成自私、暴力等人格特征,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一个孩子被长期欺凌,不仅在躯体上受到伤害,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在得不到心理支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以下的问题:1、难以适应学校生活被欺凌之后,孩子内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辱、委屈感,也会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放松,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自信、孤独,有的还可能为了逃避欺凌而厌学、逃学。2、出现行为上的退缩孩子由于遭受欺凌而处于极度恐惧当中,会变得远离人群、胆小怕事,不愿意与人交流。一些孩子受到欺凌之后,往往不愿意和家人、老师提起这个事情,怕被报复、怕被责怪,而一味隐忍,出现退缩行为。3、情绪及人格出现问题长期被欺凌的孩子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有些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对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充满怨恨,而产生极端行为。案例分析:案例一:【案情回顾】某中学十余名在校生结成小团体,张某系其中一员。张某怀疑同学孙某向老师举报其私藏手机,课间将孙某约至厕所进行威胁恐吓。孙某否认,张某告诉孙某:“这几天放学后路上小心点!”后张某联系团体其他成员,将孙某带到学校小树林对其殴打。孙某将相关情况告知老师,老师对实施殴打的成员进行了口头批评教育,为同学之间打架,未再进行处理。张某等以孙某告诉老师导致受批评为由将孙某带至校外,再次对孙某进行殴打,并威胁“如果再报告老师,我们就打断你的腿”。此次事件造成孙某多处软组织挫伤,孙某将张某等人及学校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各方承担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5万元。【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本案事件中张某等人在事件中的作用及某中学的过错程度,被告中学与其余被告应各承担对孙某损失50%的赔偿责任。本案事件系较为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最先只是张某等人在校园内对孙某实施欺凌行为,某中学对此并未及时发现并作出合理处置,其后欺凌行为发生虽在校园外,但系第一次欺凌的延续,某中学应当对孙某的损失进行赔偿。最终法院判令张某等人及某中学对孙某承担赔偿责任。【法官解读】学校是保护受欺凌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在校园欺凌事前预防措施上,要防患于未然,对有欺凌苗头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控制。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及时组织救治受欺凌者,对欺凌者作出处理决定。在事后处理上,学校可安排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员展开心理辅导,组织双方家长协调解决问题,化解彼此矛盾。本案中,学校在事前未察觉到学生中小团体的存在,未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发现欺凌事件后,未能对欺凌者给予恰当处置,也未能对被欺凌者给予必要的关注和保护,未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后续欺凌事件的发生,应当对孙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针对反校园欺凌的指导文件1、《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中职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2、《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3、《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2016年11月30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推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第五章第40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第五章第42条: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9、《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2016.06.28)颁布单位: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版)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第二章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育。应对校园暴力,我们也需要法律的保护。部分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法律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学校等教育机构对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责任。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欺凌行为进行治安处罚的法律依据。3.

民事责任:欺凌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赔偿责任。4.

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欺凌行为可能构成犯罪,涉及刑事责任。具体法律规定如下:5.

施暴者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如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6.

学校和教师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中的法律职责。7.

被欺凌者的合法权益,如人身安全、名誉权等受到法律保护。8.

旁观者的法律责任,如鼓励或协助欺凌行为。9.

证据的重要性,如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这些法律知识有助于:1.

增强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明确行为边界。2.

促使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3.

为被欺凌者提供法律支持,维护其合法权益。4.

对施暴者起到警示作用,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发生校园欺凌?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1)个体因素:①身体外貌:学生身体力量的大小常常构成影响欺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欺凌者在身体力量上处于优势地位,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会因为身体弱小、在受到欺凌后不能有效反击而容易被欺凌。一些学生的生理缺陷(如身体残疾、肥胖等)有时也会构成别人欺凌他们的“借口”。②一般认知功能的缺陷:有些欺凌者在智力、言语、抑制控制、计划等一般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存在一般认知能力缺陷的儿童,其行为具有了冲动性的特点,难以选择恰当的策略应对同伴关系问题;同时,一般认知能力的缺陷限制了个体学习恰当道德规范和行为的能力;也使得他们在学校生活,特别是学业竞争中受挫或失败,从而更可能会以攻击性的方式行事。③社会信息加工技能缺陷:欺凌者对外界信息和线索的认识不完全,倾向于注意攻击性线索;对他人意图易做敌意性归因与解释;在形成潜在反应时,其头脑中能够搜寻到和产生出的攻击性行为反应较多,而积极的反应模式少;他们对攻击性行为反应持有积极的认识,不能对其做出全面、恰当的评价;在反应执行上,实施攻击行为而不是其他的行为反应对他们来讲更为容易、更习惯。④道德认知方面的缺陷:欺凌者在道德认知方面会产生一些特定的认知缺陷,他们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欺凌行为的伤害性显得更小、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这种认知偏差性的道德认知方式被称为“道德推脱”,会使道德自我调节功能产生失效,并使得个体的行为可以轻松地违反其内部道德标准,从而实施欺凌行为。⑤态度与价值观偏差:欺凌者在欺凌事件中持有消极的态度,他们更认同欺凌行为,在目睹欺凌事件时无动于衷或麻木不仁,很少愿意帮助受欺凌者。欺凌者的社会目标、价值观念也存在偏差。他们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人欺凌,就必须去欺凌和控制别人,或者认为通过攻击和欺凌别人可以使自己显得很厉害,从而获得同伴的崇拜。欺凌者对社会环境认识也存在偏差。他们不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中,对自身生活缺乏信任和希望,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⑥移情能力和内疚感缺乏:有些欺凌者的一般的加工能力不存在缺陷,但移情能力较差。这些欺凌者不能准确的认识到别人的意图,从而容易形成敌意性的人际认识,认为他人对自己怀有敌意;另外这些欺凌者还难以体验到受欺凌产生的痛苦,因而也不易停止其欺凌行为。有些欺凌者在欺凌了别人后不感到内疚或不认为自己有错。在内疚感缺乏的情况下,他们易表现出攻击、欺凌等不良行为。⑦人格特征:欺凌者通常有盲目的高自我评价和自尊、自信,这种高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又常常与对他人的怀疑、低估或歧视相对应,这构成了他们实施欺凌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气质与性格特点上,欺凌者多脾气暴躁,易怒,冲动性强,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⑧受欺凌者的人格特征:受欺凌者通常自尊较低,自卑,性格较内向,情绪不稳定。受欺凌者这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制约着其与同伴交往的方式、对待世界的态度以及问题解决策略,在特定情境下,就可能构成欺凌发生的“客体”条件,使儿童沦为攻击的对象。(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没有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3)现实环境影响:自媒体平台上一些暴力视频、游戏和网络资讯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这些他们所看到的,会造成暗示暴力行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诱导学生对使用暴力的行为做出反应,甚至是鼓励这种行为。如何预防校园欺凌?1.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2.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3.降低做受害者的风险在学校里多交益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遇到被欺凌的情况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如果你是旁观者,你如何应对校园欺凌?(1)拒绝加入欺凌者的队伍。这可能会让欺凌的目标转向你,但请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坚持。(2)驱散人群。比如"我好像看到班主任走过来了",或"马上要上课了,我们快走吧"。这或许是权宜之计,但也为受害者争取了求救的时间。(3)转移话题。有时候公开支持受欺凌者或反抗欺凌者可能会导致受害者变成自己,于是很多人缺乏勇气。其实这时可以装作漫不经心地转移话题"下周数学考试考到哪里呀",或者对欺凌者说"你鞋子挺好看,哪买的?"(4)事后/私下伸出援手。如果在欺凌发生的现场缺乏勇气,可以偷偷地在之后给受害者提供支持,准备紧急求救渠道,表达"你没错,我对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些事真的感到很抱歉"。-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以及应对欺凌的方法。如何应对校园欺凌?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2、必要时,向路人求救,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3、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得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5、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6、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要及时找老师解决。8、上下学、独自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9、同学间要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10、严禁携带管制刀具。11、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如何帮助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走出阴影?1.

倾听和支持:给予学生充分的倾听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2.

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信任,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3.

提供安全环境: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感到安全。4.

帮助认知情绪: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负面情绪。5.

提供心理辅导: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6.

培养自信: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和自尊。7.

教育和培训: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如社交技能、冲突解决等。8.

重建社交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拓展社交圈子。9.

鼓励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提升自我价值感。10.

持续关注:长期关注学生的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应对校园欺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冷静:遇到欺凌时,尽量保持镇定,避免激怒欺凌者。2.

及时报告:向老师、家长或学校管理人员报告欺凌行为,让他们了解情况并寻求帮助。3.

收集证据:如有可能,记录欺凌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作为证据。4.

避免单独行动:尽量和同学一起行动,减少被欺凌的机会。5.

增强自信: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不易成为欺凌的目标。6.

学习自卫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但避免使用暴力回应。7.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获得支持和帮助。8.

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减少与欺凌者的接触。9.

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避免因自身问题引发欺凌。10.

加强心理调适:寻求心理咨询,缓解欺凌带来的心理压力。11.

法律维权: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12.

教育宣传:参与反欺凌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大家对欺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如果我们不幸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该怎么保护自己呢?1.加强自我保护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避免单独行动并寻找可以帮助自己的社会资源如家附近的社区组织当地志愿者组织或当地心理热线等2.不要以暴制暴尽管可能非常难受但最好的方式是尽量不要暴力反击暴力反击可能会更加激怒施暴者伤害到自己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责任3.不要自责被校园霸凌后受害者会因为施暴者和旁观者的一些言论而感到自责认为"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一定是我有问题"或是责怪自己没有足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