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0年9月2日,我院中标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招标项目《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编制,项目编号:BRR20-ZB1-ZB-50-01-003(招标文件编号:BRR20-ZB1-ZB-50-01-003)。主要标的信息明确的项目主要工作任务为完成《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编制,形成报批稿。随后,我院正式启动了《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2、标准编制的意义根据《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我国现有21个省(区、市)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超采区面积近29万km2,超采量达158亿m3,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储量较上世纪80年代累计亏损超过2700亿m3,其中华北地区超过1800亿m3。地下水超采已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及城市建筑安全等构成威胁。根据《水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水安全等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2019年水利部等4部门会同华北地区有关省市,在总结河北省2014—2016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治理思路与途径,编制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在综合采取节水、水源置换等“一减”措施的同时,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源条件具备的地区,选择重点河湖,通过规整河道、生态补水等“一增”措施,入渗回补地下水。试点与近两年实践表明,利用河湖回补是地下水超载治理最为有效的措施。编制《技术规程》,规范和支撑利用河湖回补地下水工作,有利于科学实施地下水回补,治理地下水超采;有利于推动河湖清洁行动,恢复河道形态,实现河道清洁通畅;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科学利用与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主要工作过程(1)编制、审查工作大纲《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启动后,我院迅速组织收集相关资料,梳理工作思路,明确细化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河湖地下水回补技术规程技术规程〉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及其初稿。2020年9月29日,组织召开了《工作大纲》审查会。有关单位和专家针对《技术规程》的编制思路、内容和安排、以及《技术规程》(初稿)进行了质询与讨论,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并对下一步编制工作提出了建议。我院会同各参编单位,根据专家意见与建议,对《工作大纲》进行了修改完善。(2)编制完成征求意见稿2020年11月2日,我院组织各参编单位,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技术规程》编制研讨会,按照修改完善后《工作大纲》,对《技术规程》的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研讨和调整,要求各参编单位按照研讨和调整意见对初稿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2020年11月30日,我院再次组织召开各参编单位及有关专家研讨会,对修改完善后的《技术规程》初稿进一步进行咨询研讨。会议认为,新版《技术规程》初稿充分吸收了上次研讨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满足技术标准编制有关要求,并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建议按照本次会议研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形成《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提交主持部门审核并征求意见。2020年12月16日,《技术规程》主持部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审核后,以资管保便〔2020〕94号文正式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以及水利部有关部门与直属单位的意见。经汇总与梳理,本次共收到26个部门与单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共106条。我院组织对意见和建议经认真研究与分析,在充分吸收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4、主要起草人及承担工作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分工李原园副院长/教高总负责杜丙照副司长技术指导丁跃元副处长/教高技术负责人于丽丽副处长/教高技术负责人陈飞高工统稿,负责第1、3、7章,附录F黄利群处长技术指导黄一凡四级调研员技术指导孙蓬勃高工负责第4章、附录B羊艳工程师负责编写第2章马丁工程师负责第6章赵伟华教高负责附录E,参加编写第7章任印国高工负责第5章唐世南高工负责附录D刘昀竺高工负责附录A、附录C,参加编写第6章孙逢玥工程师参加编写第2章张越高工参加编写第7章主要内容及来源依据1、总则明确了编制《技术规程》的目的、遵循原则、引用标准等,界定《技术规程》适用于利用河流、湖泊、坑塘、沟渠等实施地下水自然入渗回补的行为。2、术语解释说明了《技术规程》中使用的有关术语及其定义。3、补水河湖选择提出了利用河湖进行地下水回补的区域及补水河湖应满足的条件。要求在充分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地下水超采状况。主要针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考虑超采严重程度、补水水源、河湖渗透能力及其清理整治情况、工程安全保障等因素,选择补水河湖,并规定了补水河湖应符合的条件。4、水源分析与补水过程设计提出了选择补水水源应考虑的因素,以及进行补水过程设计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其中,补水水源选择,应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的基础上,提出不同补水水源的可供水量及供水时段,并对不同补水水源的可供水量及供水时段的分析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规定。补水过程设计主要包括补水时段选择和补水流量确定。按照特殊时段(主要指补水初期、汛期、灌溉期、冰期等)和一般时段(特殊时段以外的其他时段)分类对不同时段宜采用的补水流量,包括对适宜补水流量、最大补水流量、以及总水量确定的考虑因素及要求进行了规定。5、补水实施与管护提出河湖补水与地下水回补实施过程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要求,包括补水流量调整、汛期补水要求、冰期补水要求等内容。从生态保护、工程安全、行洪安全、防止污染等角度提出停止补水的不同情形。从确保输水安全的角度,提出开展补水河湖巡查管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警示标识布设、安全宣传和通告等,保障工作人员以及居民人身安全,以及巡查中发现水体变化及时上报的要求。6、补水监测提出了通过河湖回补地下水应开展监测的内容以及对监测站网布设、监测实施和监测数据处理的要求。其中,监测内容,应主要包括水量、水质、水生生物和地下水水位、水质等。监测站网布设,除充分利用已有监测站网与设施外,对于不能满足补水监测需求的,提出了补充监测站点的要求;同时,对补水水量监测站、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的布设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规定,并针对地表水水质监测站、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的布设提出了要求,旨在通过监测,跟踪河湖补水实施情况,掌握补水(流)量、补水水质的动态变化,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以及补水范围的变化情况,掌握水生生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对补水水量、补水时间等作出实施优化调整,提高补水效率。监测数据处理,除对监测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提出要求外,对监测整编的内容进行了规定。7、补水效果评估明确了补水效果评估的目的,提出了补水效果评估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补水效果评估的时机。其中,补水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补水量、地下水影响、河湖地表水影响、生态变化等评估,以及社会影响调查等,并对各项内容的评估与调查方法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三、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分析1、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目前国际、国外通过河湖回补地下水的情形与案例较为普遍,但多认为是一种自然行为,尚未见到专门针对地下水超采区域,利用河湖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的专门规范性文件。2.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性分析目前我国还没有利用河湖回补地下水的专门规范性文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主要集中在河道建设与整治、地下水回灌、水文监测等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GB/T19772-2005)、《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规程》(DB/T29-252-2018)、《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等。因此,除了《技术规程》中明确采用的条款外,在标准名称、适用范围、技术内容等方面基本不存在交叉、重复以及矛盾的情况。本标准是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等涉水法律框架下,主要针对地下水超采地区,通过优先选择利用存在干涸、断流等问题的河流、湖泊开展生态补水,引水入渗回补超采区地下水活动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对生态环境改善、地下水系统恢复、地下水水质保护、河湖与地下水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是协调的。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五、标准中尚存在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