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期末素养评估(A)(第一至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2022·洛阳期中)隋唐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以长安文化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线。据此可知,隋唐大运河(C)A.加快了南方地区的开发B.推动了各地的文化交流C.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D.奠定了全国统一的基础2.从以下三幅图中可以归纳得出的主题是(B)A.唐朝商业发达B.唐朝经济繁荣C.唐朝农业技术发达D.唐朝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3.诗人王建在《宫词》中描写唐朝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项目涉及乐舞、打球、竞渡、狩猎、弈棋等方面,当时的平民妇女、优伶、妓女等也能参与体育活动。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D)A.男女关系完全平等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C.诗歌艺术成就高超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4.(2022·郑州期中)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一书中指出:“唐朝的对外贸易交流极为繁盛。一方面,许多外商来华贸易,长安等大城市均聚集着大量外国商人;另一方面,华商足迹也远涉欧亚地区。”唐朝对外贸易交流繁盛的根本原因是(B)A.唐朝对外交通发达B.唐朝的国力十分强盛C.唐朝民族交融加强D.唐朝的造船业很发达5.“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C)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6.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下列关于重文轻武的表述正确的是(C)①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②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③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④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⑤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⑥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7.苏轼评论王安石变法:“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军事力量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8.两宋时期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以下能够正确反映当时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形势的一项是(A)9.某班同学就“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展开了讨论。下列可以作为论据的是(D)①水稻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广州、泉州成为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③南宋时,丝织业在南方兴起,并成为一个重要行业④杭州是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0.(2022·郑州月考)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D)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1.如表体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C)①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制度创新:②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A.北魏、孝文帝改革B.隋朝、开凿大运河C.元朝、创立行省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12.如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部分),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繁华的都市生活。欣赏图画,能够从中看到(D)A.繁荣的东市贸易 B.巍峨的宫城C.遣唐使纷纷来华 D.热闹的“瓦子”13.元朝在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能够说明元朝(A)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C.对外交通发达 D.重视科技创新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D)A.秦朝推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北宋文官任知州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15.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C)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16.《明史·戚继光传》中记载:“嘉靖四十年(1561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馘(ɡuó)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根据材料可得到的信息有(B)①明朝中期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区②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③戚继光治军严明,士兵作战勇敢④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肃清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17.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B)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18.(2022·郑州期末)全书所记载药物共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每种药物都详细说明气味、产地、形色、采集方法、炮制过程、药理研究、药物鉴定等,并且绘制成图,全书计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该书最有可能是(B)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9.“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D)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20.几百年来,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郑成功(B)A.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C.挫败倭寇在东南沿海的骚扰D.郑成功设置台湾府有效管理和开发台湾2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后绘制的图示。▲处应填入的是(A)A.设置驻藏大臣B.签订《尼布楚条约》C.平定噶尔丹叛乱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2.(2022·郑州期末)明清时期,有些养蚕地区为调剂桑叶的供需,出现了“青桑行”和“叶市”。一些经济作物,如蔗糖,行销国内外,茶叶于18世纪输出激增。粮食作物除大量供给城市居民食用外,还有不小的部分用于酿酒、榨油和豆制品加工等。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A)A.商品经济发达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繁荣 D.小农经济兴盛2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浅论清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D)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24.对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民生而言,最主要的内需产品只有两个:一是吃,二是穿。而水稻和棉花的引进与推广,在“耕”和“织”两大领域分别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该论述可以用来说明(C)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危害性B.加大征收徭役赋税的必要性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可能性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性25.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这反映了(D)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藩镇割据的出现C.东南倭寇的猖獗 D.市民文化的繁荣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文帝杨坚把大批官员派到乡下,挨家挨户查验(户籍),还发明了“貌阅”的办法,“貌阅”是用文字描述相貌特征,“大索貌阅”就是把山野乡村翻个遍,把人都找出来,逐个查清,将他们的相貌特征记录在户籍上,以后无法逃匿。这样,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摘编自《隋朝灭亡的经济原因》材料二唐太宗的独特之处,是在治理国家上,对君主个人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较讲究统治方式和方法……他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谏,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尽力使制度趋于完善。——摘编自《变局》材料三军机处通过秘密奏折和朱批谕旨进行讨论,这是一种中枢决策的好办法。首先,对一些事务进行决策可以使君臣之间相互了解彼此的观点、立场,以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利弊得失,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其次,可以私下商议,待到成熟后再公之于众,避免因廷臣不理解其作用与意义而引起强烈震动或重大分歧,有利于政局的安定。——摘编自《清代中枢决策研究》(1)据材料一,分析隋文帝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4分)答:防止百姓逃税;增加政府的收入。(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出唐太宗为避免君主个人的局限性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3分)答: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3)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中枢决策采用的好办法,并概括这种方法的积极作用。(6分)答:秘密奏折和朱批谕旨。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有利于政局的安定。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歌谣中说,“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带来不同的牲畜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据《文成公主与汉藏友谊》材料二“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据《全球通史》材料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努力建立以明代中国为主导的亚非国家和平相处的国际格局。郑和下西洋的最高境界是使礼乐文明广为传播……用中华礼乐文明、儒家伦理道德,促进海外诸国的文明化。——据《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反映的民族交往的方式。分析这一方式对西藏地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答:方式:和亲。影响: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促进了西藏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发展)。(2)材料二中“送礼”指的是什么?简要分析宋朝每年向游牧民“送礼”的利弊。(6分)答:“送礼”:北宋统治者送给游牧民族岁币。利: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稳定;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弊: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利弊各答出一点即可)(3)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3分)答:目的:建立以明朝为主导的亚非国际格局。意义: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推动世界各国的发展。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船员,在与自己的波斯、阿拉伯同行的交往中,将这一先进技术传播出去。有的中国海舶上甚至雇用了阿拉伯等地的船长和水手,他们学习这一技术更直接、更便利。……传入欧洲,为欧洲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摘编自《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名“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位于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义。材料三满族入主中原之前,其来自关外,与同是关外游牧民族的蒙古族等,保持着良好的政治联姻。康熙皇帝认识到长城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长城以北的外患,阻碍了“大一统”的发展,国家的“大一统”徘徊在长城脚下,2000年间没有突破这条界线。这是因为中央王朝只知以长城为界严加区分“华夷”,却不知如何将“华夷”统为一家。——据《长城新解》(1)材料一中的“这一技术”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技术的传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6分)答: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答出两点即可)(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城在哪个朝代第一次成为我国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分析历史上的天安门反映的政治特征。(3分)答:元朝。君权神授(君权受命于天、皇权天授等说法合理即可);皇权至上。(3)据材料三,归纳康熙皇帝不再修筑长城的原因。(4分)答:原因:清朝时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为密切;长城阻碍了“大一统”的发展;长城不利于民族交融;清朝巩固统一王朝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29.(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而至明清,城市商业更是成熟,如北京明朝时,城内店铺林立,有三百六十行,还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如米市、猪市、羊市、花市、煤市、缸瓦市等。清朝时,北京商业更是超过明朝,庙市由22处增加为36处。除了北京之外,当时全国有“四大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这几个地方,商贾辐辏,交易兴旺。——摘编自徐康宁《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幅平面图中市场布局的特点。(5分)答:特点:图一中的“市”,分别位于长安城东西部的中心,坊市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图二中的“市”分布在东京城的各个地方,坊、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原因:宋朝商品经济活跃;政府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答出一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2分)答:商铺数量增加;商业的行业类别增多;商业市镇兴起。(答出两点即可)(3)综上所述,说明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答:城市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场所;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答出一点即可)期末素养评估(A)(第一至三单元)1.C根据所学和材料“‘以长安文化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线”可知,体现出政治中心长安和地方因运河而密切联系。2.B曲辕犁反映了唐朝农业发达,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唐朝手工业兴盛,开元通宝反映唐朝商业繁荣,故从三幅图中可以归纳得出的主题是唐朝经济繁荣。3.D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4.B据所学可知,唐朝对外贸易交流繁盛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十分强盛;对外交通发达、民族交融加强及造船业发达都是原因之一。5.C据“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6.C在地方,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故③有误;武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故⑥有误。7.A募役法是政府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这一改革措施限制了官僚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是政府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一改革措施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8.A1125年,辽朝被金朝所灭;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由此判断B、C、D均不符合题意。9.D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故③表述有误。10.D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1.C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时期创立了行省制度,以管理辽阔的疆域。因此该朝代是元朝。12.D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的存在,添加了城市的生气。13.A“急递铺”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而非中央集权衰落;材料未体现中外交流,故“对外交通发达”不符合题意;科技创新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4.D依据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可知,强调的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北宋文官任知州”都是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15.C依据所学知识,明朝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制度,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是导致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16.B根据材料“嘉靖四十年(1561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可得到的信息是明朝中期倭寇袭扰我国沿海地区;根据材料“先后九战皆捷”可得到的信息是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根据材料“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可得到的信息是戚继光治军严明,士兵作战勇敢;故①②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17.B《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18.B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作的《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D明朝末年,政治越发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队伍不断壮大。1644年,李自成率军占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20.B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故郑成功一直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21.A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处代表位于中国西南的西藏地区,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22.A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3.D清朝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清朝通过设立军机处、推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4.C“对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民生而言,最主要的内需产品只有两个:一是吃,二是穿。而水稻和棉花的引进与推广,在‘耕’和‘织’两大领域分别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反映了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不需要对外交流引进其他东西,这说明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可能性。25.D根据“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可得出这种文学形式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与价值,反映了市民文化的繁荣。26.【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以后无法逃匿……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可知,隋文帝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是防止百姓逃税;增加政府的收入。第(2)题,据材料二“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谏,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尽力使制度趋于完善”和所学知识可知,“统治方式和方法”有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等。第(3)题,据材料三“通过秘密奏折和朱批谕旨进行讨论,这是一种中枢决策的好办法”可知,好办法是秘密奏折和朱批谕旨。据材料三“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避免因廷臣不理解其作用与意义而引起强烈震动或重大分歧,有利于政局的安定”可知,这种方法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有利于政局的安定。答案:(1)防止百姓逃税;增加政府的收入。(2)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3)秘密奏折和朱批谕旨。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有利于政局的安定。27.【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文成公主带来不同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民族交往的方式是和亲。对西藏地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促进了西藏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发展。第(2)题,据材料二,“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游牧民族岁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每年向游牧民族“送礼”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稳定,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第(3)题,据材料三中关键信息“努力建立以明代中国为主导的亚非国家和平相处的国际格局”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建立以明朝为主导的亚非国际格局。通过材料三中关键信息“使礼乐文明广为传播……用中华礼乐文明、儒家伦理道德,促进海外诸国的文明化”可知,郑和下西洋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少儿中秋美术课件
-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变革与创新
- 2025年城市市容管理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规划研究
- 个人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详解
- 信息安全法务及合规性要求
- 中医五行学说在慢病调理中的应用
- 重庆云阳县事业单位遴选真题2024
- 2024年中材科技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招聘真题2024
-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与工具的选择
- 中建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施工方案
- 2023年保育师三级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
- 节气习俗在幼儿园食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论文
-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 VDX数字化钻井参数仪软件使用说明书
- 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 民族相处有礼仪ppt
- 人力资源任务清单及工作分解表
- Python程序设计教程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