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无衣》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重点难点
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
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
1.理解并体会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
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御外辱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
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
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叠唱的写作手法。
3.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
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预习导学
(-)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
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
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
(2)内容:风、雅、颂。
风(160篇):民间乐歌,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
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105篇):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40篇):宗庙乐歌和舞歌,为宗庙祭祀之用。
(3)手法: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铺排陈述和一般陈述两种情况;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语言:四言为主,重章叠唱。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
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
复,节奏舒卷徐缓。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
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解题
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生字注音
矛戟(ji)僧作(xie)同率(chang)
(-)了解背景
《秦风•无衣》《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也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
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
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
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皴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
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第二,认为《秦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
相约之歌;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
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忖、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的歌
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江,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
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
到敌人的蹂蹒,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
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探究提升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披风。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王于兴师:王,此指秦君。
一说指周天子。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修:整治。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头平,
矛头尖锐。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泽:同“裸”,贴身穿的衣服,即内衣。戟⑺几):具有月
牙形锋刃的长兵器。偕(xi6斜)作:一起准备,共同行动。裳:下衣,这里指战裙。甲兵:盔甲和兵器。偕行:
一起出发。
【译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
【探究】
1.诗歌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修辞手法:①诗歌第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②以否定反问的形式强烈阐述了“有衣”的情怀,鲜明地表
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①抒发了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怀。②“无衣”两字运用了夺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出征给的士兵条件之
艰苦,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2.诗歌第二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①(内容)“王于兴师”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诗人将其放在后面,具有补充交代的作用。
②(结构)诗人先“议”后“叙”,不但能够避免诗歌的平铺直叙,增强诗歌气势,而且能够激发战士们强烈的爱国
热情。③(情感)突出了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与子同仇”,表明了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团结
一致去抗击共同的敌人。
3.朗读《无衣》这首诗,思考三章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
【答案】
异同点:所谓同为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所谓异为每章仅三字不同。
原因:属重章复唱的手法,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杼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
扩展内容。
4.请分析本诗重章复唱内容及其作用。
【答案】
内容: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
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
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作用:①语言上,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②结构上,结构清晰一致,具有一
种整齐美,回环美。③主题上,一唱三叹,渲染气氛,强化感情,深化主题。内容更具体,战斗力更强。当劳动
人民在强敌压境、外族入侵时,大家同仇敌,汽,保卫家园,争取和平生活,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5.诗中在与“子”相对上用了一个“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①“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是一个象征。"我”是出自内心的自觉者形象,保卫家园的爱国
者形象。②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③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修”)
书写正义参军歌,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
体系构建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
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
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强化训练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答案】C
【详解】C项,“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一同出发这一愿望”错。“岂
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前两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
广同仇!岂曰无衣?与F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
敌的决心。
故选C。
2.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
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
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
雅》中的一篇。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
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采薇》是《大雅》中的•篇”错误。《采薇》是《小雅》中的一
篇。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故
选D。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
(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载,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答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王于兴师修我戈
矛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
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
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偕”“也”“裳”“矛”"戟”“偕”“戈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兼葭-
《诗经•国风•秦风》
莱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力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菜葭萋萋,白露未晞久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河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3氐%,
藕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浜二
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注)①兼葭:芦苇。②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③溯涧:逆流而上。④晞:干。⑤湄:岸边。⑥跻:(路)
高而陡。⑦城:水中的小洲或高地。⑧旗:水边。⑨右:向右迂曲。⑩扯:水中的小块陆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分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营造沉郁悲凉的氛围,又暗寓时间的推移。后六句写访求
伊人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泄”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
叙事诗。
2.这首诗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和《无衣》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1.D
12.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了背景。
13.这种重章叠唱的手法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整齐美、回环美。可以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起到一
唱三叹的效果。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节奏感和感染力。如本诗采用重章
叠唱的形式,•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无衣》这
首诗运用重章桎唱的手法,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
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分析】
1.D项,“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
一首叙事诗”说法错误。“叙事诗”错误。《兼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
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
故选D。
2.在常见的表现手法中,托物起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起兴,先吉他物,借他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
的描写。辟句中每章八句,开头都以茂盛的兼葭和茫茫的霜露起兴,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
空火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
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和《无衣》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木题应着重答出重章桎唱的“表达效果”。本题,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
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
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
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通过描写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
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俳恻)的思想感情。《无衣》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诗共三
章,采用了重置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
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
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
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
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i丁奏与舞蹈动作,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
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
激情,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目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目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目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
5.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答案】
4.《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本诗没有使用比喻,而是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在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
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岂曰无衣?”可知,诗歌先从穿衣说起,“与子同袍”“与子
同泽”“与子同裳”表明战士都穿戴同样的战衣,个人做好战前准备;然后由“王于兴师”起,叙述君王要发兵了,“修
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三句通过写修理兵器写大家上战场前的准备工作;“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
偕行!”三句从目标一致到协作一致再到行动一致。诗歌从内容铺陈叙述到形式上换用个别词语,使用了赋和重
章叠唱的手法,铺排渲染出君王要发兵前的大环境下的国人们相约从军的气氛和情绪,表现了战上们积极从军、
响应君王号召、奔赴战场、共同对敌的高昂情绪和崇高精神。
5.本诗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忤的战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如首章结句“与子同
仇”,是情绪方面的,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同仇敌代,一致对外;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表明他们共同行动,
同生共死;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本诗表达了战士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
同生共死、共御外侮。
【详解】木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情感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首先要理清诗歌的
层次,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体现的不同情感,同时要注意写作手法对表现情感的作用。《无衣》共由三章组
成,第一章“与子同仇!”一句明确了作战目标,共同对敌;第二章“与子偕作!”明确了作战态度,共同协作,团
结互助;第三章“与子偕行!”明确了作战信念,同赴战场,共同杀敌。“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与子……'
诗歌运用反夏咏唱的句式和铺陈叙述的手法,依次从一致对敌的愤慨到战士间的团结互助的友爱,再到同生共死
共御外侮的决心,都充满了激昂慷慨的豪情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采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
表刁〈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
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
而不伤”的特点。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分析】
【小题1】B项,“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错误。“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雨,动词,下(雪)。故选B。
【小题2】A项,选段没用起兴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直接叙述,而非对他物的描绘。故选A。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庭落日骆宾王
紫寒流沙北,黄图""流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喔帽。
壮志凌苍兄,精诚贯长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响
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
唐述山。⑤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塞流沙”与“黄图淹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试题“边庭落日”。
D.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8.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
7.A
8.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
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匕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
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
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A项,“从时空落笔”错误。边塞以北是一片茫茫沙漠,京城以东是一条曲
折的溺水。“紫塞”,亦可理解为夕阳下的关隘蒙上一层金紫之色。这两句将关塞与京都相提并论,意指诗人身在
边关,心在京城;也是指自己身赴北庭为的是报答朝廷的恩惠。这是种跨越空间的跳跃式表达手法。这种横跨空
间的跳跃式表达手法被称作诗家笔法。故选A。
8.本题主要考查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题干内容“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结合
诗歌的意境、人物形象塑造、情感等方面分析。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
浑、苍茫的特点。“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沙蓬,指蓬草丛生,黄沙飞扬,意即塞外。句意为:我辞去朝廷
中的任职,不远万里,奔赴塞外从军.这是诗人追思自己毅然放弃赋闲无聊的京中小吏的职务,投身如火如荼的
保卫边疆的经历。“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这是诗人回忆戍守边塞的激烈紧张、丰富艰辛的生活,为把握攻
战的时机,随时保持警惕;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而寻找水源,开辟道路。“壮志凌苍兜,精诚贯长虹”,长虹,
《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口,太子畏之”。诗人一心为国,不以追求官爵为意:看到云气
横蔽落日之景,突发奇想以此抒发自己精诚为国的雄心壮志。“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诗人以剑自喻,表达
了为君而战,为边境的长治久安而战的矢志不渝思想。诗人由眼前景想到遥远的长安,驰骋想象中,回顾了自己
对从戎的选择;随即生动地描写了战地上杀伐之气纵横、干戈之象满目的情景:承此而抒发了为报君恩,将更加
奋勇作战,以澄清边塞烽烟的雄心壮志。
题组C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目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目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目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旅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旅(pei),旌旗。
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以“兴”为主,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又用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出关》一、二句写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一派雄壮气势。
D.《出关》三、四句写临出关的刹那士卒回头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士卒的心理世界。
2.两首诗都属于边塞征战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1.A
2.①《无衣》表达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以一位战士的口吻叙说大敌当前之际,应
以大局为重,不计其余,奔赴前线,共同杀敌,表现了积极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出关》表达的是出征士卒
怀土恋乡的感情。“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士卒“回
头”的动作,表现出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对家乡的眷恋。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口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军行(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②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3.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
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C.杨炯《从军行》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
D.杨炯《从军行》诗中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
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4.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性,誓死保家卫国,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
明显不同,请请结合相关诗句作出分析。
3.B
【解析】B.“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错误。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所以有震撼人
心的力度。
4.《无衣》:(1)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复沓(迭唱)的结构形式,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
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2)诗歌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和强烈动作性的语言,情感充沛激动人心。(3)赋的
手法等。《从军行》:全诗首句为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第二句及尾联直抒胸臆;其间运用借代、反衬等多种修
辞,综合表达诗人奋勇参军、保家卫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无衣》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
每章的首二句,都以问答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生死与共、兄弟情深的战友情谊。“与子同仇”,“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分别从情绪方面、行动的开始方面、行训往方面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形成一
种层进关系,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无衣》全诗三章,反复提到“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
甲兵”,这是用赋的手法铺陈内容,增强了感染力,表明与战友同赴战场,表现出团结一心、同仇敌汽的无畏的
爱国精神,凸显主题。《从军行》中“烽火照西京”以虚写实,说明军情紧急;“心中自不平”直抒胸臆,此情是由
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
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用了借代的手法。“烽火”“牙璋”“凤阙”分别代指战争、将帅、京城或长安,
营造战争氛围,表达保家卫国的情怀;用了反衬修辞。“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风雪很大、风烈雪猛、大雪
弥漫、北风呼啸等。表现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英勇顽强,反衬出将士们的战斗豪情;尾联“宁为百夫
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写
出诗人内心中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够从军征战,建立功勋,体现出投笔从戎的情怀。表达了初唐广
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诗经•秦风》
岂目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目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目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衣》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
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
C.《岁暮》颔联的“烟尘”与后文“鼓角”相应,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边地战争不息,朝廷之臣无人请缨,江湖之士的杜甫一时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
6.两首诗都表达爱国主义精神,但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
5.D
6.①《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汽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
观精神。②《岁暮》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感④?
风雨如晦⑤,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e):鸡叫的声音。②云:语气助词,无实义。胡:怎么。夷:平。③胶胶:鸡叫的声音。
④廖(chou):病好,病痊愈。⑤晦:昏暗。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了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B.全诗从感觉和听觉方面来写风雨,写风雨之苦,也写了主人公渴盼之苦。
C.这首诗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重笔描绘了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
D.全诗三章叠咏,诗境单纯,有重复单调之感。
8.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D
8.特点:重章叠句。作用:在对风雨的反复描摹中,深化诗歌中暗淡、凄凉的意境,渲染气氛,强化喜悦
的感情,突出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秦风,无衣
《诗经》
岂目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目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栽?
鸡栖于册①,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恬②?
鸡栖于桀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册(shi):在土墙上挖洞做成的鸡舍。②偌(huo):会,到。③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
的鸡窝。④括:相会,会集。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的手法来叙事。
B.根据内容分析,《无衣》反映了战士们勇于从军征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君子于役》表达了妻子对成
守边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C.《无衣》主旋律激昂奋发,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但战士们在行动上高度自觉,对战争前途
充满坚定乐观的信念。
D.《君子于役》是一首朴素的诗,女主人公以不加修饰的语言抒发情感,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有天然之妙。
10.简要分析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差异。
9.C
10.①抒情方法,《无衣》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种植业固定员工协议模板
- 冲压制造工序外包化协议模板
- 2024科研试剂采购协议样本
- 2024年股权转让专项协议范本
- 2024高级绘画师协议条款下载
- 2024年仓库物业转让协议格式
- 2024年药品行业采购协议模板范例
- 2024年三方服务销售协议综合条款
- 3.1 重力与弹力(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下棋文章课件教学课件
- JGJ80-201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指导手册2023版
- 工贸企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2024年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职教高考必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针灸培训资料课件
- 房地产公司设计类技术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水利设施工程工期定额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综合推断之结构式题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