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省沈阳九中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立法上强调加重刑法,并不必然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效果,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还起着相反的作用。B.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C.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也要保证游客安全。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国王年幼或空缺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B.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C.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D.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建言太子丹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来避免因收留樊将军给秦国借口。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担心田光不担大事,谨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田光羞愤自刭而死。D.对于太子的建议,荆轲一开始没同意,太子上前叩头至地,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2)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5.太子丹想让荆轲实现的计划具体是什么样的?请结合文本分析。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升入高中后,他越发孤独了。同学们嫌他古怪,嫌他多病的样子,都不理睬他。他们用蔑视的眼神瞅着他。他成了一个踽(yǔ)踽独行、形单影只、自言自语、孤苦伶仃的畸(jī)零人。B.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的日子是好过的。同组同系就只四个大学生,倒有四个教授和一个助教指导学习。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啜(chuò)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fù)郁的数学蜜糖呵。C.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chán)岩升登,降下又升登!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屑(xiè)一顾,他未予理睬。他没有时间来分辩;他宁可含诟忍辱,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D.“文革”开始了。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秩(chì)序的混乱,一个个场景,风驰电掣(chè),一幕幕戏剧,喜怒哀乐,淋漓尽致。一个个人物,有的折戟沉沙,死有余辜;有的红楼一梦,坛花一现。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野生动物肇事并不是一种新生的现象,古已有之。近些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问题之所以,一方面,这可能与社会各界对该议题的愈加重视和媒体的有效传播(覆盖面、速度)有关;()。媒体通常将野生动物肇事归咎于自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例如建立保护区、禁猎。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然而,由于缺少本底调查和持续,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是否真正在增长通常缺乏可靠的证据。相较而言,保护工作者普遍认为人与野生动物生态位的重叠是导致冲突的根源所在。他们认为,随着人类活动的,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相应丧失或退化,彼此对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的竞争,冲突随之加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凸显检测拓展剑拔弩张B.突显检测拓展愈演愈烈C.凸显监测扩张愈演愈烈D.突显监测扩张剑拔弩张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內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另一方面,在某些地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而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B.另一方面,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而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C.另一方面,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而在某些地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D.另一方面,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而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B.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C.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D.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南归①王维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②倚门望③,遥识老莱衣④。(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2.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1)____________,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韩愈《师说》)(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7)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敲铜锣的孩子袁省梅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那孩子却不走。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这娃,脾气还挺大。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D.“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2.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3.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C.推进垃圾分类,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D.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更大。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B.可以杜绝城市污染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3.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松之风侯军①我对松树的认知,是从一根房梁开始的。那时我只有十几岁,每天就睡在阁楼上。忽然有一天,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堂叔来到我家,跟父亲嘀咕了一个晚上。转天,父亲就让我去跟奶奶睡了,说要把阁楼拆掉。②我问奶奶为什么。奶奶说,你老伯的儿子要学拉大提琴,老师要给孩子亲手做一把好琴,说是必须要用老松木才行。你老伯也不知怎么打听到咱家有一根房梁是老松木的,就是搭阁楼用的那根。这是给孩子学本事的大事,你爸跟我一商量,我就说,不就是一根木头吗?给他吧!③从此,我记住了这根房梁,也记住了做好琴必须用老松木。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④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稍长,学唱《沙家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呐——”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⑤我第一次去泰山是1980年。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发现泰山顶上哪里只是“一青松”啊,漫山遍野都是青松。⑥后来,所见的古松名松越来越多。我发现几乎所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有松树的身影,“天下名山松占多”,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暮色苍茫中,我去看过庐山的“劲松”,虬枝盘绕,苍劲峥嵘;在北岳恒山,我登上“虎风口”,看过号称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田悬松”;在南岳衡山,我也曾来到“磨镜台”观松。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黄山的松,黄山最出名的那棵“迎客松”堪称是黄山的名片。真是奇松与怪石并峙,苍崖共云海同天。⑦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追溯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一旦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⑧历代文人笔下,松树时常被比拟为各种奇谲而跌宕的人生范式,让风霜欺凌它,让厄运笼罩它,让不公缠绕它,然后看它从容看它隐忍,进而让它抗争让它崛起,最终赢得生命的重生。在陶渊明笔下,“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在李白笔下,“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在杜荀鹤笔下,“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诗人们悲叹的是松树的命运多舛,更是人生的跌宕不平;诗人们赞羡的是松的品格,更是在表达对世间高尚人格的向往。⑨其实,松树值得赞羡的品格,并不仅仅是岁寒后凋。在我看来,还有它的开阔胸襟和包容精神。它为众多弱小的生命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让它们依附自己高大的身躯繁衍生存。松树的奉献精种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全身都是宝:躯干是栋梁之材,也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枝叶可以入药;松树分泌的油脂不仅可以制作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松节油,还是油画家常用的油彩调和剂;松香不仅可做香料,还是各种胡琴不可或缺的发声辅料;即便是松根和残枝,也可以烧制松烟,成为制墨必备的黑色涂料……⑩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与书翰笔墨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殊不知,与书翰笔墨打交道,其实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松树打着交道——每天用的纸张,或许就是松树原浆制造的;挥毫写字,那研的墨也是用惯了的老松烟;墙上悬挂着自书的刘长卿名诗:“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读书时见松入眼,聆曲常思大提琴……⑪听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想到大提琴的松木面板,想到刘长卿的“松风古调”,进而想到孔夫子的“岁寒后凋”——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静听松风寒”。(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松的印象伴随某种美妙的旋律,深深烙在我心底”一句中“某种美妙的旋律”既指琴声,也可暗指家中长辈乐于助人的品质。B.第⑦段引用孔子赞颂松树的话语,赋予了松树象征意义,结构上开启下文,从描写现实中的松树转入对松树精神气质的描写。C.第⑨段的画线句采用铺陈的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松树的多种用途,列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同时也为后文做了铺垫。D.本文叙写了作者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松树的认知,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多种品格及其对作者人生的熏陶。2.题目“松之风”有何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有刪改)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C.御史,秦始,御史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自清。D.正统,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和王公年次纪年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群吏请他写判牒时他装作不懂,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B.况钟体贴民情,减免苛税。他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为百姓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并用所积累粮食赈济灾荒,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租赋。C.况钟心思缜密,兴利除弊。他设通关勘合簿,防止恶人进出作假为恶;设纲运簿,防止过往运夫私吞财物;设馆夫簿,防止提出无理的需求。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爱戴。他任期已满当升迁,府中百姓前往请求张文昌让况钟继续任职;况钟死于任上,吏民相聚哭悼,立祠致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2)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5.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教育部日前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该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有教师认为,“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拥有惩戒权非常必要,这既是对我们职业的保护也为我们安心从教提供了保障。有家长表示支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孩子犯了错不及时惩戒,孩子以后会犯更大的错。也有家长表示担忧,虽然熊孩子需要教育,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这是否有些小题大做.有学生说,有时看到老师面对犯了重大错误的同学无计可施时,我们心里也不好受。但真要惩罚我时,我有些害怕,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有专家表示,这个征求意见稿对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做了清楚的界定,这其实是在给老师撑腰,也在提醒老师承担教书育人的义务。当然,意见稿给老师送出了“戒尺”,也给这把“戒尺立了规矩,惩戒的度很重要。近日,乌鲁木齐市厚德中学学生处拟举行一个座谈会,准备邀请教师、家长、学生及有关专家参会,围绕该“意见稿”的发布进行交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思考?又有怎样的希望与建议?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话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正确选项是A项。B项、C项和D项都存在错误,但病句类别有所不同。B项的错误在于两面对一面,“是否能”谈到的是正反两面的情况,“是……的保障”讲的是正面的情况,显然搭配不当。C项的错误在于句式杂糅。“根据……出发”应当改为“根据……”或“从……出发”。D项的错误在于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该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应调整为“既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又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还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2、1.A2.C3.C4.①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②希望你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田光)已经死了,以此来表示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露出去。5.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劫持秦王。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君臣会互相猜疑。可以凭借这样的机会,使得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一般考核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太子容之”。“太子”是主语,故不能断开,排除B;“寒心”明显不能分开,据此排除D;“又”表示列举另外的情况,宜在句首,排除C。译文: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太傅鞫武劝他说:“您不能收留。秦王暴虐无道,一直怨恨燕国,本来就很让人害怕的了,更何况又听说樊将军躲在我们这里呢!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C项,“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说法错误。“伯”是自称而不是谦称。故选C。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担心田光不担大事,谨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田光羞愤自刭而死”说法错误。田光以死封口,解除太子丹和荆轲的后顾之忧,并非忧愤难当。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得分点:“乏”,荒废;“善”,要好。第二句得分点:“愿”,希望;“过”,拜访;“明”,表示。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关键是读懂文言文,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本题题干“太子丹想让荆轲实现的计划具体是什么样的?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合“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分析可知,太子丹想让荆轲实现的计划具体是: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劫持秦王。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君臣会互相猜疑。可以凭借这样的机会,使得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点睛】文言文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把握大意。这一步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内容,能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中,需逐一落实试题涉及的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译文:秦国就要灭掉六国,秦兵已经逼近易水,害怕亡国之祸就要降临燕国。太子丹为此而担忧。樊於期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太傅鞫武劝他说:“您不能收留。秦王暴虐无道,一直怨恨燕国,本来就很让人害怕的了,更何况又听说樊将军躲在我们这里呢!这就是所说的把肉扔在饿虎出没的小路上,祸患一定无法挽救了!即使有像管仲、晏婴那样的谋士,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希望太子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并且向西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这样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划要实现所需的时间太久,我心里忧闷烦乱,恐怕等不及了。而且不只是这样。樊将军在诸侯中走投无路,投靠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受到强秦的胁迫,便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推到匈奴去,现在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希望太傅重新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跪拜上前迎接,很恭敬地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把坐席擦干净,田光坐好以后,看左右没有人,太子便离开座位,毕恭毕敬地请教说:“燕国和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想想办法。”田光说:“我听说,千里马精力旺盛的时候,一日可行千里;到它精力衰退的时候,劣马也可以跑在它前面。现在太子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的情况,却不了解现在我精力已经消耗完了。即使如此,我不能因为精力已经消亡就耽误国家的大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够通过先生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我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会满足的。现在秦国已经俘虏韩王,占领了韩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进逼赵国。王翦的大军已逼近漳水、邺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云中。赵国哪里能抵抗秦国的攻势,一定会投降。赵国向秦称臣,大祸就落到燕国头上了,燕国国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祸,现在就算征发全国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屈服于秦国,没有谁敢和燕国联合。我私下考虑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这些厚礼,我们就一定能如愿以偿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让他归还侵占的全部诸侯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应,那就杀死他。秦国的大将在国外征战,而国内又大乱起来,那么君臣必定会相互猜疑。趁这个机会诸侯就可以联合起来,势必击破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但不知道把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希望先生您给想个办法。”过了一会儿,荆轲才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求荆轲不要推辞。荆轲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3、B【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A项,“踽踽”的“踽”应读“jǔ”;C项,“含诟忍辱”改为“含垢忍辱”;D项,“秩序”的“秩”应读“zhì”;“坛花一现”改为“昙花一现。”故选B。【点睛】对字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多音字、易误读字、形近字、方言字等。记忆时要注意多音字的不同意义,据义定音;注意生活中常见又容易读错的字的正确读音,做到准确识记;注意形近字的不同读音,可以据形定音。解题时,需要结合平时的积累逐个辨别,做到准确无误。4、1.C2.B3.D【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空,“凸显”,清楚地显露;“突显”,突出地显露。文中所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事,是近年来逐渐清楚地显露出来而非突出地显现,应选“凸显”。第二空,“检测”,检验测定;“监测”,监视检测。文中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应是监视检测,而不是检验测定,应选“监测”。第三空,“拓展”,开拓发展业务、市场等;“扩张”,扩大势力、疆土等。文中表达的是人类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应选“扩张”。第四空,“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愈演愈烈”,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强调持续变化的过程。文中表达的是人类与野生动物对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的持续竞争情况,应选“愈演愈烈”。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內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中“这”指代的信息为“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习惯上复指短语中相关信息在指示代词前,排除CD;阅读文段,依据上文提到“近些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之所以凸显”,与之照应,此处应强调“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不应将状语“在某些地方”放在“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前面,排除A。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对于本题,题干要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文中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分别是“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中“生态环境”与“提升”搭配不当;“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中有残缺和赘余,应在“野生动物”后加上“数量”并删去“后”。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1.C2.①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②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③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重点字的作用、理解思想情感,赏析意象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经常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内容上一般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错。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诗歌常见的艺术技巧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烘托、渲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本诗颔联写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颔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返回家乡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全诗想象丰富,描写流畅,毫无生硬感。6、今夜鄜州月巴山夜雨涨秋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官盛则近谀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金就砺则利二十四桥明月夜【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必须注意情景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鄜”“涨”“离合”“缺”“谀”“阙”“砺”“明”。【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1.D2.①老成和有担当。敲锣召集观众的是他,表演最惊险节目的是他,挨家挨户收取粮食的也是他。②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表演结束后和村子里的娃娃开玩笑,误会村人的意思朝他们挤眼扯嘴逗闹。③不卑不亢。挨家收粮食时不进门,接粮食前鞠躬。④自尊和倔强。村人轻慢他跟讨饭的一样,他以锣声表达抗议并转身离开。⑤出身卑微。3.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通过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主题。③语言含蓄,蕴含丰富而强烈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D项,“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概括不准确。结合上下文分析,敲铜锣的孩子并未承诺做她家孩子,二豁子让敲铜锣的孩子当他儿子也只是句玩笑话,所以这样的心理描写不合理。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敲铜锣的孩子靠耍把戏谋生,可见出身卑微。“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从这些情节可看出敲铜锣的孩子是把戏团里的支柱,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召集观众、表演压轴节目、最后收粮食还是他;年纪不大,但能担当事儿。“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这两处情节,和孩子开玩笑,和大人笑闹,可看出这个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不失孩子气。“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见人拿了东西出来,鞠一下躬,接了粮食……”由此可见敲铜锣的孩子有教养、有尊严,不自卑,也不张扬。“有人说……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敲铜锣的孩子以敲锣和转身就走来抗议别人说他像讨饭的,表明他的尊严感和倔强的性格。3.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主要探究小说结尾的情节安排。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三、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结尾“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是景物描写,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含蓄,有韵味。和开头的“初冬的太阳……”的描写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夕阳的“明亮”“温暖”给人无限温情,照应上面情节,衬托人物形象,升华了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的主题。【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8、1.C2.B3.①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②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③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笔可观的财富”,表述绝对,原文说“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可见选项偷换了概念,“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文中说“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可见,只是从“再生资源的角度而言”,才有可能成为“财富”,有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弃物。B项,“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表述绝对,原文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但并不是说工作模式是错误的;“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可见程度表述过重,只是说般居民欠缺“广大农村居……淡漠”。C项,正确。D项,“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表述不当,原文结尾段说“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可见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并非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而是说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迫切性、强制性。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B项,“可以杜绝城市污染”,表述绝对,原文说“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可见并非杜绝,而是“降低,减少,更好地保护”。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第一方面公众。相关的信息在材料一的第2、3、4段,给定的是公众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正面提出举措即是答案。比如“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得出答案“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而不愿执行”,得出答案“愿意付出”;“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得出答案“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得出答案“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第二方面企业。信息源在材料二“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得出答案点“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从“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提炼出“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从“例......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出“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大方面政府。结合材料三的倒数第2自然段得出“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结合材料一的第2自然段“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得出“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结合“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得出“对全社会加强传教育和示范引领”。【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9、1.D2.①作者听琴音联想到的风中阵阵松涛(风吹松林而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②为亲戚晚辈做琴,奶奶、父亲拆掉自家松木房梁的胸襟与气度;③名山大川中松树苍劲峥嵘的风采;④松树的风格风骨: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胸襟开阔,包容奉献,不忘初心。3.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突出了松树的风格风韵,抒发了对松树的赞美。②结构上照应前文,“松是一种风”直接点题,大提琴的松木面板、刘长卿的诗句、孔子的话语,都与前文内容相呼应,使得表达更深入,结构更完整。③以诗句结尾,增强了作品的文采,意境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通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可知,文章前半部分通过写童年回忆与爬泰山的经历来叙述自己对松树的认知,没有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也就是说文章并没有通篇使用“托物言志”手法。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联系全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标题含义进行作答。本文形散意不散,全文围绕题目“松之风”展开,在答题时要清楚全文的行文思路,考生可根据作者思路,从表及里的概括答案要点。依据第⑪段原文“听着那低婉浑厚、沉郁高邈的旋律,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阵阵松涛”可知,“松之风”代表着作者听琴音联想到的风中阵阵松涛。依据第③段原文“我的潜意识里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臆想:当那根房梁变身为大提琴之后,会发出何等美妙的声音呢”可知,“松之风”代表着奶奶、父亲为亲戚晚辈做琴,拆掉自家松木房梁的胸襟与气度。依据第④段原文“天长日久,心底又萌生一个向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泰山顶上,去看看那个‘一青松’”可知,“松之风”代表着名山大川中松树苍劲峥嵘的风采。依据第⑦至⑨段可知,“松之风”代表着松树的风格风骨:不畏严寒,顽强不屈,坚韧勇武;胸襟开阔,包容奉献,不忘初心。考生综合以上分析,即可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结构和重要段落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联系全文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然后从内容、结构、表达等多个角度回答。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最后一段揭示了主题了,总结了全文;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最后一段明显有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的作用;最后从表达方面思考,分析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其达到的表达效果。依据原文第⑪段“是的,在这里,松是一种风,是风格风韵风采风骨,是有声有色有温度的”可知,文章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结构上来说,最后一段照应前文,“松是一种风”直接点题,使得文章结构紧凑完整。同时,以诗句结尾,增强了作品的文采,使得文章的意境更加高远。10、1.C2.A3.A4.(1)
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经过苏州的其他省的官吏,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2)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下诏命他复职留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划线句中“至是”意思是“在这时候”,做“钟数延见”的时间状语,所以应在“至是”前断开,排除AB;“非无仆隶”意思是“并非我没有仆役”,句子表意完整,其后断开;代词“是”是“欲籍”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欲籍是报公耳”意思是“想借此报答您罢了”,所以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中“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表述错误,敕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不能用于“肱股之臣”。故选A。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群吏请他写判牒时他装作不懂,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中“三天后以群吏不听自己的话为由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理解有误,据原文“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意思是“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可知,是因为“舞文久,罪当死”而杀了几个罪大恶极之徒以儆效尤。故选A。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1)“敛”,收敛;“虽”,即使;“他省过其地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过其地的他省(官吏)”,经过苏州的其他省的官吏;“惮”,害怕。(2)“丁母忧”,遭母丧;“诣”,到,前往;“阙”,朝廷;“起复”,戴孝复职,只答出复职也可。【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小技巧:(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译文: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来谋取利益,因此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来到苏州府。他刚到任办公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愚昧,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婪、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救济农民和存储的粮食每年有几十万石,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细心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经过苏州的其他省的官吏,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人。有个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罢了。”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培训课件
- 2024年度工程监理服务承包合同
- 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与运营合同(2024版)
- 公司合作协议
- 深圳2024年度租赁合同之专利使用权协议
- 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协议2篇
- 技术研发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鱼塘租赁合同书
- 《管理学--沟通》课件
- 基于二零二四年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合同
- 卫星定位测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分享资料
- 交房期间业主维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HIRAYMA HVE50灭菌锅 操作手册
-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
-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计算(共享版).xls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申报确认表
- 辽宁省高校学生公寓情况统计表
- AC-16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 小学生认识货币(课堂PPT)
- 大型机械设备转场运输方案讲解
- Agilent1260Infinity高效液相仪基本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