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_第1页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_第2页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_第3页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_第4页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八个单元,八个单元中有十五个单篇文本是旧教材上的文本。在这十五个文本中,包括郁达夫的经典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课后习题是教师备课及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基于以上,把重点放在《故都的秋》新旧两个版本中课后习题的对比中,有利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重新定位教学理念。一、基于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人教版从原文出发,创设文本情境。人教版教材《故都的秋》中课后习题注重的是对课文细节的理解,注重分析句段等问题,是基于文本基础性、浅层性的问题,如“作者写了什么?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从这样的设计来看,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很注重学生对课文细节的分析和理解。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让学生关注文字的脉络,使学生有基本结构框架,对文章的景脉、情脉、境脉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整体把握文章。从原文出发,创设文本情景。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挖掘上,对于学生而言,是从知识层面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注重单篇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统编版从个人体验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情景化的学习任务,创设整体学习情境,以任务为核心,突出真实情境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成为本单元设计的指导原则。在新课改后,高中语文强调“单元学习任务”。整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分任务进行教学。《故都的秋》所在的第七单元,教学目标围绕着审美体验。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抒情类的散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切实体会到自然与情感的融合,从而提升个人文学素质,开阔文学y品位。单元学习任务中包含三大部分,六个小方面,与《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相关的任务有三个。第一个任务是要求学生写一段评点文字,这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通常有着两种载体:一个是课文中的文字;二是头脑中的想象。从思维角度分析,单看文章的文字属于抽象思维,后面展开联想属于形象思维。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抽象思维与想象思维结合,之所以提出第一个任务,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独立书写一段点评文字的方式,在自身既有理解与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提升阅读情感,创造文学之美,与中国诗画中“留白”意义相近。这也是学生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所以第一个任务培养了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三个能力。第二个任务还原教材本身,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文本中提到的故都的秋具备“清、静、悲凉”等情景元素,要求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分析并列举出从哪些文字中看到了这些元素特点。这个任务是上个任务的拔高,上一个任务中找到文本中“好”的地方。这个任务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中,让他们欣赏美,进而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中国山水美景,体会中国文化的力量。可以通过学生课前观察获得中选择情景素材。这里的素材可以通过二个方式来获得:一是学生自己拍摄家乡秋景图;二是根据已拍摄图片,学生分享“秋”的感受,探讨中国文学中的“意境美”。这一任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语文学习产生期待,而且可以完成审美与文化目标。第三个任务要求学生编辑一个散文集,并且撰写序言。这也对学生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提高自身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综合来看,这些任务都需要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才能进行。也就是说新课改后对学生素养的要求提高了。吴欣歆在体验式学习活动链教学科学研究中提出:“情境素材是设计的基础,情境是与体验过程相联系的具体环境和背景,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唤醒学生知识储备的背景情境,另一个是激发学生实践热情的任务情境两部分相辅相成”。旧课标注重增加学生知识的厚度,新课标注重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更多是把教材当作范本去教更多知识,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感受民族审美,树立文化自信统编版教材中《故都的秋》的单元任务二是从文本中体验民族审美心理和特点。“新教参的单元说明:分析写景、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理解哲理、注重审美、读写结合。其中注重审美强调:文章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作者的审美倾向,体现了民族的审美趣味。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民族审美心理和特征,并进行评价。”“审美鉴赏与创造”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从作品的语言美、形式美、情感美等方式展开鉴赏,而且要上升到民族心理层面,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当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被列为新的语文素质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这篇散文中,基于情感与审美的双重阅读要求之下,体现出中国美学浓厚的悲秋色彩。可见,新教材对审美目标的要求更高,对文本挖掘要求更深。不再拘泥于只对文本的鉴赏。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变动,教学方法自然而然也需要改变。但是,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说完全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前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在新课改下,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对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辅助、指导作用。此外,对美的认同有利于对文化的认同。“鉴赏一篇散文,尤其是其中的经典名篇,应该首先基于作者的文化精神和文人个性,并通过理解、借鉴来促进自己的心智提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故都的秋》,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动。只看课文就能得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学目标更是由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向现在的四维目标,更加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联系。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是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该是美的欣赏,文化的传承。新课改后,第七单元围绕着“美”的大目标,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利于更好的文化传统与发展。三、进行散文写作,培养实践能力“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就是要走出学科性知识教学的围栏,将实践性知识融入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互渗透、共同作用。”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写作作为终极目标。在人教版教材中,着重注意语文的知识性。在统编版中,本单元第三个任务是借鉴文章写作手法,结合本单元主题进行写作实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要锁定目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终提升散文写作能力。在这里,可以通过课本出发,通过三个角度设计与训练,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素养。一是从取材角度学习,使用“点面结合”方法,快速确定文章写作对象。在本文中,将“故都”和“秋”两个点结合,展现出“以小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二是从结构中学习,文章结构简洁,思路清晰。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同时注重中间分论点关系的处理。三是从语言中学习,“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清水出芙蓉,闲笔出真情。”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故都的秋》所具有的语言特色。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仿写。仅从新课改的高考来看,新增加了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中以信、演讲稿为主,所以现行高考作文文言以议论文和应用文为主。从功利性讲,学习散文写作的意义并不大。但是在单元任务中,却把散文写作纳入其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下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性和教育的长远发展,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之前,有人认为,语文学得好是不能成为作家、文学家。这也因为之前的语言学习注重知识性,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长远发展。针对此问题,高中语文课标及课文进行修订后更加注重实践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现实。德国的费尔巴哈认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一切理论的学习,最终归于实践。语文实践不仅仅是进行写作,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四、加强目标整合,聚焦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整合的能力,因此,需要为学生创造阅读链条进行整合,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阅读、群文阅读、专项阅读、拓展阅读四个层面入手,为学生铺垫阅读情感,审视整体阅读架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单元看做一个整体,单元内每篇文章为整体内不同的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比方说合作探究,角色扮演阅读等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情感,发掘文章深意,同时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时代语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体现,旧教参的单元说明是:分析写景、体会情感、注重审美、品味语言、读写结合。所以在单篇教学下,注重的是对本篇内容的学习。好处是学生对本篇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深入地了解。欠缺之处是学生只会这一篇目,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是“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所以,造成篇目间的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必修上·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整合教学、群文阅读是新课程的常态,从以前的‘单点’变成现在的‘套餐’,加大了思维的容量,更能形成贯通、比较式的思维,进而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的眼光,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改后,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间的整合。“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中提出,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将学生的总体能力培育作为重要教学要求,双管齐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这一教学要求的背景下,单元整合教学当属最佳教学方案,最大限度上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推进了语文教学发展。”单元整合实质上就是教师以单元为结构形式在构建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系统的过程中对教材、课外选文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打破了之前单篇教学的传统,教师教学要注重语文学习整体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在整体把握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内容之间的衔接,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但是在大单元目标下,需要设置具有可操作性任务,把目标分解。比如选取第七单元目标: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和创作力。主任务:整体设计出景点宣传语。分任务:分别设计《故都的秋》景区、《荷塘月色》景区、《我与地坛》景区、《赤壁赋》景区、《登泰山记》景区。子任务:结合我们所学作品,设计出若干个景点的宣传语。在这过程中,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齐发展,并且注意到了篇目之间的整合,让学生融会贯通,促进语文素养整体的提高。而在课后习题任务三中—学习散文写作,我们可以结合本单元篇章《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学习。首先,我们要梳理出本单元人文主题—自然情怀,明确核心任务—学习写景抒情类散文文本写作。在这个核心任务之下,我们可以分为几个具体问题:一是郁达夫和朱自清对景物的选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是郁达夫和朱自清是运用什么角度和手法描写出景物的特征?三是作者如何巧妙地把景与情融合?四是尝试选取身边某一景物、运用散文笔法抒写自身情感。五、结语综上,以《故都的秋》为例,对人教版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进行对比分析,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