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三语文

第I卷(共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

术,追求的效果: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在被引

入动画制作中后,水墨画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现代动画也获

得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奥蕴。水墨画讲究,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

特征。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的

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

不断得到提高。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

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声画效果更

完美。无论在历史角度看或者在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一朵中国动画电影里的璀璨奇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浑然一体虚实相生精美绝伦流畅

B.浑然一体虚实结合精美绝伦流利

C.水乳交融虚实结合美不胜收流畅

D.水乳交融虚实相生美不胜收流利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在历史角度看或者在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B.无论从历史角度看或者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一朵中国动画电影里的璀璨奇葩。

C.无论在历史角度看还是在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一朵中国动画电影里的璀璨奇葩。

D.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例,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例如《春秋》《左传》《史记》

《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B.“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这副对联

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

C.《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表现自清末到民国近50年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它是“人

民艺术家”曹禺的戏剧代表作。

D.《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马尔克斯、海明威和莎士比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学术传统。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社会学,需要继承这一学术传统,通过社会调查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加深

1

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在将理论创新与现实关怀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承担起建构中国社会学

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

社会调查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枢纽环节,也是对社会的基础与本质予以理解的一种方法体

系。首先,社会调查是具象化的。社会调查扎根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以一时一地的社会风貌

为对象,试图理解和把握在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风俗、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变迁

趋势。其次,社会调查是历史性的。要对一个特定资料作出有效解释,就要善于挖掘其背后的

历史发展脉络,深入了解那些习以为常却又容易视而不见的背景;就要将材料置于时间维度之

下,避免片面解读或过度诠释。再次,社会调查是整合性的。人类社会发展既存在一般规律,

也充斥着碎片化、非预期和非理性现象,社会调查就是要将这些规律和现象都纳入总体性分析

框架,做到对事实本身的把握和尊重。最后,社会调查长于共情。在具体场景中所唤起的感性

认识,可以使调查者尽可能避免成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这种从情感上激发的对“人”的体恤

之情,可以使事物“活''的一面被充分挖掘出来,由此提炼出的理论便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社会调查的烙印。对“人”的理解、现实的观照、理

论的创新,这三者的密切结合贯穿学术传统始终。有学者在民生疾苦中理解社会性质。陈翰笙

的经济调查蕊含人文精神,认为只有深刻认识数量众多的农民的生存状况,才能理解乡村社会,

并据此判断中国社会的性质,进而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有学者在人的处境中寻找和确立

立场。雷洁琼在江西的经历使她始终秉持“用资料说话”的精神,反对“为了社会学而社会

学”,主张着重观察社会变迁给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学者用社会调查串联起学科的本土化

与国家发展战略。费孝通所著《江村经济》,既是社会学实地调查的范本,也是他后来开展研究

的出发点。改革开放后,费孝通三访江村,通过小城镇研究的系列成果,探讨了中国式工业化

的发展路径,总结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

社会学理论框架,也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驻足当下,如何应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回顾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

难发现,将社会调查的实践精神融入历史的、具体的情景之中,发现社会生活“活”的表达,

使“人”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性。

今天,我们正步入一个需要用中国思想影响世界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所能做的,

恰是通过社会调查,把握根植于我们历史与文化之中、与时代变迁相碰撞所激发出来的体验与

思想。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理提炼,就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

本性作用——对外提供世界认识中国的途径,对内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间,建构本土化与自

主性兼具的知识体系。

(摘编自邢婷婷《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人”》)

材料二:

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是社会用以规定生命时间结构的一个关键要素,它一方面呈现了生

命的时间序列,另一方面也让生命时间具有规范性,使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指定了不同的角

色期待和社会位置。正因如此,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就有着不同的时间节奏。对于“青年”

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而言,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年轻,这看似同义反复的话语其实预示着青年

的本质属性——有着看似用不完的时间和一生中最为旺盛的体力精力。我们研究青年,有必要

重拾被忽视的问题——时间,以获得一种关于如何走入青年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由时间生发开去,我们就可以找到理解青年的钥匙。本文以时间社会学为研究视角,探讨移

动互联时代青年工作的真实状态以及时间制度是如何影响青年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可以

2

体会到周遭的世界在不断地加速,对于青年个体而言,他们只能主动跟上或被裹挟着卷入加速

的时间之中。这种加速的时间观念外化为工作制度,使得青年的工作状态呈现出“节奏快”“并

行多”“协同杂”“全天候”的特征。同时,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有

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而这正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本文使用的数据涉

及笔者参与的三次社会调查,三次调查均在35岁以下大城市就业青年群体中展开。其中,2019

年“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蜂鸟)调查”在北京进行,发放有效问卷1692份,访谈62人;2020

年“互联网青年工程师(码农)调查”在深圳进行,发放有效问卷505份,访谈46人;2021年

“高校青年教师(工蜂)调查”在上海进行,发放问卷1031份,访谈54人。三次调查虽然开

展的城市不同,关注的群体不同,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间对于青年的塑造和修饬。其实,

我们一旦了解了制度如何设计时间,也就知晓了社会究竟怎样对待青年。

(摘编自廉思《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

4.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宗明义,开篇即点出我们要传承注重社会调查这一学术传统。

B.从陈翰笙等人的例子中可看出,他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

C.费孝通的研究相较陈翰笙等人更具理论的创新性,放在文段最后更有说服力。

D.材料一在论证中既回顾历史,又立足当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现实责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社会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强调应真正了解大众,将“人”

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B.材料一指出,进入特定的地域和人群当中,试图理解具体情景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气质

等,这正是社会调查具象化特征的体现。

C.“人”在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决定性地位,我们要构建出能够阐释中国人的精

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体系。

D.通过社会调查,挖掘西方视域下的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之后再梳理整合,这是建构

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6.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调查要注重人类社会发展的二般规律和碎片化等特殊现象,把它们都纳入总体性分

析框架中,进而把握和尊重事实本身。

B.在社会调查基础上提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学理,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

推动中国社会变迁的根本性作用。

C.在时间社会学看来,年龄不仅仅是记录生命时长的数字,也隐含着约定俗成的社会期待,

提醒人们在相应年龄里应承担的责任。

D.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同劳动者自由时间的增加是一种必然的联系,

人类的创造性将极大提升。

三、(15分,每小题3分)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

3

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

之,又从而哀号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

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

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日:“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西士。将

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看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

日:“稣可用!”尧日:“不可!稣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冬不听皋陶之杀人,

而从四岳之用稣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

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

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

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

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利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

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

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遇已;君子如怒,乱庶遇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

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

亦忠厚之至也。

注:苏轼引用诗经的句子意谓君子如果喜纳贤人之言,怒责馋人之言,则乱事庶几可止。祉:

喜欢。遗:疾速。已:停止。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近碘的一项是

'矜;怜悯,同情

A.又从而哀冷惩创之

B.尧曰“宥之”宥:宽恕

C.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胜:尽,完

D.而爵禄不足以劝也劝:劝说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尧之时,皋陶为士竟为秦所灭

B.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句读之不知

C.画从四岳之用鲸也则忧其瓠落无所容

D.赏之过乎仁相与枕藉乎舟中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B.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C.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D.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4

①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②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③不可!鳏方命圮族

④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⑤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

⑥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A.①③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至碉的一项是

A.周道衰落之后,穆王还是把要善于用刑的方法告诉吕侯,孔子对此的态度是肯定的。

B.作者认为“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所以施行刑罚的时候就不能够使用刀锯。

C.本文旁征博引,末段引用“君子如祉”“君子如怒”等语句,非常具有说服力。

D.本文文辞简练而又平易晓畅,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论证分析缜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

政论文。

第II卷(共117分)

四、(25分)

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2分)

(2)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3分)

(3)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3分)

13.作者认为怎样实施刑赏才能达到“忠厚之至”?请用自己的话概述。(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栋②娟娟净,雨衰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②族:xiOo,小竹,细竹。

③禀«口):滋润。④厚禄故人: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可玻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B.颈联有举一反三之效:故人音信全无,何况新交;幼子尚且面带饥色,家人更不必说。

C.尾联“欲填沟壑”写尽心中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D.该诗将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2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狂夫”的形象。(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推此志也,o(司马迁《屈原列传》)

(3),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

难》中“"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河血

李舫

北京——长春——通化——靖宇。

复兴号尊满思乡的人们飞驰,欢快的笑声浸润着金秋尊郁的麦香。从长春市到靖宇县的高速

公路上,几乎没有车,也几乎没有人,地图上显示着酣畅淋漓的极速绿。现代化的播种机、农

耕机、除草机、收割机,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笔直的白桦林像一队队晨练的列兵,金戈铁马,

整装待发。田野辽阔无垠,袅袅炊烟中,秋色愈加馥郁。

这条无比熟悉的路,这一次对我来说,却是无比沉重。

八十余年前的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依稀在我眼前闪动。我好像看见了他,而他,隔着

八十余年的佟健岁月,也正在注视着我。那时候,靖宇还不叫靖宇,叫做濠江。1940年2月22

日,正月十五当天。吉林省濠江县保安村三道箴子。

大雪下了几天了,气温越降越低。他在窝棚里缩成一团,一米九几的高大身躯,塞满了这个

狭小的空间。雪花从窝棚的缝隙里飘进来,落在他的脸上、身上。他的眼窝深陷,额骨高耸,

面色苍白,凌乱的胡须贴住下颌。他已经病了五天,高烧,咳嗽,胸闷,头疼欲裂,情况一天

比一天严重。他的双脚早已冻伤,肿得像两个石锤,右臂还有一处枪伤。他撕开棉衣,掏出里

面的棉絮,一点一点吃掉。

夜晚的风,寒凉刺骨。天空如一块硕大沉重的铅板,扣在白山黑水之上。身子越来越麻木了,

身子越来越麻木了,他用残余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能睡,不能死,我要站起来,我要战斗!

6

可是,他并不知道,在这个四面透风的地窖子里,他孤独她度过的这个佳节,是他人生的最后

一个夜晚。

他,就是杨靖宇。

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23年,18岁的杨靖

宇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此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秘密参加革命活动。

1925年6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爆发。东北军损兵折将,东北人民损失惨重,国家尽失颜面。

经此一役,东北军的实力全面暴孥,为国际社会干预中国东北问题埋下祸根,甚至为日本印

觎中国提前亮出了军事底牌。恰值此重要关头,杨靖宇受中共中央指派来到了东北。

1933年初,吉林警石游击队政委杨君武受伤,杨靖宇接替杨君武担任游击队政委。此时游

击队正是斗志涣散、情绪低迷的时期。杨君武在当地的影响非常大,深入人心。杨靖宇为了更

好地开展工作,就临时改姓杨,对外仍然称“杨政委”。

吉林跟朝鲜接壤,在朝鲜战士口中,“杨政委”听起来很像“杨靖宇”,而在汉语中,“靖

宇”又有地方安靖、平定宇内的意思,他对这个名字非常喜欢,索性就此改名“杨靖宇”。

当时的东北,天寒地冻,人迹罕至。日本关东军对东北实行残酷的“讨伐”和“前正”,导

致党的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抗日斗争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岁月。东北抗联第二军总指挥周

保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单鞋,

日夜出没于寇贼修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

从1931年到1940年,长达九年的烽火岁月,杨靖宇带领裁勇的抗联战士纵横白山黑水之间,

指挥了智取邵本良、奇袭老岭隧道、长岗大捷、岔沟突围、攻克大蒲柴河、干饭盒脱险等众多

经典之战。

从1931年到1945年,在长达十四年敌强我弱的抗日斗争中,三万多抗联将士中,只有不足

700人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其余全部血洒疆场。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坏黄土一■杯魂。

1946年,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中央将其列难之地濠江改名为靖宇。

今天,在这里,我见到了杨靖宇的曾孙马钺明。2019年,马钺明从天津大学毕业,毅然来

到曾祖父战斗和牺牲的靖宇县,担任保安村村书记助理。

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信息采集、收入台麻、低保发放、产业帮扶、包保贫困户、申请临时

救助、“两不愁三保障”、新医保全落实……马钺明的记事本里记满了这样的名词。从软件工

程专业的程序、语言、操作、数据,到置身村民的茶米油盐、吃喝拉撒,马钺明很快便完成了

身份的转变。尽管杨靖宇牺牲的故事在靖宇家喻户晓,但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这位“大城市来

的大学生”抗日将领后代的真实身份,他们只知道,这是个有志气不惜力的后生。

马钺明阔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隔着八十余年的时空,马钺明同杨靖宇的神情是那么的相似,

又是那么的不同。相似的是一样的坚执、一样的潺然,不同的是,马钺明的脸上。洋溢着对日

新月异的新时代满满的骄傲与自豪。

秋渐渐地深了。

蔚蓝的天空里没有一丝云彩,恬逸的秋风吹过金色的田野,空气中荡漾着甜蜜的喜悦。

白桦的树叶几乎一夜之间染成了金黄,它们与枝紫的枫树叶、嫣红的杨树叶,与苍翠的樟松

7

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蔚为壮观。

16.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藜(zQ/)满馥(ffl)郁侄(k5g)德

B.暴窿(/Qu)觊(ja)觎磐(阳八)石

C.像(wD)奴骥(X田。)勇一杯(pfJu)

D.6(xDn)难凛(3然娓紫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氐做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通过对杨靖宇英勇作战场面直接细致的描写,凸显了杨靖宇为革命抛家舍业、出生

入死的精神。

B.文章多处穿插史料,还引用当事人日记佐证,具有纪实的特点;同时又用文学的笔法虚

构了与杨靖宇的对视,用联想和想象重现了杨靖宇的生活情景。

C.从“马尚德''“杨政委”到“杨靖宇”的名字变化,或因工作需要,或因语言发音差异,

但也表明杨靖宇渴望驱逐外敌、平定乱邦的革命情怀。

D.文本善用数字,既勾勒了杨靖宇投身革命、不断成长、顽强抗击日寇的过程,又通过数

字对比展现了抗联战士为抵御外侮做出的巨大牺牲。

E.文中提到马钺明的身份不被身边的大多数人知晓,暗含作者对英雄事迹传播力度太小的

一种无奈,想努力为英雄的后人争得应有的荣光。

18.文本开头和结尾部分描写的景物相似,昭示的作者心境却大有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5

分)

1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20.本文为什么用较大篇幅补记马钺明的事迹?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六、G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6分)

《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了大观园。省亲结束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从此大观园和贾府一起经历着兴亡盛衰。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说,大观园的兴衰”是

美的毁灭”,请结合《红楼梦》原著内容,具体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100字左右。

22.阅读俄罗斯短诗《短》,完成下面小题。(4分)

佚名

一天很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

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

①,

②!

一生很短,

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

8

就已经身处迟暮!

总是经过的太快,

领悟的太晚,

③,

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战友情。

④,

也许永不邂逅。

(1)根据诗歌《短》第一、三节诗句,仿写出第二节的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文内容,在③④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诗句,使前后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

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

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

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

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如何做人和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A

第一空,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

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根据前文中的“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可见

融合为一个整体,此处应选用“浑然一体”。

第二空,虚实相生: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形成意境独特

的结构方式。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

9

忆、想象结合起来,语境中说的是水墨画,故应选用“虚实相生”。

第三空,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精美绝伦:精致巧妙,

无与伦比,语境强调的是画面的精巧,故应选用“精美绝伦”。

第四空,流畅:流利、通畅。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灵活:不凝滞。

根据语境,此处说的是叙事,应选用“流畅”。

2.D

原句错误①“无论”应与“还是”搭配;②应为“从……角度看"③“一朵”应和“中国

动画电影里的”互换位置。

3.B

A.《史记》是纪传体史书;C.《茶馆》作者是老舍;D.《老人与海》《百年孤独》的作者

分别是海明威和马尔克斯。

二'(9分,每小题3分)

4.C

C.“费孝通的研究相较陈翰笙等人更具理论的创新性,放在文段最后更有说服力”于文中

无据,陈翰笙、雷洁琼、费孝通三人的研究都卓有成效,材料将三人并举,并无谁更有说服力

的意味。

5.B

A.“强调应真正了解大众,将'人'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表述错误,材料二并未强调

将“人”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C.“具有决定性地位”错误,应为“具有基础性地位”,文中有“发现社会生活'活'的表

达,使'人'得到认识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才具有人民性和主体

性”。

D.“挖掘西方视域下的中国人看待问题的原则”错误,应为“通过社会调查,挖掘中国人

看待问题的原则、特征及侧重点,之后再梳理整合,这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

6.D

D.“人类的创造性将极大提升”错,文中说“时间也愈发显示出其自身的强制性,这种强

制有时会发生偏离,成为控制青年精神的枷锁”。

三、G5分,每小题3分)

7.D.

劝:勉励、奖赏。“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

8.C

C.连词,都表转折;

A.动词,担任;介词,表被动;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宾语,不译;相当于“于”,在。

10

9.A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意思是:赏赐超出了仁慈的界限,还算得上是一个君子;惩罚超过了道义的标准,那就会

成为一个残忍的人。所以仁慈的界限可以超出,道义的标准则不能超过。

10.C

①是周穆王的做法③是唐尧说的话,排除①③

11.B

“所以施行刑罚时候就不能够使用刀锯”错。原文是“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

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

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

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苏轼的意思是古人明白用刀锯惩罚的效果并不好,因此主张“刑赏

忠厚”,并不是“施行刑罚时候就不能够使用刀锯”。

四、(25分)

12.

(1)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的心意,大概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然则,如此,那么;盖,表推测,大概。各1分,共2分。

(2)用刀锯处罚人,这样处罚的威力只对受到这种刑罚的人起作用,对不受到这种刑罚的

人不起作用。

刑之以刀锯,状语后置句;刑,处罚;是,这样。各1分,共3分。

(3)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到了极点啊!

因,根据;至,到达极点;亦……也,判断句。各1分,共3分。

13.(3分)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1分)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1

分);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1分)。

14(1)(3分)C

C.“写尽心中的消极与无奈”说法有误。尾联表达的是诗人虽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

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

(2)(2分)任选以下角度之一作答皆可:

①(多感官)视觉、嗅觉结合。“翠篆娟娟净”“雨裹红藻”诉诸视觉,“冉冉香”诉诸嗅觉,调

动多种感官,描绘出翠竹秀美、荷花娇艳、荷香萦绕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②色彩映衬。风中翠竹轻摇,雨中荷花红艳,色彩鲜艳明丽,更有画面美。

③动词运用细腻生动。“含”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的柔和。“禀"通“混”,是滋润的意思,

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之细、雨之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风雨的微细、轻柔,

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

(形容词“净”、“香”巧妙地营造了微风中有细雨、细雨中夹微风的清新朗润的美妙意境。)

④运用叠词。“娟娟”就是美好的样子,“冉冉”本义为渐进的、缓慢的样子,这里指香气一阵

一阵地飘来,既生动地点出了竹子和荷花的美好形态,又平添音韵之美。

(3)(3分)“狂夫”是一个饱经生活磨难,穷困潦倒(1分),却始终贫贱不能移,以坚强倔

强洒脱的态度对抗生活(1分)的形象。此时诗人生活艰难,穷困潦倒:俸禄优厚的朋友

11

音信断绝,生活无人接济,幼子挨饿,面带饥色;但诗人没有被磨难压倒,倔强面对生活,

兴致盎然地赞美“翠族”和“红蕖”赏心悦目,并自称狂夫,自嘲“老更狂”,表现了狂

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1分)

15.(6分)

(1)奈何取之尽锚铢

(2)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

五、(22分)

16.(2分)D

A.“载满”的“载”应读z汕

B.“暴露”的“露”应读而;

C.“一杯”的“杯”应读p6u。

17.(4分)AE

A.作者没有直接细致地描写杨靖宇英勇作战的场面,而是着力刻画他忍受病痛、冻饿交加

的情景,凸显了杨靖宇为革命抛家舍业、出生入死的精神。

E.“暗含作者对英雄事迹传播力度太小的一种无奈”错误,作者没有暗含无奈,恰恰表明

英雄后人的低调。

18.(5分)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描写了田野和白桦树等景物,营造了明媚绚丽、充满丰收喜悦

的气氛(1分)。②开头部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此时作者是在寻访英雄遗迹的列车上,虽

受周围人归家的喜悦感染,但联想到如今的幸福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心情沉重低落(1分)。

③结尾部分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1分),明亮多彩的画面彰显了作者看到英雄

后继有人、革命理想逐步实现、新时代带来新气象的无比喜悦之情(1分)。

19.(6分)①开头用比喻修辞,把天空比喻成铅板,渲染沉重压抑的氛围。②反复。通过“身

子越来越麻木了”的反复,强调杨靖宇将军境况的艰难,突出其意志的坚强;③前面用第三

人称“他”,采用全知视角,展现了杨靖宇将军人生最后一个夜晚的境况,饱含了作者的悲

痛和敬仰之情。④后面两句用第一人称“我”,用将军自己的口吻写要继续战斗的决心和勇

气,富有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满分)

20.(5分)①马钺明是杨靖宇的曾孙,补记其事迹,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英雄后人生活现状问

题的回应。(他是英雄后人)(1分)②马铺明这位大城市的大学生,来到村中任村书记助理,

致力于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显示了杨靖宇革命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生命力。(他

12

继承了英雄的精神)(2分)③以杨靖宇后人的形象与杨靖宇相辉映,表明英雄的热血换来的

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杨靖宇精神和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认同感。(英雄对现

实的真切影响)(2分)(答“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主题”可得1分)

六、(10分)

21.(6分)参考角度:

①美好的爱情的毁灭(宝黛爱情悲剧)

②美好的青春的毁灭(大观园里年轻人的悲剧)

③美好的家族、仕途乃至当时社会的没落

从任一个或几个角度,结合原著内容展开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

22.(1)(2分)

示例1:①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②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示例2:①短得来不及细品新绿嫣红,②就已经打点秋霜。

每空1分

(2)(2分)示例:③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④因为一旦擦身而过

每空1分,超字数扣1分。

七、(60分)

23.参考天津高考作文阅卷细则

等级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类别(20~17分)(16〜12分)(11〜7分)(6~0分)

内容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偏离题意

(20分)中心突出中心明确心基本明确内容单中心不明或立意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不当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真挚实感情真没有什么内容

实感情虚假或不健康

表达符合文大体符合符合基本文体要不符合文体要

(20分)体要求文体要求求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流畅语言基本流畅字语言不通顺,语病

迹清楚

字体工整字体较工整多

字迹潦草难辨

特征深刻较深刻个别语句有点深无明显特征

(20分)丰富较丰富刻

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