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4小题,共42分)

1.下列变化过程,能放出热量的过程有()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

⑤出在中燃烧⑥灼热的碳与CO?的反应⑦NH4cl晶体与Ba(OH)2・8出0混合搅拌.

A.2个B.3个C.4个D.5个

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A.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3.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rB-C构成,其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能

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三种物质中B最稳定

C.A与C的能量差为AE反应进程

D.AtB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4.对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石墨

A.石墨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电子由石墨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稀硫酸

D.该装置的总反应为Zn+2H+=Zn2++H2T

5.如图装置可用来监测空气中NO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由Pt电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NiO电极

B.Pt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2

C.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0--2e-=NO2

D.每转移2moi电子,有1mol-迁移到负极

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连接一段时间后,发现镁棒上有Mgr(G)2AJ

大量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偏向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在该原电池中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KOH

B.电子从铝电极经KOH溶液流向镁电极溶液

C.镁电极的电应式:2H20-4e-=。2T+4H+

D.若将KOH溶液换为稀硫酸,电流计指针将偏向铝电极

7.中科院董绍俊课题组将二氧化镭和生物质置于一个由滤纸制成的折纸通道内

形成电池,如图所示,该电池可将可乐(pH=2.5)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产生能

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正极

B.随着反应的进行,负极区的pH不断增大

C.消耗O.lmol葡萄糖,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C)2+2H2。+2e-=Mn2++40H-

8.下列四种情况的变化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溶洞形成B.火药爆炸C.牛奶变质D.铁桥生锈

9.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化合物A在4〜8min间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20mol-L-1-min-1B.0.25mol-L-1-min-1

C.0.30mol-L-1-min-1D.0.50mol-L-1-min-1

10.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UnZ(g)4-

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O.Olmol/L•min,贝Un的值为()

A.4B.3C.2D.1

1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

前10s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3.4molB.3.2molC.2.8molD.1.2mol

12.勒夏特列在研究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时认为,因为CO2+CU2CO是可逆反应,所以炉气中存在一定

比例的CO是不可避免的。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W2CO,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

体系中含14c的粒子有()

A.14c02B.14co2、14C0

C.14co2、14C0>14CD.14C0

1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UM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时,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3倍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4.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z、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L、0.3mol•L、

O.Z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X2为0.2molL-1B.Y2为0.4mol•L

C.Z为0.3mol,LD.Z为0.4mol•L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能源与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AV

I.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能源之一.aAAb

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二

(1)当电极a为A1,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当电蓑度

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

不能,请说明;若能,请说明在两电极上所发生的现象:.

(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

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氢气为燃料•,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II.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填序号).

A.C12

B.淡水

C.烧碱

D.食盐

(2)从海水中提取澳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漠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海带灰中富含以「形式存在的磷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图所示:

CCI多步操作

灼烧水碱化4

千海带一►海带灰一口漉液-------------------------►

IM过氧化氮溶液—*.........AL

①烧灼海带至灰烬时,所有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为了探究金属Mg、Zn、

Fe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①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分别加入足量的、质量相等的Mg粉、Zn粉、Fe粉,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

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填试管编号)。

(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4)步骤②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如何操作?

17.如图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D中的现象是<,

(5)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a.酸性高锯酸钾溶液b.水c.滨水d.氢氧化钠溶液

18.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而许多能量的利用与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密切相关。

(1)H2+Cl2=2HC1的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键断裂C

吸收(Rxg)—3―>(g)

436kJ,mokl—/_i.

能量颂卢警

吸收z成

243kJ-mol>键

能量

放出

431kJ-mol-'431kJ*mol

能量能量

图1图2

①根据如图填写表:

化学键断裂或形成lmol化学键时能量变化反应中能量变化

C1-C1吸收243kJ

共吸收679kJ

H-H吸收436kJ

H-C1放出431kJ共放出______kJ

②该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硅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工业冶炼纯硅的原理是:

粗硅冶炼:(a)SiO2+2C'="'Si+2CO?;

精炼硅:(b)Si+3HQgSiHC13+H2;

,,

(c)SiHCl3+H2'='Si+3HC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反应,(b)是反应;(c)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反应(b)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填“大于”或“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

出的能量。

19.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U2C(g)+2D(g),反应进

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o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o

(4)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A的浓度;③恒容下充入凝气。

(5)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v(B)=2v(C)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A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D.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相同时间内消耗nmol的B的同时生成2nmol的D

(6)将固体NHJ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4-HI(g),2HI(g)=H2(g)+

1

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r,c(HI)=4mol」T,则NH3的浓度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

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0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镂盐

和强碱),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

钱盐溶于水和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放热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不大,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

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来解答此类习题.

【解答】

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为吸热过程,故错误;

②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过程,故正确;

③浓硫酸稀释,为放热过程,故正确;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为放热过程,故正确;

⑤出在中燃烧,为放热过程,故正确;

⑥灼热的碳与C02的反应为吸热过程,故错误;

⑦NH4Q晶体与Ba(0H)2-8H2。混合搅拌为吸热过程,故错误。

则能放出热量的过程有②③④⑤,

故选:Co

2.【答案】C

【解析】【分析】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

本题考查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关系,难度不大.

【解答】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D说法错误。

故选:Co

3.【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B比C的能量高,则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图中C的能量最低,C最稳定,故B错误:

C.图中纵坐标为能量,由图可知,A与C的能量差为AE,故C正确;

D.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可能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o

A.由图可知,B比C的能量高;

B.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

C.图中纵坐标为能量;

D.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焰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能量变化、能量与稳定性、反应中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石墨为正极,故A错误;

B.该装置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Zn为负极,电子经负极由导线移向正极,故C错误;

+2+

D.该装置的总反应为Zn+2H=Zn+H2T,故D正确;

故选:Do

分析装置可知,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锌离子,石墨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发生还

原反应,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辨正负极及发生的反应,整体难度较低。

5.【答案】A

【解析】解:AO?在伯电极上得电子变成。2-,Pt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故A错误;

B.Pt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2

C.NO在NiO电极上失电子生成NO2,其电极反应式为:NO+O--2e-=N02,故C正确;

D.负极发生N0+02--2e-=NO2,可知每转移2moi电子,有1mol02-迁移到负极,故D正确。

故选:Ao

A.O2在伯电极上得电子,Pt是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B.Pt电极上氧气发生还原反应;

C.NO在NiO电极上失电子生成NO2;

D.根据正负极转移电子相等判断.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燃料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电

子流向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一般.

6.【答案】D

【解析】解:A.Mg与NaOH不反应,A1与NaOH反应,故A1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电子只能在外电路传导,不能经过溶液传导,故B错误;

C.Mg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T+20H-,Mg表面有气泡产生,故C错误;

D.若将KOH溶液换为稀硫酸,镁比铝活泼,镁作负极,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计指针将偏向铝电极,故D

正确;

故选:D。

Mg与NaOH不反应,A1与NaOH反应,故A1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3e-+40b=

AlOz+2H2O,Mg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T+20H1Mg表面有气泡产生。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不大,判断正负极除考虑金属活泼性外,还要考虑电解质因素,难点是电

极反应式书写。

7.【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图知,葡萄糖C6Hl2。6转化为葡萄糖内脂C6HIOO6,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所以a为

负极,b为正极,故A错误;

B.负极区电极反应式为C6Hl2O6-2e-=C6HioO6+2H+,负极溶液中c(H+)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故B

错误;

C.根据C6Hl2。6—2e-=C6HIOC)6+2H+知,消耗lmol葡萄糖转移2moi电子,则消耗O.lmol葡萄糖转移

0.2mol电子,故C正确;

D.酸性条件下,不能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所以b电极上二氧化镭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铳离子,电极

2+

反应式为MnOz+4H++2e-=Mn+2H2O,故D错误;

故选:Co

a极上葡萄糖失电子,为负极,负极区电极反应式为C6Hl2。6-2e-=C6HIO()6+2H+,b极上MnO2得电子,

为正极,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MnC)2+4H++2e-=Mn2++2H2。,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正确判断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电极名称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

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火药爆炸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率很快,而溶洞形成、铁桥生锈、牛奶变质反应

较为缓慢,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火药爆炸,

故选:Bo

铁生锈、牛奶变质属于缓慢氧化,溶洞形成较为缓慢,爆炸为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4〜8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l)mol/L=lmol/L,所以4〜8min期间,

反应速率为=0.25mol/(L-min);故选B.

由图可知,4min时,化合物A的浓度为2moi/L,8min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根据v=煞计算反应

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图中浓度变化判断相同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是解题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5min内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翁=黑必-=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同一

△tVAt2Lx5min八7

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v(z):

v(w)=0.01mol/(L-min):0.02mol/(L.min)=n:2,所以n=l,故选D。

根据V=^=得计算A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

△tVAt

等于计量数之比判断n值.

本题考查了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难度不大,明确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

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是解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前105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0101/9”),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B的反应速

-I

率为0.12mol/(L•s)x方=0.06mol/(L-s),所以转化的B为0.06mol/(L•s)x10sx2L=1.2moL则10s时,

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i-1.2mol=2.8mol,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解: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U2C0,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含14c的二

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定含1气,一氧化碳分解过程中14c可以存在于二氧化碳和碳中,则体系中

含14c的粒子有14co2、14C0>14C,

故选:Co

可逆反应中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一个对立的统一体,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守恒,一段时间后的可逆反应体系中,每种物质都会存在1久。

本题以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可逆反应的可逆性,比较基础,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无论进行多长时间,

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13.【答案】A

【解析】解:根据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知,N是反应物、M是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AMM):

(5—2)mol=3mok△n(N)=(8—2)mol=6mol,

A.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N、M的计量数之比=6mol/L:

3mol/L=2:1,所以方程式为2NUM,故A正确;

B1时,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但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大

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

C.ti时,N的物质的量是6mol、M的物质的量是3mol,容器体积相等,所以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2倍,故C

错误;

。出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知,N是反应物、M是生成物,达到平衡状态时,△n(M)=(5-2)mol=

3mol>△n(N)=(8—2)mol=6moL

A.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从而确定方程式;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ti时,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2倍;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本题考查图象分析,明确图象中纵横坐标含义及平衡状态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注意:反应速

率图象中只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点才是平衡状态点.

14.【答案】C

【解析】解:A%为0.2mol•L时,丫2为0.4mol-L,Z为OmolL,不存在此状态,故A错误;

B*2为0.4mol」T时,X?为0.2mol-L-】,Z为Omol」T,不存在此状态,故B错误;

C.Z为0.4mol•IT】时,X2为Omol」T,丫2为0.2mol•厂】,存在此状态状态,故C正确;

D.Z为0.34mol・L时,X2为OmolL,丫2为0.25mol•广】,不存在此状态,故D错误;

故选:Co

可逆反应达到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量均不能为0。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侧重考查知识的应用能力,试题比较简单。

15.【答案】Al-3e-=AF+能A1电极逐渐溶解,Mg电极产生气泡02-4e-+2H2。=4OH-BDCl2+

+

2BL=Br2+2C「珀期2H+2I-+H202=I2+2H2O

【解析】解:I.(1)A1、Mg、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金属Al作负极,金属Mg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

子,负极上A1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Al-3e-=A/;Al、Mg、NaOH溶液可构成原电池,AI为负极,Mg为

正极,负极上A1失去电子,所以A1逐渐溶解,正极上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发生电池反应为2A1+

2NaOH+2H2。=2NaA102+3H2T,

故答案为:Al-3e-=Al3+;能;Al电极逐渐溶解,Mg电极产生气泡;

(2)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

生还原反应,碱性溶液中负极反应为2H2-4e-+40k=2内0,正极反应为。2-4e-+2H2。=40H1

故答案为:。2-4e-+2H2。=40H-;

n.(l)A.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把海水用蒸储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故B正确;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溪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澳,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3)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堵烟,

故答案为:用烟;

②加入氢离子和过氧化氢起的作用为氧化剂,将碘离子转化为单质碘,离子方程式为2H++2r+力。2=

124-2H2。,

故答案为:2H++2r+H2()2=l2+2H2O。

I.(1)ALMg、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金属Al作负极,金属Mg为正极,Al、Mg、NaOH溶液可构成原电池,

A1为负极,Mg为正极,负极上A1失去电子,所以A1逐渐溶解,正极上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2)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

生还原反应;

IL(1)A.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

B.把海水用蒸储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氯气;

D.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溟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澳;

(3)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生烟;

②加入氢离子和过氧化氢起的作用为氧化剂,将碘离子转化为单质碘。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海水资源的综合运用,侧重考查原电池和分离提纯知识的掌

握情况,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Fe+2HCl=FeC12+H2TA锌反应速度适中,容易控制(或镁反应速度太快,而Fe反应速度太

慢,或Mg>Zn>Fe)迅速并同时完成加入金属和套上气球的操作

【解析】解:(1)铁与盐酸反应,铁转变为亚铁,即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Fe+2HC1=FeCl2+H2T;

(2)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放出氢气速率最大,所以放入镁的A试管气球膨胀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A;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求反应速度不能太快,反应太剧烈不宜于控制;也不能反应速度太慢,太慢收集需

要太长时间:镁与酸反应太快、铁反应速度太慢,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选用这两种金属;

故答:锌反应速度适中,容易控制(或镁反应速度太快,而Fe反应速度太慢,或Mg>Zn>Fe);

(4)本次探究是通过观察气球膨胀速度来判断反应快慢的,所以,加入金属、在试管口套气球等都要同时完

成,否则氢气逸散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故答:迅速并同时完成加入金属和套上气球的操作。

为了探究金属Mg、Zn、Fe与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酸、金属及操作等可变量,酸应使用质量分数相同、

质量相同的同一种酸,金属应取大小相同、外观一致的金属,操作时应同时加入、相同的气球也应同时套

在试管口上。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室制取氢气通常选择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一般选择稀硫酸而不选择稀

盐酸是由于稀硫酸没有挥发性而盐酸有挥发性。

17.【答案】催化剂CH2=CH2+Br2CH2Br-CH2Br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解析】解:(1)由题意: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含有乙烯的混合物,碎瓷片为催化剂,具有催

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催化剂;

(2)B用于检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滤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漠乙烷,漠水褪色,反应

的方程式为CH?=CH2+Br2tCH2BrCH2Br,

故答案为:CH2=CH2+Br2TCH2BrCH2Br;

(3)C用于检验乙烯,乙烯可与高锈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铳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溶液褪色;

(4)乙烯与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所以D中的实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通常条件下乙烯与水、NaOH溶液不反应,由于溪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澳乙烷,乙烯与

酸性高锯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会使甲烷中含有二氧化碳杂质,所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时,可选用

滨水,不能选择酸性高镭酸钾溶液、水、NaOH溶液,故选c,

故答案为:Co

根据实验装置图,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生成乙烯,乙烯通过漠水,与漠发生加成反应,使澳水褪

色,乙烯通过高锯酸钾溶液,被高锯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使高铳酸钾褪色,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最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剩余的气体。

(1)石蜡在碎瓷片的作用下发生裂解;

(2)B中淡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一二澳乙烷;

(3)C用于检验乙烯,乙烯可与高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锌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4)乙烯与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5)滨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澳乙烷,乙烯与酸性高镭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据此分析

解答。

本题考查性质方案设计与评价,把握乙烯的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烷燃和烯燃的性质差异、鉴别方

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862放热吸热放热吸热小于

【解析】解:⑴①形成2moiH-C1化学键,放出的热量为431kjx2=862kJ,

故答案为:862;

②AH=反应物键能总和一生成物键能总和=(243+436-862)kJ/mol=-183kJ/mo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①(a)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吸热;放热;吸热;

②反应(b)为放热反应,A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0,则反应(b)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

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故答案为:小于。

(1)①形成2molH-Cl化学键;

@A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2)①(a)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

物总能量;

②A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从宏观和微观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19.【答案】0.04mol/(L•s)1.5mol/L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