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中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中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中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中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中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九中高一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

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

得挖掘和利用。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等无不应

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从文艺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

是否“真”。《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

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

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这一言论,无疑进一步深化了冯梦龙的

小说虚实论。其次,品评作家、作品。如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

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

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

“实录其事”。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作

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

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

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

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徐述夔《快上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

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

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第三,

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

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

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再者,八股是一种具有严格规

范的智力游戏,士子若沉迷于诗赋创作和学术研究,自然会将诗赋气和注疏气

渗入八股,从而造成“破体”,因而《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

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

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

有之义,当然,有不少描写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成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

列肆”。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

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

为栗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

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

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

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

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

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

状况,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材料二: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发表议论,是作者(故事讲述者)的天然权力。议论和叙

事相辅相成,是小说和故事重要的结缔组织。有时,议论代表了作者或叙事代

言人的声音,寻求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有时,发表议论的是小说或故事中

的人物。

不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议论甚至包括与议论直接相关的“讲述”和“概要

叙事”,都成了小说写作的禁忌。让议论最小化,成了现代小说的某种金科玉

律。比如说,在小说中作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炉”这样的暗示,栗比直接

交待“包法利夫人感觉到有些冷”、显得更为“高级”。久而久之,现代小说

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箴规:“场景叙事”总要比“概要叙事”好;“显示”总

要比“讲述”好;通过人物行动来显示意义,总要比直接付诸议论好。简单来

说,若非不得已,最好不要在作品中发表什么议论。

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议论在传统文类和古典小说中十分常见,这是

因为在传统叙事中,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于某种“专断的声音”。议

论代表着无所不知的作者的声音——作者或故事的讲述者,总是喜欢直接评论

事件,臧否人物,对读者进行指教和劝谕。而到了现代小说中,随着“作者声

音”的逐步退出渐成风尚,议论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学叙事进步的标志性

事件。这种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进而认为现代小说完全排斥议论,

或者说议论最小化是现代小说的普遍特征,则不符合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因而

是根本错误的。

如果说,在当今世界的文学类型中,真的存在着“议论最小化”的小说,我

想那一定是消费性的、用一个又一个悬念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

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负的小说,总是在困难、复杂的沉思和思想辨正中,面对历

史、现实和未来提出自己的问题。

(节选自格非《现代小说中的议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作者在创作中常通过谈文论艺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知,认为这有

利于提高小说的品味。

B.冯梦龙认为小说中描写的事情无所谓真假,只要道理“真”即可,《海游

记》深化了这一观点。

C.明清时期,八股文体有着严格的规范,士子如在创作时融入诗赋气和注疏

气,就会导致“破体”。

D.现代小说不同于古代的传统叙事文学,应力求“议论最小化”,避免直接

评论事件,臧否人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创作者在小说中阐发的观点,其中有一些不乏精辟之见,具有一

定的价值。

B.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头和空空道人之口抨击了当时才子佳人小说的

创作心态。

C.不管是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还是现代小说中的议论,都包含了作者的

态度或看法。

D.一个又一个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悬疑或侦探小说可能达成了“议论最小

化”的效果。

3.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二中所说的“议论”的一项是()

A.鲁迅《祝福》: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

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B.施耐庵《林教头凤雪山神庙》: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

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C.蒲松龄《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

儿藁葬。

D.卡夫卡《变形记》: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

分成许多弧形硬片。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关于小说中“作者的声音”,现代小说的创作者有几种态度?请结合材料二

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烟摊儿

胡家胜

①庸城的南门街有“两把刀”,一把叫刘一刀,一把叫朱一刀。两把刀干嘛?

两把刀切烟丝儿。两把刀的摊儿摆在汪记南杂铺的街沿儿上,中间隔着六七尺

宽的过道,所卖的烟丝庸城人叫丝烟儿,摊儿也就叫丝烟摊儿。

②南门街是庸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因靠近南门码头,每天装船卸货

和过渡的人不少。那些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一只烟荷包吊在裤腰上,

歇息的时候就抽上一锅,或是卷一根“喇叭筒”,吧嗒吧嗒抽几口。抽完烟,

将烟荷包往肩背上一搭,背着两手走在南门街上,有点儿像庸城花灯戏中唱的

“呀呀呀嘴儿喂”那样嘴瑟着。南门码头过渡的人大都来自澧水河对岸的乡下,

赶街后,自然不忘在丝烟摊儿称上半斤八两的丝烟儿带回家。

③刘一刀和朱一刀用的都是一样的大切刀,六七寸宽,一尺二长。刀头固定

在蹩脚的长条桌案上,一头安有烙了鱼鳞纹的木头刀把。两人每天要切二十几

扎旱烟叶儿。扎,相当于捆。一扎大约有一斤二两。夜里将烟叶捋抻开,用桐

木板压制固定,第二天使用蔑筐搬至摊前。刘一刀和朱一刀这一天的活计就在

晨光中开始了。

④丝烟摊儿是汪记南杂铺学柜汪立人的。每天一早,汪老板洗漱完毕后必来

丝烟摊儿上过早(吃早饭);每晚收摊前,汪老板同样会来丝烟摊儿上消夜。南

门街的人记得,自从有了丝烟摊儿,汪老板每天过早和消夜雷打不动。

⑤汪老板从刘一刀刚切出的烟丝中抓了一撮,填进黄铜烟袋锅里,点燃,吧

嗒吧嗒几口。那烟雾吐出来后,他的整个大圆脸都有点儿模糊。之后,他用力

一吹,烟锅里的灰烬噗一下飞出来。接着,又从朱一刀的丝烟摊儿上抓了一撮

烟丝儿填进烟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之后,又用力吹出了烟锅里的灰烬。

汪老板并不说话,起身,握着烟袋的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走进铺面后青石板

铺就的院子里,一天再难照面。汪老板的家眷和下人从不打铺面过。铺面后的

院子连着后面的巷子,所有人都从巷子里进出。汪老板的院子有多深,家业有

多大,庸城街上没人知道他的根底,只知道汪老板是开南杂铺的,兼带着经营

丝烟摊儿。汪老板还有一条货船,往来于上下河之间,贩些土货和紧俏物资,

据说有一次还买过十来条“汉阳造”长枪,之后不见下落。

⑥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

⑦刘一刀和朱一刀是一起来的。怎么来的?并没有人知道,就像是突然从土

里冒出来的。两人来后,汪记南杂铺前摆起了丝烟摊儿,庸城里的人才知道汪

记南杂铺新来了两个伙计。两人一起在汪记南杂铺过起了切烟丝儿卖丝烟儿的

日子。两人卖丝烟儿却从不抽烟,这让买丝烟儿的人疑惑:这么好的丝烟儿,

咋就不抽呢?这哪里像两个男人?

⑧刘一刀看上去大几岁,说话行事有些谨慎。朱一刀则显得很机灵,大凡跑

腿的事大都他去。两人每天都会把刀头的铁轴一抽,去街沿儿上的一扇麻石磨

子上磨刀,嚓嚓嚓,嚓嚓嚓,刀磨得白亮亮的。刘一刀磨好刀就会剃络腮胡,

过路的人总担心他会剃下半拉脸来。朱一刀脸白净,没有胡须,也就用不着拿

刀净脸。有人给朱一刀说媒,朱一刀说:“两片嘴巴皮都糊不上,哪还顾得上

娶老婆?”

⑨庸城里闹过几次县长被刺事件,上峰怀疑是县警察局局长唆使人干的,因

为两人素来不和,可又没抓住把柄。于是,上峰命令县警察局局长限期破案。

有一天,正在切烟丝儿的刘一刀和朱一刀忽然被警察抓了去,被打得皮开肉绽,

可两人一口咬定就是从外地逃难来的难民。又过了几天,刘一刀和朱一刀被汪

老板保释出来。两人腿脚被打断,已经奄奄一息。汪老板赶紧请来庸城名医救

治。一个月后,两人下地走路。又过月余,汪记南杂铺前的丝烟摊儿又摆起来

了,依然还是刘一刀和朱一刀。只是两人情形大变,不再多言。

⑩有一天夜晚,澧水河两岸突然枪声大作,有人高喊:“红军要过河了,红

军要过河了!”后来,只听见南门街上过兵的跑步声和乒乒乓乓的枪声。

⑪就一刀和朱一刀的尸首是在澧水河边被发现的。那是红军强渡澧水北上的

第二天早上,汪老板带着人在澧水河边找到了他俩。他俩手里还紧握着切烟刀,

刀上满是血污,刀口豁豁牙牙,地上十几县国民党兵尸体。汪老板赶紧叫伙计

们把刘一刀和朱一刀抬到山中埋了。之后,又喊了更多的人把那些兵的尸体也

找个她方埋了。

⑫艮长一段时间,庸城人只当刘一刀和朱一刀失踪了或是背着老板逃跑了。

⑬后来庸城解放,庸城的地下党证实,南门街的汪记南杂铺曾是我军的一个

地下交通站,站长就是汪老板汪立人。

(选自《张家界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②段描写南门街的繁华热闹以及“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

钟,表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环境。

B.“丝烟摊儿是刘一刀和朱一刀来后摆上的”,这句话引出下文,讲述了刘

一刀、朱一刀的神秘来历,为交代两人的真实身份作铺垫。

C.小说多次围绕“刀”进行描写,如写两人用刀切烟丝儿、刘一刀用刀剃络

腮胡等情节,塑造了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刀艺的高超。

D.小说语言富有特色。“赶街”“过早”等方言词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

域特色;“街沿儿”“吧嗒”等词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亲切自然。

7.关于文中第④⑤段对汪老板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老板家业很大,但他每天过早和消夜都雷打不动地来丝烟摊儿,说明了

丝烟摊儿对他的重要性。

B.作者运用“抓”“填”“吹”等一系列动词来写汪老板抽烟,主要为了刻

画他沉稳睿智的性格特点。

C.汪老板买过的“汉阳造”长枪不见下落,暗示他身份特殊,为后文交代其

地下党身份埋下了伏笔。

D.作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置身于故事之外,多处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文学效果。

9.茅盾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说:“人物的形象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

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请结合

刘一刀、朱一刀这两个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

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

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明年秦饥,请汆于晋。晋君谋之,虢射日:

“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货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

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材料二:

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

简日:“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汆,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

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息,斗士是故众。”公曰:“然今我不击,归必犯。一

夫不可狙,而况国乎!”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日:“载我!”亦不

克救,遂止于秦。缪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

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曰:“杀之利。”公孙枝日:“不可。耻大国

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仇,虽承秦国,

天下孰弗患?”公子挚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公孙枝

日:“耻一国之士,又日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

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

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日:“然则若何?”公孙枝日:“不若

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顽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

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三》)

材料三:

晋又饥,秦伯又饯之粟,曰:“吾怨其君而殆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

箕子日:’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宫可焉。

(节选自《左传》)

【注】①重耳,晋惠公的哥哥,有贤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四A年B晋C饥D乞E汆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没有,不是,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

意思相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蒲松龄的《促织》中的“虫翘然矜鸣”的“矜”意思不

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

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

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认为杀死惠公对国最有利,并建

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

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四、选择类

1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地千里,至今沧理(安定强盛)②奚暇检礼义哉(讲求)③约为

嫡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抚军亦厚势成(借给)⑥

思厥先祖£(泛指祖辈父辈)

⑦依乎不理(天然的道理)⑧度义而后动(计划)⑨行李之往来

(外交使者)

⑩舍瑟顶作(坐下)⑪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赞成)⑫困困焉(曲折

回旋的样子)

A.①(2)③B.③©⑧⑫C.④©⑥⑨⑪D.①o④®⑩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骊山北构顾西折③子路率尔加对日④顾

翁归

B.①臣固知王之不忍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④臣闻求木之长者

C.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至丹以荆卿为计④

何辞为

D.①虽董之以严刑②以吾一日长乎尔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④具告以事

16.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②赵尝五战于秦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⑤此亡秦之续耳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⑧振之以威怒⑨终必不蒙见察⑩此所谓

“藉寇兵而费盗粮”者也

A.③/(3W(5W⑦B.⑥/⑤/⑦

c.⑦/©©/⑨D.(W3/③/@©礴/⑨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

光景。

B.“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

景。

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

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18.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

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

"两句,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

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

新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的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语出《周易谦卦》:“谦谦

君子,卑以自牧。”而“"则语出《周易比卦》:“王用

三驱。”

七、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瓷作为中国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对外架起了

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在

新的发展时期,中国陶瓷还需深挖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在传承与创新中

焕发生机。

致敬工匠,传承千年窑火。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千年瓷都景德镇曾

吸引工的制瓷工匠,制成的精美器具流向世界各地。可以说景德镇的辉煌成

就,既得益于其②的地理条件.也离不开成千上万陶瓷工匠的心血浇灌。在

传承与创新中激发陶瓷文化活力,需要在与传统制瓷工匠的隔空对话中领悟制

瓷真谛,需要在致敬传统制瓷工匠中坚守本心、砥砺向前,也需要在弘扬工匠

精神中传承千年窑火。

锐意创新,发展文创产业。在③的现代社会.发展陶瓷艺术需要做好技艺

传承,也需立足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审美趋势,用文化点亮陶瓷艺术,彰显陶

瓷生命张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作为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陶瓷文化注入更多时代思考,跳出固定创作格式,创造性

地将粉彩竟与墨彩瓷相结合,创立了粉墨彩瓷装饰新风格。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

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