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庆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D/23/wKhkFmYXE3SAWW44AANPxhVMDTU844.jpg)
![历史|重庆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D/23/wKhkFmYXE3SAWW44AANPxhVMDTU8442.jpg)
![历史|重庆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D/23/wKhkFmYXE3SAWW44AANPxhVMDTU8443.jpg)
![历史|重庆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D/23/wKhkFmYXE3SAWW44AANPxhVMDTU8444.jpg)
![历史|重庆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D/23/wKhkFmYXE3SAWW44AANPxhVMDTU84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4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下列考
古出土的文物,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有()
①石制农具②稻谷和稻茎叶③猪纹陶钵④铜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
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
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3.《晋书•舆服志》中记载,“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其后稍见贵之。”
自东汉灵帝和献帝以来,“天子至士遂以(牛车)为常乘。”出现这种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割据战乱致马匹短缺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4.《隋书》记载:隋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全国共有890.7546万户,人口4601.9956万口,垦田5585.万顷。
与20年前相比,户数增长2.5倍,人口增加5倍。这表明当时()
A.高产作物广泛传播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D.户籍制度臻于完善
5.4世纪以前,中国人的梵语知识匮乏,佛教学说被中国僧人所接受表现在:一方面通过随意的、遗漏的和经常是
几乎无法理解的译文,这样改变了原样的中介,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中国术语所增加的误导,而拥有了广泛的非佛教
意蕴。这可用来说明,佛教在华传播过程中()
A.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冲突B.被中国的僧人随意地误导
C.适应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D.冲击了儒家思想主体地位
6.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
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
7.北宋仁宗时期,政府在淮南六州茶叶盛产区,设置“山场”十三个,管理茶叶的生产和买卖,称为榷茶。场官先将
官府收购茶叶的钱发给茶农,称为本钱,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茶叶全部卖给山场,严禁私售。这种做法()
A.加重官府对茶农的高利盘剥B.表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控制
C.削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D.使得茶税成为最主要的税源
8.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
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
朝()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9.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
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
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
这一变化()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D.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10.五四运动前,李大钊把“再造中华”的期望虽落到民众身上,但仍认为“拯教国群,是在君子。“1919年后,他认
识到,现在“劳力者阶级需要联合起来,成为横的组织”塑造“劳工神圣''的新伦理,“以反抗劳心者阶级李大钊的
思想转变()
A.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B.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阶段
C.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D.为探索国家出路提供了新方案
11.1937年12月,“满铁”调查部编印的《华北农业开发方案》预计,通过充实的灌溉设备,可使山东地区麦产增收
30%;同年年底,日本内阁通过“华北经济开发方针”,提出要发展“农业的改善、治水及利水、造林、合作社等事业
上述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被挫败B.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八路军在华北开辟大量根据地D.汪精卫集团建立傀儡政权
12.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62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26亿元,比1961年减少56.16亿元。全年累计施
工大中型项目为1003个,比1961年缩减406个。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961年的17.5%上升到23.6%。
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调
C.国际形势影响国内经济建设D.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十分薄弱
13.2005年中国农业部公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
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这反
映土地流转()
A.须稳定承包权、搞活所有权B.坚持保护农业用地的原则
C.旨在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D.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14.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
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
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兴起B.利于提升全球综合治理能力
C.致力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
15.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首要对外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指出新时代
中国外交应展现出“奋发图强'’的新基调,中国应努力从以前的“学习者'’逐渐发展为“倡导者''和"制定者”,谱写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中国外交的这一发展()
A.源于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B.利于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C.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格局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羁縻的第三点要义,在于因俗而治,正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用制度、文化和
技术引导并逐渐改变夷狄,而不直接对其进行统治。在这方面,唐朝尤为成功,通过广泛建立羁縻府州制度,极大
地扩大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影响。唐朝近三分之二的地区为羁縻府州,这是羁縻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羁縻州府的设置,
将许多民族首领纳入府州的地方制度之内,并授予他们官职。当然,羁縻府州同州郡还有显著区别,其首领担任的
官职可以世袭,其也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才商编自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订版)》
材料二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唐朝在西域的经略,通往西域的交通大开,形成了自汉代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
盛高潮。当时中西交往空前繁荣,亦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唐朝与西方的交通,
除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盛,这一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丝路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武弑《丝绸之路全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被誉为“丝路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
事例。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建立六十多年以来,标榜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武帝即位诏举贤良文学之士,董
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君
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新阳而疏阴”,所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均出自
天意,不可变更。其思想深得汉武帝赏识。孔子修订的《诗》《书》《礼》《易》《春秋》被统治者尊为“五经”,被定
为“法典”,传经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从此儒学成为汉代文化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编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物”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指一切事物,凡天地之间,眼前所接之事,皆是物。圣人只说“格物”二字,便是要人
就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之微,以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凡居处饮食言语,无不是事。”他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
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
——摘编自刘畅《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三王守仁把“心”上升到“与物无对”的唯一“主宰”地位,“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声称“理”“物”只是“心”所本
有,有是心才有是理,“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
更无学。外良知以求知者,邪妄之知矣;外致知以为学者,异端之学矣王守仁讲:'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
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
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他认为,“良知”是知行的本体,知行是复那本体的“功
夫”。
—摘编自周立升《良知的实现从本体视角评王守仁的“良知”论》
材料四有学者总结出“需要一竞争一选择”这么一条发展脉络:社会首先提出理论需要,社会各阶层根据这一
需要作出反应,由于各阶层利益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认识,而各种理论认识通过社会满意程度来反馈,从而实
现理论的选择。但我们认为,如果再考虑到历史机遇问题,即“需要一竞争一机遇一选择“,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偶
然的机遇决定了当时的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很快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摘编自张洪波、葛善泽《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儒学呈现出的新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明理学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王守仁思想的共同点,并指出他们明“理”的不同途径。
(4)根据材料一、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的独特“机遇”。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
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
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
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
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文章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
篇数(部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作者(部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
分)15篇分)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
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
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
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
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
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
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
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
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
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
论结合。)
历史参考答案
1—5:ABBCC6—10:DCCCD11—15:AABBB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培植水稻的先民,他们使用石制工具,
养殖猪、狗等家畜,所以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是石制农具、稻谷和稻茎叶以及猪纹陶钵,①②③符合题意,A
项正确;河姆渡人还没有进行金属的冶铸,所以铜斧不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排除包含④的BCD项。故选A项。
2.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
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
遭受冲击,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重视选拔有才能的人,这冲击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士阶层的崛起与受到重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没有体现诸子百家思想的
交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的信息,排除C项;君主集权是指国家重要权力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
而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地位,重视选拔有贤能的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
3.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题意可知,材料
所述这种变化是指汉武帝之前尊贵之人不乘牛车,到东汉灵帝和献帝以来天子至士都以牛车为常乘,其变化的客观
原因是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割据战乱致马匹短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使用牛车作
为交通工具,不是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排除C项;东汉末年,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是指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与
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
出主要结论是:隋文帝统一以后下令“大索貌阅”,就是朝廷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打击了贵族地
主隐匿人口的现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高产作物广泛传播指的是明清时期玉米、
番薯等作物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根据农业发展不能判断民族交融的情况,排除
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之后中国户籍制度仍在不断发展,“臻于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使用中国术
语”、“拥有了广泛的非佛教意蕴”,这些因素会导致佛教的不断本土化,促使佛教以中国姿态出现,并融人中国文化
中,C项正确;冲突、误导与史实不符,A、B两项是对材料错误的解读,排除A、B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且儒家思想的主体地位并未被动摇,排除D项。故选C项。
6.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朝。据题干可知,一些边疆地区实行与内地相同的行
省制,因此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D项正确;宋朝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立,而元朝实现全国的统一,排除
A项;“开始”说法错误,汉朝时期新疆接受中央的管辖,排除B项;行省设置打破了山川形便,排除C项。故选D
项。
7.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茶农在
茶叶收获后,必须将茶叶全部卖给山场,严禁私售''体现的是宋朝时期政府茶叶买卖地区的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官府对茶农的高利盘剥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
8.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前朝时期。根据材料“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
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饱'”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关的
初衷并不是通过海外贸易来刺激国内的商品生产并进而积累资本达到国富兵强,结合“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
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可知,清朝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
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朝抑商政策因时局而改变的历史信息,即没有涉及抑
商政策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商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能够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9.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70年代(中国)。
结合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中期以后,生产的商品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市场的影响。民用企业的创办方式从从报请上逾
批准的官办方式变为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实现。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及其生产方式,加速
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C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巨变,排除A项;
洋务民用企业起源于洋务军工生产对资金、原料等的需要,排除B项;清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在甲午战后,排
除D项。故选C项。
10.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运动之前李大钊没有完全认识到民众的作用,但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充分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这种思想
的转变为探索国家出路提供了新的方案,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
可知,此时尚未形成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
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11.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12月(中国)。据材料“编
印的《华北农业开发方案》预计,通过充实的灌溉设备,可使山东地区麦产增收30%;同年年底,日本内阁通过,华
北经济开发方针’”和所学可知,淞沪会战中国虽然失败,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日本将面临其战
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以致日军准备在华北抢占土地进行耕种开发,企图以战养战,
A项正确: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沦陷,标志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7年11月太
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
地的部署,至1938年10月八路军在华北开辟大量根据地,时间不符,排除C项;1940年3月汪精卫集团在南京
建立傀儡政权,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和1961
年相比,1962年国家基本建设规模受到压缩,投资构成也做了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至1961年,我国经
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中的史实
表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A项正确;受“大跃进”运动等影响,1959-1961年,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调,这是进行调
整的原因,材料主要体现了具体的调整内容和成效,排除B项;当时国民经济建设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左''倾
错误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薄弱,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13.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明确了流转过
程中不能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
法权益。这些规定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也是为了保护耕地洪宪,坚持保护农业用地的原则,
B项正确;土地流转并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排除A项;土地流转中的相关规定和城市化无关,排除C项:土地流
转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但是D项中的“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和而
不同’的中国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通过G20引入中国对国际事务治理理念,
这显然有利于全球治理能力的提高,B项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兴起与中国智慧有利于提升全球综合治理能力之
间没有必然联系,且早在1967年随着欧共体的诞生,经济区域集团化就已兴起,排除A项;中国模式顺应了全球
化的发展,致力于提升全球综合治理能力,而不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排除C项;西方霸权主义政策至今
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15.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原因题、影响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据题干材料信息可得
出主要结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pp停车 合同范例
- 办公家具采购合同范例
- 与公司相关合同范本文档
- 2025年度农业种植灌溉设备租赁与维护服务合同
- 北京盖民房合同范本
- 从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看民族文化的发展观
- 中标合同范本
- 专属艺人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补充合同范本
- 亮化出租维修合同范本
- 河道保洁服务日常巡逻方案及措施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解忧杂货铺ppt读书分享
- 技术规范书完整版本
- 精益生产工作汇报(模板)
- 中央空调节能改造方案
- 高校图书馆服务
-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市政标化工地检查评分表
- 招聘技巧培训课件模板
- 中医治未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