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二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电荷数2、《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发 B.蒸馏 C.升华 D.干馏3、下列金属中:①铁,②镁,③锰,④钒,⑤铬,⑥汞。可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备的有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4、已知:(1)Zn(s)+1/2O2(g)=ZnO(s),ΔH=-350kJ·mol-1,(2)2Ag(s)+1/2O2(g)=Ag2O(s),ΔH=-25kJ·mol-1,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A.-375kJ·mol-1 B.-325kJ·mol-1C.+375kJ·mol-1 D.+325kJ·mol-1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C.Ba(OH)2·8H2O与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6、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应速率判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A.v(H2)=0.3mol·L-1·min-1B.v(N2)=0.2mol·L-1·min-1C.v(NH3)=0.3mol·L-1·min-1D.v(H2)=0.005mol·L-1·s-1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CaCO3→CO2 B.Fe2+→Fe3+ C.H+→H2 D.SO42-→BaSO48、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A.(CH3)3COH(气) B.NH3 C.CH3CH2CH2OH(气) D.CO和H29、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最简式C2H4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D.臭氧的分子式O310、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新制农药元素 B.制催化剂元素C.制半导体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元素11、一定条件下,乙醛可发生分解:CH3CHO(l)→CH4+CO,已知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90kJ·mol-1。在含有少量I2的溶液中,该反应的机理如下:反应Ⅰ:CH3CHO+I2CH3I+HI+CO(慢)反应Ⅱ:CH3I+HICH4+I2(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I2的浓度有关 B.HI在反应Ⅰ中是氧化产物C.反应焓变的绝对值等于190kJ·mol-1 D.乙醛的分解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Ⅱ12、下图化学仪器名称正确的是A.①蒸馏烧瓶B.②蒸发皿C.③容量瓶D.④长颈漏斗13、下列金属中,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A.Cu B.Ag C.Al D.Fe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为114.6kJB.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1)=2H2(g)+O2(g)反应的△H=+571.6kJ·mol-1C.反应物的热效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D.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1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①乙醇②蛋白质③石墨④甲烷⑤蔗糖⑥碳酸⑦一氧化碳⑧碳酸钙⑨乙酸A.①②④⑤⑨ B.①④⑤⑨ C.①④⑤⑦⑧⑨ D.①②④⑨16、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9.2mLNaCl溶液B.用干燥的广泛pH试纸测稀盐酸的pH=3.2C.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16.60mL高锰酸钾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内的滤纸上,称得质量为10.2g17、可逆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消耗2molSO2的同时生成2molSO3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③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①② B.①③ C.只有③ D.只有①1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石油的分馏C.石油的裂解D.蛋白质变性19、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的是A.HCl+NaOH=NaCl+H2OB.Fe+H2SO4=FeSO4+H2↑C.CH4+2O2CO2+2H2OD.Ca(OH)2+2NH4C1=CaCl2+2NH3↑+2H2O20、关于下图所示有机物(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88 B.分子中含羧基官能团C.具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D.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产物21、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溶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B.氧化性:Fe3+>Cl2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D.Fe2+被氯水氧化为Fe3+22、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的原子半径在所有原子中最小;Y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5,中子数为8;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含氧酸中酸性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元素有多种核素B.X与Y可形成YX3型共价化合物C.Y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Z元素D.W元素的单质有强氧化性,它不可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⑴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若A、D、F都是由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已知:①;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3)苯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4)有机物的所有原子_______(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25、(12分)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1)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______(填物质名称),Mg(OH)2转化为MgCl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2)海带灰中富含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I2的途径如下所示:干海带海带灰滤液I2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③反应结束后,加入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26、(10分)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1)甲中SO42-移向________极(填“铝片”或“镁片”)。写出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2)乙中负极为_____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3)原电池是把______________的装置。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性实验方案________(如可靠,此空可不填)。27、(12分)Ⅰ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先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检查好气密性,再加入试剂;②加热A试管,待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后,熄灭酒精灯;③将Cu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能够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3)在盛有BaCl2溶液的C试管中,除了导管口有气泡外,无其他明显现象,若将实验后的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滴加氯水和氨水,均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其中SO2表现还原性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4)下列对导管E作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加热过程中,可上下移动导管E,起搅拌作用B停止加热,试管内的压强减少,从导管E进入的空气可增大试管A内的压强,防止倒吸C停止反应,撤装置之前往导管E中通入空气,可排出装置内的SO2气体,防止其污染环境II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ClO2的制备、除杂、吸收和释放等进行了研究。(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B中稀盐酸的速度宜______(填“快”或“慢”)。(2)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某种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____。(3)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此时装置F的作用是_____。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____(填“a”或“b”)28、(14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2)~(3)小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4)~(6)小题按题目要求回答。族周期I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O1A2DEG3BCFHI(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3)A分别与D、E、G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最不稳定的_______________,(4)A和E组成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5)在B、C、F、G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6)由A的单质与O2构成的燃料电池中,在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条件下进行,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当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的半径最小。Z、W在周期表中处于邻位置,它们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子数的2倍。请回答:(1)Z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YW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2)将X2、W2按上图所示通入某燃料电池中,其中,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有16gW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_。(3)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无机酸酸式盐_______(化学式),与足量的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本题。【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各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是中子数和质子数,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B【解析】

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故选B。3、C【解析】

铁、锰、钒、铬金属活泼性弱于铝,熔点较高,都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制取,镁还原性强于铝,不能通过铝热反应制取,汞的活泼性较差,直接加热氧化物分解即可冶炼,无需通过铝热反应制备,可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备的有①③④⑤,故选C。4、B【解析】

已知:(1)Zn(s)+1/2O2(g)=ZnO(s)ΔH=-350kJ/mol,(2)2Ag(s)+1/2O2(g)=Ag2O(s)ΔH=-25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2)即得到Zn(s)+Ag2O(s)=ZnO(s)+2Ag(s)的ΔH=-325kJ/mol,答案选B。5、C【解析】

A.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人类的活动提供能量,故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答案:C6、B【解析】分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比较即可。详解:如果都用反应物氢气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A~D分别是[mol·L-1·min-1]0.3、0.6、0.45、0.005×60=0.3,所以生成氨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B。答案选B。点睛: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但在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7、C【解析】

A.CaCO3→CO2,反应过程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A错误;B.Fe2+→Fe3+,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C.H+→H2,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C正确;D.SO42−→BaSO4,反应过程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故D错误;答案选C。8、C【解析】

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有铜生成;b处变蓝,说明反应中有水生成;c处得到液体,说明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易液化,遇到冰水混合物会变为液体,综上所述说明X物质具有还原性、且X和CuO反应生成水,且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易液化,据此分析作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CH3)3COH(气),连接羟基的C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被氧化铜催化氧化,A项错误;B.氨气虽然也能还原CuO,生成H2O和N2,但是冰水冷却时,不能得到液体,B项错误;C.丙醇气体可以还原氧化铜,产物为水和丙醛,水使b处变蓝,丙醛在c处冷凝得到液体,C项正确;D.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这两种可以还原氧化铜,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使b处变蓝,但是无法在c处产生液体,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A项是易错点,要注意醇羟基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伯醇催化氧化得到醛,仲醇催化氧化得到酮,而叔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学生要加以区分与理解。9、D【解析】

实验式中原子个数为最简比;C2H6O是分子式;四氯化碳的电子式是;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详解】实验式中原子个数为最简比,乙烯的实验式CH2,故A错误;C2H6O是乙醇的分子式,乙醇的结构简式是C2H5OH,故B错误;四氯化碳的电子式是,故C错误;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所以臭氧的分子式是O3,故D正确。10、C【解析】

A.制农药的元素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非金属元素氟、氯、硫、磷等通常可以用来制取农药;B.制催化剂的元素一般位于过渡元素;C.制半导体的元素一般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D.制耐高温的合金元素一般在过渡元素里寻找。故选C。【点睛】注意过渡元素不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处的元素,而是指副族和第Ⅷ族元素。11、A【解析】

A.碘为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A正确;B.反应I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HI为还原产物,B错误;C.焓变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活化能之差,C错误;D.反应I较慢,决定着总反应的快慢,D错误;答案选A。12、C【解析】

A.①是圆底烧瓶,不是蒸馏烧瓶,选项A错误;B.②是坩埚,不是蒸发皿,选项B错误;C.③是容量瓶,选项C正确;D.④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选项D错误。答案选C。13、C【解析】分析: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

2

等);热分解法: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详解:A.铜属于较活泼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A错误;B.银属于不活泼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冶炼,故B错误;

C.铝的性质活泼,采用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方法冶炼,故C正确;

D.

铁属于较活泼金属,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采用相应的冶炼方法,要注意,由于AlCl3不导电,不能用电解熔融AlCl3的方法冶炼铝,题目难度不大。1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定义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中物质的量的要求。详解:A.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此反应的反应热不是中和热,故错误;B.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所以当热化学方程式相反的话,反应热的符号相反,且根据物质的量分析,该反应为+571.6kJ·mol-1,故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物的热效应,故错误;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反应热不能计算,故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燃烧热的定义: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谓的稳定的氧化物是指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液态水等。中和热的定义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若有弱酸或弱碱或有沉淀生成,反应热都不为中和热。15、A【解析】

①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蛋白质是含碳元素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③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属于有机物;④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⑤蔗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⑥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⑦一氧化碳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⑧碳酸钙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⑨乙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A。【点睛】一般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氰化物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16、A【解析】分析:A.量筒精确到0.1;B.pH试纸只能得到整数;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D.NaOH固体有腐蚀性易潮解;详解:A.量筒精确到0.1,可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9.2mL,A正确。B.pH试纸精确到1,无法测得pH=3.2,B错误;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C错误;D.NaOH固体有腐蚀性易潮解,应在小烧杯中称量,D错误;答案选A。17、C【解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以此分析。【详解】①消耗2molSO2的同时生成2molSO3,即V正(SO2)=V正(SO3),速率同向,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①错误;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这与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②错误;③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③正确;故选:C。18、B【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以此分析各选项。详解:A煤干馏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C石油裂解是化学变化;

D.煤液化是化学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只有B。点睛: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难点是对于煤的干馏的理解,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因而属于化学变化。19、D【解析】

依据图像,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为铵盐与碱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的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包括:绝大数分解反应,铵盐和强碱的反应,以氢气、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包括燃烧反应)。20、B【解析】

A.由图可知,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相对分子质量为88,故A正确;B.由图可知,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分子中含酯基官能团,故B错误;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酯基官能团,酯类是具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故C正确;D.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是乙酸乙酯,是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产物,故D正确;答案选B。21、B【解析】

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液变成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加入的氯水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离子结合为红色溶液;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CN-,故A正确;B.氯气能氧化亚铁离子为三价铁离子,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Cl2,故B错误;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三价铁离子与SCN-能形成红色物质,故C正确;D.加入氯水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Fe2+被氯水氧化为Fe3+,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睛】能根据实验现象,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溶液中的Fe2+与加入的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氧化性:Fe3+<Cl2;能使含Fe3+的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CN-;因原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说明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22、D【解析】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在所有原子中最小,X为H元素;Y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5,中子数为8,Y的质子数为15-8=7,Y是N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含氧酸中酸性最强,W为Cl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Z为O或F。A.H元素有氕、氘、氚多种核素,故A正确;B.X与Y可形成YX3型共价化合物,即形成NH3,故B正确;C.N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O或F元素,故C正确;D.氯元素的单质有强氧化性,它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故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4HNO3(浓)CO2↑+4NO2↑+2H2O2Fe2++Cl22Fe3++2Cl-2C+SiO22CO↑+Si【解析】分析:(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则A原子序数是偶数,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A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且为偶数,D位于第二周期、A位于第三周期,则A是Mg、D是C元素;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是NO2,则F是HNO3,C和HNO3浓溶液反应生成CO2、NO2和H2O,B能和Mg反应生成碳单质,则B是CO2,C是MgO,MgO和硝酸反应生成Mg(NO3)2和H2O,Mg和硝酸反应生成Mg(NO3)2,则E是Mg(NO3)2;(2)若A是常见的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D和F反应生成B,B能够与金属A反应,则B为酸,为HCl,因此D为氢气,F为氯气,C为金属氯化物,能够与氯气反应,说明A具有变价,则A是Fe;因此C是FeCl2、E是FeCl3;(3)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A为C,D为Si,F为O2,B为SiO2,反应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C是CO,E为CO2。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A是M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反应④为碳与浓硝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故答案为:;C+4HNO3(浓)CO2↑+4NO2↑+2H2O;(2)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②为氯气氧化氯化亚铁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3)根据上述分析,A为C,D为Si,F为O2,B为SiO2,C是CO,E为CO2,反应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故答案为:2C+SiO2Si+2CO。24、3不是【解析】

(1)A为硝基苯,根据信息②可知B为,根据A、B的结构可知,甲基取代硝基苯苯环上硝基间位的H原子生成B,反应方程式为:+CH3Cl+HCl,故答案为+CH3Cl+HCl;(2)②与水反应生成,根据信息可知②为,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硝基苯发生间位取代,卤苯发生对位取代,所以①卤苯,为,故答案为;;(3)苯的二氯代物有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故答案为3;(4)中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以所有原子不是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不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4),只要分子结构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分子中的原子就不可能共面。25、石灰乳或氧化钙Mg(OH)2+2H+=Mg2++2H2O坩埚2H++2I﹣+H2O2═I2+2H2O丙【解析】(1)工业上常用石灰乳或氧化钙沉淀镁离子;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2)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为坩埚;②加入氢离子和过氧化氢起的作用为氧化剂,将碘离子转化为单质碘,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③振荡、静置分层操持合理,而分离时分离下层液体后倒出上层液体,则丙图不合理。26、镁片Mg-2e-=Mg2+铝片2Al+2OH-+2H2O=2AlO2-+3H2↑3:1H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可靠可以根据电流方向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或其它合理方案)【解析】分析:甲中镁易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上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乙池中铝易失电子作负极、镁作正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解答。详解:(1)甲中镁易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上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硫酸根离子移向镁电极;(2)乙池中铝易失电子作负极、镁作正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由于得到电子的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还原产物是H2;(3)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上述实验说明,“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电池中的正负极”并不考可靠,最好是接一个电流计,通过观察电流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中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正负极,要根据失电子难易程度确定负极,为易错点。27、Cu+2H2SO4(浓)CuSO4+SO2↑+2H2O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SO2+Cl2+2H2O=4H++SO42-+2Cl-(或Ba2++SO2+Cl2+2H2O=BaSO4↓+4H++2Cl-)ABC分液漏斗慢吸收除去Cl24H++5ClO2-=Cl-+4ClO2↑+2H2O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b【解析】

Ⅰ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品红反应,溶液褪色,进入氯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硫有毒,用NaOH溶液吸收;II稀盐酸与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氯气、氯化钠和水,已知装置D为吸收二氧化氯的装置,则装置C为吸收氯气;根据实验目的释放二氧化氯时,用装置F验证,则F为洗气装置;【详解】I.(1)A试管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品红溶液褪色,若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3)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盐酸,二氧化硫在此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4)A加热过程中,使铜与浓硫酸充分反应可可上下移动导管E,起搅拌作用,A正确;B停止加热,试管内的压强减少,从导管E进入的空气可增大试管A内的压强,防止倒吸,B正确;C二氧化硫有毒,停止反应,撤装置之前往导管E中通入空气,可排出装置内的SO2气体,使NaOH溶液吸收,防止其污染环境,C正确;答案为ABC;II.(1)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为了使气体充分被溶液吸收,则需生成气体的速率减慢,通入盐酸的速率宜慢;(2)关闭B的活塞,ClO2被稳定剂完全吸收,F中溶液颜色不变,则氯气在C中被吸收;(3)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NaCl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