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_第1页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_第2页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_第3页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_第4页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危害及治理垄断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垄断。中国的国有垄断企业,已经在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消费者权益、国际竞争与交流等诸多方面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一定危害。《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2006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重点。标签:国有企业;垄断;危害;反垄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我党和我国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中指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我国的垄断企业,基本上是以国有垄断企业为主。国有垄断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形成和现状(一)国有垄断企业的形成按照传统理论,社会主义是没有垄断的,但实际上我国存在着垄断。当前我国存在的垄断现象主要是行政垄断。另外,许多基础设施产业如电信、电力、民航、铁路,在引入竞争后,依然以自然垄断为理由,以政府原有法律、政策为护身符,继续限制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利益,它们也属于行政垄断。中国国有企业垄断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按照传统的公有制理论,我国的公有制只能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求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具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竞争力上的优势。石油、电力、运输等基础领域都属于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必须实行国家所有。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由国家投资。世界上不论何种制度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慢甚至没有回收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几乎都由国家投资、政府部门管理。没有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国有企业的垄断,基础设施建设根本发展不起来,第三,国家用法律形式,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些政府管理部门,赋予垄断经营权、特许经营权、专卖权。在我国,除铁路、电信、航空、电力外,还有烟草专卖、食盐专卖。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仍然明确规定基础建设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部门必须由国家独资或国家控股经营。(二)国有垄断企业的现状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介绍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李荣融表示: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没有垄断。李荣融关于“基本竞争格局”的表态,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大部分学者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存在着垄断,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盈利大户,很多是垄断企业。首先,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石油行业分了三家公司,这三家的石油公司占据着石油行业的90%的份额;电信行业也是由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几大巨头把持,他们瓜分了整个中国的电信市场;电力行业则是华能、华电、国电、大唐、中电投这五大发电集团的天下。有统计数据为证:据国资委公布的信息,2005年上半年,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业共实现利润2988亿元,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化工企业实现利润1156亿元,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四家通信企业实现利润674亿元。这七家企业的利润,就占了总利润的61%以上。这说明国有企业中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大多分布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行业,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且有极强的垄断性。第二,从价格控制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国有企业的效益这几年一直在爬升阶段。这表现在我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交纳的税金,企业自身的效益都在提高,股东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但是在中国,离开了垄断,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就乏善可陈。这几大行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通过价格控制来达成的。中国的油价、电价、电信消费价格,都在受到监管部门强有力的控制。结果是,这几大行业巨头滥用经济优势,企业在纵向关系中利用优势地位限制竞争。而在另一方面,对全国消费者实行价格垄断,我们的消费者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华南地区的油荒,固定电话月租费的征收,手机双向收费等都说明这个问题。第三,中国国有垄断企业主要表现为行政垄断。中国这几大行业的垄断都具有行政垄断的特点,这些国有垄断企业大多具有双重身份,有双重人格。此一时,可以用“纯市场行为”为自己解释;彼一时,只要在国内遇到竞争,就拿出“管理者”的身份,不顾一切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打击竞争对手。取得垄断地位的企业在缺乏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创新力。二、中国国有垄断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危害(一)国有企业将垄断作为改革方向,向垄断要效益,打压正常市场竞争。2004年全年,中央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共实现利润4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7.6%。看起来成绩颇为不俗,但细一思量,我们会发现除了经济增长之外,支撑这一成绩的主要是两个字——垄断。中央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利润66%来自于中石油、中移动、中石化、中国电信、中海油、宝钢、中远集团等7家高度垄断性企业,其中仅中石油一家就贡献了1029.27亿元,接近总额的四分之一。2005年3月16日中石油公布的2004年年报,坦言2004年的盈利主要是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天然气、成品油和化工等主要产品价格上涨、产能增加所致”。既然可以通过垄断获得高额利润,那么就没有动力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2004年上半年,中央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总成本费用同比增长27.2%,其中成本费用增幅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增幅的有77家,占40.7%。而在2005年6月30日,又曝出10家中央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涉嫌问题资金上百亿元。审计署的审计显示,10户中央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损失145亿元;违规处置资产、关联方交易让利、违规经营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亿元;转移国有资产、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9件,涉案金额16亿元。垄断程度增加了,企业内控必然会松弛。目前一提国有企业改革,就要“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也就是增强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可是,垄断必然意味着低效。下游产业链的怨声载道,石油公司敢于和广大消费者叫板,这些现象都说明这个问题。国有企业通过竞争“做大做强”没有错,但是通过抑制中小企业的办法来实现,则是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如果一味向垄断要效益,将垄断作为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方向,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二)国有垄断企业职工工资过高,既损害效率又违反公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薪酬管理高层论坛上,再次批评了国有垄断企业员工工资过高的问题。他用一系列的数据说明目前我国电力、电信、金融等国有垄断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一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就更大。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垄断企业以国家特殊政策和行政权力为依托,凭借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让职工享受高工资、高福利,已经在国有垄断职工和一般社会公众之间形成了一条很深的鸿沟。这些年来,公众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国有垄断企业却一直岿然不动。他们的高额利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工资,主要是凭借其垄断地位强行提高价格获得的,这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又违背了市场经济要促进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宗旨。国有垄断企业工资过高,首先损害了全民利益。电力、电信、金融等国有垄断企业,他们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国家所有,并且由国家在全民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分配,包括用于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以及扶助贫困人口等。这些国有垄断企业过高的职工工资,实际上挤占了全民应得的份额,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全民利益的无理剥夺。垄断行业员工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也破坏了人才价值规律,使青年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一个正常的人才市场向求职者发出的信号应该是:你的能力越强,贡献越大,收入就会越高;但垄断行业过高的收入发出的信号却是:你的能力和贡献同你的收入没有必然联系,却和你选择的行业却有极大关系。显然,如果这种观念盛行,青年就很难愿意加大投入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整个社会的效率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三)国有垄断企业影响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削弱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国有垄断企业大多处于基础行业,根据投入——产出分析,这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其他行业的投入。一方面这些行业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行业价格的连续超幅度上涨,都将使得相关产业的发展受阻。比如很多农村地区就是因为缺电才减少了对家用电器的购买,在城市家电需求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家电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再比如一些地方不少企业就因国有垄断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不合理高价而陷入亏损境地。国有垄断企业还会阻碍技术的进步,长远而言将会损害中国经济的竞争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直是中国的垄断企业受人诟病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与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垄断企业不同,中国的国有垄断企业一般主要依靠国家的特殊政策或资源优势而壮大起来。有关研究表明,决定中国企业500强的相关因素排序为:一是资源垄断;二是规模经营;三是品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五是核心技术。这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特点。这种国有垄断企业依靠行政保护或资源垄断过日子,根本没有能力去开拓国际市场,从而造成中国经济在一个低水平上的积累。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已十分明朗,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国有垄断企业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克服存在的上述问题,最终势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三、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垄断治理措施(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以规范竞争和克服垄断。由于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其企业目标的实现和各类经济关系的调整基本上依靠的是政府的行政协调,这就使我们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从现行的《电力法》、《铁路法》等针对垄断性产业的立法来看,立法理念是为了保证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而不是为了规范产业中各主体的行为。随着行政性垄断体制的改革和引入市场竞争,将使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政府的目标与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目标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协调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2006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草案”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对垄断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内容。但一位起草组成员确认,草案中关于行政性垄断的章节被删除,而中国国有垄断企业正是具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所以,制订反垄断法不仅是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手段,而且也是推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催化剂。必须尽快摒弃在反垄断法问题上的一些误解和偏见,加快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二)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引进产权制度、竞争制度与监管制度的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自然垄断业务要进行有效监管。”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国有垄断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跳出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局限在原有国有经济框架内调整的局面,对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垄断经营的状况进行根本性改革。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积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同时,竞争机制的引入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垄断行业改革并不可能用“引入竞争机制”一词就能概括或表达。在传统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环节,竞争既有利也可行,因此应维护一般竞争政策,但这却不适于极端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另一方面,竞争有时是可能的,但可能会造成我们所不希望的结果。如市场开放可能使有的电信企业选择效益好的地段进行服务,而对偏远地区拒绝服务,这与部分垄断行业公益性产品特征所要求的“普遍服务原则”相矛盾。所以,竞争制度的建立也离不开有效监管制度的配合。从总体上讲,竞争制度的引入是垄断行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产权制度改革是基础,而监管制度则是垄断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推进我国国有垄断企业改革过程中,应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三)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把握分类改革、总体推进的原则。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形成根源上看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国有企业所共有的普遍性问题,如政企不分、所有制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等。这类问题和垄断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第二类是行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行业重组形成适度的竞争结构和加强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