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理工附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理工附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理工附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理工附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理工附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理工附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推断下列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A.NaB.OC.AlD.S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硝酸汞溶液和铝反应:Hg2++Al===Al3++HgB.氧化铜和硫酸溶液反应:Cu2++2H+===Cu2++H2OC.锌和稀硫酸反应:Zn+2H+===Zn2++H2↑D.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3、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④不断分离出生成物⑤加入MnO2A.全部B.①②⑤C.②D.②③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673K、30MP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点c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 B.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正反应速率大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点b大于点a D.混合气体的密度:点b大于点a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6、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SiO2 C.Al2O3 D.Ca(OH)27、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H4(C2H4)酸性KMnO4溶液洗气B苯(Br2)NaOH溶液过滤CC2H5OH(H2O)新制生石灰蒸馏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A.A B.B C.C D.D8、下列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使用催化剂和不使用催化剂B.镁、铝与同浓度盐酸反应C.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同浓度盐酸反应D.0.1mol/L硫酸和0.2mol/L盐酸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9、下列有关判断的依据不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C.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平衡状态: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10、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A,则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A,则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A.C12和NaHSO3溶液B.HCl和浓H2SO4C.C12和氯水D.SO2和NaHCO3溶液11、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A.KOHB.Br2C.MgCl2D.H2S12、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A.天然气燃烧 B.酸碱中和C.单质碘升华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并搅拌1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B.不用铁片,改用等质量的铁粉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D.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14、一种镁盐水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丝绒为负极B.镁极上产生大量H2C.电子由镁极沿导线流向钢丝绒极D.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15、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都属于过渡元素B.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C.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1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1∙L-1KI溶液:Na+、Fe3+、SO42-、OH-B.0.1mo1∙L-1FeCl3溶液:Cu2+,NH4+、NO3-,SO42-C.0.1mo1∙L-1HCl溶液:Ba2+、K+、CH3COO-、NO3-D.0.1mo1∙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甲是一种盐,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组成。甲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其中含有由A、B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1,D、E处于同主族。用甲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甲的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③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④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最的NaOH溶液并加热。回答下列问题:(1)C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2)经测定甲晶体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1,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甲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3)实验③中根据图象得V(oa):V(ab):V(bc)=_______。(4)实验④中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18、I.下表是A、B两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AB①分子填充模型为:;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其产量是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厨房中的常见调味剂;②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A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b.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c.结构简式为CH2CH2(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C,与C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它们的通式为CnH2n+2。当n=__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3)B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以A为原料可直接生产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II.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6)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它们__________(选“是,,或“不是”)同分异构体,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写名称)。(7)重金属盐能使人体中毒,这是由于它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发生了__________(选“盐析”或“变性”)作用。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第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装置D的玻璃管中①②③④处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NaOH浓溶液和品红溶液的棉球。(1)写出装置B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如下原理: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依据该原理需要选择A、B、C装置中的________装置制取氯气。(3)反应装置的导气管连接装置D的________(填“X”或“Y”)导管,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D中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5)某同学根据①②两处棉球颜色的变化得出结论:Cl、Br、I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上述实验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20、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速率变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标准状况下测得数据累计值如下:时间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产生氢气体积50mL120mL232mL290mL310mL(1)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导致该时间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是____(选填字母编号)。A.浓度B.温度C.气体压强(2)化学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____,主要原因是____。(3)在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___mol/(L•min)(设溶液体积不变)。(4)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向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___。A.蒸馏水;B.NaCl溶液;C.NaNO3溶液;D.CuSO4溶液;E.Na2CO3溶液21、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装置如图A所示,主要步骤①在a试管中按2∶3∶2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②按A图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b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中;③小火加热a试管中的混合液;④等b试管中收集到约2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下b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④中可观察到b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2)A装置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步骤⑤中分离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_。(3)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编号试管a中试剂试管b中试剂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A3mL乙醇、2mL乙酸、1mL18mol·L-1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5.0B3mL乙醇、2mL乙酸0.1C3mL乙醇、2mL乙酸、6mL3mol·L-1H2SO41.2D3mL乙醇、2mL乙酸、盐酸1.2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mL和___mol·L-1。②分析实验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___。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经过洗涤,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填字母)。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钠和铝是金属,位于同一周期,氧和硫是非金属,位于同一主族,金属性Na>Al。答案选A。2、C【解析】

A、没有配平;B、氧化铜不能拆开;C、方程式正确;D、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开。【详解】A.硝酸汞溶液和铝发生置换反应:3Hg2++2Al=2Al3++3Hg,A错误;B.氧化铜和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2H+=Cu2++H2O,B错误;C.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Zn+2H+=Zn2++H2↑,C正确;D.醋酸是弱酸,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D错误。答案选C。3、C【解析】①对于反应物为纯液体或固体时,增大其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不变;④不断分离出生成物,使反应速率减小或不变(纯液体或固体时);⑤MnO2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4、D【解析】A、点c处只能说明此时n(H2)=n(NH3),反应没有达到平衡,还在向正方向进行,故点c处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大,选项A正确;B、从图象看出,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H2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小,NH3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所以此反应为向合成氨方向的反应,选项B正确;C、点a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比点b的大,总质量相同,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点b大于点a,选项C正确;D、反应容器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相同,故混合气体的密度:点b等于点a,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5、C【解析】A.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体系的压强在一定温度下始终不变,所以A不能说明;B.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所以密度保持不变,B不能说明;C.混合气体中只有二氧化氮是有色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氮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颜色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可以说明;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体现的都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本题选C。点睛: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达平衡。6、A【解析】

“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灼烧生成CaO和CO2,所以“蜃”主要成分是CaO,故答案为A。7、C【解析】

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乙酸与生石灰反应;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详解】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故A错误;B.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溴苯不能,然后分液即可分离,故B错误;C.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沸点高,而乙醇沸点低,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正确选项C。【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1)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2)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就是一个易错点,虽然除去了乙烯,但是引入了二氧化碳,没有达到真正除杂的目的。8、D【解析】

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B.镁的活动性比铝强,与同浓度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故B错误;C.大理石粉末可以增大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故C错误;D.0.1mol/L硫酸和0.2mol/L盐酸中c(H+)均为0.2mol/L,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速率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D。9、B【解析】

A.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故A正确;B.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故B错误;C.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正确;D.化学平衡状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D正确;故选:B。10、D【解析】分析: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说明气体经过洗气瓶后的气体中不具有漂白性的气体,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CO2或SO2;打开活塞后品红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具有漂白性、酸性,且含有CO2或SO2,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Cl2和NaHSO3溶液,关闭活塞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钠,打开活塞,没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石灰水不会变浑浊,A错误;B.HCl和浓H2SO4,HCl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错误;C.Cl2和氯水,关闭活塞后,氯气仍然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与题中变化不同,C错误;D.SO2和NaHCO3溶液,关闭活塞,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品红溶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活塞,则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氯气的检验方法,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11、A【解析】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所以A中含有离子键核极性键,B中含有非极性键,C中含有离子键,D中含有极性键,答案选A。12、C【解析】

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且放出热量,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引起,故A不选;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为化学变化,且放出热量,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引起,故B不选;C.单质碘升华为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故C选;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为化学变化,且吸收热量,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引起,故D不选;故选C。【点睛】本题的本质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般而言,物理变化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没有新物质生成。13、D【解析】

A、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B、改用铁粉,增大了接处面积,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C、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覆盖在铁的表面,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D、浓硫酸与铁常温下钝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答案选D。14、C【解析】

A、镁的金属性强于铁,故镁为负极,钢丝绒为正极,选项A错误;B、镁极上镁失去电子产生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镁,选项B错误;C、镁为负极,钢丝绒为正极,电子由负极镁极沿导线流向正极钢丝绒极,选项C正确;D、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氢氧化镁,选项D错误。答案选C。15、B【解析】

A.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过渡元素为副族元素与第Ⅷ族,选项A错误;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的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选项B正确;C.离核较近的区域能量较低,多电子原子中,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选项C错误;D.O元素、F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选项D错误;答案选B。16、B【解析】

A、Fe3+、OH-生成Fe(OH)3沉淀,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A;B、0.1mo1∙L-1FeCl3溶液中Cu2+、NH4+、NO3-、SO42-互不反应,故选B;C、0.1mo1∙L-1HCl溶液中CH3COO-与H+生成CH3COOH,故不选C;D、0.1mo1∙L-1NaOH溶液中Mg2+与OH-生成氢氧化镁沉淀,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故不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l第三周期第VIA族NH4Al(SO4)2·12H2O3:1:1NH4++Al3++5OH-NH3↑+AlO2-+3H2O【解析】甲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种盐,②中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甲中含有SO42-。④中甲与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为NH3,则甲溶液中含有NH4+。③中取少量甲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开始增大到最大量,而后沉淀量不变,最后阶段沉淀减小至完全消失,则甲溶液肯定含有Al3+。甲溶于水电离出三种离子为SO42-、Al3+、NH4+,A、B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为NH4+,D、E同主族,二者应形成SO42-,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l,则A为N元素、E为O元素、D为S元素、B为H元素、C为Al,则(1)C是铝,C的元素符号是Al;D是S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2)经测定晶体甲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且1mol甲晶体中含有12mol结晶水,所以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相对分子质量为:453-216=237,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1:1,根据电中性原理,其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3)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而后发生反应:NH4++OH-=NH3•H2O,最后阶段氢氧化铝溶解,发生反应:OH-+Al(OH)3=AlO2-+2H2O,假设NH4Al(SO4)2·12H2O为1mol,则各阶段消耗NaOH分别为3mol、1mol、1mol,所以V(Oa):V(ab):V(bc)=3mol:1mol:1mol=3:1:1;(4)甲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铵根离子、铝离子均可以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之间反应,NH4+、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Al3++5OH-NH3↑+AlO2-+3H2O。18、C4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C不是葡萄糖变性【解析】(1)本题考查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根据比例模型以及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A为C2H4,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故A说法正确;b、乙烯的结构是平面形的,两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共面,故b说法正确;c、碳碳双键是乙烯的官能团,不能省略,即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说法错误;(2)考查同分异构体现象,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3,烷烃当n=4时出现同分异构体,即为CH3CH2CH2CH3和CH(CH3)3;(3)本题考查酯化反应,B由C、H、O是厨房中常见调味剂,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显酸性,即B为CH3COOH,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4)考查乙烯的加聚反应,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的化学式为;(5)本题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a、糖类和油脂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故a错误;b、淀粉、纤维素、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液态的油脂称为油,固态的油脂称为脂肪,故c正确;(6)本题考查纤维素和淀粉的结构与性质,纤维素和淀粉虽然化学式相同,但n值不同,因此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7)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性质,重金属离子、紫外线、甲醛、高温等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点睛: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分子量较大,但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指的是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和天然橡胶。19、分液漏斗圆底烧瓶AXCl2+2Br+===2Cl-+Br2棉球变蓝Cl2+2OH-===Cl-+ClO-+H2O检验氯气是否被吸收完全不能实验无法证明Br和I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分析: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也可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NaBr溶液、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Br2、I2,氯气在碱性溶液中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较为剧烈,无需加热即可进行,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装置,选择A装置;(3)检验氯气的性质时,不能先通过NaOH溶液,否则会消耗氯气,且起不到尾气吸收的作用,应从X端进气。①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②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实验现象是棉球变蓝;③氯气有毒需要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在碱性溶液中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把品红放在最后可观察氯气是否被吸收完全;(5)由于不能保证氯气和溴化钠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溴单质中含有过量的氯气,则不能证明Br和I得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点睛:本题考查氯气制备、性质实验的设计、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有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20、2~3minB4~5min因为此时H+浓度小v(HCl)=0.1mol/(L•min)A、B【解析】

(1)(2)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50mL、70mL、112mL、58mL、20mL,生成气体体积越大的时间段,反应速率越大,结合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3)计算出氢气的体积,根据2HCl~H2,计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计算浓度的变化,根据v=△c/△t计算反应速率;(4)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降低H+浓度,但不能影响H+的物质的量.【详解】(1)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50mL、70mL、112mL、58mL、20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min,因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选B。(2)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4~5min时间段,此时温度虽然较高,但H+浓度小;(3)在2~3min时间段内,n(H2)=0.112L/22.4L·mol-1=0.005mol,根据2HCl~H2,计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υ(HCl)=0.01mol÷0.1L÷1min=0.1mol/(L·min);(4)A.加入蒸馏水,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故A正确;B.加入NaCl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故B正确;C.加入NaNO3溶液,生成NO气体,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C错误;D.加入CuSO4溶液,Zn置换出Cu反应速度增大,故D错误;E.加入Na2CO3溶液,消耗H+,H+浓度减小,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E错误.故答案为:A、B.21、2CH3COOH+CO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