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铜陵一中、阜阳一中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
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
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
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老了
罗星航
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
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有人说背
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
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
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青藏的雪域高原。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
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
需在怀化住上一晚。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小弟吵着
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
都是老乡。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
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
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百朵濠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自
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许多年轻的妇女睡缠五颜六色的布裙,
正在汪逢洗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便的摄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
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
街爱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萱掩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一愿
来涉丛工作一昆史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
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
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
凸不平。我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楝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
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我们这些
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颗树,也心无遗憾。真是愧对故
乡,愧对家人。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
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吃第一餐饭,
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专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
动。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
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
处洋溢着青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
极具感染力。
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
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若干年后,
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
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
⑦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哪。照
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
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
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
想家。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
⑧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小时。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
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
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
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
⑨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老屋有点苍老,
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微风吹过,
墙角的青苔左右摇晃。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墩上打发时日。
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岁月催人啊。
⑩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
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
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
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
舍不得穿呢。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
⑪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
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
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
⑫故乡没老,真的。
⑬是我们慢慢变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
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中,“想象……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
和他们的勤苦、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
C.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
写出“我”看似淡忘了故乡,内心深处仍眷念着故乡。
D.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老了”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
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但正文的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原
文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
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
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
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
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
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
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
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
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
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
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
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
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
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
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
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
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
矿上如果还不能开工资,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
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
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
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
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
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
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吴亚龙“诚信”
的形象更为突出。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丈,完成后面的题。
当代设计的危机
①全球最近似乎迎来了“泛设计”时代,特征之一是领导人和坊间在说发展经济和改善生
活的时候,都不约而同言必称“设计”和“创意”,但很奇诡,几乎所有人(包括消费者和
设计师)都不满意当下的设计。市场经济下的设计和消费的“偷安”,使现代设计面临着
真正危机。
②该背景下设计的“道德”研究,会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角度,“道德”在这里只是一个托
词,只是用来涵盖人与人工制造物的所有社会属性和关系。设计伦理与其他学科的伦理
学研究一样,都是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但是,较之其他学科,设计的道德发生在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似乎均隐现在人与物的关系行为之下,也就是说,。那么,
在设计伦理学的视野下将如何理解这个“好”呢?
③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优良设计”概念的提出和对它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产品功能性
的强调和对大众品味的提高上。其中功能性问题,不仅是围绕实用展开,同时还通过摒
弃过分的装饰来实现设计的“鲍九时至今日,由于与经济、与技术、与社会面貌以及
文化的反复渗透,设计从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其重心也从生产转向消费、从需求转向
欲求,进而产品的实用性被商品的周期性推翻。在不以物品作为实用品的年代,设计的
目的必然变得多元和模糊,其伦理规范也就变得抽象无约束,像“以人为本”的倡导,曾
有设计师以人与物的各种关系所列出的尺度,规范了产品为人之合理使用的设计底线,
然而,这些数据只能解决人的生理需求的愿望,而更高层次的人的欲望需求将如何以“以
人为本”的概念得以补充?过去我们痛苦的是物品的短失,现在我们痛苦的是物品极大
丰富之后的选择以及物的属性的转移。
④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于“物的时代”有过精彩概括,他说:“我们生活在物的
时代: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
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生产、
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如此,设计不仅担负着造物的任务,同时还需要收拾物
的“未来”,因为,今天的物品在投产时就已储存了多重身份:用品、礼品、工艺品,甚
至收藏品,人类的虚假性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实质性需求。所以,人的需求在当代必将
以抑制性需求呈现,设计只能在社会和个人、团体之间的起到调和作用。
⑤自古希腊以来,“求善”和“为善”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评价准则之一,然而,今天我
们恐怕很难再找到“优良设计”简单或不变的等式,尤其在网络时代的物质文化消费中,
碎片化已成为人的身体和物质游离的常态,“暂时”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哲学状态,也是大
众消费“无常”的理由,如果要使得设计进取向上(其实也就是生活积极向上),就不再
只是设计师、产业经营者的问题,而是和所有的需求者密切相关。因此,现代设计的好
和坏,不再是物的伦理问题,而是生命哲学的高度问题。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诚实”在文中的意思
是。
2.将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在此关系中,我们可以用传统道德的概念来就某种决定或选择的行为加以评判
②因为我们不会说东西诚实不诚实,通常的评判是“好”或者“不好”
③但像诚实问题放到设计伦理中就产生了麻烦
④设计道德不太像社会生活中的医学道德、企业道德等有着非常明确的“人一人关系”
A.④②③①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3.下列有关“设计伦理”看法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设计伦理不涉及道德问题,所以“道德”是一个托词。
B.设计伦理要探讨人与人的关系,更探讨人与物的关系。
C.物品实用功能转移导致了设计伦理规范无法具体明确。
D.现代社会设计伦理问题从本质上看是生命哲学的问题。
4.列举生活实例,对笫③段画线句作评析。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④段引用鲍德里亚的话在文中的作用。
6.联系全文,概括当今社会“优良设计”理想难以实现的原因。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
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擘,罔闻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
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
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丽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
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
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攀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
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软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傲之勤,必
目:“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
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
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
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
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
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
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巧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
而不陈,惧亵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无琥的一项是
A.自六朝迄于南唐,娄皆偏据一方类:大抵
B.由是声教所覃,罔间朔南暨:到
C.此朕德缪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绥:制止
D.欲上推宵呼图治之功者,勒诸碑铭肝:天色晚
2.下列各项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朝指建都建康的南方六个朝代,按时间顺序依次是东晋、吴、宋、齐、梁、陈。
《资治通鉴》将之作为正统编年纪事,后人遂合称为六朝。
B.相传大禹铸造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们作为传国之重宝,此后“鼎”也就成
为了拥有政权的象征,后世因此称定都建国为“定鼎”。
C.文中“中夏”代指全国。“夏”原本是史书中记载第一个王朝名称,后来也指古代
中原地区;因与外族对应,又衍变为华夏、中国之意。
D.“逢掖之士”指儒生。逢掖是古代读书人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后代指儒生。
用所穿之服代指学子的词汇还有“青衿”、“青衫”等。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2)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
江而已哉!
4.本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加以概括。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1.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h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
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B.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D.作者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诗的韵脚与本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
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3.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
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
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2)朝搴毗之木兰兮,o(屈原《离骚》)
(3)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4),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从今若许闲乘月,o(陆游《游山西村》)
(6)金樽清酒斗十千,o(李白《行路难》)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论语•八僧》)
(8)攀栖鹘之危巢,o(苏轼《后赤壁赋》)
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阖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
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
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
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
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
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
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
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
务工作者冲绛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
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
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
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
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D
2.①画面色彩丰富、绚丽。有蔚蓝的天.金黄的菜花。白里透红的桃花。银波闪烁的江
水。郁葱翠绿的大树,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②动静结合。花与树是静态的。云朵与
银波是动态的。还有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的鸟雀,构
成了富有生机与生活气息的画面。③“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是侧面写法。以游
客的着迷侧面突出了湘西小镇令人惊艳。
3.说故乡老了,是因为故乡变得越来越破败。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故乡
的亲人也都变老了。说故乡没老,是因为故乡也在与时俱进,也在发展.充满希望和活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理解作
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
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
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本
题中,D项,“以'故乡老了’为线索”错误,本文的线索是“故乡没老”,表达的是
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语句使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②语句写出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语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
作用。④词语运用的特色。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景物的手法:“天
空蔚蓝”“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腰缠五颜六色的布
裙”这些描写以静态景物为主,运用了丰富、绚丽的色彩用词,渲染出湘西风物的美丽;
“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这
些声音的描写,动态十足,与前面的静态描写相呼应,使画面丰富多彩,生机盎然;“怡
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从游客的角度展现湘西风景的迷人,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
法。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
容,体会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义。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首先理解题目的含义,找到
原文语境“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首尾
却说“故乡没老”,根据“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故乡其实没
老,依旧那样。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
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
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概括即可。
【点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
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
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
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
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
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
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
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
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
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1.A
2.①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
景,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②第二处:“原
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
做铺垫,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
3.(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
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②内容主题上,小
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
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③情节结构
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
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
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
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③主
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
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
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
始终。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②主题上,吴亚龙
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
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
始终。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只要言
之成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
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
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
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采用
排除法。
B项,人物描写手法分析错误。通览全文可知文章: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
没有心理描写,故排除此项。
C项,对小说内容主体分析错误。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文章主要讲述的是
吴亚龙如何跟王老汉“借粮”,王老汉如何帮助吴亚龙的故事;根据原文信息“听说王
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
豆腐”可知,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
D项,错误,结尾是出人意料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环境描写一般作用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塑
造人物等。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
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
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题干要求结合文本
简析: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第一处在第一节开头,渲染气氛,交代
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提供
了合理的环境;第二处在第四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
片的人做铺垫,也用清晰的脚印暗示了后文“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
下”,其实并非偷,而是借。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
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答题
时首先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谈理解首先要观点明确,
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认识,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题干
要求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文学
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
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如本题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可以从形象塑造、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上等内容进行分析,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
对王老汉的描写最多,手法多样,表现了文章赞美人性美的主旨。认为吴亚龙为主人公
或者认为两个人都是主人公也行,但要结合文本阐述理由。总之,结合文本,阐述自己
的观点看法即可。
【点睛】
常见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1.产品功能的实用性
2.D
3.A
4.参考示例:画线句指出了人和物之间关系的转化,说明设计的优良需考虑人们的欲
求。当物资稀缺时,产品的实用性更为人们所关注。而物资富足之后,为人们提供了更
多选择的同时,物品的实用性、功能性也发生了变化,这给人们造成了困惑。例如物质
匮乏年代,人们最需要的是吃饱,这时一碗米饭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当代人们可选择的
餐厅多了,餐点也有各式各样的摆盘方式,实用性发生了转移。
5.(1)内容上,更好的说明了设计在发生的变化。
(2)结构上,能够更好的论证作者的观点。
6.(1)人们对优秀设计需求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2)设计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只能在社会和个人,团体间起到调和的作用。
(3)设计与需求者密切相关,是生命哲学的高度问题。
【解析】
1.试题分析:“诚实”的本义是老实,联系上下文,设计的“诚实”需要“摒弃过分的装饰”
来实现,前文还提到设计功能性问题,因此文中“诚实”应该是指产品功能的实用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做题时,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句子的逻辑
关系等方面,还需要密切联系语境,根据文章内容来进行排序。方框前提到“人与物的
关系”,4个句子中,设计关系的是第④句,由此可以排除BC。方框后提到在设计伦理
学视野下理解“好”,选项中第②句提到了“好”与“不好”,由此可以确定选项D正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客观题错误类型,将选项逐个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
错误的选项。第一个选项中“设计伦理不涉及道德问题”第二项与文章第二段“较之其他
学科,设计的道德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似乎均隐现在人与物的关系行为之下”
吻合所以正确,第三项第四选项与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内容吻合所以正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观点进行评析的拓展类题型。题目要点:举生活实
例,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评价。考生需紧扣文章句意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
生活实例来论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考查论据的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去思考组织答案。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不仅担负着遗物的任务,而且已储存了多重身份,引用鲍德
里亚的话作为论据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属于信息筛选与整合。先审题,“概括当今社会,优良设计,理想难以实现
的原因”,文章三四五段都出现了相关的内容,第三段1-3句做一个概括,第四段在最
后一句“所以,人的需求在当代必将以抑制性需求呈现,设计只能在社会和个人、团体
之间的起到调和作用。”,第五段最后一句“因此,现代设计的好和坏,不再是物的伦理
问题而是生命哲学的高度问题”做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1.C
2.A
3.(1)皇上因为此地有雄伟的景观,下诏在山顶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
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2)我知道兴建这座楼,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或:抒发情感),凭借景物而触
发感慨,(这一切)无不寄寓着他实现天下太平的想法,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4.赞赏阅江楼下雄伟景致;歌颂皇上丰功伟绩;婉谏皇上励精图治;劝勉儒生忠君报
国。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然
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此朕德绥威服,延及内外之所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我用恩德安抚、
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绥”,安抚,使安定。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各项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
外积累辨析正误。
A项,“按时间顺序依次是东晋、吴、宋、齐、梁、陈”错误,吴国应在东晋之前。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
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
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上”,皇上;“以”,因为;“胜”,胜景;“巅”,
山顶,“于巅”是后置状语;“同……之乐”,同享游览观景的乐趣;‘'锡"同"赐",
赐给;“嘉”,美妙的。(2)中,“斯楼之建”是宾语前置句,应为“建斯楼”,“斯”,
这;“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因",介词,凭借;“寓,寄寓;“致治”,
实现天下太平;“奚”,哪里。
4.考查学生梳理文本,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文本,
把握文本所写的内容,是如何来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然后结合这些内容分
析。
文章第一段由叙述金陵的山川王气,引出对当今皇帝的歌颂,并交代阅江楼所处的位置,
同时也点明了建楼的起因和楼名的来历,皇上之所以“诏建楼于巅",一是因“其地雄
胜”,二是为了“与民同游观之乐”,歌颂皇上的丰功伟绩。
第二段由阅江楼所处地势的雄伟壮丽,展望“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
露”的美妙景象,接着悬想风和日丽之时,皇上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凭栏远眺,遐思
一定会悠然而生,君主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各地诸侯纷纷前来述职,他想到
的是城高池深,关隘险固,继而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他想到的是边
远民族,海外的船只接踵来朝,四方的珍宝争相人贡,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
上的人群,他想到的是黎民百姓,耕地的人有烈日烤晒皮肤,寒风冻裂双脚的痛苦,农
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劳,最后作者推想,皇帝兴建这座楼的目的,是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
凭借景物而触发感慨,寄寓其志在天下的思绪,不仅仅是为了观赏长江的风景,这里寄
寓了对人主的劝勉之意,婉谏皇上励精图治。
第三段“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
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这是对登楼者所说,劝勉儒生忠君报国。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
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
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
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
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
后词。
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
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
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
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
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
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
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
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
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
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
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
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
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
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
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
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
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
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
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
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
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
来解释它啊。
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
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
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
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
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
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
所亵渎。
5、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州”也可)
2.C
3.结句以景结情,诗人用眼前漫山的黄叶飘飞这一深秋萧瑟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自己
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确实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解析】
1.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文化习俗等。
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认真
审题,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考查初唐诗人王勃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中提示的信
息:“初中学过”“五言律诗”,结合积累进行筛选即可得出答案为:《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王勃(约650——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
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
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2.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情感等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全诗语言清新明快”说法有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
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用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
苦心境。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
内容;然后明确诗歌所使用的手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点出作
者情感或艺术效果。本题题干中已提示手法为“以景结情”。本诗最后一句写“放眼望
去,山山皆是飘零的枯黄的秋叶”,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
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景象,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句没有一个
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飘零黄叶,也正是诗人飘零状况的
象征。所以,结句所写之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映衬作用,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极强的画面感容易引
发读者想象,就有宕出远神之妙。作答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金就砺则利夕揽洲之宿莽泠然善也别有幽愁暗恨生拄杖无时夜叩
门玉盘珍羞直万钱既往不咎俯冯夷之幽宫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
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砺,揽,泠,幽,羞,咎。
7、第一问:“间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
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
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
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
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
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第一问:“闿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
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
“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
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第二问:
《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
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
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
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
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
”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
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
能是彻底的。
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
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
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
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
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
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
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
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
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8、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菊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
自然恬淡,浸染了东篱田园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菊般素雅坚贞,充满了对自由隐逸
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书写了一个田园人的真切与自然。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
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
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
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并且关注
到所选人物与物象之间的联系。
【点睛】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
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
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
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
9、例文
黑夜骑士,逆风前行
亲爱的快递骑士们:
你们还好吗?
庚子岁初,那肆虐的疫情犹如黑夜笼罩了新年的黎明与曙光。医护人员纷纷集结,
向那黑夜的主暗处进向而行;建筑工人快马加鞭,在黑夜之中搭起“雷神”与“火神”
的生命之塔。还有亲爱的的快递小哥们,你们在黑夜中负重前行,你们的毅力、坚守岗
位的责任也让我们心生感激。快递小哥,你们辛苦了!
虽然你们并不是在一线与病毒斗争较量的白衣天使,但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击
疫情作出的贡献不会被社会忘记,不会被人民忘怀;你们是黑夜中勇敢逆风前行的骑士,
是与广大人民群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
我曾看到路边满载行李与物资的三轮车旁有你们憔悴的身影,也许,那是你在十余
个钟头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负责的廛战之后不得不放下的姿态,而仅仅短暂的十余分钟
之后,你又满载着他人的希望,向那并不属于你的万家灯火传递温暖。你比那转动的时
针走得还急了些、快了些。
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那永不放弃的坚守!即使使命重大,劳心劳神,但你们仍
秉承着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保护着万家的安乐。当疫情爆发之时,街道上往日拥挤
的人流都纷纷被锁进了自家的樊笼,往日街道的熙熙攘攘熙攘已变成了今日的凄凉。你
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保驾护航。
我也目睹过当订购的物资到达时,你已疲惫不堪。想递一杯温热的牛奶聊表心中的
谢意,却被“无接融配送”而不能靠近的理由婉拒;多想道一句感谢,表达一种敬意,
可是当话尚未说出口,你的背影就已经远去。门禁的护栏阻隔了那杯牛奶的传递,却不
会阻隔人情的温暖。黑夜中的骑士,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责任!
时至今日,黑夜已渐驱散,曙光即将重现。有了国家的统一指挥,有了医护人员的
不懈奋斗,有了你们的责任与坚守,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胜利就在前方!这是你们
的负重前行所换来的黎明,是你们无私奉献所换来的春天!此时的天空不再黑暗,此刻
的城市不再凄凉。明媚的春光必将取代刺骨的寒风。彼时,你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此刻,
你们是不凡的逆行者!
你们的责任担当与永不言弃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榜样,是引导社会风尚的正确
风向标。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逆风前行的骑
士们,你们辛苦了!
此致
敬礼
一青年学生
2020年4月8日
【解析】
【分析】
【详解】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商局购置合同模板
- 弱电工程2024年度物联网应用合同
- 2024年度药店药品宣传传单印刷合同
- 股东自愿退股协议书完整版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大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合同3篇
- 店装修合同范本
- 私人之间承包合同模板
- 2024年度钢筋工程变更设计与补偿合同2篇
- 歌手签约合同模板
- 2024版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购销合同2篇
- 《计算机应用基础》形考任务三学习过程表现
- 北京市地铁2023员工入场安全教育考试题(含答案)
- 基础模块2Unit 8 Green Earth reading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山东师范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 饱和蒸汽压力温度对照表(绝对压力)
- 卢彰诚《电子商务综合实践教程》课程标准
- 山东某大学《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肩关节解剖课件
- 盘扣式钢管脚手架验收表
- 纪录片观念与历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艺术学院
- 电影院影城保洁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