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元教学设计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元教学设计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元教学设计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元教学设计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标准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五篇文言文分别是《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五首古诗词分别是《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这些古

诗文都是经典名篇,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从人文素养来说,都与品格、志趣、情怀、抱

负有关;从语文能力点来说,议论文整散结合,记叙文人物鲜明、叙事清晰,诗词格律规整,便于学生练

习诵读、掌握虚词作用、积累文言实词、熟悉古诗文阅读方法。学习本单元,要在前期已经掌握翻译古

诗文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练习翻译、疏通文意;要把理解内容、感受古人的品格

志趣、学习写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作为重点。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出自《孟子》,分别论述了“何谓

大丈夫”和“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这两篇文章体现了孟子的说理特点: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善用比喻类比,多用对举排比。其中名言警句很多,要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从中受益。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名篇,毛泽东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愚公移山”的故事,足见

其分量之重。这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情节完整,通过不同角度和方法表现了愚公的聪明智慧、

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采

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勾勒出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

象.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浅近文言文的学习典范,要通过本篇的阅读

学习,带领学生走进《史记》的恢宏殿堂。

《诗词五首》中《饮酒(其五)》属于古体诗,描绘了田园生活和悠然心境;《春望》属于格律诗,

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遭遇沉痛抒写;《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古题诗,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热情

赞颂;《赤壁》属于绝句,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困境无奈慨叹;《渔家傲》是一首词,对沉闷的现实

表达不满,对理想境界充满热切向往;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单元目标】

(1)学习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品格与志趣。

(2)反复阅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文大意,感受古人智慧和胸襟。

(3)熟读成诵,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4)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预习,落实预习中提出的要求;

二要重视诵读,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将文意理解、审美鉴赏、问题探讨与诵读结合起

三要重视古今的沟通;

四鼓励提倡搞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课型课时

单元导语单元导读课1课时

《孟子》三章教读新授课3课时

《睿智人生》主题阅读课1课时

《愚公移山》教读新授课2课时

《周亚夫军细柳》自读指导课1课时

《人物风采》主题阅读课1课时

诗词五首教读新授课1课时

单元评价检测自主测评1课时

基础型阅读

【课型】单元导读课

【学习内容】

教材:《〈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读准每篇文章的字音,读准节奏。

2.识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3.能正确熟练朗读每篇文章,初步感知人物的志趣品格。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己经学习过山水之美,今天再走进一组文章,感受人物之伟,请同学们阅读单元导语,结合注释,

勾画重点词语。

二、学习环节

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自由阅读本单元文章,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1.字音

(1)易错字正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傅说)胶鬲()百里奚()

曾益()空()乏其身仞()惩()迂()

魁()始龊()箕畚()孀()妻

匮()陇断()厝()雍()山北之塞()

亡以应()荷担者()骰弓弩()使人称谢()

曩者霸上()其将固可袭而虏()居无何()将军亚夫持兵揖()

天子之诏()燕脂()介胄()之士军棘()门

(2)通假字的读音

“女”同“汝”“曾”同“增”“衡”同“横”“拂”同“弼”

“反”同“返”“惠”同“慧”“陇”同“垄”“被”同“披”

“式”同“轼”“谩"同"漫"

2.节奏示例: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活动二:了解文学常识

积累文学常识,并反复诵读识记。

(1)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市)人。战国时

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2)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列子》又名《冲虚经》,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

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还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

珍贵的先秦史料。

(3)《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

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4)《饮酒》的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这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辞官归

隐后。《春望》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雁门

太守行》作者为李贺,唐代诗人,“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作者杜牧借相同的

地名抒发感慨。《渔家傲》作者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5)完成表格:

课文体裁及出处作者简介作者作品

《孟子》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饮酒》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

(三)初读课文,筛选信息

1.读《孟子》三章,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

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2.读《愚公移山》,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简析他们的态度。

3.读《周亚夫军细柳》,复述故事,想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

4.背诵五首诗

三、小结

反复诵读文章,识记重点词语并试着翻译重点语句,自主学习《富贵不能淫》

鉴赏型阅读

【课型】教读新授课

【学习内容】教材:《得道多助,失盗寡助》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

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推,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

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3.教材分析

《〈孟子》三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以高度

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L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展示译文。

针对目标二

1.熟读课文,小组交流,明确何为大丈夫之道。

2.小组合作,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背诵课文。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头

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

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

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板书课题

导入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

(2分钟)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2.体会“人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宋代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

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

尔。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听读

课文)

1.阅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米粟(sii)亲戚畔(pdn)之域(y£i)民

能准确识记孟

2.文学常识:孟子:名()字()。()时期著名()、()、子的相关文学

检测环节

()。()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与孔子合常识

称“()。

3.《孟子》:共()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

论和政治活动。《》《》《》《》合称“四书”。

针对目标一

活动一;读熟课文。

⑴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评价;能正确朗

读课文,读准

⑵第二遍,要求:读准节奏(教师先出示节奏,生再读。)

字音,读准停

学习环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顿。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⑶全班齐读。

活动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

含义,勾画文中你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准备组内交流。

方法指导:

1.由单变双(即将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顺:顺从);替换(同

义词替换。岂:难道)。

2.简化课下注释,记在原文中。

3.小组长统筹分配,组员展示译文。

活动三:分类归纳积累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1.解释词语评价1:能结合

课下注释和工

城:内城。

具书,准确流畅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地疏通文意,尤

其是对于重点

寡助之至:至,极点。

字句的翻译耍

池:护城河。准确: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

盾之类。

顺之:顺,归顺,服从。

2.通假字

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3.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

亲戚畔之(古义: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今义:因

婚姻或血统联成的关系。)

4.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

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评价2:自主思

矣。考时能有自己

的思考和观点,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

交流时能大胆

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发表自己的看

同学展示,教师小结法,并能认真倾

听其他同学的

针对目标二

意见。并能结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自己的认识谈

出自己的见解

【交流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评价:在理解课

2.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

文的基础上能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背诵全文。

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

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

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

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推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

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

3.你认为“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共产党得民心,所以得天下;美国攻打伊拉克得不到民心;也

可从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方式上来拓展。)

课堂小结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

要条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

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

映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

重要性。

(大到国家,小到集体)得民心者得天下

1.背诵课文

训练环节2.(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评价:在理解课

文的基础上能

【甲】(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背诵全文。

【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

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

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

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

评价:能够正确

记、奏事合九篇。

解答,积累文言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

词汇,掌握虚词

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用法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②敷:铺叙。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七里之郭()(2)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4)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

仁政和王道。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乙文中的

“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3分)

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

鉴赏型阅读

【课型】教读新授课

【学习内容】教材:《富贵不能淫》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

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

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3.教材分析

《富贵不能淫》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第二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一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

品质。文中,孟子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

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

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

夫。

“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迈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教学目标】

1.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展示译文。

针对目标二

1.熟读课文,小组交流,明确何为大丈夫之道。

2.小组合作,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背诵课文。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

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能说出对“大丈

(点拨:富贵不能淫一一关羽、文天祥、方志敏。夫”的理解并举

例说明

贫贱不能移一一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李公朴、闻一多、刘胡兰。)

2.板书课题

导入环节

(三)出示学习目标

(2分钟)

1.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

现象。

2.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品味对比、排比等修

辞的表达效果。

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开始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指导

活动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

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评价;能正确朗

读课文,读准

检测环节2.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方式,明确朗读语气。

字音,读准停

(点拨: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顿。

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二)自学检测

1.注音:衍()冠()往之女家()

淫()

2.个人展读:朗读全文。

过渡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朗读,还要翻译课文,疏通文

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针对目标一

活动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评价1:能结合

课下注释和工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

具书,准确流畅

含义,勾画文中你不会翻译的字词句,准备组内交流。

地疏通文意,尤

方法指导:其是对于重点

学习环节

字句的翻译要

1.由单变双(即将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顺:顺从);替换(同

准确:

义词替换。岂:难道)。

2.简化课下注释,记在原文中。

3.小组长统筹分配,组员展示译文。

活动二:分类归纳积累文言现象。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3)丈夫之冠()(4)以顺为正()(5)与民由之()

⑹淫()(7)移()(8)屈()

2.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3.一词多义

戒①往送之门,戒之(告诚)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

慎)

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②居天下之广居(住所)

之①母命之(代词,她,代指女儿)②往送之门(动词,去、至U)

③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

4.古今异义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

真诚)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等)

5.词类活用

①富贵不能淫(“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②贫贱不能移(“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④丈夫之冠(“冠”: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6.古汉语句式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②此之谓大丈夫(判断句)③戒之曰(省略句)

针对目标二

活动一:文本精读,理解文意。

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点拨: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使我骄奢淫逸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点拨: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

家倡导的仁义礼)

评价2:自主思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考时能有自己

藏”的立身处世态度)的思考和观点,

交流时能大胆

3.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谈对大丈夫的

发表自己的看

理解。

法,并能认真倾

点拨: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听其他同学的

意见。并能结合

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自己的认识谈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评价:在理解课

1.分析孟子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这是一种文的基础上能

什么样的手法?背诵全文。

点拨:“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

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度非凡。反复

评价:在理解课

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文的基础上能

3.文章的写作特色背诵全文。

点拨: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

②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③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4..有感情诵读全文。

(-)相关链接

1.《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膝文公下》,在这篇文章中,孟子

提出“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2.纵横家

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

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

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

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关于纵横家的处事方式,朱自清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评述:“当

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

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理

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经

典常谈〈战国策〉第八》)。这样的行事方式,是固守儒家仁义之道,

强调为人要有原则的孟子所不齿的。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T4题。

训练环节(甲)富贵不能淫

(乙)从容就义评价:能够正确

解答,积累文言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日:“孔

词汇,掌握虚词

日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用法

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日:“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

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

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

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日:“孔日成仁,孟云取

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

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

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

现的?

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

鉴赏型阅读

【课型】教读新授课

【学习内容】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但是对文言句式以

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文言文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

适当运用。“吟诵为本”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3.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

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

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论述严密、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读后发

人深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4.通过理解题目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1.通过自我检测,巩固孟子散文的特点及政治主张。

2.以小组为单位提问抢答。

针对目标二:

1.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翻译课文,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的含义。

3.归类文言现象。

4.再读课文,流畅翻译,小组内交流和补充。

针对目标三:

1.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

2.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和说理特点。

3.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并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针对目标四: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

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己经开了,青蛙吓坏了,

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

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

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呢?-

一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

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入环节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

(2分钟)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通过译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

现象。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4.通过理解题目含义,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针对目标一:

活动一:1.自我检测

PPT1:1.作者链接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

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

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

检测环节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

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

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

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

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

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2.作品链接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

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

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

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

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

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活动二:识记相关文学常识。要求:能准确全面地介绍作者及《孟

子》的文学常识。

活动三:自学检测反馈。以提问小组成员或抢答形式介绍相关文

学常识。

针对目标二:

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三遍。

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评价;能正确朗

读课文,读准

Ppt:1.节奏划分

字音,读准停

学习环节(1)舜/发于/联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顿。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读准字音

舜(shun)孙叔敖(do)吠(qudn)亩傅说(yue)

鬲(g6)奚(xi)法家拂(bi)土

活动二:个人展读,朗读全文,小组对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