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二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小付在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他将一个带电球体M放在绝缘支架上,用绝缘丝线将带

电小球N先后悬挂在横杆上的円、尸2和尸3处,当小球N静止时,观察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球N挂在H时,丝

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大;小球N挂在尸3时,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最小,则小付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A.电荷量的大小B.电荷间作用力大小

C.夹角大小D.电荷间距离大小

2.小明同学阅读了如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煤油0.8X103干冰0.4X103

酒精0.8X103冰0.9X103

水1.0X1Q3铝2.7X103

水银13.6X103铜8.9X103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3.科学家曾用“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

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次声波

B.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C.它属于超声波

D.在1s内,振动约100次

4.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在粉笔字上

A.发生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

B.发生漫反射,遵守反射定律

C.发生镜而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D.发生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5.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x1伊kg/n?

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物体的密度不相同

B.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C.由公式夕=歹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7.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9.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如图甲,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铅垂线如图乙所示,

则这堵墙一定是()

西

A.向东倾斜

B.向南倾斜

C.向西倾斜

D.向北倾斜

10.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1.如图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向左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12.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物体速度大B.所用时间长,物体速度大

C.所用时间短,物体速度大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13.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光屏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2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B.10cm

C.15cmD.20cm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骄傲地睡大觉。它睡醒后才发现:

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赛中任何时刻,兔子都比乌龟跑得快B.比赛中任何时刻,乌龟都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比乌龟的平均速度大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15.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正常B.偏小C.偏大D.无法比较

16.对密度定义式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kg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2.2m

D.教室的长度约200m

18.开往博物馆的大客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内的甲同学认为客车是运动的,而车内的乙同学认为路旁的

建筑物是运动的。如果甲和乙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他们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甲同学和乙同学都是以乘坐的客车为参照物

B.甲同学和乙同学都是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C.甲同学以乘坐的客车为参照物,乙同学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D.甲同学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乙同学以乘坐的客车为参照物

19.某船的正前方有一陡崖,船在静止不动和以速度v=10m/s向着陡崖航行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着陡崖鸣笛,都在5s

后听到回声,如果当时的气温为15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静止时船的鸣笛位置和陡崖之间的距离为850m

B.运动时船的鸣笛位置和静止时船的鸣笛位置之间的距离为50m

C.声音在15c的空气中比在0C的空气中传播要快一些

D.听到回声是由于反射的声波和原声时差在0.1s以上,回声反射也适用光反射定律

20.一个中学生身体的质量最接近的是()

A.0.5kgB.5kgC.50kgD.500kg

21.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4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祛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t/m3

C.把此周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x1()3kg/m3

22.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23.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

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2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三辆车的速度和方向如图所示。若说乙车向西运动,应选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指示牌

25.用天平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B.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测量多次,再求平均值

C.先测出100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再计算求得

D.把一个金属回形针和一小铁块放在一起测出总质量,再减去铁块质量

26.小京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

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水平高度,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l()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5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27.下列设备与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B超——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

B.声呐——利用次声波测绘海底地形

C.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遥控器——靠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28.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

整个身体呈倒立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

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

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B.一定低C.一定相同D.以上都可能

29.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时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30.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轻”说明“碳海绵”()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喜欢侦探小说的小明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Ben被他的朋友John发现死在书房里,John打电话给警察,告诉他

们发生了什么事情。John说:“我在Ben家附近散步,看到他房间里有灯光,我决定从外面看看他在不在,窗户上有

霜,所以我擦了擦,然后看到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我把门踢开进去检查,发现我朋友死了,我立刻报警。”看到这

里小明想了想立刻猜到:John(选填“说谎”或“没有说谎”),理由是:。

32.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两者界面处会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折射角入射角(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则反射角是。,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33.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s后收到回波,这是声波的(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540()km/h,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相当于km。

34.品读经典:

(1)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你依据诗句估算出地球自转的平

均速度为m/So

(2)在《沁园春•雪》中,毛主席描述了北国美丽的景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物理的角度看,其中“雪”的形成

主要是(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5.如图所示,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产生的;敲鼓的力度越大,泡沫颗

粒跳得越高,鼓声的响度也越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有关。

36.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_图,应配戴_________

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甲乙

37.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用测量的

数据画出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8.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作为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填“虚”或“实”)像。仔细观

察后可知:近处的人所成的像与人大小相同,远处的树木所成的像大小与实物相比是(填“相同”或“缩小”)

的。我国已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

污染。

39.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某

种昆仲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子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

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40.如图甲是物理老师在发声的扩音器前放两只点燃的蜡烛,会发现烛焰随声舞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如

图乙所示,将尺的一端紧紧的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外,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的一端,

他是为了探究声音的的关系。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选择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二是便于确定像的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

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R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4)对上述实验现象分析之后,你认为当你向平面镜靠近时,你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像(选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

42.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图1图2

(1)如图1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

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橡皮筋长短橡皮筋粗细振动快慢声音

甲相同细快尖锐

乙相同粗慢低沉

(2)如图2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

音叉,发现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D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②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实验中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高度来

判断音叉微小的振动,是物理学中的.法。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某白酒空瓶的质量为150g,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650g;把一质量为27g的实心铝条放入这个装满水的酒

瓶中,铝条完全浸没后沉入瓶底,此时溢出水的体积和铝条的体积相等。(p铝=2.7xl03kg/m3)求

⑴瓶子的容积;

⑵从瓶子中溢出水的质量;

(3)白酒有不同的度数,白酒的“度数”是指100mL白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不考虑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33

请计算一瓶500mL、52度白酒的质量。(p;sffi=0.8xl0kg/m)

44.甲,乙两位同学一起从校门同时出发沿相同路线去公园,甲同学匀速跑了一段路程之后停下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再

接着匀速跑。乙同学一路上没有休息,一直匀速跑,最终甲同学还是比乙同学先到公园。他们从校门到公园的路程时

间图像如图所示,贝人

⑴甲同学从校门到公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甲同学到公园时,乙同学距离公园还有多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D

【详解】由题意可知,随着小球N距离带电球体M的距离在增大,发现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偏转的角度在减小,即其

受到的作用力在减小,由此可以提出问题“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则小付所探究问题

的自变量是电荷间距离大小。

故选D。

2、D

【详解】A.由密度表可知,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A错误。

B.煤油和酒精是不同物质,但密度相同,故B错误。

C.铝、铜都是固体,水银是液体,但铝、铜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故C错误。

D.由丫=一可知,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铜块的体积较小,故D正确。

P

故选D。

3、D

【详解】AC.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故AC错误;

B.人耳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引力波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耳能够听到,故B错误;

D.引力波的频率大约是100Hz,是指在Is内振动约100次,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故D正确.

4、B

【详解】黑板的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

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选B。

5、D

【详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小,乙的质量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甲的体积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甲的体积大,根据p=^可知,甲的密度比乙的小.故C错误;

,7150g

D.乙的密度为p=—=——1.25g/cmi=1.25xl0ikg/mL故D正确.

V40cm

【点睛】

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

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岀的问题作出判断.

6、B

【详解】A.不同物体密度一般不同,但个别不同物质密度是相同的,如煤油和酒精,故A错误;

B.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所以密度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

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故B正确:

C.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密度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

故c错误;

D.当温度变化时,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化,所以,密度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此项正确;

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此项错误;

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折射,此项错误;

D.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此项错误。

故选A。

9、C

【详解】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如果墙和重垂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墙和重垂线平行,则墙壁就是竖直的,

由图乙可知中垂线上端与墙紧靠,下端中垂线的位置在墙的西侧,所以墙向西倾斜。故选C。

10、C

【解析】4、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8、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而不是红外线,故〃错误;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平静水面上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要使滑片P向左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则滑动变阻器应使用右段电阻丝,即应将右下端接线柱接入电

路.根据“一上一下”原则可知,C符合题意.

12、D

【详解】A.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故A错误;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长的物体速度小,故B错误;

C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像距/<丫<2/,即

/<12cm<2/

解得

6cm<f<12cm

故选B。

14、D

【详解】AB.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B错误;

C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

值要偏大一些.故选C.

16>D

【详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密度与物体的体

积也不成正比或反比。

故选D。

17、B

【解析】A.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故A错误;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正确;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错误;

D.一般教室的长度在9m左右,故D错误。

18、D

【详解】大客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内的甲同学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客车与路旁的树木有位置的变

化,客车是运动的;车内的乙同学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与客车有位置的变化,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故选D。

19、B

【详解】A.静止时,船发出声音,经过5s后听到回声,则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340m/sx5s=1700m,

则船到山崖的距离为:

$声_1700m

二850m,

~2

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船发出声音的位置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y声,+喩/_340m/sx5s+10m/sx5s

--------------------------------------=875m»

22

所以运动的船与静止的船鸣笛是距离相距为:

s'=Si-s=875m-850m=25m,

所以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所以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声音和光都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回声反射也适用光

的反射定律,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

20、C

【详解】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B

【详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硅码应放在右盘,故A错误;

B.由夕=£知道,此固体的密度是:

p--=不叫=8g/cm3=8t/m3,

V30cm3&

故B正确;

C.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不变,故C

错误;

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

22、B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车乙运动的v-f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

以,甲、乙都做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甲的速度为:

s甲10.0m

v甲=—=-----=2m/s;

,甲5s

乙的速度为2m/s,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

车不能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23、C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

理制成.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

ABD正确,故C错误.

故选C.

24、C

【详解】A.甲的速度为15m/s,和乙相等,以甲为参照物,乙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

B.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丙的速度大于乙,且两车均向东,所以以丙为参照物,乙向西行驶,故C符合题意;

D.以指示牌为参照物,三车均向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C

【详解】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太小,甚至可能小于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因此直接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或

将金属回形针与质量相差较大的小铁块放在一起测都是无法准确测出其质量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也不能解决质量

太小无法测量准确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累积法,通过测多算少的办法,求出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故C正确。

故选C。

26、D

【详解】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u=50cm-10cm=4()cm

40cm>2f=2x10cm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7=50cm-35cm=15cm

/<15cm<2/

即物体在凸透镜一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

U=5()cm-45cm=5cm

5cm〈户10cm

即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因此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无法呈接到像,故C错误;

D.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此时

l/=50cm-15cm=35cm

35cm>2/==2x10cm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是一致的,故D正确。

故选D。

27、A

【解析】试题分析:A.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B超—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A正确;

B.声呐——是通过蝙蝠的回声定位制成的,是利用超声波测绘海底地形,B错误;

C.验钞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不是红外线,C错误;

D.遥控器——靠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不是紫外线,D错误.

考点:超声波红外线紫外线

28、B

【详解】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

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29、B

【详解】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正确;

C.光线无论是会聚、平行、发散的,凹透镜对这些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目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而照相机利用

的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30、A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即相同体积的“碳海绵”

和其它物质相比,质量最小,据此分析.

【详解】“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由P=生可知,说明“碳海绵”这种材料的密度较小.

v

【点睛】

本题以'‘碳海绵”为内容,考查了密度的特性及应用,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说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霜应该在玻璃的室内一侧,从外面是擦不掉的

【详解】本题是一道以侦探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为背景的质疑类型试题。主要考查了霜的形成原因。霜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凝华而成固体小冰晶附着在其表面,室外空气温度与玻璃相同,室内空气温度高于玻璃温

度,霜应该在玻璃的室内一侧,所以John在说谎。

32、大于35增大

【详解】⑴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两者界面处会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由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可知此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

[2]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由图分析可知此时入射角为35。,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是35。。

⑶由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33>反射22502.25

【详解】[1]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传播时间,利用S=求海底深度,利用了声

波的反射。

⑵⑶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x3s=1.5s

2

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

v=5400km/h=150()m/s

由-=士可得海水的深度

t

s=可=1500m/sx1.5s=2250m=2.25km

相当于2.25kmo

34、463凝华

【详解】根据“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句知道,s=80000里=40000km,t=24h,所以,地球自转的

平均速度约是:

s40000km

v=—=------------=1667km/h=463m/s

t24h

(2)[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雪花,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是凝华。

35、振动振幅

【详解】⑴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所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敲鼓的力度越大,泡沫颗粒跳得越高,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也越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

有关。

36、甲凹透

【解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

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

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37、刻度尺停表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口][2]测量速度的原理是v=上,即分别测量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计算速度;所以实验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

t

刻度尺和停表;

网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图像为一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38、虚相同镜面

【详解】口]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大厦的外部安装的平板玻璃幕墙看到自己的虚像。

⑵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故远处的树木所成的像大小与实物相比是相同的。

网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39、信息350能

【详解】口]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⑵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

〜3500次

f=-----------=350Hz

10s

[3]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40、能量音调与频率

【详解】⑴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随声摆动,烛焰摆动,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⑵改变刻度尺伸岀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但由于钢尺伸出桌

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反射光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改变蜡烛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