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高考模拟语文试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努力建构当代“《论语》学”

颜炳罡

千百年来,虽然《论语》研究论著浩如烟海,但由于文献流传过程中的脱、

衍、倒、误及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历史条件的客观局限等诸多因素影响,依然有

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论语研探》秉承中国传统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利用传

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的手段提出诸多视角新颖、思路独特的看法,或缜密思考,

或择善而从,或直抒己见。以《论语》之名定于何时为例,该书不但罗列了“弟

子所题说”“曾子弟子为之说”“秦汉之间说”“汉代说”“景帝末或武帝初说”

“孔安国说”等前修时贤的不同观点,而且在承认诸说并存的同时,还通过对《史

记》《汉书》《礼记》《韩诗外传》《孟子题辞》等传世文献所提供的学术信息

的提炼与解读,结合郭店、上博等出土竹简文献,得出《论语》书名定于孔子再

传弟子之说或为可信的判断。又如就《论语》的“论”字究竟何意的问题,前人

有“伦理”“追论”“从音依字”“言理”“讨论”“选择”“条理”等多种解

释,作者在对以上各论详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汉代历史文献、郭店楚简等出土

文献,从训诂学、文字学的“论”字本义入手,认可《论语》之“论”当为“编

纂”之义的观点。凡此种种,考证有据、论述精当之处不胜枚举。

宋儒朱熹在《论语训蒙大义》中曾言:“古之学者,其始即以此为学,其卒

非离此以为道。穷理尽性,修身齐家,推己及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无所不

备,以终吾身而已。”

在朱熹看来,《论语》可以奉为学者终身受教之经典,其中性命义理无所不

备,对实践内圣外王的儒学精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有鉴于此,作者对《论语》

学的研究并未局限于经学领域,而是从学术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论语》

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凸显的社会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通过经学思想与

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概括了《论语》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进而探索

其政治伦理内涵与文化底蕴。宋代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

法,《论语研探》一书对以上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彰显了《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

政治、法律、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所施加的重要影响,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

统经典及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论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政以德”

和''修文德以来之”等论述,作者指出,《论语》是中国古代“大一统”、德治

主义的思想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论语研探》对《论语》在官学、私学考试中的地位,以及

《论语》在臧否人物和劝导世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都给予了积极评价。从宏观的

历史视角来看,此举乃是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来剖析《论语》对中国古代社会

生活影响的深刻性。这种纵向的剖析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相对于“《论语》

学”而言的活的学术,因此,《论语研探》扩展了《论语》研究的广度,使得当

代《论语》学呈现出一种更为立体的丰富性。

该书最大贡献在于诠释了“《论语》学”这一概念,且在“《论语学》”学

科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这个工作在《论语》学发展史上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毋庸讳言,本书既有待改进之处,也有些可待讨论的观点。如对《论语》

中的孔子形象等问题的讨论尚欠厚重,对两千多年《论语》诠释史的论述、研究

还显粗略,对“《论语》成书于子思之手”等观点还有待于更深入地论证,等等。

(选自2016年5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直接材料,蕴含着孔子与儒家诸多为

人处事的道理,千百年来,历代注疏与研究著作颇多。

B.《论语》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传世名著,说熟悉是因为其中的一

些语句已达到吟诵的地步;说陌生是因为除了众人所熟知的外,还有一些未知之

处。

C.对《论语》在官学、私学考试中的地位,以及《论语》在臧否人物和劝

导世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等,《论语研探》都给予了积极评价。

D.在罗列了“弟子所题说”等观点后,《论语研探》通过对《史记》《汉

书》等文献的研究,得出《论语》书名定于孔子再传弟子之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研探》是“《论语》学”研究涌现出来的新的成果,作者在承认

诸说并存的同时,论及范围涵盖多个研究领域。

B.在前人《论语》成果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又结合出土的文献资料,从训

诂学、文字学、索引学的“论”字本义入手,认为“论”为“编纂”的意思。

C.《论语研探》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来剖析《论语》对中国古代社会生

活影响的深刻性,使得当代《论语》学呈现出一种更为主体的丰富性。

D.历史上对《论语》的研究论著较多,也还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论语研

探》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经典及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论语》可以奉为学者终身受教之经典,并据此拓展,对《论

语》学的研究并不仅局限于经学领域。

B.作者对《论语》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凸显的社会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

的梳理,进而探索其政治伦理内涵与文化底蕴。

C.很多人研究《论语》,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其进行注释,可以说整个《论

语》的诠释史,也是其不断扩大影响,为世人所认知的历史。

D.《论语研探》对《论语》诠释史的论述与研究还有些粗略,对某些观点

还有待于更深入地论证,但并不能否认该书是一部“《论语》学”力作。

【答案】1.D2.B3.A

【解析】本题属于现代文论述类*阅读,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

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

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

查。

1.D项错误,原文中“《论语》书名定于孔子再传弟子之说或为可信的判

断”,言下之意是“或者是可信的”,并没有确定“书名定于孔子再传弟子”。

2.B项错误,*中没有提到“索引学”,仅仅提到“训诂学、文字学”。

3.A项错误,持“《论语》可以奉为学者终身受教之经典”观点的是朱熹。

点睛:解答本题时,除了需要认真读题,分析所给阅读材料外,还要注意阅

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

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

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

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

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

件的作用。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

句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拯救英雄的妻子

陈凤群

梁敏出车祸了!

电台这则早间新闻把人们的心揪紧了。梁敏,何许人也?梁敏是英雄伍强的

妻子啊。说起伍强,人们的敬意油然而生。15年前,一名丧心病狂的劫匪用炸

弹掌控了这座城市最高建筑摩天大厦,其时一场涉及10个国家的金融贸易洽谈

会正在大厦内进行,本市的政界要员、国际金融专家巨贾济济一堂。千钧一发时,

武警战士伍强制服了劫匪,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自己因心脏被洞穿而不治。

这年梁敏28岁。作为英雄的遗孀,梁敏被授予军烈属称号。各家媒体竞相

报道,社会各界人士争相慰问。梁敏被引领着巡回演讲,成了街知巷闻的新闻人

物,受到全城人们的景仰。

一位晨练的老人在众生大桥下发现了梁敏。老人如常穿过桥底时,发现路边

草丛里一动不动躺着个人,旁边泅了一大滩血,上前一看竟是全城人们熟稔的梁

敏。老人立即打了急救电话。

电台报道说,梁敏大出血生命危殆急需输血,但梁敏的血型是极为稀有的

RH阴性血,而医院血库没有这种血。大家奔走相告,全城总动员。10分钟后,

一位女孩一迭声高叫着“我是RH阴性血”匆匆来到医院。女孩是市一中初三级

学生,听到消息后立刻中止了期末考试,马不停蹄奔来了。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看着沉睡中的梁敏,女孩轻轻地说:“梁敏阿姨,要不

是伍强叔叔,我和妈妈15年前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妈妈说永远忘不了当时在大

厦电梯里生下我的情景……”

半个月后,梁敏康复出院了。人们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把注意力转移

到了梁敏车祸的情况。当得知还没有找到肇事逃逸司机时,大家不满了。

公安厅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安厅新闻发言人详细讲了办案经过后,说

梁敏车祸很蹊跷,现场电子监控没有任何影像。由于事故蹊跷,现场又没有任何

遗留,致使梁敏车祸一案成了悬案。梁敏没事就行了,梁敏是英雄伍强的妻子啊,

梁敏要好好活着!看了新闻直播后,人们释然了,笑着说。

车祸从生活淡去,人们又习惯看到梁敏以真善美的形象出现在电视访谈里。

每当此时,人们总会高兴地说,梁敏不愧为英雄伍强的妻子啊,不愧为军烈属,

是和平使者,是环保使者,是……

梁敏第二次被送进医院是在一次“建设和谐家园”的电视访谈中,人们在电

视机前看到梁敏突然倒下昏厥过去。医生紧急召集专家会诊抢救,让专家和医生

们不明白的是车祸时梁敏心脏机能一切正常,事隔半年怎么就罹患了这么严重的

冠心病呢?

手术后,梁敏心脏机能恢复了正常。人们悬着的心落了坎,动情地说梁敏要

好好活,梁敏可是英雄伍强的妻子啊。

梁敏第二次昏厥是在四个月后的一次公益演讲会上。台下数万人眼睁睁地看

着梁敏说着说着,倏忽就倒地了。救护车呼啸而至,却拽不回梁敏瞬逝的生命。

梁敏死于猝死。

人们在梁敏随身的坤包里找到了遗书。遗书周边已磨花起毛,显然放置了很

久。

那次车祸不是车祸,是梁敏从桥上跳下来的,梁敏长期过量服用红霉素造成

冠心病并最终心跳过速而猝死。医生抖动着遗书黯然地说。

作为英雄的遗孀,这15年来我背负了太多光环和太多荣誉,我必须高大全

式地活着。畏于我头上的光环和荣誉,这15年来没有一个男人敢来爱我。我孑

然一身,没有家庭,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天伦之乐。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女

人,我是个平平凡凡的女人,我只想做一个真女人啊!

遗书传阅着,梁敏最后这些话在每个人心中打着旋,杵得如石磴般沉甸。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事件一次又一次危及梁敏生命,又处处留下悬疑,

直到最后发现遗书,疑团才彻底解开。

B.小说以“梁敏出车祸了!”开头,营造了十分紧张的气氛,引发了人们对

梁敏的好奇,为下文介绍梁敏的身份做好了铺垫。

C.梁敏的丈夫伍强是武警战士,15年前牺牲,救了好多人。梁敏作为英雄

的遗孀而出名,在光环的笼罩下逐渐迷失。

D.当梁敏脱离危险后,人们开始责问公安部门办案不力,由于事故现场没

有电子监控设备,又没有任何遗留,最后案件只好不了了之。

E.小说最后一段文字虽然短小,但发人深省,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含蓄地

写出了市民内心的沉重及对梁敏的愧疚。

5.文中画线句子一再强调“梁敏是英雄伍强的妻子”,作者如此安排,有

什么目的?

6.梁敏虽是死于自杀,但也可以说是死于间接的他杀。你是否同意“间接

的他杀”?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AB5.①明确梁敏的身份,解释人们关心梁敏生死的原因;②强

调了人们对英雄伍强的敬重,含蓄地表明人们只关注了梁敏是伍强的妻子,却忽

略了梁敏本人。

6.(观点一)同意间接他杀说。①梁敏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她需要的

是一个女人的基本要求:爱情、孩子、家庭。可这些基本的要求都被“英雄的遗

孀”这一身份所剥夺。②人们需要的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寄托,而这种象征与

寄托所带来的光环和荣誉却压垮了梁敏,促使梁敏最后选择了自杀。

(观点二)不同意间接他杀说。①梁敏是英雄的遗孀,但这与她渴望爱情、家

庭并不矛盾。人们给了她光环与荣誉,但没有反对她去追求幸福。②幸福要靠自

己去努力争取,梁敏的悲剧在于她囿于光环与荣誉而丧失了自我,她缺乏勇气去

面对生活,最后选择自杀,这是她自身的懦弱导致的悲剧。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小说阅读,解答时应当关注小说三要素,了解命题者

的选题意图,然后在解答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即可应对自如。

4.C项“在光环的笼罩下逐渐迷失”错误;D项电子监控设备没有影像不是

没有电子监控设备;“悬案”不是“不了了之”;E项“对梁敏的愧疚”错误。

5.解答该题,应该明确,作者反复提到“梁敏是英雄伍强的妻子”,一方

面是交代梁敏的身份;另一方面联系*内容及主旨考虑,表明人们只关注了梁敏是

伍强的妻子,却忽略了梁敏本人。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6.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同

意还是不同意题干中的说法。然后根据*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主旨的表达等方面

考虑,阐明理由,意思对即可。

点睛:解题时要把所有问题回归到文本自身去思考。文后的问题都是针对文

本中的信息而设,所以在解答文后的问题时,尽管不能直接摘抄原文词句现成答

案,但依然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作答,脱离了文本内容去找答案等于缘木求鱼。

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决不能粗略浏览一遍阅读材料就凭空臆想,必须从文中

筛选出与该人物有关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概括整理得出正确的

答案。其他诸如情节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以及对作品主题、人物形

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的探究也必须坚持以文为本的思想。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

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

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

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

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

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

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

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

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

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

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

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

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

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

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

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

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

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

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

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

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

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

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

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

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

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

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

“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

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

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

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吉吉说,“萨德”系统不能保

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

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吉吉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

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

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

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

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

“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

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段材料****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

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

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

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

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

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词严,更为恰当。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

响。

【答案】7.C8.AD

9.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

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

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

渴望。

【解析】

7.试题分析:A项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只是探讨“萨德”问题,并没有

归纳原因。况且*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C

项材料三并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D项材料并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

有。

8.试题分析:A项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B项材料三的感情倾向

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E项“更为恰当”有误,不同的*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

读者的要求。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的主旨、*的结构、

*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

“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

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文锦,安丘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正德初,为刘瑾所陷,逮

系诏狱,斥为民。瑾诛,起故官。再迁郎中。迁安庆知府,度宁王宸濠必反,与

都指挥杨锐为御备计。宸濠果反,浮江下。文锦等虑其攻南都,令军士登城诟之。

宸濠乃留攻,卒不能克。玺书褒美,擢太仆少卿。

嘉靖元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大同北四望平衍,寇至无可御。文锦

曰:“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以葛谷、白阳诸堡为外蔽也。今城外即战场,何

以示重?”议于城北九十里外,增设五堡。参将贾鉴督役严,卒已怨。及堡成,

欲徙镇卒二千五百家戍之。众惮行,请募新丁,僚吏咸以为言。文锦怒曰:“如

此,则令不行矣。镇亲兵先往,孰敢后!”亲兵素游惰有室。闻当发,大恐。请

孑身往,得分番。又不听,严趣之。鉴承风,杖其队长。诸边卒自甘州五卫杀巡

抚许铭,朝廷处之轻,颇无忌。至是,卒郭鉴、柳忠等乘众愤,遂倡乱。杀贾鉴,

裂其尸,走出塞,屯焦山墩。文锦恐与外寇连,令副将时陈等招之入城,即索治

首乱者。郭鉴等大惧,复聚为乱,焚大同府门,入行都司纵狱囚,又焚都御史府

门。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

镇守总兵公署。出故总兵朱振于狱,胁为帅。时嘉靖三年八月也。

事闻,帝命侍郎李昆赦乱卒。昆为文锦请恤典,不报,久之,文锦父政讼其

子守安庆功,礼部为之请,终不许。文锦妻李氏复上疏哀请。帝怒,命执赍疏者

治之。副都御史陈洪谟言:“文锦债事,朝廷戮之可也。假手士卒,传之四方,

损国威不小。”复降旨诘责。自是,廷臣不敢言。万历中,始赠右都御史。天启

初,追谥忠愍。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

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B.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

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C.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

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D.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

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

为护卫、陪从。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各部要职。

B.玺书,是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古代文书,书于竹简木牍,缚以绳,

在绳结上用泥封固,衿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的年号,我国封建王朝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

的称号。谥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锦料事精准,并提前防备。他料定宁王一定反叛,当攻打南京时,

他策动士兵责备宁王的不义之举。

B.张文锦加强战备,有军事头脑。他针对大同以北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

修筑五个城堡对敌寇进行防御。

C.张文锦治兵不当,激起众怒。命镇卒戍守城北五堡,参将贾鉴催督甚急,

引起了军队的反抗,导致军事变乱。

D.张文锦死于兵变,死得可惜。张文锦死后,上至礼部、朝廷命官,下到

家人多次请求朝廷给予抚恤,未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德初,为刘瑾所陷,逮系诏狱,斥为民。瑾诛,起故官。

(2)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以葛谷、白阳诸堡为外蔽也。今城外即战场,

何以示重?

【答案】10.C11.C12.D

13.(1)正德初年,张文锦被刘瑾诬陷,逮捕关押在监狱中,罢官为民。刘

瑾被诛后,被朝廷起用官复原职。(给分点:逮系、斥、故)

(2)敌人侵犯宣化府却又不能攻入城内的原因,是因为葛谷、白阳等各堡垒

作为屏障。现在城外就是战场,拿什么给予防御呢?(给分点:……者……也、何

以、示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属于课本内容中的人物传记阅读,难度不大,

其中几个试题考查到了文言断句、文化常识以及对文段的理解与翻译,只要平时

学习中注意积累并理解运用即可。

10.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

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标志词,如“乱

卒”“王”“之”等即可作出判断。

11.C项“我国封建王朝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表述错误,我国封建王朝常

用年号来纪年,明清时期多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12.D项“未果”表述不当,文段末尾“万历中,始赠右都御史。天启初,

追谥忠愍。”这就是对张文锦的抚恤。

13.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

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逮系”、“斥”、“故”、句子大意;

第二句得分点:“……者……也”、“何以”、“示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