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
校高二9月调研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是“物”,即有生命力的自然物。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
《庄子》日:“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存在于气聚。
“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前者
指神,后者指形。荀子完全吸收了传统的生命观,他举例说,古代有个叫做涓
蜀梁的人,不仅胆小,而且愚昧无知,“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
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失气即断气,断气
便没有了生命力。气是人生的生命力。有气便是生物,无气便不是生物。荀子
日:"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如果能够治气便可
以养生,从而能够长寿。生命在于气。这种气不仅仅是生命力,而且蕴含着形
体气质。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金木水火土等属于
构成生命的材质,但是其本身并非生命物。草木有气,故而有生命。
万物生生不息。万物不仅因天地之和而出生,而且也会顺自然之和而成长。
其中,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
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
之性。”性即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最原始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
状态。荀子称之为“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朴,《说文
解字》曰:“木皮也。”木皮即材质。性即原始之材,是物的原始的、自然的
禀赋。
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人类作为生物的自然禀赋,并无本质属性之义。人性即
是物性,人欲即是物欲,或者说,荀子以物性言人性、以物欲言人欲:"先王
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
不屈于欲。”这段经典文献,多数学者按照现代观念予以解读,如李晨阳教授
认为“说先王制作礼的目的是让人的欲望不受现有物资的限制,同时欲望的满
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物欲两者互相扶持,双双增长。”其实不然,他讨论的
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他探讨的是
物之欲,而非欲之物。“欲必不穷于物”的意思是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
不能让物困穷。“物必不屈于欲”的意思是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欲是物之
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物欲或人欲要适可而止。
物或人天生有欲。这些欲求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用
现代人的话说,人要做自己的欲求的主宰,而不能颠倒。
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不仅荀子以物性解释人性,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孟
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
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篥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作为自然物,属
于一种“生物”。这种“生物”的最初形态便是性。牛山之性,在孟子看来,
未尝不美。它之所以变成荒芜的样子,原因在于后天的砍伐。生物有自己的本
性。这些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庄子》也有曰:“啮缺问乎王倪日: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
’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
庸诅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席正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数人将此文本
中的“物”理解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王博先生把物理解为事物,从而无法解释
“物之所同是”的内涵。物乃是能够认知之生物,属于行为主体,而非行为对
象。
荀子日:“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性能知。这种知的
能力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荀子曰:“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
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血气之类的生物都有知的能力,这是其自然禀赋,
是性。当荀子从性的角度来思考人时,他仅仅将人视为一种生物。荀子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也。”从性知
能力来看,荀子对人与禽兽不加区别,认为人和禽兽天生具备一样禀赋或能力,
这种禀赋便是性。因此,从初生之性的角度来看,人与禽兽等物没有本质区另L
人之性即物之性。这便是荀子性概念的核心内涵:性仅仅指称物性,即生物的
自然禀赋,它不分人禽。
这种物性,既可以称之为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也可以视为物的规定性,但
绝不是人的规定性。因此,对于人来说,此性是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是生物
的初生形态。
(摘编自沈顺福乔建宇《人性即物性:荀子性论新说》,《中国哲学》2023年
第3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这可谓是对荀子“自然的禀赋”的形象
化解说。
B.李晨阳认为先王制定礼是因为厌恶祸乱,目的是调养人的欲望,满足人的
要求。
C.孟子认为牛山有自己的本性,这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此观点与荀
子相同。
D.有血气的生物都有“知”的自然禀赋,荀子认为生物的无规定性的自然禀
赋不分人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在于气,调理血气可达到养生的目的;要想名声与古圣贤齐名,还得
修养品性。
B.世间万物因天地之和而生,顺乎自然而长,其生生不息的本原是性,性是
生之初。
C.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有共同的标准吗”,这里的“万物”并非生命
之物。
D.荀子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知,动物有知无义,而人兼有气形知义,世上最可
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玉篇》曰:“凡生天地之间皆谓物也。”
B.《性恶》曰:“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C.荀子曰:“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D.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4.结合文本,试以庄子的“气聚说”来简析涓蜀梁身亡的原因。
5.根据文本,简要分析荀子“物与欲”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别山
侯发山
1938年9月。正值秋天,山上的植被高低错落,远看一片绿色,像是给大别
山披了一件绿颜色的毯子。近看,那绿色却深浅不一,墨绿、淡绿、嫩绿等,
还有一些红叶、野花点缀其间,相映成趣。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
那动作像是跟大地亲吻似的,怎么也亲不够;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
忽然,“噎”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日本鬼子进
山了。准确地说是一个小队的鬼子,队长唤作野木次郎。“无恶不作”在小鬼
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烧老百姓的房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
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狗跳,浓
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后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
被集中起来。小鬼子们站成一排,端起枪,嬉笑着,准备把老百姓当作靶子来
射。老年人掩面啼哭,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
被吓傻了。
村里的族长江老爹,颤巍巍地走出来,给乡亲们求情。经翻译沟通,野木次
郎才知道江老爹想用自己一个人的性命换取全村人的性命。野木次郎狂笑不已,
举起东洋砍刀,想一刀劈了江老爹,又觉得这样太便宜他了,便指挥鬼子挖个
土坑,要活埋了江老爹。
土坑很快挖好了,两个鬼子把江老爹推操到土坑里。接下来,一锹土接一锹
土洒落到江老爹身上。江老爹冷冷瞪着野木次郎,满眼的不屑和鄙视。①男女
老少都跪向江老爹,呜嘴呜啃痛哭起来。
正在这紧要时刻,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
集的枪声响起,那些荷枪实弹的鬼子们全部被打翻在她——八路军来了。带队
的是黄连长,击毙野木次郎的那一枪就是他打的。②他们之前活捉了一个日本
军官,才知道野木次郎进了大别山。幸亏他们赶到得及时,救下了江老爹,救
下了全村的百姓。
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之后又
在山上挖了数个山洞。黄连长告诉江老爹,这些山洞,平时可以储粮,战时可
以藏身。
后来,江老爹的儿子为了打日本人,当兵去了。
1947年11月,深秋时节。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偶尔见到一两头黄
牛在埋头啃草;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③山上绿色的植被像是被红颜
色染了,深深浅浅,有的趋近于黄色……天地间弥漫着冬天的气息。
半个月前,黄团长的部下撤出了大别山,他不得不留了下来。说实话,黄团
长不想留下,他想跟着部队去战斗,但他怕连累了当地的老百姓。现在是非常
时期,土匪时不时进山抢夺粮食,骚扰百姓,他倒是不怕死,但他担心老百姓
因收留自己而遭殃。再说,他的腿被子弹打中,已经感染化脓了,想走也走不
了。
得知黄团长要留下养伤,老少爷们争抢着收留他。
"俺家,俺娘会擀面条。”“住俺家,地方宽敞,住俺家。”"谁也别争了,
住我家!”江老爹一句话,大家伙都不吭声了。
不是说江老爹是族长,也不是说江老爹的儿子当兵去了,家里有地方,是因
为江老爹是个土先儿,对跌打损伤有一套治疗的办法。
就这样,黄团长住在了江老爹家。说是住在江老爹家,乡亲们没少来看望他,
今天李家送来一张油馍,明天张家拿来两个鸡蛋……江老爹也不劝阻大家,在他
看来,都是应该的,怎么感谢都不为过。
④江老爹隔三差五上山挖药材,回来炮制后,让黄团长内服或外敷。
在江老爹和乡亲们的精心伺候下,不到二十天,黄团长几乎能下地走了。他
坚持要住进山洞里,江老爹也就没再勉强他。在那个年月,住在村里确实危险。
有一天,村里响起了枪声。黄团长放心不下村里的百姓,就从洞里走了出来,
想看个究竟,不想被一群土匪抓个正着。
土匪们盘问黄团长,黄团长答非所问,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决定挖坑活埋了
黄团长。
江老爹和几个乡亲赶到的时候,黄团长已经被埋到腰部那里了。见此情形,
江老爹吓坏了,点头作揖,给黄团长求情:“他是良民,不是解放军。”
其中一个土匪认出了江老爹,因为他之前去过土匪窝,给土匪们治过病。江
老爹觉得有戏,忙说:“他是我的外甥,来这里跟我学医。”
“腿怎么受伤了?”
“上山采药摔伤了。”
“真的是你外甥?”
“真的。真的。”
几个土匪交头接耳,似乎还在犹豫。
江老爹说:“若我说的是瞎话,你们可以活埋我。”就这样,土匪们把黄团
长放了。
过了好多年,黄师长已经退休,第三次来到大别山时,得知两个噩耗:江老
爹的儿子在一次与日本军队的交战中,牺牲了;江老爹已经去世——他因为曾
经给土匪治过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受迫害致死。
让黄师长欣慰的是,没过多久,江老爹的儿子被授予了“革命烈士”的称号,
江老爹也给平反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木次郎心狠手辣,又富有心计,他狂笑着举起东洋砍刀威胁江老爹,江
老爹便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B.江老爹用治疗跌打损伤的方法治好了黄团长的腿伤,但也因曾经为土匪治
过病而被迫害致死。
C.江老爹的两次“求情”(替乡亲求情、替黄团长求情),表现出江老爹为救
他人而忘我的崇高精神。
D.江老爹之前去过土匪窝,给土匪们治过病,土匪因此放松了警惕,江老爹
也因此觉得黄团长有救了。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痛哭”既有村民对族长的“痛别”之情,更有对日本鬼子的
愤恨之意。
B.句子②交代了黄连长在紧急关头“赶到得及时”的原因,使得文章更加完
整合理。
C.句子③中的“红颜色”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大别
山的解放。
D.句子④不仅说明江老爹医术不错,对黄团长照顾有加,还表现出军民的鱼
水之情。
8.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兴趣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枪
声.八路军.人道;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互救。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并围绕关
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
为能胜其生也。匠人断而少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
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
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
人雕琢玉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材料二: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
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
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
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
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
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
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
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
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
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
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
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
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
千里;十尊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蕖,不能自任;
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士苟欲深明A博察B以垂荣C名D而不好问讯之E道F则是G伐智本H而塞
智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文中指职责,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任”含义
不同。
B.“匠人新而小之”与“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两句中“小”的用法
相同。
C.女,文中通“汝”,指你,与“唯闻女叹息”(《木兰诗》)中的“女”含
义不同。
D.干将,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造,其妻莫邪造的剑称为
“莫邪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认为人在幼小的时候很愚昧,会有荒诞的行为,所以要拜师学习以正
根本。
B.孟子用“人皆知以食愈饥”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性,使得论证生动形象,易
于理解。
C.刘向认为如果人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会使得他名声败坏、偷懒懈怠而又无
所事事。
D.刘向认为虚心请教的读书人,每天磨砺精神,增长见识,能使得他立身处
世安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
(2)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
14.孟子是怎样阐述君主的治国之道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吟
谢道犒•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2。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③。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4。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注】①间:分隔。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②寂
寞:清静,无声。玄:奥妙,玄妙。③云构:高山上的岩洞。发:出自。④器
象:物象。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查《晋书》本传,道福夫王凝之及诸子均
丧于乱臣孙思之手,此后失亲流离。⑤逝:通“誓”。宅斯宇:以斯字为宅,
指隐居泰山。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注重动词的使用,如诗歌第二句中的“冲”字就极富神韵,既传神又
有动感。
B.诗人描写山中景观,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仰望高山之际也触发了身
世之感。
C.诗歌二至四句描写泰山神秘岩洞,诗人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对其
浮想联翩。
D.诗歌前六句描写了泰山的迷人之景,为后四句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作了铺
垫。
16.有人说“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镉
的这首《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运用夸张
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_______O
(3)传统诗词中的“猿啼”经常用来烘托环境的清幽,或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
如","。
六、语言文字运用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像固定电话,当年也是流行事物,很多人会
为家里装上一部电话而自豪;到了“大哥大”时代,固话的重要性就下降了;
再到现在,手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商家无论发布何种新品,人们都不会再
把它当作新奇的工具了。技术在变,A,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眼光看待
技术,B0
那么,回到电子书这个问题上,①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直播这些东西
在广义上都是技术,②而从狭义来说就是媒介,③媒介其实也是技术的一种。
④我们同样要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书籍”这个媒介。⑤书籍是一种流行
很久的媒介,⑥我们对以往书籍的认知包括印刷、墨香、翻页的沙沙声、固定
的装帧等,⑦而随着技术与渠道的不断变化而变化。⑧现在我们对书的认知已
不止于其形式上的变化,⑨从纸张到电子屏,时代给书籍赋予了新的特色。⑩
我们进入“读屏时代”,即便印刷书和电子书共享相同的内容,它们却会反映
出截然相反的媒介格式。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是最能让我内心平静的诗人。读他的诗,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我的心,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生出平静。"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
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其实我也不需要那么多,
“蔼蔼堂前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组织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中外美术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轨道交通自动化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南省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晋中学院《特种铸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商业插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商务沟通与谈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安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学院《生物药物检测技术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地理-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年2月高三年级联考试题和答案
- 济南2024年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招聘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海洋气候预测模型创新研究-深度研究
- 《客户服务基础》教案及课件项
- 2025《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解读课件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丹参原药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理(A版)-安徽省合肥一中(省十联考)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和答案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3.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说课稿
-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设计
- 数学史简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