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央视《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

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大动脉”指()

A.都江堰B.赵州桥C.大运河D.长城

2.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才,听取他们的建议;武则天读了骆宾王声讨她的檄文后,惋惜

错过了这么好的人才。这反映出唐朝前期兴盛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繁荣B.社会稳定C.知人善任D.重视人才

3.唐朝帝王出猎时,嫔妃宫女经常结伴而行,女子骑射游猎的很多。当时女子骑射游猎活动已成为一项充

满竞赛性的娱乐体育活动。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

A.开放、充满活力B.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较为封建保守D.主张学习西方国家

4.如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的有()

3《皇都积胜图》④《颜氏家庙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唐朝长安城的西市中因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居民区)里,

坊中不仅有佛教、道教建筑,还有多个欧洲、中亚的宗教建筑。这体现了唐朝()

A.商业贸易的繁荣B.宗教色彩浓厚C.民族文化的交融D.中外交流繁荣

6.760年,杜甫拖儿带女从长安、洛阳逃难到达四川成都,到达成都这一年,他在《恨别》诗中写道:洛城

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由此判断杜甫一家逃难的主要原因是()

A.罢官免职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唐朝灭亡

7.“王安石变法意在通过经济手段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普通百姓。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

得到保障国家才能强盛."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措施有()

①保甲法

②募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如图为苏峪口瓷窑遗址发掘出的西夏时期官制瓷器。其工艺采撷两宋南、北各窑

之菁华,但文化面貌与审美迥异于当时南北各窑。这反映了()

A.西夏审美观念高于中原地区B.西夏官窑领先其他民族政权

C.两宋时期制窑技术发展迅速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多元一体

9.据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某朝“万里车书新一统”,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

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材料描述的王朝是

()

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

10.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属于元朝时期统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北庭都元帅府C.宣政院D.枢密院

11.宋代的大城市中多建有瓦舍,内设茶楼、酒肆、商铺和供各类演出的勾栏,栏内终年有文艺、竞技表演。

据此可知宋代()

A.民间艺术精湛B.市民生活丰富C.节日习俗多D.商业贸易发达

12.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常在大城市和地方都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子

等场所进行演出。元朝时期,杂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有()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马致远④关汉卿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泥活字板南宋持罗盘陶俑宋代火器示意图元朝火铳

A.发达的宋元科技B.手工业技艺的变迁C.先进的宋元武器D.航海技术的

发展

14.元朝时期,来贸易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很多是首次与我国进行商贸往来。当时海上贸易的国家相比

之前代更多、更遥远。这是由于当时()

A.中央政权偏安一隅B.陆上丝绸之路阻隔C.海疆遭殖民者侵蚀D.海上交通范

围拓展

15.明朝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①引进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

②苏州成为明朝丝织业的中心

③出现了筒车、秧马等新式农业生产工具

④出现了晋商等有名的商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他的远航大大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堪称世界航海

史上的壮举。这一壮举的起点是()

A.泉州B.刘家港C.江都D.临安

17.“炮声惊闽浙,五百年海浪未平,狼宪频频丧倭胆”。这句词赞颂的是明朝时期解除东南沿海倭患的民

族英雄()

A.郑成功B.岳飞C.戚继光D.文天祥

18.明代某著作总结记载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等先进经验、技术革

新等内容,该著作是()

A.《梦溪笔谈》B.《大明历》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9.1368年,朱元璋消灭群雄,建立了辉煌的大明王朝。然而276年后,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结束了它的旅

程。明朝最终亡于()

A.黄巢起义B.台州之战C.陈桥兵变D.李自成起义

20.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其中规定:“每年春秋两季,驻藏大臣奏明皇上轮

流巡查前后藏,顺便督察操演。各地。如有虐待兵丁、扰害百姓等情,即可向驻藏大臣呈控,定予查处”,

这一规定()

A.第一次使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B.有效保证了宣政院对西臧的管辖

C.标志着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事务D.有利于巩固西藏边防和社会稳定

21.浙江富商庄氏雇人编纂《明史辑略》,清政府认为其中叙述明末抗清的事迹是意图反清。康熙二年,将

庄氏家族、纂修者和为此书校对、印刷等70余人全部斩杀,还有数百人充军边疆。这反映出清朝()

A.大兴文字狱B.极力排斥印刷行业

C.法律法规严酷D.重视明朝历史的编撰

22.“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而不肯悔改的人恐怕数也数不清。”由此可见,清朝中期

()

A.皇帝骄奢,挥霍无度B.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C.吏治败坏,贪污成风D.兼并加剧,农民破产

23.马克思曾评价清朝某一对外政策:“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

美的幻想自欺。”该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文化开放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轻徭薄赋政策

24.这部作品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通过几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

现实,“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作品是()

A.《史记》B,《窦娥冤》C.《三国演义》D.《红楼梦》

25.明清时期,艺术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繁荣时期,大量艺术形式涌现出来。下列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兴盛的

有()

①诗歌

②京剧

③昆曲

④词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

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这项选官制度不仅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而且它

影响着现在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

一一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唐、宋录取人数比较表

朝代录取进士总数朝代总年数宰相总数/进士出身的宰相

唐朝6646289368/126

北204

材料三:明清两代科举,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体为答题形式。随着西方科技的不断输入,科

举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人认为“民之愚,国之弱,皆由于此”,呼吁废八股,改科

举•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创立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现象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并简述这些变化对选官造成的负面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既认为读书能为政治带来实用功能,也深信文官不具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与能力,乃倾向将

权力托付给文臣。太祖曾明白地宣称,将以文职官员取代武臣作为地方长官。

——摘编自方震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

材料二:明初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

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

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一一摘编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一一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材料三:军机处设立后,它成为皇帝可以任意使用、充分掌权的政治工具。军机大臣辅助君主,履行以前

宰相的责任,却没有宰相独立发号施令的权力,实现了军机处与皇权君臣相知、上下有序,具备了稳定中

枢政局的作用。

一摘编自白彬菊《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

军机处外景

(1)材料一反映出宋朝实行了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内容.指出明初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

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军机处是清朝哪位皇帝创立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作用。

28.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农业发展】

材料一:唐太宗上台后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实行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释放僧尼

宫女,繁衍人口等措施。使百姓能戮力生产,耕作有时,故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周方高《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曲检犁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推动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商业繁荣】

材料二: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

定期集市更加普遍。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至南宋前期市舶年收入已增至200万贯。

一一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人口变化】

材料三:1620-1780年人口与人均耕地统计图

(3)材料三中清朝前期人口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趋势引发了哪些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在四川成都地区修筑的水利工程,排除A。

B.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己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排除B„

C.根据材料“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及所学可知,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沟

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C正确。

D.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

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

史解释素养。

2.【答案】D

【解析】A.题干材料未涉及唐朝经济繁荣的相关内容,排除A。

B.题干材料未涉及社会稳定的相关信息,排除Bo

C.题干材料并没有说明武则天对骆宾王的任用情况,无法直接说明武则天的知人善任,排除C。

D.根据材料“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才”“武则天读了骆宾王声讨她的檄文后,惋惜错过

了这么好的人才”可知,唐太宗和武则天都重视人才,这是唐朝前期兴盛的重要原因,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唐朝前期兴盛的重要原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唐朝前期兴盛的重要原

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A

【解析】唐朝时期由于受长期受胡人影响,胡化之风盛行,妇女所受约束较少,地位也就相应的较高。当

时女子骑射游猎活动已成为一项充满竞赛性的娱乐体育活动。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充满

活力,A是正确的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贯通、主张学习西方国家,排除BD;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开

放、充满活力,排除C。

故选:Ao

本题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盛唐的社会气象,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阎立本是唐朝的著名画家,《步辇图》是阎立本的代表作,①符合题意;李白是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诗集》是他的诗歌作品,②符合题意;《皇都积胜图》是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前

期佚名创作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③不符合题意;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颜氏家庙碑》是

颜真卿的代表作,④符合题意。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

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长安城的西市中因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坊中不仅有佛教、道教建筑,

还有多个欧洲、中亚的宗教建筑。”可知,材料描述了唐朝长安城对外贸易的繁荣,先进的文化对外国的

吸引力,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D项正确;AB两项的概括不全面,排除A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

往,未体现民族交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等知识。

6.【答案】B

【解析】“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的意思是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

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结合所学可知,杜甫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安史之乱,

因此逃难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

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

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

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故B符合题意;罢官免职与诗句内容不符,排除A;黄巢起义开始于878年,

排除C;唐朝灭亡是907年,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杜甫一家逃难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

7.【答案】C

【解析】王安石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包括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就是征收役钱,用来

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募役法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方田

均税法就是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利法就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故C符合题意;保甲法

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BD。

故选:Co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措施,知道保甲法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其工艺采撷两宋南、北各窑之菁华,但文化面貌与审美迥异于当时南北各窑”可知,

西夏的官制瓷器,既吸收两宋瓷器的菁华,又具有自身独特性,说明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得到加强,不同民

族政权的文化既有多样性又有联系性,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西夏的审美观

念高于中原地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西夏官窑领先于其他民族政权,排除B项;

材料不是说明两宋的制窑技术,而是西夏瓷器文化的特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需要考生结合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A.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

B.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并未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排除B。

C.根据材料“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

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及所学可知,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

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故C正确。

D.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及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10.【答案】C

【解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排除A项;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

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C项正确;

枢密院是元最高军事机构,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时期统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时期统辖西藏地区的机构。

11.【答案】B

【解析】宋代的大城市中多建有瓦舍,内设茶楼、酒肆、商铺和供各类演出的勾栏,栏内终年有文艺、竞

技表演。据此可知宋代市民生活丰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

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

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宋代市民生活丰富,不能说明宋代民间艺术

精湛、节日习俗多、商业贸易发达,排除ACD。

故选:Bo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宋代市民生活丰富。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

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代表作有悲剧《窦

娥冤》。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

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①②属于宋词的代表人物,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元曲的代表人物相关知识,注意区分元曲与宋词。

本题考查元曲的代表人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A

【解析】“泥活字版”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南宋持罗盘陶俑”反映的是指南针的发明。“宋代火器示

意图”“元朝火铳”反映的是火药的使用,因此四幅图的共同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故A正确;题干图

示没有反映手工技艺的变迁,排除B;“泥活字版”和“南宋持罗盘陶俑”不是武器,排除C;“泥活字

版”“宋代火器示意图”“元朝火铳”与航海技术的发展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发达的宋元

科技。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

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

元代时达到140多个,D项正确;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A项;陆上丝绸

之路阻隔,与材料反映的诸多国家首次与我国进行商贸往来无关,排除B项;海疆遭殖民者侵蚀,与材料

反映的诸多国家首次与我国进行商贸往来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作物;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①②④属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故D正确;筒车是唐朝

发明的灌溉工具,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工具,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筒车是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秧马

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工具。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

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

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

作出了伟大贡献。B项正确;泉州在宋代是对外贸易港口,排除A项;江都是内陆都市,不是沿海港口,

排除C项;临安是南宋都城,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等知识。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明朝时期解除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有关。明朝中期

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

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

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C项正确;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排除A

项;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英雄,排除B项;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戚继光抗倭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戚继光抗倭等知识。

18.【答案】D

【解析】《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农业科学巨著。据“它内容宏富,计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

荒政等大类”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它”应是《农政全书》,D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

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排除A;《大明历》由祖冲

之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排除B;《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

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齐民耍术》的相关知识。

1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368年,朱元璋消灭群雄,建立了辉煌的大明王朝。然而276年后,明王朝在风

雨飘摇中结束了它的旅程。”可知,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亡于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

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D项符合题意;黄巢起

义是唐末农民起义,排除A项;台州之战是戚家军与倭寇的战争,排除B项;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排

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灭亡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王朝最终亡于农民起义。

20.【答案】D

【解析】A.开始确立中央对西藏行政管理是在元朝时期,而不是清朝,排除A项。

B.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同时管理西瀛地区的机构,清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是驻藏大臣,排

除B项。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排除C项。

D.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地区的军事以及民政事务,这有利于巩固西藏的

边防和社会稳定,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识记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信息是“每年春秋两季,

驻藏大臣奏明皇上轮流巡查前后藏,顺便督察操演。各地。如有虐待兵丁、扰害百姓等情,即可向驻藏大

臣呈控,定予查处”。

2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题干材料体现出清政府

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A是正确的选项;清朝时期并没有极力排斥印刷行业,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法律法

规是否严酷,排除C;清朝时期并没有重视明朝历史的编撰,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文字狱。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字狱,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2.【答案】C

【解析】“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反映的是清朝官员大部分贪污成风,说明朝中期吏治

败坏。材料所说是官员的表现不是皇帝,也不是军队的状况和农业生产,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考查清朝的统治。清朝中期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

正确理解本题材料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可知,马克思主要是抨击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让清朝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

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C项正确;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

策而不是文化开放政策,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清朝的对外政策,没有说明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排除

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

2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

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

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史

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时封建社会尚处于上升时期,与题干不

符,排除A项;《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但此时封建社会尚未处于末期,排除B项;《三

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所著的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菜等知识,重点掌握《红楼梦》以及其艺术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楼梦》以及其艺术成就。

2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

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

的文化活动。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

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诗歌在唐文学中占有最

为重要的地位,其成就最高,唐诗是唐朝文学艺术最成熟的文体,①不符合题意,宋朝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宋词,④不符合题意,A项①④,C项包含④,D项包含①,排除AC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昆曲和清朝京剧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26.【答案】【小题1】影响: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

动;影响着现在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小题2】原因: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北宋提高进士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